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一年多,知繪在普陀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帶著孩子一個人過。曉安去過幾次,看她仿佛過得不錯,房子簡陋,但裏麵打掃得很幹淨,孩子沒有報戶口,因為生日是七號,小名就叫小七,已經蹣跚學步,每個月花幾塊錢讓房東家的老太太幫著帶。
知繪自己也沒閑著,臨窗一張桌子上堆著許多書、照片和油印的資料,中英文的都有,說是在給一個外國人工作。那個外國人,曉安後來也見過一次,六十多歲的法國女人,來中國做紡織品研究,知繪就是在和舒宇初遇的那間飯店裏認識她的。曉安知道知繪的英語不錯,在蘇州奶媽家裏學過刺繡,還會畫幾筆工筆的仕女花鳥,做這個倒也算是專長了。
每次去看過知繪,曉安總是會想,這種邊緣人的生活究竟會持續多久,卻沒料到那麽快就結束了。次年初夏,那個法國老太太做完訪問研究回國,知繪就是跟著她走的。
她走之後,小七被方兆堃抱去杭州,不久就辦了正式的手續,由他的大兒子收養,起名方書齊。方家的大兒媳本是不肯的,叫了她娘家人過來吵,說她隻是流產過兩次,又不是不會生,怎麽就要抱養人家的孩子,而且還一歲多了,有些認生了。方兆堃一向是沒什麽脾氣的人,單單在這件事上那樣堅決,有時候他會想起多年以前,如果他早些成家,把知繪留在身邊長大,知繪的命運便會截然兩樣了。
回想起來,那幾年發生了那麽多事情,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是曉安和勤之了。
隨著大小三線先後被撤銷,軍工廠停了產,遷回上海,轉而生產民用商品。勤之也跟著回了上海,蘇家住的地方離曉安念書的醫學院很近,他近水樓台,跑得格外的勤快,很快學校裏人都知道曉安有這麽個男朋友,長得像演電影的達式常,特別能幹,待她又好。
其間也曾有過反覆,有多事的人給曉安介紹了一個說起來更門當戶對的對象,眼科大夫,比她大三歲。
曉安想也沒想就回絕了,過後把這事告訴勤之,勤之竟也不急,笑道:「你就去見見吧,見一見又不會少塊肉。」
曉安一聽就惱了,質問他到底什麽意思?
勤之收起笑,坦白對她說:「講好了是我等你,不是綁著你,你多看幾個人總是沒錯的。」
這話聽起來似乎沒錯,曉安卻動了氣,第二天就讓介紹人約時間見麵。
但緣分就是那麽奇怪,那個眼科大夫坐電車下車時摔了一跤,腳上打了石膏,相親的事情往後拖了拖,待曉安對勤之的氣消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曉安大學畢業,如願穿上了白衣。她和勤之,沒有經過求婚什麽的,很自然的就開始談婚論嫁,矛盾總是有的,勤之家裏人嫌她傲氣,工作又忙,顧不到家裏。她也總覺得勤之不長進,業餘高中結業,就再也不想讀書了,上班也就是混混,隻對家裏的事情十分上心。臨到結婚前,兩人為了點小事又差點吵翻了。從前每次鬧別扭,都是勤之先低頭來哄她,唯獨那一次,三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
曉安原以為自己隻是隨大流,年紀不小了,找個人成家而已,直到那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在乎的。那天夜裏,她又想起知耀。她念的那所醫科大學也是知耀的母校,考進去之前,勤之說會等她畢業。說那句話的時候,勤之虛歲二十三,知耀死的時候也是差不多的年紀。多年前的那個深夜,王家舊宅裏到底發生了些什麽,她所知不多,隻聽知繪說過一二,但既然知繪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也能爬出來脫險,知耀若是想要活,也不會死在裏麵了。是他自己放棄了,因為家裏的事情,他一直沒能順利畢業,沒有分配工作,更不能做醫生,前途渺茫。
她不自覺地胡思亂想,半睡半醒之間,突然有一個念頭閃過去——當時的情況,如果換了是勤之,一定不會就這樣放棄的。勤之會好好活著,還是會笑,也會逗她笑,無論遇上什麽,就像他失去那截手指時那樣堅強,那樣樂天知命。
第二天,她趁著午休的時間去勤之廠裏找他。勤之看見她,也沒提吵架的事,帶她去食堂吃飯,端過一碗麵放在她麵前。
「你能過來找我,」他輕聲道,「你不知道我有多高興。」
麵碗裏的熱氣蒸騰起來,她突然有點想哭,他捏捏她的手,又對她笑,還是他們初遇時的樣子。
他們的婚禮很普通,卻也很熱鬧,連鄞縣鄉下也有親戚過來。一大家子人坐在鋪板臨時搭的床上看新買的彩色電視,人太多,鋪板斷了,差點把床底下曉安陪嫁用的瓷器統統壓碎。
結婚之後的日子更是普通的熱鬧的。曉安剛剛開始工作,要實習,還要做住院醫生,這期間進修考試都是不斷的,他們又拖了兩年多才要孩子。懷孕的那十個月,曉安照樣在醫院翻班,勤之把家裏的事情都包了,眼看著她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再忙也是眉開眼笑的,仿佛什麽煩惱都沒了。
