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麽,拔針有點兒疼,」林蕪有些別扭地反手摸出耳機戴上,把手機連同耳機盒一起放進衣兜,按著冰涼的手背往外走,「你接著說……」
第91章 煙花餘燼
「為什麽高興?」
短短五個字浮在夜色裏,像煙花燃盡的餘煙,緩緩彌散開去,無聲提醒他幾分鍾前那些溫度與動搖是真實存在的。
隻是當時的答案未經思索,現在電話掛斷,他望著流雲緩行的夜空,又覺得還有更好的回答。
比如分隔兩地,能緩解許多他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掛念。
再比如他看著對方發來的瑣碎日常,有時會產生些身處其中的錯覺,像是也有幸觸及了某種具象的未來。
但這些略顯感性的答案沒來得及落成文字,電話裏他隻說「因為知道你在做什麽,能放心些」。
那時候林蕪似乎恰好走出醫院大門,話筒就灌進些許風聲,讓話裏的情緒變得模糊不清。
「可是哥,那時候我說要跟朋友去喝酒,或者去什麽亂七八糟的特色店通宵,你也不會過問的。」
「我那時候還以為你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話音微啞,拖著有些黏連的尾音,恰到好處地讓人心軟,又不讓人覺得是真的有意追究。
沒給他辯解的機會——或者該稱之為沒有為難他——說完這句撒嬌似的控訴,電話那頭便傳來車門打開又關上的動靜,林蕪說「上車了先不聊了」,頓了頓又補上一句「到酒店再給你打電話」。
林蕪說的有一半是實話。
那個時候他確實有意放養對方,想通過刻意為之的冷落讓人「死心」,離開他這個行走的危險區,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裏,起初連聯繫方式都刪得一幹二淨,就更遑論追問對方的私事。
後來微信是加回來了,但他依然秉持著不給人留希望也就不會造成失望的想法,隻單方麵接收林蕪發來的消息,給出與「已閱」大同小異的回答,而不去問那些對方沒有主動告訴他的隱藏信息。
現在其實也不會,就像這次分隔兩地,他唯一知道的信息還是林蕪主動告訴他的——雙人房,兩張床——哪怕這條信息煩得他後悔沒給人裝監聽器。
結果一脈相承,內裏的原因倒是轉變不少。後來他對林蕪更多的是尊重,有意收斂自己那些不合時宜的控製欲,同本能背道而馳,不去打擾金絲雀與生俱來的自由——時至今日,又多了些過分珍重催生出的如履薄冰。
所以剛開學的時候他不會過問林蕪和誰去酒吧做了什麽,現在也不會問他每天都在忙些什麽、和那位老師又有何交集。
隻能多打幾個電話,發些有的沒的消息,將控製欲圈限在正常範圍內,謹慎地占有對方更多時間,像個第一次沉入愛情的高中生。
秦殊倚在欄杆上,垂眼望著樓下來往的行人,看見一對走出圖書館便急於牽手的情侶,覺得這個場景有些似曾相識。
有時候林蕪陪他來圖書館自習,一直待到臨近閉館,走出大門的時候也會自然而然地靠上來牽他的手,仗著夜色的遮掩「為所欲為」。
但現在人不在身邊,幾分鍾後他還要一個人回寢室——微妙的寂寞感漫上來,讓他有些無所適從,隻好拿起手機,又點開林蕪的朋友圈,把那些都要看爛的內容再看一遍。
對方的朋友圈和他全然不同,豐富得多也有趣得多,足夠他消磨閉館前的十幾分鍾——大多是隨手拍攝的照片,倒是沒有攝影師會有的職業病,畫麵和內容都挺隨意,從「連續拍了一周的月亮」到「畫了昨天做的夢」,配一兩句簡單的解釋。
有時也單純地分享生活,發些校會聚餐之類的照片,像個大大方方把其他人領進自己世界的小孩子,毫不介意被世界探索,也並不要求誰來稱讚,很自在的狀態。
還有幾句是僅他可見的,隻有文字的語焉不詳的情話——一到他這裏就變得讓人捉摸不透起來,也算一種變相的偏愛。
閉館的提示音緩緩響起,他看了一眼時間,想這時候林蕪應該正在回程的計程車上,便又給人發了個貓探頭的表情包——當然是從對方那裏順來的——驗證自己的猜想。
林蕪沒有回覆,大概是感冒了怕暈車,暫時沒有看手機,塞著耳機靠在車門上聽歌。
這個畫麵浮現在腦海裏的時候秦殊愣了愣,自嘲似的在心底裏搖頭,想他自己其實也很矛盾,自始至終的表裏不一。
一邊道貌岸然地說著放養尊重不打擾,一邊又竭盡所能地去「了解」林蕪,近乎病態地從細節處推知對方的生活。
就像兩年前分隔兩地的時候,他想送林蕪回到正常的世界,親手刪了聯繫方式,卻又忍不住從共同好友那裏打聽林蕪的近況,買三小時的慢車票從小鎮回去看對方一眼,甚至不敢暴露蹤跡,隻遠遠地安靜窺視。
林蕪總調侃自己是小跟蹤狂,多少沾些偷窺癖——可他又何嚐不是呢。
現在回想起來,他依然覺得當時的自己勇氣可嘉。
至少現在再要他這麽斷然離開、隻能窺視而沒有上前的立場,他顯然是做不到的。
