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了,對吧?
王有節再一次發過去三個微笑的圖片。
布禮問,你有沒有被這樣的神仙愛情故事感動呢?
王有節“笑笑”,說,我倒是真的要佩服一下,阿拉上海丈母娘的“慧眼識珠”了!
——雖然看起來有點矛盾,但這就是上海丈母娘的風格。曉得伐?不了解你的時候當然對你挑三揀四,相處一段時間了解後,那就是對你千般好。
王有節疑問:真的?
——嗬嗬,以後你很有可能大概率會曉得的。阿拉上海丈母娘的苛刻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對女婿好,其實也是希望女婿能夠對女兒更好,曉得伐?
王有節發過去一條微信:不曉得。
布禮嗬嗬一笑,說,剛才的新聞你也看到了的,這就是一個關於上海丈母娘的真實案例呀!講起挑女婿這件事,我的體會,實際上,上海丈母娘往往比自家女兒更加起勁!
王有節發過去一個笑臉,說,我就沒有那樣好的運氣。
布禮“白眼”,說,如果講,年輕男女還因為羞澀而表現得比較矜持,丈母娘們就不管那一套了,若發現自己心儀的“未來女婿”,她們就會主動出擊,幫助雙方捅破那層“窗戶紙”。有這樣的上海丈母娘,還不算好的嗎?!
王有節不響。
實際上,前麵翻來覆去講了這麽多,還隻是現在的王有節碰到的第一個難題而已,就是上海丈母娘。
他現在麵臨的第二大難題,就是房子。
上海的房價早就並不便宜。
“房住不炒”,基調歸基調,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上海的房子還是太貴,年輕人靠自己的能力基本是買不起房子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算對於本地年輕人來說,買一套稱心的房子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麽對於數千萬,和王有節一樣在上海打拚的外地小青年來說,就更加不容易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飄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開始以擁有一套房子作為夢想。為了這個簡單而樸素的夢想,他們掏空了家裏的“六個錢包”。
當然,“六個錢包”也是奢侈品,因為很多年輕人並不具備掏空“六個錢包”的條件。
“啃老“當然是不好的事,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實際上單憑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來。啃老“的背後,是中國房價畸高的現實。
那麽,問題就來了:就算月入過萬,現在年輕人僅僅依靠自己還能在上海買房嗎?
六個字:有機會,但很難。
究竟有多難?
如果全憑自己買房,甚至可以說難於上青天。
王有節自己也曾經去實地考察過,以他現在的月薪,在上海也基本上完全買不起房,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有一種說法,在一線城市買私有產權房對任何階層的人都是奢侈品。問題其實就是年輕人買不買得起奢侈品。當然也還是有些人買得起的。
還有一種說法,創業可能1/100能成功買房,打工的話清北的可能1/100,熱門專業雙一流的1/500,985可能就要1/700。
當然這隻是笑談。
但在上海,現在低於300萬的房子,要不很偏很遠,要不很老很小很破,簡直無法想象。這也是不爭的色事實。
舉一個例子。
現在外環稍微靠市區的很多房子,均價都到了6萬左右,如果年輕人想買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結婚,首付30%大約為180萬。即使按照月工資1萬元計算,年輕人需要不吃不喝攢15年,且剩下的420萬,按照目前的貸款來計算,每個月至少要還22290元,需要還30年。
那麽,按照正常邏輯來講,這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因為這需要個人稅後的薪資至少在25000以上,那麽試問一下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
從納稅總人數角度去計算一下,新稅法實施之後,原來1.5億的納稅人群銳減至目前的6000萬左右。也就是說,隻有6000多萬人口綜合收入超過了5000元,當然不排除一切漏網的和額外不用計稅的收入,但是比例絕對不會太大,這點從近幾年年個稅申報你就可以感受的到。月薪5000元想買均價幾萬的房子,難度可想而知,何況高薪資人群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難在一線城市紮根立足了。我們先不說高額的房價,單從房租的角度來講,一年比一年貴的租金,已經擠壓了大部分人年輕租房者的生存空間。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80%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每月房租的支出占到了薪資的50%以上。由此可見,很多年輕人一年其實攢不下錢,大部分則是在給房東打工。
再舉一個例子,就拿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所謂結婚“三大件”來說事好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後來隨著生活水平漸漸提高,逐漸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物品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婚姻生活物質保障的向往。
但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件”在上海就逐漸演變成了上海丈母娘所要求的房子、車子、票子。
唯一有區別的是,各地綜合實力、生活水平層次不一,因此所要物品存在差別。
比方,在王有節的老家,結婚所需要的房子、汽車、家具加在一起五六十萬就搞定了。可是就這些鈔票,可能在上海你連一個衛生間都買不下來!
