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別人相不相信不知道,但很明顯,趙禎相信了。這從他果斷把已經寫好的罪己詔又給放回匣子中就能看得出來了。趙禎本想下旨將那石碑運回京中,然而曹恩英卻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意見,她對趙禎說:「我記得範公的百花書院就在鄧州吧,聽說近些年辦的越加紅紅火火了,陛下何不為這石碑題字,賜予範公,一方麵可盡顯您並沒有忘記範公,另一方麵,也能體現出您對教育的重視,讓天下的學子們都知道,我大宋文教感天!陛下仁德感天!」
曹恩英的這番話果然戳中了趙禎的心窩子,隻是,題什麽字才好呢?
「皇後素來聰慧,不如你來替朕想想。」
曹恩英聞言微微挑了下眉頭,心想:這是逼我人前顯聖啊!遂也不在客氣,執起手中筆,便在宣紙上寫下了一行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注1】
趙禎目瞪口呆的看著紙上的這四句話,隻覺得自己的靈魂備受震撼。許久之後,他倒抽一口冷氣,深深地看著曹恩英,說了一句:「皇後真是大才啊!」
還行吧,曹恩英謙虛一笑,就是這麽的厚顏無恥。
數日之後————
一塊巨大的,據說是上天所賜的石碑便被立在了鄧州百花書院的大門口,當天,本州上至知州下至黎民百姓,把鄧州書院圍的是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要來瞻仰一下這塊所謂的神碑。而百花書院院長,範仲淹就在這震天的鞭炮和百姓們的掌聲中,掀開了蓋在石碑上的紅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範仲淹也好,百花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也好,全都被這四句話給震住了。
「好詩,好句,好深意。」範仲淹麵露激動之色,隻這四句話,卻說出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誌向。作為趙禎的代表,親自過來觀禮的副宰相丁度告訴範仲淹,說這四句話乃是出自當今皇後之口,而字也是趙禎親手寫下再找匠人拓印上去的。
因為有《三字經》佳文在前,沒有人會懷疑皇後的才華。
哪怕是範仲淹,此時也忍不住連連點頭大讚起來。
人群之中,身為學院老師之一的張載,臉上露出震驚與思索並存的表情。
他是康定年間生人,今年二十八歲,當年範仲淹在西北治軍對抗西夏的時候,張載曾經與範仲淹有過一麵之緣,並在其麵前大談軍事之道,範仲淹覺得這個學子,很熱血,很有誌向、也很有才華,是以對其非常的欣賞。不過範仲淹覺得張載不應該空談兵事,而應該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儒學上,張載覺得這話很有道理,隨後回到家中開始苦讀四書五經,不過他這個人可能天生就是個思想家,多年苦讀後,在四書五經中依舊尋找不到能夠實現自己宏偉抱負的道理,所以當他聽說,範仲淹因為慶曆新政失敗被貶去鄧州的時候,立刻不遠千裏的跑過去尋他,等到範仲淹辭官當了書院的院長,他更是直接成為了書院的老師之一。【注2】
而今天,看著神碑上刻著的這四句話,張載心情激盪之餘,也隱隱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一種全新的,可以跳出時代框架的理論體係在其心中緩緩形成了。
曹皇後嗎?
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
張載心想,若是男子,此人便是我畢生知己啊!!!
第53章
曹恩英這個厚顏無恥之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這個李鬼被人家真正的李逵給佩服上了, 她要知道的話……估計也不會臉紅,說不定連心跳都不帶加快一下的。
三州地震雖然死傷無數,但因為朝廷給力, 主持賑災工作的韓琦更是給力, 所以奇蹟般的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災情控製住了,而且在幫助百姓重建家園的時候,韓琦更是大膽的採用了水泥這一建築神器,聽說, 他還準備鋪一條從並州到汴京的水泥驛道, 好像連認購的修路錢都籌集好了。
「韓琦真是聰明,竟能想到以工代賑的辦法。」曹恩英緩緩合上手中的奏表, 臉上露出了讚嘆的神情。趙禎因為前段時間憂心過重, 近些日子無論是神思還是身體都有些受不住, 所以最近一些遞上來的奏表,奏章之類的都是曹恩英讀給他聽的。
「咳咳…韓琦在民生方麵素來很有一套,讓他去主持賑災,朕是放心的!」
的確,韓琦這個人,其實是個實幹家。
他或許沒有範仲淹、歐陽修他們在文壇上的鼎鼎大名,但對於百姓們來講無疑是個可託付性命的好官。
曹恩英想到這裏,幽幽地看了趙禎一眼。
心想:在歷史上你就是選的韓琦為繼君的輔政大臣之一, 隻可惜, 你雖然對姓韓的用盡了君臣之恩, 但這個傢夥卻多少有點「忘恩負義」。在趙宗實想要追封生父的問題上,站到了新君那邊, 從這點來看, 姓韓的不僅是個實幹家, 他其實還是個現實主義者。
幫著念了一上午的奏表,眼看趙禎有些精神不濟,曹恩英便讓人拿來湯藥,服侍著他喝了趙禎邊喝邊抱怨,說這玩意怎麽一次比一次苦,曹恩英聽了後,沒好意思告訴他,這是因為藥裏加了黃連的緣故,沒辦法,誰讓你這病就是著急上火引起的呢,所以隻能想辦法清熱降燥了。
「好了好了,最後一口,加油!」跟哄孩子似的,曹恩英好不容易壓著他把藥喝完,然後立刻就往趙禎的嘴巴裏塞了一顆甜蜜餞。
曹恩英的這番話果然戳中了趙禎的心窩子,隻是,題什麽字才好呢?
