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章叔,梓怡來看你們了。」衛梓怡從隨行的包裹中取出一瓶酒,將瓶塞拔去。
傾倒酒瓶,酒水灑落墳頭,逸散一陣酒香。
衛梓怡挺直背脊,跪得端端正正,向衛銘川匯報:「我過得很好,當初的真相大白於天下,爹爹沉冤昭雪,章叔可以瞑目。」
「朝廷在天衍宗的督促下,會實行變革,肅整朝綱,編修律法,百姓的聲音他們不能再裝聾作啞。」
「殺死秦良鈺秦大人的兇手也已找到,所有的事情都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衛梓怡話音稍頓,朝陸無惜招手。
後者心領神會,行至衛梓怡身旁,與之並肩跪下。
衛梓怡遂握住陸無惜的手:「爹,我現在不再是一個人了,我和無惜會一同去江南,在家為爹娘、章叔,及無惜的父母都立牌位供奉,往後就不再回京,也難再來此地。」
「不肖女就此別過,請爹爹和章叔九泉之下安息。」
衛梓怡向兩位前輩敬了酒,牽著陸無惜起身:「走吧。」
第九十二章
來時衛梓怡以為她們今日興許會在山上過夜,便將那車夫遣去驛站休息,沒曾想上山不到一個時辰,她們二人便折返下山。
瞧著天色尚不算晚,陸無惜便提議四處走走看看。
這次下了山,至少幾年內,她們不會回來,衛梓怡明白,陸無惜這是在同這山山水水道別。
雨後的青嶽山空氣清新怡人,行走於山林之間,和風撲麵,夾裹著濕潤的水汽和山間草木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衛梓怡聽見陸無惜壓低聲咳嗽,握住她的手,感覺陸無惜手指冰涼,便將自己身上的衣袍脫下來,搭在陸無惜肩上。
陸無惜回頭朝她笑了笑,終是看夠了這山川熟悉的風景,她收回目光,反握衛梓怡:「下山吧。」
衛梓怡扶穩她的肩膀,朝前邁了一步,在她跟前蹲下。
「大人?」陸無惜偏了偏腦袋。
「別老大人大人的。」衛梓怡小聲嘟囔,「天色漸晚,山間泥濘未幹,下山的路不好走,我背你。」
陸無惜噗嗤笑出聲來,跳到衛梓怡背上趴著,用力摟住衛梓怡的肩膀,問她:「我不叫你衛大人,那該叫你什麽?」
衛梓怡知陸無惜這是在故意作怪,便抿起嘴唇不吭聲,撈著陸無惜的腿,兩腿一伸便站起來,踩著山路泥濘的坑窪往山下去。
陸無惜兩條胳臂從後邊兒越過她的肩,貼著她的臉,鍥而不捨地追問:「大人?」
衛梓怡沉默著,不搭理她。
「梓怡?」陸無惜突然喚她。
衛梓怡腳下一晃,嚇得陸無惜趕忙將她抱緊,嗔她:「你若摔了,先落地的是我!小心一點兒!」
「呃……」衛梓怡沒吭聲,埋頭繼續往前走。
陸無惜歪頭靠著她的耳朵,輕盈的語氣裏帶著笑:「不好意思啦?」
衛梓怡忍無可忍:「閉嘴,再鬧我撒手了。」
縱然嘴上是這麽說,但她雙手將陸無惜牢牢托著,步子踏得很穩。
陸無惜絲毫不怕她,聞言哈哈笑個不停,心情輕鬆明快,像震翅高飛的鳥兒,自由自在。
到山腳時,天色已然變得昏暗,暮色四合,氣溫也降下來,不宜再趕路了。
她們在山下驛站住了一宿,第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便起身穿衣。
車夫昨夜得了吩咐,一早就在驛站門外候著。
馬車一路往南走,越走氣候越溫暖,草木越繁茂。
每行經一地,衛梓怡便要去城中打聽,可有善醫肺症的神醫,如無,則搜刮藥方、醫書和古籍。
兩人一路上遊山玩水,沿途風景都依次看了個遍。
抵達江南已至盛夏,她們離京時帶的盤纏少了一多半,書則多了一籮筐。
天衍宗眾多在京城以北活動,南麵未過多涉足,途中變故太多,何時到達江南尚無定數,陸無惜因此未提前安排住處,便由衛梓怡做主,暫時在城中找了間客棧落腳。
夏季多雨,逢雨天不能出行,衛梓怡便在客棧中研讀醫書,得了空閑,天色放晴,她便帶著陸無惜去城中轉轉,若有瞧得上地方,就在此地安家。
約莫半月餘,陸無惜果然瞧中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
此地在江南城郊,出城不足十裏。
便如先前衛梓怡與她描述的那般,叢林深處,遠離塵世的獨立的莊園,背靠青山,玉帶纏腰,是個景致優美,得天獨厚的去處。
莊園的主人是個中年文士,才情了得,因有一腔抱負,聞京中大變,朝廷向天下廣納賢才,集民意以修律法,此人慾北上進京,一展己之所長。
這山間別院便要變賣了,換作北去的盤纏。
因著陸無惜中意此地園景,衛梓怡便將剩餘的銀兩全拿出來。
這園子需耗不少銀錢,原本她們的盤纏是不夠的,但那文士因莊園許久沒盤出去,已耽擱了近月的行程,他著急趕路,又覺衛梓怡二人合了眼緣,便談成了這筆交易。
園子裏物資齊備,屋後土坡上還有田地,院內養了一群雞鴨,即便足不出戶,也能自給自足。
馬車停在山前,衛梓怡不讓陸無惜插手,兀自將那些醫書搬去園子裏,陸無惜隻需跟在她後邊兒,看看四周的風景。
