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能轉過臉,伸出手,倚靠住一旁的欄杆,才能夠不驟然彎下身子,將自己這一瞬間的痛苦和絕望暴露在安樂長公主麵前。
靜宜喜歡謝晟。她一直是知道的。
像謝家和季家兩家那麽性情奇怪的孩子,世上總是少有的,天底下多的是榮華郡主這樣平平無奇的姑娘,貌美,嬌氣,任性,被母親寵的不知天高地厚,喜歡什麽討厭什麽,就像清清淺淺的一汪水,一眼便能看的出來。
雖然也不是什麽海枯石爛的歡喜,可是對女孩子來說,十幾歲時候的小姑娘喜歡真算得上是天大的事情,隻是謝晟早有了婚約,靜宜又是驕橫不講理的性子,明知不可能,心裏又還是不甘心,隨母親到了盛京來,第一件事便是去尋季家姑娘的麻煩,做的明目張膽,手腕又不怎麽高明,實在是幼稚可笑的小女孩兒才會用的伎倆。
總該讓她見見謝晟的。張皇後忽然想。
她還是個活在母親庇佑下的孩子,謝晟卻已經是個男人了,與她早不是同樣的人了,所以,讓她再見一次謝晟,她就不會喜歡謝晟了。
不喜歡了,便不會有遺憾了。
那麽,如果那個不可避免的結局到來的那一刻,她的痛苦大抵會比現在更少一些吧。
張皇後慘澹一笑。
她竟然也會有如此自欺欺人,惺惺作態的一天。
如今盧陽王身死,嘉正帝垂危,北有凶胡,南有亂民,四周盡是狼子野心蓄勢待發的宗室,偌大的天下就像一張即將打翻的棋盤,馬上便要徹底傾覆,棋盤上的黎明百姓,世家豪族,都要一視同仁地受盡這個世道的折磨。
而如今,這張搖搖欲墜的棋盤還能夠維持著最基本的平靜,隻有唯一一個理由,那理由既簡單,又可笑,細微如黑暗中的蛛絲,維繫在一個隨時可能死去的男人那近似於斷絕的虛弱呼吸間,在病榻之上,為天下人延續著最後的和平。
東宮尚在,隻要嘉正帝一息尚存,就永遠是這個天下唯一的主人,所有試圖在他活著的時候僭越他權柄的人,無一例外,統統都是亂臣賊子,人人皆可誅之。
而當嘉正帝咽下最後一口氣後,那麽整個躍躍欲試的天下將失去最後一道枷鎖,從此走向禮崩樂壞的亂世,四海之內,將無處不是人間地獄。
那會是比胡人南下,還要悲慘無數倍的畫麵。
所以,張皇後動用宮中最後的隱藏人手,縱火焚燒兩宮,引走宮中侍衛,拚盡全力護送謝晟和盧陽王妃離開這個危機四伏的盛京,自己卻靜守皇城,寸步不離。
她的人手,送走了謝晟和阿婉便不能來救她,如果要保她,那麽便無法顧及謝晟和阿婉。
而一個無子的,外姓皇後,其實毫無價值。
更何況,她是皇後,是大齊國母,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卻是天下人的母親,做母親的,誰都不會願意死在自己的孩子後麵的。
她會坐鎮東宮,主持大局,不漏一絲怯意,她還要嚴妝華服,聲勢逼人,哪怕是虛張聲勢狐假虎威,也會下到這盤殘局下無可下為止。
所以,她不能走,也不會讓安樂長公主和靜宜離開,她們是東宮尚且安好的信號,如果她們也從這座森嚴的宮殿裏消失,那麽所有注視著這裏的眼睛都會立刻穿過厚厚的宮牆,看透這座宮殿的空空如也,衰弱無力。
在王朝當真走到末路的那一刻,這沾滿血腥和榮光的大齊皇宮裏,會烙下她們三個與王朝共赴劫難的女人的身影嗎。
秋風烈烈,夜色裏火焰高漲,遠遠傳來宮人們的尖叫,安樂長公主聲音慌亂,緊緊扶著她,不住叫道:「你怎麽了,燒傷了嗎,哪裏不舒服嗎,我馬上叫太醫過來!」
