白衣少年取出銀針,向貴妃身上幾處穴道紮了下去,然後等待她恢復脈搏。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貴妃依然沒有呼吸,白衣少年開始慌了,怎麽會這樣?為什麽貴妃還沒醒?難道是他紮錯了嗎?可是他明明已經實驗過很多次了!
他又拿出針,紮了一遍,然後無比緊張地等待著。
依然沒有反應。
白衣少年臉上開始浮出惶恐的神色,一個答案浮現在心頭,又被他慌忙打散。
他一遍遍地試圖喚醒貴妃,一次比一次癲狂,到最後他再也握不住針,跪在地上,痛哭不止。
他趴在棺材邊上,看著裏麵的貴妃,她依然那麽美麗,好像隻是睡著了。
白衣少年回憶起在道觀裏的那段時光,貴妃從前的一顰一笑,還有他幻想的以後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中劇痛。
這一切終究是被撕碎了,而撕碎它的人正躺在棺材裏,唇角露出淡淡的笑意,仿佛是惡作劇成功的孩子。
她從來都是那麽無情,甚至接近於殘忍,她就喜歡看愛她的人為她心碎,而她在一旁笑。
她踐踏所有人的真心,但所有人都不可自拔地愛她。
少年又哭又笑,似乎已經瘋了,樹梢上的梨花一片片飄落,花瓣宛如紛飛的白雪。
梨花,離花,結局早已註定是離別。
少年帶走了貴妃,寺中的佛像注視著他遠去的身影,神情無比悲憫。
苦海無邊,天下有情眾生,無不在其中煎熬,不得解脫。
……
少年走後,李隆基派來的人終於趕到了,可是麵對的卻是一句空空如也的棺材,隻好無功而返,向帝王復命。
行宮之中,李隆基正焦急不安地走來走去,一旁的高力士勸道:「陛下,您不用擔心,一切都安排好了,不會有事的。」
李隆基嗯了一聲,心中的憂慮卻絲毫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強烈。
終於,派出去的人回來了,卻不敢應答,隻低著頭支支吾吾道:「回陛下,娘娘不見了,梨花樹下隻有一具空棺材。」
高力士震驚不已,心頭一跳,連忙看向李隆基。
隻見李隆基噗地吐出一口血來,搖搖晃晃地跌坐在地。
高力士大驚,立刻上前去攙扶,勸慰道:「陛下,娘娘隻是失蹤了,以後一定會找到的!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啊!」
李隆基淚流不止,身為帝王的風采一下子都消失了,就像明珠受到腐蝕,失去了全部的光彩。
他搖頭道:「你不懂,她不會回來了……」
他的聲音無比悽愴,像雪山之上獨自徘徊,永失伴侶的孤雁。
其實他才是最懂她的人,他知道她做了什麽,她拋棄了他。
第12章 番外
至德二載,安史之亂結束,太子李亨登位,將李隆基迎回長安,尊為太上皇。
李隆基四處派人去尋找當年那個幻術師,企圖得到貴妃的消息,卻始終一無所獲。
……
明月掛在了屋簷上,宮中亭台樓閣依舊,卻已不復從前的繁華。
這是戰亂結束的第三年,也是貴妃死後的第五年。
整個興慶宮中一片蕭索,再也不見當年繁華的景象,李隆基獨自坐在窗前,看著天上的月亮。
不過才短短幾年,他卻已經蒼老了許多,頭上也滿是華發。
昔日威風凜凜,四海朝拜的雄主,竟然淒涼落寞到了這種地步。
李隆基獨自披衣,來到庭院之中,看那盛開的芙蓉。
月光下,芙蓉花雪白美麗,就像貴妃的麵容。
他不忍再看,抬步走到柳樹下,風吹起纖細的柳葉,又令他想起貴妃的眉黛,於是情不自禁地輕輕撫摸。
他就這樣在外麵站了許久,直到宮女發現,才又回去睡下了。
外麵響起蟲鳴之聲,李隆基聽得無比清晰,絲毫沒有睡意。
月亮一點點落下去,星河也漸漸黯淡,天已經快亮了。
李隆基終於睡著了,直到中午才醒來,這一次,他依然沒有夢見他想夢見的人。
她就是如此狠心,不願來見見他。
……
梨園弟子編了新曲,高力士為了給李隆基解悶,特意帶他去聽。
高台之上,琴簫合奏,高潮迭起之時,一陣琵琶聲響起,猶如仙樂從天而降。
李隆基一下子就想起了在馬嵬驛聽到的那首曲子,一切好像就在昨日,那雙美麗的眼睛注視著他,仿佛在和他告別。
那時候他滿心憂慮,擔心假死藥不起作用,會被識破,根本沒有認真去聽。
到現在,他已不記得曲調了。
正因如此,世上每一首琵琶曲,在他聽來都像是那日的曲子,卻又都不像。
他後悔沒有認真去聽那首曲子,他以為他們還有以後,誰知那竟是訣別。
她已經為自己選好了結局,不願再束縛在宮牆內了。
高力士見李隆基露出傷心之色,連忙讓梨園弟子以後都不要再奏琵琶。
李隆基回到興慶宮中,高力士安慰道:「太上皇,您不用擔心貴妃娘娘,說不定娘娘現在正在山水之間遊玩呢!總有一天,娘娘玩膩了,就會回來了!」
李隆基沉默地點了點頭。
高力士也不再說話了,他也覺得貴妃一定已經死了。
亂世之中,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怎麽可能孤身一人活下去呢。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貴妃依然沒有呼吸,白衣少年開始慌了,怎麽會這樣?為什麽貴妃還沒醒?難道是他紮錯了嗎?可是他明明已經實驗過很多次了!
