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朗從後視鏡中認出阿晏的車。
他繼續往前開, 找到一個車位,把黑色的國產長安停進一眾色彩斑斕的豪車中。
彭朗下了車, 阿晏在後方喊了一嗓子,大約以為彭朗沒注意到他。彭朗從西裝兜裏摸出煙盒, 一麵抽出一根點燃, 一麵回頭望向阿晏。
阿晏五官鮮明,穿件黑色的連帽衛衣,隔著百十米遠沖彭朗揮手。
距離第一次見麵, 已經過去八年多。彭朗每每見到阿晏, 除卻這人酩酊大醉時,他總會產生一種時間在阿晏身上停滯的錯覺。
阿晏今年二十六歲, 比彭朗小三歲,成天吊兒郎當到處晃。他做旅遊博主,業餘玩玩攝影, 有些照片出成影集, 拿過一些亂七八糟的獎。
彭朗收過幾本阿晏贈予的影集,閑暇時,翻看過一兩本,那些花草樹木、闊大的雪景夜景,被阿晏拍得粗獷質樸,像透過野人的眼睛看世界;他拍起女人, 倒尤其有細水長流的格調。
彭朗把影集混在畫冊堆裏,摞在茶幾上。季長善去他家看畫冊,隨手拿到阿晏的影集,才翻了兩三頁,就用眼神罵彭朗流氓。
那本影集記錄了一些赤身裸體的小姐,彭朗曾在阿晏的聚會上,見過一兩位相片中的真人。她們通常坐在阿晏對麵,和他沒有肢體接觸,阿晏喝著酒,視線掃過她們,似乎觀察得很仔細。
旁觀者清,彭朗隻消看上一眼,就能幫他人診斷出相思病。輪到自己時,他卻花了一段漫長的時間,才逐漸認清愛的失控性。
彭朗從來不和阿晏談論感情問題,也不講其他觸及靈魂的東西。他們隻是聊天聊地,誰也沒記住他們都談過什麽,可還是數年如一日,循環往復地進行一些毫無意義的會麵。
阿晏說,這可能就是朋友吧。
彭朗不置可否,吸了很多支煙。
他已經在無意義中度過了小半輩子,甚至想不起什麽才算有意義。
不過跟季長善結婚以後,彭朗就很少再有非常無意義的時刻了。
他帶著一點點新婚的愉悅,朝阿晏點頭致意。
阿晏轉著車鑰匙,從遠處走過來。他撞一撞彭朗的肩膀,沖他一挑下巴頦,「看你滿麵春風的,最近過得不錯吧?」
「還可以。」彭朗的笑意很收斂,「上半年結了婚,過得還不錯。」
阿晏怔愣兩三秒,像彭朗這樣的孤寡老人,竟然還會結婚。
他拍拍彭朗的胳膊,「新婚燕爾啊,怎麽沒請我喝喜酒?」
「還沒辦婚禮。改天一起吃飯,給你介紹我太太。」提起季長善,彭朗的眼神溫和許多。
他抽了一口煙,把煙盒與打火機遞到阿晏手裏,問他最近過得怎麽樣。
阿晏嫻熟地打火點菸,「就那樣,不好不壞。」他叼住菸嘴,長長地吸了一口,同彭朗往會所的大門口走。
會所取名竹林齋,房如其名,中式風格。
彭朗和阿晏踏過灰石門檻,進了庭院,滿眼秋黃的園林。院子很寬敞,假山流水曲折的石橋,秋葉隨意地散落在地在水,彭朗耳聽潺潺的水聲,邁進素雅的屋子。
阿晏在這裏有固定的包房,他們穿越南北通透的長廊,推開一扇豎木紋的雙開門。
大門正對庭院的一角,石橋越水,深綠色的竹林錯落有致。阿晏請彭朗先進房間,彭朗走到院台邊,推開屏風似的摺扇木框玻璃門,秋風卷進來,攜著一縷竹子的清香。
彭朗第一次來竹林齋時,看見圍牆外清雅的竹製牌匾,就以為這地方單用來喝茶休養。然而酒水單一擺上桌子,他便清楚地意識到,這裏完全是風平浪靜的外表,波濤洶湧的內裏。
