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趙禎的病情終於有所起色,起碼不冒虛汗,人看著也精神了許多。於是,在冬日的某個上午,他讓人把趙宗實叫了過來。
小孩子穿的厚厚的,暖暖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隻圓球滾過來一般。
他請安行禮,口稱父皇。
趙禎目光複雜的看了他一會,終是柔和了表情,對其招手道:「過來。」
小孩聽話的走了過去。
趙禎性格仁善,知道如何關心別人,此時就很是溫聲的詢問起了趙宗實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然後他就發現這孩子真的很聰慧,基本上他的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回答。
趙禎問:「讀過什麽書沒有?」
小孩便嫩生生的表示,自己最近正在學習《三字經》。
「那是什麽?」趙禎微微皺起了眉頭。
也難怪他不知道,畢竟三字經乃南宋王應麟所著,離出世尚有百十來年呢。
「是大娘娘特地為宗實寫的書。」小孩不自覺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看上去十分自豪的樣子,聽說是曹恩英寫的書,趙禎果然大感興趣,於是趙宗實便當著他的麵,搖頭晃腦的,大聲朗誦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能夠流傳數百年,自有其道理可言。首先它朗朗上口,易學易記,非常適合小孩學習。其次,它真的是包羅萬象,基本上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你都能在其中尋到。當然了,曹恩英版的三字經,是經過慎重篩選的,不會出現「宋」以後的文字記載。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足夠讓趙禎感到震驚了。
他是個識貨之人,哪裏看不出此書的大才。
********
趙禎帶著趙宗實匆匆過來的時候,曹恩英正準備用午膳,見到他們一大一小聯袂而來,不禁麵露疑惑之色。
「臣妾見過陛下。」
「皇後不必多禮。」趙禎深吸一口氣,而後就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中的藍皮書:「朕過來是想問問,這《三字經》當真是皇後所著嗎?」
原來是為了這個。
曹恩英見狀微微一笑,露出靦腆之表情,似是十分不好意思般說:「確實是臣妾閑暇時寫下的小冊子,一些用來啟蒙的俗語罷了,稱不上什麽著書。」
真的是她寫的!
趙禎目露感慨,贊聲道:「皇後真是大才啊。」感嘆完了這句話之後,他又立刻表示,這書寫的極好,自己有意向朝堂諸公推薦,日後幼童啟蒙便又能多出一讀物了。
曹恩英聞言自是「惶恐謝恩」。趙禎哈哈一笑,看起來也是相當高興的模樣。
再之後,曹恩英又請了趙禎坐下與自己一塊用膳,當然了,趙宗實也是如此。小孩子來到正陽宮一個多月了,別的且不說,但是對這裏的夥食卻是一百一千個的滿意。畢竟在大部分人都在吃煮、燉之食時,正陽宮已經是頓頓有小炒了。
六個菜。
紅燒肉、清炒蘆筍白玉菇、紅油拌豬耳、魚香肉絲、肉末茄子、還有一道黃燜雞土豆,主食則是大碗的白米飯。與後世大多數喜歡甜食的小朋友一樣,趙宗實就特別喜歡那道魚香肉絲,至於趙禎則是對紅燒肉讚不絕口。
「這是豕肉?」大宋的官家露出十分詫異的表情。
「是啊。」曹恩英點了點頭。她知道趙禎為什麽會這樣驚訝,在宋朝對豬肉其實是很不待見的豬的地位遠在牛羊之後,被認為是隻有賤民才會去吃的東西。
「豕不潔,且味道酸澀而腥臊,為何你做的,卻如此與眾不同?」趙禎十分的好奇。
曹恩英聞言則告訴官家,她說:這豬可不是一般的豬,而是她們家自己精心養育專門用來吃的肉豬。「從足月開始,需每日精心伺養,一天三頓食豬草,吃熱食。最重要的是,還要記得給豬摘蛋。」摘蛋二字一出,趙禎的臉色頓時風雲突變,他目瞪口呆的看著曹恩英似乎完全不明白這樣殘酷的話語,怎們能從她的嘴裏吐出一般。
「摘了蛋的豬,食慾好,增生快,肉質還會變得十分肥美,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呢!」曹恩英一臉官家你信我的表情。