傾倒酒瓶,酒水灑落墳頭,逸散一陣酒香。
衛梓怡挺直背脊,跪得端端正正,向衛銘川匯報:「我過得很好,當初的真相大白於天下,爹爹沉冤昭雪,章叔可以瞑目。」
「朝廷在天衍宗的督促下,會實行變革,肅整朝綱,編修律法,百姓的聲音他們不能再裝聾作啞。」
「殺死秦良鈺秦大人的兇手也已找到,所有的事情都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衛梓怡話音稍頓,朝陸無惜招手。
後者心領神會,行至衛梓怡身旁,與之並肩跪下。
衛梓怡遂握住陸無惜的手:「爹,我現在不再是一個人了,我和無惜會一同去江南,在家為爹娘、章叔,及無惜的父母都立牌位供奉,往後就不再回京,也難再來此地。」
「不肖女就此別過,請爹爹和章叔九泉之下安息。」
衛梓怡向兩位前輩敬了酒,牽著陸無惜起身:「走吧。」
第九十二章
來時衛梓怡以為她們今日興許會在山上過夜,便將那車夫遣去驛站休息,沒曾想上山不到一個時辰,她們二人便折返下山。
瞧著天色尚不算晚,陸無惜便提議四處走走看看。
這次下了山,至少幾年內,她們不會回來,衛梓怡明白,陸無惜這是在同這山山水水道別。
雨後的青嶽山空氣清新怡人,行走於山林之間,和風撲麵,夾裹著濕潤的水汽和山間草木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衛梓怡聽見陸無惜壓低聲咳嗽,握住她的手,感覺陸無惜手指冰涼,便將自己身上的衣袍脫下來,搭在陸無惜肩上。
陸無惜回頭朝她笑了笑,終是看夠了這山川熟悉的風景,她收回目光,反握衛梓怡:「下山吧。」
衛梓怡扶穩她的肩膀,朝前邁了一步,在她跟前蹲下。
「大人?」陸無惜偏了偏腦袋。
「別老大人大人的。」衛梓怡小聲嘟囔,「天色漸晚,山間泥濘未幹,下山的路不好走,我背你。」
陸無惜噗嗤笑出聲來,跳到衛梓怡背上趴著,用力摟住衛梓怡的肩膀,問她:「我不叫你衛大人,那該叫你什麽?」
衛梓怡知陸無惜這是在故意作怪,便抿起嘴唇不吭聲,撈著陸無惜的腿,兩腿一伸便站起來,踩著山路泥濘的坑窪往山下去。
陸無惜兩條胳臂從後邊兒越過她的肩,貼著她的臉,鍥而不捨地追問:「大人?」
衛梓怡沉默著,不搭理她。
「梓怡?」陸無惜突然喚她。
衛梓怡腳下一晃,嚇得陸無惜趕忙將她抱緊,嗔她:「你若摔了,先落地的是我!小心一點兒!」
「呃……」衛梓怡沒吭聲,埋頭繼續往前走。
陸無惜歪頭靠著她的耳朵,輕盈的語氣裏帶著笑:「不好意思啦?」
衛梓怡忍無可忍:「閉嘴,再鬧我撒手了。」
縱然嘴上是這麽說,但她雙手將陸無惜牢牢托著,步子踏得很穩。
陸無惜絲毫不怕她,聞言哈哈笑個不停,心情輕鬆明快,像震翅高飛的鳥兒,自由自在。
到山腳時,天色已然變得昏暗,暮色四合,氣溫也降下來,不宜再趕路了。
她們在山下驛站住了一宿,第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便起身穿衣。
車夫昨夜得了吩咐,一早就在驛站門外候著。
馬車一路往南走,越走氣候越溫暖,草木越繁茂。
每行經一地,衛梓怡便要去城中打聽,可有善醫肺症的神醫,如無,則搜刮藥方、醫書和古籍。
兩人一路上遊山玩水,沿途風景都依次看了個遍。
抵達江南已至盛夏,她們離京時帶的盤纏少了一多半,書則多了一籮筐。
天衍宗眾多在京城以北活動,南麵未過多涉足,途中變故太多,何時到達江南尚無定數,陸無惜因此未提前安排住處,便由衛梓怡做主,暫時在城中找了間客棧落腳。
夏季多雨,逢雨天不能出行,衛梓怡便在客棧中研讀醫書,得了空閑,天色放晴,她便帶著陸無惜去城中轉轉,若有瞧得上地方,就在此地安家。
約莫半月餘,陸無惜果然瞧中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
此地在江南城郊,出城不足十裏。
便如先前衛梓怡與她描述的那般,叢林深處,遠離塵世的獨立的莊園,背靠青山,玉帶纏腰,是個景致優美,得天獨厚的去處。
莊園的主人是個中年文士,才情了得,因有一腔抱負,聞京中大變,朝廷向天下廣納賢才,集民意以修律法,此人慾北上進京,一展己之所長。
這山間別院便要變賣了,換作北去的盤纏。
因著陸無惜中意此地園景,衛梓怡便將剩餘的銀兩全拿出來。
這園子需耗不少銀錢,原本她們的盤纏是不夠的,但那文士因莊園許久沒盤出去,已耽擱了近月的行程,他著急趕路,又覺衛梓怡二人合了眼緣,便談成了這筆交易。
園子裏物資齊備,屋後土坡上還有田地,院內養了一群雞鴨,即便足不出戶,也能自給自足。
馬車停在山前,衛梓怡不讓陸無惜插手,兀自將那些醫書搬去園子裏,陸無惜隻需跟在她後邊兒,看看四周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