這是她曾經最厭惡的女人聲音,丈夫的唯一姐姐,愚蠢,傲慢,粗俗,無事生非,貪圖享樂,喜好顛倒黑白,搬弄是非,明明曾經隻要一聽見就會皺起眉在心裏嘆氣的聲音,如今卻隻是這樣輕輕一句,便足以擊潰她心中無堅不摧的為大義犧牲的決心,幾乎一瞬間便要落下淚來。
她時常覺得安樂長公主愚蠢不堪,粗俗可笑,安樂長公主也時不時嘲笑她貴為國母,卻如此軟弱無能,她們當著嘉正帝的麵,針鋒相對,明爭暗鬥,氣的對方渾身發抖的時候也並不少,可是她們也都曾徹夜守著嘉正帝的床邊,默默無語地望著病榻上那個仿佛下一秒就會死去的男人,與彼此眼睛裏的淚水對望,誰也不曾說一句話。
她們天性不和,她們爭吵不休,她們相看兩相厭,從前沒有一天和平相處過,可是當天地傾覆的災難到來的那一刻,她們卻成了這個小天地唯一緊密相連的兩個人,在這危機四伏的小小宮殿下,在這朝不保夕的暗色年歲裏,她們竟然像是相依為命一般,明白對方的悲喜,懂得對方的每一滴眼淚的意義,拚命地確認著對方的存在,汲取著對方的力量,用盡全部力氣互相保護著,想要一同活下去。
她聽安樂長公主說起昔年在封地上的事,在很多很多年前,他們的母妃早逝,兩個小小的孩子,既不得皇上喜愛,又無得力母族,在宮中孤立無援,受盡冷眼,而等到嘉正帝好不容易長成了小小的少年,又被那時的皇後隨手發配到一個窮山惡水的偏遠封地去,一生都再難入京城。
安樂長公主執意和體弱多病的嘉正帝一同出京,那封地極為偏遠,又有皇後私底下的格外「關照」,他們兩個名義上是流著皇室血脈的天潢貴胄,可是也隻不是兩個甚至身無分文的小孩子,無親無故,連別人的話語都聽不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個下人都能隨意欺負他們。
靜宜喜歡謝晟。她一直是知道的。
像謝家和季家兩家那麽性情奇怪的孩子,世上總是少有的,天底下多的是榮華郡主這樣平平無奇的姑娘,貌美,嬌氣,任性,被母親寵的不知天高地厚,喜歡什麽討厭什麽,就像清清淺淺的一汪水,一眼便能看的出來。
雖然也不是什麽海枯石爛的歡喜,可是對女孩子來說,十幾歲時候的小姑娘喜歡真算得上是天大的事情,隻是謝晟早有了婚約,靜宜又是驕橫不講理的性子,明知不可能,心裏又還是不甘心,隨母親到了盛京來,第一件事便是去尋季家姑娘的麻煩,做的明目張膽,手腕又不怎麽高明,實在是幼稚可笑的小女孩兒才會用的伎倆。
總該讓她見見謝晟的。張皇後忽然想。
她還是個活在母親庇佑下的孩子,謝晟卻已經是個男人了,與她早不是同樣的人了,所以,讓她再見一次謝晟,她就不會喜歡謝晟了。
不喜歡了,便不會有遺憾了。
那麽,如果那個不可避免的結局到來的那一刻,她的痛苦大抵會比現在更少一些吧。
張皇後慘澹一笑。
她竟然也會有如此自欺欺人,惺惺作態的一天。
如今盧陽王身死,嘉正帝垂危,北有凶胡,南有亂民,四周盡是狼子野心蓄勢待發的宗室,偌大的天下就像一張即將打翻的棋盤,馬上便要徹底傾覆,棋盤上的黎明百姓,世家豪族,都要一視同仁地受盡這個世道的折磨。
而如今,這張搖搖欲墜的棋盤還能夠維持著最基本的平靜,隻有唯一一個理由,那理由既簡單,又可笑,細微如黑暗中的蛛絲,維繫在一個隨時可能死去的男人那近似於斷絕的虛弱呼吸間,在病榻之上,為天下人延續著最後的和平。
東宮尚在,隻要嘉正帝一息尚存,就永遠是這個天下唯一的主人,所有試圖在他活著的時候僭越他權柄的人,無一例外,統統都是亂臣賊子,人人皆可誅之。