竹林齋隻提供兩種飲品,要麽高度數白酒,要麽郊外山上打下來的泉水。阿晏家裏做白酒,是酒罐子裏泡大的,他喝酒如喝水,來了當然不會點泉水。這間包房的櫃子裏鎖著數罐花酒果酒高粱酒,都是竹林齋自釀的。
阿晏打開酒櫃,拎出一壇桃花酒,用竹製的小瓢舀出兩碗酒。
酒碗擱在不規則的木頭案幾上,案幾很矮,彭朗走過來,和阿晏席地而坐,互相抬一下酒碗,就算敬過酒。
彭朗很少喝酒,抿了一口意思意思,抬眼看向阿晏問:「找我來是為了什麽事兒?」
阿晏沒著急回答,喝了半碗酒,眉頭都不皺一下,這才問:「朗鬱最近在跟《江河報》接洽吧?」
《江河報》是絳城本地的報紙,極其擅長挖掘深度新聞,做些調查性的專題。這家報紙一個月以前開始報新選題,一位記者關注民生,報了西南咖啡農相關的選題。選題還在遴選階段,記者卻需要提前聯繫一部分採訪對象。
彭朗去西南做種植園收購時,在山區裏遇見過《江河報》的採訪團隊。彭朗從農民的口中得知,採訪團隊圍繞什麽進行採訪。
團隊收工後,找了家飯館吃飯。彭朗跟隨他們一起去了,吃飯期間,採訪團隊談及西南咖啡農的選題,彭朗在隔壁桌仔細聽著。
飯後,彭朗取出一張名片,帶到採訪團隊的餐桌前。他將名片就近遞給一位女記者,女記者和他對視一眼,兩個人都陷入某種回憶。
彭朗在腦海中探索這種似曾相識的源頭,嘴上跟採訪團隊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他說,一直以來,朗鬱也十分關心西南農民的生活,假如他們的新聞選題能繼續往下做,朗鬱願意進行必要的資助。
他繼續往前開, 找到一個車位,把黑色的國產長安停進一眾色彩斑斕的豪車中。
彭朗下了車, 阿晏在後方喊了一嗓子,大約以為彭朗沒注意到他。彭朗從西裝兜裏摸出煙盒, 一麵抽出一根點燃, 一麵回頭望向阿晏。
阿晏五官鮮明,穿件黑色的連帽衛衣,隔著百十米遠沖彭朗揮手。
距離第一次見麵, 已經過去八年多。彭朗每每見到阿晏, 除卻這人酩酊大醉時,他總會產生一種時間在阿晏身上停滯的錯覺。
阿晏今年二十六歲, 比彭朗小三歲,成天吊兒郎當到處晃。他做旅遊博主,業餘玩玩攝影, 有些照片出成影集, 拿過一些亂七八糟的獎。
彭朗收過幾本阿晏贈予的影集,閑暇時,翻看過一兩本,那些花草樹木、闊大的雪景夜景,被阿晏拍得粗獷質樸,像透過野人的眼睛看世界;他拍起女人, 倒尤其有細水長流的格調。
彭朗把影集混在畫冊堆裏,摞在茶幾上。季長善去他家看畫冊,隨手拿到阿晏的影集,才翻了兩三頁,就用眼神罵彭朗流氓。
那本影集記錄了一些赤身裸體的小姐,彭朗曾在阿晏的聚會上,見過一兩位相片中的真人。她們通常坐在阿晏對麵,和他沒有肢體接觸,阿晏喝著酒,視線掃過她們,似乎觀察得很仔細。
旁觀者清,彭朗隻消看上一眼,就能幫他人診斷出相思病。輪到自己時,他卻花了一段漫長的時間,才逐漸認清愛的失控性。
彭朗從來不和阿晏談論感情問題,也不講其他觸及靈魂的東西。他們隻是聊天聊地,誰也沒記住他們都談過什麽,可還是數年如一日,循環往復地進行一些毫無意義的會麵。
阿晏說,這可能就是朋友吧。
