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夫君是未來首輔[基建] 作者:長亭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每個月這些前來做工的人們都幹勁滿滿,因為每個月底他們都會按照賣出去的訂單銷量發分紅。
賣的越多,他們每個月拿到的工錢就越多。
之前回了凜州的張虯前不久給薑子延來信,說凜州的事情都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不過因為這次的水患還是死了不少人。
清平鎮上的人們還好,就是農田淹的比較嚴重,青山他們幾個人都都沒事,再過些日子他就能回來了。
一轉眼就到了過年,林昭的生辰在臘月二十三,這是回到王府後他的第一個生辰,榮老王爺特地為他舉辦了生辰宴,十分隆重。
薑子延在年前還是沒有回侯府,不過他倒是往薑遠那裏走了幾趟,酒坊裏的酒也時常給他送著。
薑子延在年前盤算了這一年來到京城之後的進項,除去之前的成本費,這一年酒廠賺了不少錢。
京城裏的人大都非富即貴,靠著酒廠他不僅回了本,還淨賺了十幾萬兩。茶話坊也賺了有兩萬兩。凜州造紙坊生意一直都很好,生產的紙賣給來自各個地方的客商,進項一直都很可觀。
不過因為之前那次水患,路途上來往不便,也經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周幸他們幾人一直將造紙坊經營的很好,薑子延也很放心。
除夕時薑子延和林昭都是先陪各自的家人過的,等到薑遠走後林昭偷偷從王府過來,兩人一起過的除夕夜。
第二日是大年初一,薑子延先去了薑遠那裏,跟著薑遠回了趟侯府。
侯府如今越發沒人氣兒了,老侯爺經過上次的事情一瞬間蒼老了許多。
這是薑子延回京之後第一次見他,記憶裏的他對小時候的薑瑜還是很好的,隻是過於的溺愛了。而在柳氏的事情上他總是處理的有失偏頗,漸漸將這份祖孫之情,還有和薑遠的父子之情都磨散了不少。
兩人在侯府簡單吃了個飯,飯桌上老侯爺嘆了口氣,道:「遠兒,阿瑜,外麵住的再好,到底不如自個兒家裏,還是搬回來住吧。」
薑子延低著頭吃飯不說話,薑遠道:「既然都分家了,不好再回來住。兒子在外麵處的挺好的,您老不用操心。以後也少操點心,您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
初二的時候薑遠帶著薑子延回了趟妻子的娘家,自從薑瑜失蹤之後妻弟一家看他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幹脆就斷了來往。
今年薑子延回來了,薑遠這才又帶著厚禮上門叨擾。
薑瑜的母家並不是很有權勢,他娘早年父母病逝,是哥哥一手將她養大的,當初嫁給薑遠屬於高嫁,可沒想到年紀輕輕就過世了。
後來薑瑜又出了事,他這個大舅子看他格外不順眼,逢年過節都不再來往。
今年帶著薑子延上門,大舅子看外甥來了,神色終於緩和了許多。
薑子延一直都對這個舅舅沒什麽印象,在薑瑜的記憶中,他從小被柳氏教導,讓他少往舅舅家跑,時間長了感情並不深。
不過此番上門交談,薑子延發現他這個舅舅還是很明事理的,是個直性子,以後倒是可以常來往。
至於林昭這邊,整個王府都是喜氣洋洋的。往年過年的時候,人家都是合家歡樂,唯獨榮王府隻能睹物思人。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榮老王爺相當高興。找回了一個親孫子還附帶贈送了一個小兒孫,他如今年老,四捨五入也算是兒孫繞膝了。
薑子延在初三的時候去了榮王府,給老王爺拜年。他和林昭的關係在老王爺麵前過了明路,已經算是老王爺認可的孫媳了,所以專門給他包了個大紅包。
這個年過得還算有滋有味,過去的一年,收穫不少,新的一年也更有盼頭。
這一年薑子延在京城逐漸闖出了些名氣,薑記酒坊和茶話坊生意十分火爆,分店都開了好幾家。
還有西郊的釀酒坊,規模也擴大了好幾倍。他不僅有以前沈周給他的令牌行方便,還有榮老王爺在背後給他保駕護航,生意越做越大。
而林昭在翰林院待了一年,由於他如今是榮王世子,過完年皇帝便將他調離了翰林院,提前讓他去歷練,讓他做了京城附近臨安縣的一個縣令。
薑子延也開始將生意向外擴展,美酒不方便運輸,因為大魏朝的路很不平坦,官路還稍微好一些,不過大部分也都是碎石墊的,不像土路沒有坑坑窪窪而已。
薑子延覺得老話說的好,要想富,得先修路。
不如第一條路就先修往臨安縣。
他絕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見林昭不方便這才有了這個念頭的。
不過這年頭修路不能全都依賴青石板,平滑的青石板不易得,也隻有京城這種大城裏麵才會用青石板鋪路。
還是要抓緊時間先將水泥鼓搗出來才行。有了水泥,不管是修房子還是修路都是件好事。
第151章
林昭去臨安當縣令, 看著是降了品級,實際上皇帝是打算培養他。
他身後有整個榮王府,旁人一般都要在翰林院待上個三年左右才會被外放做官。林昭才呆了一年, 外派出去做官必然不會有很高的官職。
臨安是個小地方,距離京城差不多六七天的路程。雖然離得近,但臨安縣並不富饒, 相反, 還是個十分貧瘠的地方。