而當嘉正帝咽下最後一口氣後,那麽整個躍躍欲試的天下將失去最後一道枷鎖,從此走向禮崩樂壞的亂世,四海之內,將無處不是人間地獄。
那會是比胡人南下,還要悲慘無數倍的畫麵。
所以,張皇後動用宮中最後的隱藏人手,縱火焚燒兩宮,引走宮中侍衛,拚盡全力護送謝晟和盧陽王妃離開這個危機四伏的盛京,自己卻靜守皇城,寸步不離。
她的人手,送走了謝晟和阿婉便不能來救她,如果要保她,那麽便無法顧及謝晟和阿婉。
而一個無子的,外姓皇後,其實毫無價值。
更何況,她是皇後,是大齊國母,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卻是天下人的母親,做母親的,誰都不會願意死在自己的孩子後麵的。
她會坐鎮東宮,主持大局,不漏一絲怯意,她還要嚴妝華服,聲勢逼人,哪怕是虛張聲勢狐假虎威,也會下到這盤殘局下無可下為止。
所以,她不能走,也不會讓安樂長公主和靜宜離開,她們是東宮尚且安好的信號,如果她們也從這座森嚴的宮殿裏消失,那麽所有注視著這裏的眼睛都會立刻穿過厚厚的宮牆,看透這座宮殿的空空如也,衰弱無力。
在王朝當真走到末路的那一刻,這沾滿血腥和榮光的大齊皇宮裏,會烙下她們三個與王朝共赴劫難的女人的身影嗎。
秋風烈烈,夜色裏火焰高漲,遠遠傳來宮人們的尖叫,安樂長公主聲音慌亂,緊緊扶著她,不住叫道:「你怎麽了,燒傷了嗎,哪裏不舒服嗎,我馬上叫太醫過來!」
這是她曾經最厭惡的女人聲音,丈夫的唯一姐姐,愚蠢,傲慢,粗俗,無事生非,貪圖享樂,喜好顛倒黑白,搬弄是非,明明曾經隻要一聽見就會皺起眉在心裏嘆氣的聲音,如今卻隻是這樣輕輕一句,便足以擊潰她心中無堅不摧的為大義犧牲的決心,幾乎一瞬間便要落下淚來。
她時常覺得安樂長公主愚蠢不堪,粗俗可笑,安樂長公主也時不時嘲笑她貴為國母,卻如此軟弱無能,她們當著嘉正帝的麵,針鋒相對,明爭暗鬥,氣的對方渾身發抖的時候也並不少,可是她們也都曾徹夜守著嘉正帝的床邊,默默無語地望著病榻上那個仿佛下一秒就會死去的男人,與彼此眼睛裏的淚水對望,誰也不曾說一句話。
她們天性不和,她們爭吵不休,她們相看兩相厭,從前沒有一天和平相處過,可是當天地傾覆的災難到來的那一刻,她們卻成了這個小天地唯一緊密相連的兩個人,在這危機四伏的小小宮殿下,在這朝不保夕的暗色年歲裏,她們竟然像是相依為命一般,明白對方的悲喜,懂得對方的每一滴眼淚的意義,拚命地確認著對方的存在,汲取著對方的力量,用盡全部力氣互相保護著,想要一同活下去。
她聽安樂長公主說起昔年在封地上的事,在很多很多年前,他們的母妃早逝,兩個小小的孩子,既不得皇上喜愛,又無得力母族,在宮中孤立無援,受盡冷眼,而等到嘉正帝好不容易長成了小小的少年,又被那時的皇後隨手發配到一個窮山惡水的偏遠封地去,一生都再難入京城。
安樂長公主執意和體弱多病的嘉正帝一同出京,那封地極為偏遠,又有皇後私底下的格外「關照」,他們兩個名義上是流著皇室血脈的天潢貴胄,可是也隻不是兩個甚至身無分文的小孩子,無親無故,連別人的話語都聽不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個下人都能隨意欺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