這並非崇拜物質,隻因生活所迫!!這個道理現在的王有節當然知道。
王有節再一次發過去三個微笑的圖片。
布禮問,你有沒有被這樣的神仙愛情故事感動呢?
王有節“笑笑”,說,我倒是真的要佩服一下,阿拉上海丈母娘的“慧眼識珠”了!
——雖然看起來有點矛盾,但這就是上海丈母娘的風格。曉得伐?不了解你的時候當然對你挑三揀四,相處一段時間了解後,那就是對你千般好。
王有節疑問:真的?
——嗬嗬,以後你很有可能大概率會曉得的。阿拉上海丈母娘的苛刻也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對女婿好,其實也是希望女婿能夠對女兒更好,曉得伐?
王有節發過去一條微信:不曉得。
布禮嗬嗬一笑,說,剛才的新聞你也看到了的,這就是一個關於上海丈母娘的真實案例呀!講起挑女婿這件事,我的體會,實際上,上海丈母娘往往比自家女兒更加起勁!
王有節發過去一個笑臉,說,我就沒有那樣好的運氣。
布禮“白眼”,說,如果講,年輕男女還因為羞澀而表現得比較矜持,丈母娘們就不管那一套了,若發現自己心儀的“未來女婿”,她們就會主動出擊,幫助雙方捅破那層“窗戶紙”。有這樣的上海丈母娘,還不算好的嗎?!
王有節不響。
實際上,前麵翻來覆去講了這麽多,還隻是現在的王有節碰到的第一個難題而已,就是上海丈母娘。
他現在麵臨的第二大難題,就是房子。
上海的房價早就並不便宜。
“房住不炒”,基調歸基調,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上海的房子還是太貴,年輕人靠自己的能力基本是買不起房子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算對於本地年輕人來說,買一套稱心的房子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麽對於數千萬,和王有節一樣在上海打拚的外地小青年來說,就更加不容易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飄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開始以擁有一套房子作為夢想。為了這個簡單而樸素的夢想,他們掏空了家裏的“六個錢包”。
當然,“六個錢包”也是奢侈品,因為很多年輕人並不具備掏空“六個錢包”的條件。
“啃老“當然是不好的事,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實際上單憑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來。啃老“的背後,是中國房價畸高的現實。
那麽,問題就來了:就算月入過萬,現在年輕人僅僅依靠自己還能在上海買房嗎?
六個字:有機會,但很難。
究竟有多難?
如果全憑自己買房,甚至可以說難於上青天。
王有節自己也曾經去實地考察過,以他現在的月薪,在上海也基本上完全買不起房,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有一種說法,在一線城市買私有產權房對任何階層的人都是奢侈品。問題其實就是年輕人買不買得起奢侈品。當然也還是有些人買得起的。
還有一種說法,創業可能1/100能成功買房,打工的話清北的可能1/100,熱門專業雙一流的1/500,985可能就要1/700。
當然這隻是笑談。
但在上海,現在低於300萬的房子,要不很偏很遠,要不很老很小很破,簡直無法想象。這也是不爭的色事實。
舉一個例子。
現在外環稍微靠市區的很多房子,均價都到了6萬左右,如果年輕人想買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結婚,首付30%大約為180萬。即使按照月工資1萬元計算,年輕人需要不吃不喝攢15年,且剩下的420萬,按照目前的貸款來計算,每個月至少要還22290元,需要還30年。
那麽,按照正常邏輯來講,這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因為這需要個人稅後的薪資至少在25000以上,那麽試問一下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
從納稅總人數角度去計算一下,新稅法實施之後,原來1.5億的納稅人群銳減至目前的6000萬左右。也就是說,隻有6000多萬人口綜合收入超過了5000元,當然不排除一切漏網的和額外不用計稅的收入,但是比例絕對不會太大,這點從近幾年年個稅申報你就可以感受的到。月薪5000元想買均價幾萬的房子,難度可想而知,何況高薪資人群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難在一線城市紮根立足了。我們先不說高額的房價,單從房租的角度來講,一年比一年貴的租金,已經擠壓了大部分人年輕租房者的生存空間。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80%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每月房租的支出占到了薪資的50%以上。由此可見,很多年輕人一年其實攢不下錢,大部分則是在給房東打工。
再舉一個例子,就拿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所謂結婚“三大件”來說事好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後來隨著生活水平漸漸提高,逐漸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物品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婚姻生活物質保障的向往。
但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件”在上海就逐漸演變成了上海丈母娘所要求的房子、車子、票子。
唯一有區別的是,各地綜合實力、生活水平層次不一,因此所要物品存在差別。
比方,在王有節的老家,結婚所需要的房子、汽車、家具加在一起五六十萬就搞定了。可是就這些鈔票,可能在上海你連一個衛生間都買不下來!
這並非崇拜物質,隻因生活所迫!!這個道理現在的王有節當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