「皇後素來聰慧,不如你來替朕想想。」
曹恩英聞言微微挑了下眉頭,心想:這是逼我人前顯聖啊!遂也不在客氣,執起手中筆,便在宣紙上寫下了一行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注1】
趙禎目瞪口呆的看著紙上的這四句話,隻覺得自己的靈魂備受震撼。許久之後,他倒抽一口冷氣,深深地看著曹恩英,說了一句:「皇後真是大才啊!」
還行吧,曹恩英謙虛一笑,就是這麽的厚顏無恥。
數日之後————
一塊巨大的,據說是上天所賜的石碑便被立在了鄧州百花書院的大門口,當天,本州上至知州下至黎民百姓,把鄧州書院圍的是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要來瞻仰一下這塊所謂的神碑。而百花書院院長,範仲淹就在這震天的鞭炮和百姓們的掌聲中,掀開了蓋在石碑上的紅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範仲淹也好,百花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也好,全都被這四句話給震住了。
「好詩,好句,好深意。」範仲淹麵露激動之色,隻這四句話,卻說出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誌向。作為趙禎的代表,親自過來觀禮的副宰相丁度告訴範仲淹,說這四句話乃是出自當今皇後之口,而字也是趙禎親手寫下再找匠人拓印上去的。
因為有《三字經》佳文在前,沒有人會懷疑皇後的才華。
哪怕是範仲淹,此時也忍不住連連點頭大讚起來。
人群之中,身為學院老師之一的張載,臉上露出震驚與思索並存的表情。
他是康定年間生人,今年二十八歲,當年範仲淹在西北治軍對抗西夏的時候,張載曾經與範仲淹有過一麵之緣,並在其麵前大談軍事之道,範仲淹覺得這個學子,很熱血,很有誌向、也很有才華,是以對其非常的欣賞。不過範仲淹覺得張載不應該空談兵事,而應該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儒學上,張載覺得這話很有道理,隨後回到家中開始苦讀四書五經,不過他這個人可能天生就是個思想家,多年苦讀後,在四書五經中依舊尋找不到能夠實現自己宏偉抱負的道理,所以當他聽說,範仲淹因為慶曆新政失敗被貶去鄧州的時候,立刻不遠千裏的跑過去尋他,等到範仲淹辭官當了書院的院長,他更是直接成為了書院的老師之一。【注2】
而今天,看著神碑上刻著的這四句話,張載心情激盪之餘,也隱隱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一種全新的,可以跳出時代框架的理論體係在其心中緩緩形成了。
曹皇後嗎?
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
張載心想,若是男子,此人便是我畢生知己啊!!!
第53章
曹恩英這個厚顏無恥之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這個李鬼被人家真正的李逵給佩服上了, 她要知道的話……估計也不會臉紅,說不定連心跳都不帶加快一下的。
三州地震雖然死傷無數,但因為朝廷給力, 主持賑災工作的韓琦更是給力, 所以奇蹟般的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災情控製住了,而且在幫助百姓重建家園的時候,韓琦更是大膽的採用了水泥這一建築神器,聽說, 他還準備鋪一條從並州到汴京的水泥驛道, 好像連認購的修路錢都籌集好了。
「韓琦真是聰明,竟能想到以工代賑的辦法。」曹恩英緩緩合上手中的奏表, 臉上露出了讚嘆的神情。趙禎因為前段時間憂心過重, 近些日子無論是神思還是身體都有些受不住, 所以最近一些遞上來的奏表,奏章之類的都是曹恩英讀給他聽的。
「咳咳…韓琦在民生方麵素來很有一套,讓他去主持賑災,朕是放心的!」
的確,韓琦這個人,其實是個實幹家。
他或許沒有範仲淹、歐陽修他們在文壇上的鼎鼎大名,但對於百姓們來講無疑是個可託付性命的好官。
曹恩英想到這裏,幽幽地看了趙禎一眼。
心想:在歷史上你就是選的韓琦為繼君的輔政大臣之一, 隻可惜, 你雖然對姓韓的用盡了君臣之恩, 但這個傢夥卻多少有點「忘恩負義」。在趙宗實想要追封生父的問題上,站到了新君那邊, 從這點來看, 姓韓的不僅是個實幹家, 他其實還是個現實主義者。
幫著念了一上午的奏表,眼看趙禎有些精神不濟,曹恩英便讓人拿來湯藥,服侍著他喝了趙禎邊喝邊抱怨,說這玩意怎麽一次比一次苦,曹恩英聽了後,沒好意思告訴他,這是因為藥裏加了黃連的緣故,沒辦法,誰讓你這病就是著急上火引起的呢,所以隻能想辦法清熱降燥了。
「好了好了,最後一口,加油!」跟哄孩子似的,曹恩英好不容易壓著他把藥喝完,然後立刻就往趙禎的嘴巴裏塞了一顆甜蜜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