他又拿出針,紮了一遍,然後無比緊張地等待著。
依然沒有反應。
白衣少年臉上開始浮出惶恐的神色,一個答案浮現在心頭,又被他慌忙打散。
他一遍遍地試圖喚醒貴妃,一次比一次癲狂,到最後他再也握不住針,跪在地上,痛哭不止。
他趴在棺材邊上,看著裏麵的貴妃,她依然那麽美麗,好像隻是睡著了。
白衣少年回憶起在道觀裏的那段時光,貴妃從前的一顰一笑,還有他幻想的以後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中劇痛。
這一切終究是被撕碎了,而撕碎它的人正躺在棺材裏,唇角露出淡淡的笑意,仿佛是惡作劇成功的孩子。
她從來都是那麽無情,甚至接近於殘忍,她就喜歡看愛她的人為她心碎,而她在一旁笑。
她踐踏所有人的真心,但所有人都不可自拔地愛她。
少年又哭又笑,似乎已經瘋了,樹梢上的梨花一片片飄落,花瓣宛如紛飛的白雪。
梨花,離花,結局早已註定是離別。
少年帶走了貴妃,寺中的佛像注視著他遠去的身影,神情無比悲憫。
苦海無邊,天下有情眾生,無不在其中煎熬,不得解脫。
……
少年走後,李隆基派來的人終於趕到了,可是麵對的卻是一句空空如也的棺材,隻好無功而返,向帝王復命。
行宮之中,李隆基正焦急不安地走來走去,一旁的高力士勸道:「陛下,您不用擔心,一切都安排好了,不會有事的。」
李隆基嗯了一聲,心中的憂慮卻絲毫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強烈。
終於,派出去的人回來了,卻不敢應答,隻低著頭支支吾吾道:「回陛下,娘娘不見了,梨花樹下隻有一具空棺材。」
高力士震驚不已,心頭一跳,連忙看向李隆基。
隻見李隆基噗地吐出一口血來,搖搖晃晃地跌坐在地。
高力士大驚,立刻上前去攙扶,勸慰道:「陛下,娘娘隻是失蹤了,以後一定會找到的!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啊!」
李隆基淚流不止,身為帝王的風采一下子都消失了,就像明珠受到腐蝕,失去了全部的光彩。
他搖頭道:「你不懂,她不會回來了……」
他的聲音無比悽愴,像雪山之上獨自徘徊,永失伴侶的孤雁。
其實他才是最懂她的人,他知道她做了什麽,她拋棄了他。
第12章 番外
至德二載,安史之亂結束,太子李亨登位,將李隆基迎回長安,尊為太上皇。
李隆基四處派人去尋找當年那個幻術師,企圖得到貴妃的消息,卻始終一無所獲。
……
明月掛在了屋簷上,宮中亭台樓閣依舊,卻已不復從前的繁華。
這是戰亂結束的第三年,也是貴妃死後的第五年。
整個興慶宮中一片蕭索,再也不見當年繁華的景象,李隆基獨自坐在窗前,看著天上的月亮。
不過才短短幾年,他卻已經蒼老了許多,頭上也滿是華發。
昔日威風凜凜,四海朝拜的雄主,竟然淒涼落寞到了這種地步。
李隆基獨自披衣,來到庭院之中,看那盛開的芙蓉。
月光下,芙蓉花雪白美麗,就像貴妃的麵容。
他不忍再看,抬步走到柳樹下,風吹起纖細的柳葉,又令他想起貴妃的眉黛,於是情不自禁地輕輕撫摸。
他就這樣在外麵站了許久,直到宮女發現,才又回去睡下了。
外麵響起蟲鳴之聲,李隆基聽得無比清晰,絲毫沒有睡意。
月亮一點點落下去,星河也漸漸黯淡,天已經快亮了。
李隆基終於睡著了,直到中午才醒來,這一次,他依然沒有夢見他想夢見的人。
她就是如此狠心,不願來見見他。
……
梨園弟子編了新曲,高力士為了給李隆基解悶,特意帶他去聽。
高台之上,琴簫合奏,高潮迭起之時,一陣琵琶聲響起,猶如仙樂從天而降。
李隆基一下子就想起了在馬嵬驛聽到的那首曲子,一切好像就在昨日,那雙美麗的眼睛注視著他,仿佛在和他告別。
那時候他滿心憂慮,擔心假死藥不起作用,會被識破,根本沒有認真去聽。
到現在,他已不記得曲調了。
正因如此,世上每一首琵琶曲,在他聽來都像是那日的曲子,卻又都不像。
他後悔沒有認真去聽那首曲子,他以為他們還有以後,誰知那竟是訣別。
她已經為自己選好了結局,不願再束縛在宮牆內了。
高力士見李隆基露出傷心之色,連忙讓梨園弟子以後都不要再奏琵琶。
李隆基回到興慶宮中,高力士安慰道:「太上皇,您不用擔心貴妃娘娘,說不定娘娘現在正在山水之間遊玩呢!總有一天,娘娘玩膩了,就會回來了!」
李隆基沉默地點了點頭。
高力士也不再說話了,他也覺得貴妃一定已經死了。
亂世之中,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怎麽可能孤身一人活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