就像擁抱過暖源的人不願回到冰天雪地裏,嚐過甜頭也很難甘心忍受百年如一日的孤寂苦澀,食髓知味罷了——那些彼此纏連的未來從林蕪嘴裏說出來,就變成他心馳神往的幻想鄉,隻是想像都會讓人上癮,不願再放手。
第91章 煙花餘燼
「為什麽高興?」
短短五個字浮在夜色裏,像煙花燃盡的餘煙,緩緩彌散開去,無聲提醒他幾分鍾前那些溫度與動搖是真實存在的。
隻是當時的答案未經思索,現在電話掛斷,他望著流雲緩行的夜空,又覺得還有更好的回答。
比如分隔兩地,能緩解許多他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掛念。
再比如他看著對方發來的瑣碎日常,有時會產生些身處其中的錯覺,像是也有幸觸及了某種具象的未來。
但這些略顯感性的答案沒來得及落成文字,電話裏他隻說「因為知道你在做什麽,能放心些」。
那時候林蕪似乎恰好走出醫院大門,話筒就灌進些許風聲,讓話裏的情緒變得模糊不清。
「可是哥,那時候我說要跟朋友去喝酒,或者去什麽亂七八糟的特色店通宵,你也不會過問的。」
「我那時候還以為你一點兒都不關心呢……」
話音微啞,拖著有些黏連的尾音,恰到好處地讓人心軟,又不讓人覺得是真的有意追究。
沒給他辯解的機會——或者該稱之為沒有為難他——說完這句撒嬌似的控訴,電話那頭便傳來車門打開又關上的動靜,林蕪說「上車了先不聊了」,頓了頓又補上一句「到酒店再給你打電話」。
林蕪說的有一半是實話。
那個時候他確實有意放養對方,想通過刻意為之的冷落讓人「死心」,離開他這個行走的危險區,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裏,起初連聯繫方式都刪得一幹二淨,就更遑論追問對方的私事。
後來微信是加回來了,但他依然秉持著不給人留希望也就不會造成失望的想法,隻單方麵接收林蕪發來的消息,給出與「已閱」大同小異的回答,而不去問那些對方沒有主動告訴他的隱藏信息。
現在其實也不會,就像這次分隔兩地,他唯一知道的信息還是林蕪主動告訴他的——雙人房,兩張床——哪怕這條信息煩得他後悔沒給人裝監聽器。
結果一脈相承,內裏的原因倒是轉變不少。後來他對林蕪更多的是尊重,有意收斂自己那些不合時宜的控製欲,同本能背道而馳,不去打擾金絲雀與生俱來的自由——時至今日,又多了些過分珍重催生出的如履薄冰。
所以剛開學的時候他不會過問林蕪和誰去酒吧做了什麽,現在也不會問他每天都在忙些什麽、和那位老師又有何交集。
隻能多打幾個電話,發些有的沒的消息,將控製欲圈限在正常範圍內,謹慎地占有對方更多時間,像個第一次沉入愛情的高中生。
秦殊倚在欄杆上,垂眼望著樓下來往的行人,看見一對走出圖書館便急於牽手的情侶,覺得這個場景有些似曾相識。
有時候林蕪陪他來圖書館自習,一直待到臨近閉館,走出大門的時候也會自然而然地靠上來牽他的手,仗著夜色的遮掩「為所欲為」。
但現在人不在身邊,幾分鍾後他還要一個人回寢室——微妙的寂寞感漫上來,讓他有些無所適從,隻好拿起手機,又點開林蕪的朋友圈,把那些都要看爛的內容再看一遍。
對方的朋友圈和他全然不同,豐富得多也有趣得多,足夠他消磨閉館前的十幾分鍾——大多是隨手拍攝的照片,倒是沒有攝影師會有的職業病,畫麵和內容都挺隨意,從「連續拍了一周的月亮」到「畫了昨天做的夢」,配一兩句簡單的解釋。
有時也單純地分享生活,發些校會聚餐之類的照片,像個大大方方把其他人領進自己世界的小孩子,毫不介意被世界探索,也並不要求誰來稱讚,很自在的狀態。
還有幾句是僅他可見的,隻有文字的語焉不詳的情話——一到他這裏就變得讓人捉摸不透起來,也算一種變相的偏愛。
閉館的提示音緩緩響起,他看了一眼時間,想這時候林蕪應該正在回程的計程車上,便又給人發了個貓探頭的表情包——當然是從對方那裏順來的——驗證自己的猜想。
林蕪沒有回覆,大概是感冒了怕暈車,暫時沒有看手機,塞著耳機靠在車門上聽歌。
這個畫麵浮現在腦海裏的時候秦殊愣了愣,自嘲似的在心底裏搖頭,想他自己其實也很矛盾,自始至終的表裏不一。
一邊道貌岸然地說著放養尊重不打擾,一邊又竭盡所能地去「了解」林蕪,近乎病態地從細節處推知對方的生活。
就像兩年前分隔兩地的時候,他想送林蕪回到正常的世界,親手刪了聯繫方式,卻又忍不住從共同好友那裏打聽林蕪的近況,買三小時的慢車票從小鎮回去看對方一眼,甚至不敢暴露蹤跡,隻遠遠地安靜窺視。
林蕪總調侃自己是小跟蹤狂,多少沾些偷窺癖——可他又何嚐不是呢。
現在回想起來,他依然覺得當時的自己勇氣可嘉。
至少現在再要他這麽斷然離開、隻能窺視而沒有上前的立場,他顯然是做不到的。
就像擁抱過暖源的人不願回到冰天雪地裏,嚐過甜頭也很難甘心忍受百年如一日的孤寂苦澀,食髓知味罷了——那些彼此纏連的未來從林蕪嘴裏說出來,就變成他心馳神往的幻想鄉,隻是想像都會讓人上癮,不願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