彭朗不置可否,吸了很多支煙。
他已經在無意義中度過了小半輩子,甚至想不起什麽才算有意義。
不過跟季長善結婚以後,彭朗就很少再有非常無意義的時刻了。
他帶著一點點新婚的愉悅,朝阿晏點頭致意。
阿晏轉著車鑰匙,從遠處走過來。他撞一撞彭朗的肩膀,沖他一挑下巴頦,「看你滿麵春風的,最近過得不錯吧?」
「還可以。」彭朗的笑意很收斂,「上半年結了婚,過得還不錯。」
阿晏怔愣兩三秒,像彭朗這樣的孤寡老人,竟然還會結婚。
他拍拍彭朗的胳膊,「新婚燕爾啊,怎麽沒請我喝喜酒?」
「還沒辦婚禮。改天一起吃飯,給你介紹我太太。」提起季長善,彭朗的眼神溫和許多。
他抽了一口煙,把煙盒與打火機遞到阿晏手裏,問他最近過得怎麽樣。
阿晏嫻熟地打火點菸,「就那樣,不好不壞。」他叼住菸嘴,長長地吸了一口,同彭朗往會所的大門口走。
會所取名竹林齋,房如其名,中式風格。
彭朗和阿晏踏過灰石門檻,進了庭院,滿眼秋黃的園林。院子很寬敞,假山流水曲折的石橋,秋葉隨意地散落在地在水,彭朗耳聽潺潺的水聲,邁進素雅的屋子。
阿晏在這裏有固定的包房,他們穿越南北通透的長廊,推開一扇豎木紋的雙開門。
大門正對庭院的一角,石橋越水,深綠色的竹林錯落有致。阿晏請彭朗先進房間,彭朗走到院台邊,推開屏風似的摺扇木框玻璃門,秋風卷進來,攜著一縷竹子的清香。
彭朗第一次來竹林齋時,看見圍牆外清雅的竹製牌匾,就以為這地方單用來喝茶休養。然而酒水單一擺上桌子,他便清楚地意識到,這裏完全是風平浪靜的外表,波濤洶湧的內裏。
竹林齋隻提供兩種飲品,要麽高度數白酒,要麽郊外山上打下來的泉水。阿晏家裏做白酒,是酒罐子裏泡大的,他喝酒如喝水,來了當然不會點泉水。這間包房的櫃子裏鎖著數罐花酒果酒高粱酒,都是竹林齋自釀的。
阿晏打開酒櫃,拎出一壇桃花酒,用竹製的小瓢舀出兩碗酒。
酒碗擱在不規則的木頭案幾上,案幾很矮,彭朗走過來,和阿晏席地而坐,互相抬一下酒碗,就算敬過酒。
彭朗很少喝酒,抿了一口意思意思,抬眼看向阿晏問:「找我來是為了什麽事兒?」
阿晏沒著急回答,喝了半碗酒,眉頭都不皺一下,這才問:「朗鬱最近在跟《江河報》接洽吧?」
《江河報》是絳城本地的報紙,極其擅長挖掘深度新聞,做些調查性的專題。這家報紙一個月以前開始報新選題,一位記者關注民生,報了西南咖啡農相關的選題。選題還在遴選階段,記者卻需要提前聯繫一部分採訪對象。
彭朗去西南做種植園收購時,在山區裏遇見過《江河報》的採訪團隊。彭朗從農民的口中得知,採訪團隊圍繞什麽進行採訪。
團隊收工後,找了家飯館吃飯。彭朗跟隨他們一起去了,吃飯期間,採訪團隊談及西南咖啡農的選題,彭朗在隔壁桌仔細聽著。
飯後,彭朗取出一張名片,帶到採訪團隊的餐桌前。他將名片就近遞給一位女記者,女記者和他對視一眼,兩個人都陷入某種回憶。
彭朗在腦海中探索這種似曾相識的源頭,嘴上跟採訪團隊做了一番自我介紹。他說,一直以來,朗鬱也十分關心西南農民的生活,假如他們的新聞選題能繼續往下做,朗鬱願意進行必要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