皇帝特地給林昭選了這麽個地方, 是想讓他在短時間內做出一番功績來, 到時候再將他往上提拔便能堵住朝堂眾人之口了。
賣的越多,他們每個月拿到的工錢就越多。
之前回了凜州的張虯前不久給薑子延來信,說凜州的事情都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不過因為這次的水患還是死了不少人。
清平鎮上的人們還好,就是農田淹的比較嚴重,青山他們幾個人都都沒事,再過些日子他就能回來了。
一轉眼就到了過年,林昭的生辰在臘月二十三,這是回到王府後他的第一個生辰,榮老王爺特地為他舉辦了生辰宴,十分隆重。
薑子延在年前還是沒有回侯府,不過他倒是往薑遠那裏走了幾趟,酒坊裏的酒也時常給他送著。
薑子延在年前盤算了這一年來到京城之後的進項,除去之前的成本費,這一年酒廠賺了不少錢。
京城裏的人大都非富即貴,靠著酒廠他不僅回了本,還淨賺了十幾萬兩。茶話坊也賺了有兩萬兩。凜州造紙坊生意一直都很好,生產的紙賣給來自各個地方的客商,進項一直都很可觀。
不過因為之前那次水患,路途上來往不便,也經受了一些損失。不過周幸他們幾人一直將造紙坊經營的很好,薑子延也很放心。
除夕時薑子延和林昭都是先陪各自的家人過的,等到薑遠走後林昭偷偷從王府過來,兩人一起過的除夕夜。
第二日是大年初一,薑子延先去了薑遠那裏,跟著薑遠回了趟侯府。
侯府如今越發沒人氣兒了,老侯爺經過上次的事情一瞬間蒼老了許多。
這是薑子延回京之後第一次見他,記憶裏的他對小時候的薑瑜還是很好的,隻是過於的溺愛了。而在柳氏的事情上他總是處理的有失偏頗,漸漸將這份祖孫之情,還有和薑遠的父子之情都磨散了不少。
兩人在侯府簡單吃了個飯,飯桌上老侯爺嘆了口氣,道:「遠兒,阿瑜,外麵住的再好,到底不如自個兒家裏,還是搬回來住吧。」
薑子延低著頭吃飯不說話,薑遠道:「既然都分家了,不好再回來住。兒子在外麵處的挺好的,您老不用操心。以後也少操點心,您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
初二的時候薑遠帶著薑子延回了趟妻子的娘家,自從薑瑜失蹤之後妻弟一家看他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幹脆就斷了來往。
今年薑子延回來了,薑遠這才又帶著厚禮上門叨擾。
薑瑜的母家並不是很有權勢,他娘早年父母病逝,是哥哥一手將她養大的,當初嫁給薑遠屬於高嫁,可沒想到年紀輕輕就過世了。
後來薑瑜又出了事,他這個大舅子看他格外不順眼,逢年過節都不再來往。
今年帶著薑子延上門,大舅子看外甥來了,神色終於緩和了許多。
薑子延一直都對這個舅舅沒什麽印象,在薑瑜的記憶中,他從小被柳氏教導,讓他少往舅舅家跑,時間長了感情並不深。
不過此番上門交談,薑子延發現他這個舅舅還是很明事理的,是個直性子,以後倒是可以常來往。
至於林昭這邊,整個王府都是喜氣洋洋的。往年過年的時候,人家都是合家歡樂,唯獨榮王府隻能睹物思人。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榮老王爺相當高興。找回了一個親孫子還附帶贈送了一個小兒孫,他如今年老,四捨五入也算是兒孫繞膝了。
薑子延在初三的時候去了榮王府,給老王爺拜年。他和林昭的關係在老王爺麵前過了明路,已經算是老王爺認可的孫媳了,所以專門給他包了個大紅包。
這個年過得還算有滋有味,過去的一年,收穫不少,新的一年也更有盼頭。
這一年薑子延在京城逐漸闖出了些名氣,薑記酒坊和茶話坊生意十分火爆,分店都開了好幾家。
還有西郊的釀酒坊,規模也擴大了好幾倍。他不僅有以前沈周給他的令牌行方便,還有榮老王爺在背後給他保駕護航,生意越做越大。
而林昭在翰林院待了一年,由於他如今是榮王世子,過完年皇帝便將他調離了翰林院,提前讓他去歷練,讓他做了京城附近臨安縣的一個縣令。
薑子延也開始將生意向外擴展,美酒不方便運輸,因為大魏朝的路很不平坦,官路還稍微好一些,不過大部分也都是碎石墊的,不像土路沒有坑坑窪窪而已。
薑子延覺得老話說的好,要想富,得先修路。
不如第一條路就先修往臨安縣。
他絕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見林昭不方便這才有了這個念頭的。
不過這年頭修路不能全都依賴青石板,平滑的青石板不易得,也隻有京城這種大城裏麵才會用青石板鋪路。
還是要抓緊時間先將水泥鼓搗出來才行。有了水泥,不管是修房子還是修路都是件好事。
第151章
林昭去臨安當縣令, 看著是降了品級,實際上皇帝是打算培養他。
他身後有整個榮王府,旁人一般都要在翰林院待上個三年左右才會被外放做官。林昭才呆了一年, 外派出去做官必然不會有很高的官職。
臨安是個小地方,距離京城差不多六七天的路程。雖然離得近,但臨安縣並不富饒, 相反, 還是個十分貧瘠的地方。
皇帝特地給林昭選了這麽個地方, 是想讓他在短時間內做出一番功績來, 到時候再將他往上提拔便能堵住朝堂眾人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