有句話他總是掛在嘴上,說他們家唯一缺的就是錢,其餘什麽都有了,多麽幸運。曉安每次聽見都要潑他冷水,說一分錢憋死英雄漢,沒有錢便是什麽都沒有。勤之倒也不在意,接了些裁縫活回來做,很賺了些外快,又鼓動丈人和舅爺,說要是他們三個人一起辭職開店,生意不會做不好,隻是這主意不能給曉安聽到,否則恐又要惹她不高興了。
知繪自己也沒閑著,臨窗一張桌子上堆著許多書、照片和油印的資料,中英文的都有,說是在給一個外國人工作。那個外國人,曉安後來也見過一次,六十多歲的法國女人,來中國做紡織品研究,知繪就是在和舒宇初遇的那間飯店裏認識她的。曉安知道知繪的英語不錯,在蘇州奶媽家裏學過刺繡,還會畫幾筆工筆的仕女花鳥,做這個倒也算是專長了。
每次去看過知繪,曉安總是會想,這種邊緣人的生活究竟會持續多久,卻沒料到那麽快就結束了。次年初夏,那個法國老太太做完訪問研究回國,知繪就是跟著她走的。
她走之後,小七被方兆堃抱去杭州,不久就辦了正式的手續,由他的大兒子收養,起名方書齊。方家的大兒媳本是不肯的,叫了她娘家人過來吵,說她隻是流產過兩次,又不是不會生,怎麽就要抱養人家的孩子,而且還一歲多了,有些認生了。方兆堃一向是沒什麽脾氣的人,單單在這件事上那樣堅決,有時候他會想起多年以前,如果他早些成家,把知繪留在身邊長大,知繪的命運便會截然兩樣了。
回想起來,那幾年發生了那麽多事情,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是曉安和勤之了。
隨著大小三線先後被撤銷,軍工廠停了產,遷回上海,轉而生產民用商品。勤之也跟著回了上海,蘇家住的地方離曉安念書的醫學院很近,他近水樓台,跑得格外的勤快,很快學校裏人都知道曉安有這麽個男朋友,長得像演電影的達式常,特別能幹,待她又好。
其間也曾有過反覆,有多事的人給曉安介紹了一個說起來更門當戶對的對象,眼科大夫,比她大三歲。
曉安想也沒想就回絕了,過後把這事告訴勤之,勤之竟也不急,笑道:「你就去見見吧,見一見又不會少塊肉。」
曉安一聽就惱了,質問他到底什麽意思?
勤之收起笑,坦白對她說:「講好了是我等你,不是綁著你,你多看幾個人總是沒錯的。」
這話聽起來似乎沒錯,曉安卻動了氣,第二天就讓介紹人約時間見麵。
但緣分就是那麽奇怪,那個眼科大夫坐電車下車時摔了一跤,腳上打了石膏,相親的事情往後拖了拖,待曉安對勤之的氣消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曉安大學畢業,如願穿上了白衣。她和勤之,沒有經過求婚什麽的,很自然的就開始談婚論嫁,矛盾總是有的,勤之家裏人嫌她傲氣,工作又忙,顧不到家裏。她也總覺得勤之不長進,業餘高中結業,就再也不想讀書了,上班也就是混混,隻對家裏的事情十分上心。臨到結婚前,兩人為了點小事又差點吵翻了。從前每次鬧別扭,都是勤之先低頭來哄她,唯獨那一次,三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
曉安原以為自己隻是隨大流,年紀不小了,找個人成家而已,直到那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在乎的。那天夜裏,她又想起知耀。她念的那所醫科大學也是知耀的母校,考進去之前,勤之說會等她畢業。說那句話的時候,勤之虛歲二十三,知耀死的時候也是差不多的年紀。多年前的那個深夜,王家舊宅裏到底發生了些什麽,她所知不多,隻聽知繪說過一二,但既然知繪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也能爬出來脫險,知耀若是想要活,也不會死在裏麵了。是他自己放棄了,因為家裏的事情,他一直沒能順利畢業,沒有分配工作,更不能做醫生,前途渺茫。
她不自覺地胡思亂想,半睡半醒之間,突然有一個念頭閃過去——當時的情況,如果換了是勤之,一定不會就這樣放棄的。勤之會好好活著,還是會笑,也會逗她笑,無論遇上什麽,就像他失去那截手指時那樣堅強,那樣樂天知命。
第二天,她趁著午休的時間去勤之廠裏找他。勤之看見她,也沒提吵架的事,帶她去食堂吃飯,端過一碗麵放在她麵前。
「你能過來找我,」他輕聲道,「你不知道我有多高興。」
麵碗裏的熱氣蒸騰起來,她突然有點想哭,他捏捏她的手,又對她笑,還是他們初遇時的樣子。
他們的婚禮很普通,卻也很熱鬧,連鄞縣鄉下也有親戚過來。一大家子人坐在鋪板臨時搭的床上看新買的彩色電視,人太多,鋪板斷了,差點把床底下曉安陪嫁用的瓷器統統壓碎。
結婚之後的日子更是普通的熱鬧的。曉安剛剛開始工作,要實習,還要做住院醫生,這期間進修考試都是不斷的,他們又拖了兩年多才要孩子。懷孕的那十個月,曉安照樣在醫院翻班,勤之把家裏的事情都包了,眼看著她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再忙也是眉開眼笑的,仿佛什麽煩惱都沒了。
有句話他總是掛在嘴上,說他們家唯一缺的就是錢,其餘什麽都有了,多麽幸運。曉安每次聽見都要潑他冷水,說一分錢憋死英雄漢,沒有錢便是什麽都沒有。勤之倒也不在意,接了些裁縫活回來做,很賺了些外快,又鼓動丈人和舅爺,說要是他們三個人一起辭職開店,生意不會做不好,隻是這主意不能給曉安聽到,否則恐又要惹她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