「朕吃飽了。」趙禎站起身,捂著嘴巴,臉色難看的匆匆走掉了。
真是矯情的男人。
曹恩英見狀,聳了聳自己的肩膀,心想:趕明兒她把東坡肉,梅菜肉,鹵豬肉,粉蒸肉之類的全都弄出來,不信你不吃。
「母後,父皇這是怎麽了?」趙宗實有些不安地發問道。
曹恩英就對他笑了下:「沒事兒,你父皇有點挑食,他不是好孩子,我們不要學他,快吃吧!」
「哦。」
與預料中的一樣,曹恩英又大「火」了一把。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賢名,而是因為才名,在宋朝這個文人墨客層出不窮,便是妓館裏的清倌人也都會吟詩作賦的時代,人們自然是非常追捧有才之人的。
當今的官家娘子,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名流千古的詩詞。
但是一本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卻也把她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
小孩子穿的厚厚的,暖暖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隻圓球滾過來一般。
他請安行禮,口稱父皇。
趙禎目光複雜的看了他一會,終是柔和了表情,對其招手道:「過來。」
小孩聽話的走了過去。
趙禎性格仁善,知道如何關心別人,此時就很是溫聲的詢問起了趙宗實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然後他就發現這孩子真的很聰慧,基本上他的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回答。
趙禎問:「讀過什麽書沒有?」
小孩便嫩生生的表示,自己最近正在學習《三字經》。
「那是什麽?」趙禎微微皺起了眉頭。
也難怪他不知道,畢竟三字經乃南宋王應麟所著,離出世尚有百十來年呢。
「是大娘娘特地為宗實寫的書。」小孩不自覺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看上去十分自豪的樣子,聽說是曹恩英寫的書,趙禎果然大感興趣,於是趙宗實便當著他的麵,搖頭晃腦的,大聲朗誦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能夠流傳數百年,自有其道理可言。首先它朗朗上口,易學易記,非常適合小孩學習。其次,它真的是包羅萬象,基本上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你都能在其中尋到。當然了,曹恩英版的三字經,是經過慎重篩選的,不會出現「宋」以後的文字記載。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足夠讓趙禎感到震驚了。
他是個識貨之人,哪裏看不出此書的大才。
********
趙禎帶著趙宗實匆匆過來的時候,曹恩英正準備用午膳,見到他們一大一小聯袂而來,不禁麵露疑惑之色。
「臣妾見過陛下。」
「皇後不必多禮。」趙禎深吸一口氣,而後就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中的藍皮書:「朕過來是想問問,這《三字經》當真是皇後所著嗎?」
原來是為了這個。
曹恩英見狀微微一笑,露出靦腆之表情,似是十分不好意思般說:「確實是臣妾閑暇時寫下的小冊子,一些用來啟蒙的俗語罷了,稱不上什麽著書。」
真的是她寫的!
趙禎目露感慨,贊聲道:「皇後真是大才啊。」感嘆完了這句話之後,他又立刻表示,這書寫的極好,自己有意向朝堂諸公推薦,日後幼童啟蒙便又能多出一讀物了。
曹恩英聞言自是「惶恐謝恩」。趙禎哈哈一笑,看起來也是相當高興的模樣。
再之後,曹恩英又請了趙禎坐下與自己一塊用膳,當然了,趙宗實也是如此。小孩子來到正陽宮一個多月了,別的且不說,但是對這裏的夥食卻是一百一千個的滿意。畢竟在大部分人都在吃煮、燉之食時,正陽宮已經是頓頓有小炒了。
六個菜。
紅燒肉、清炒蘆筍白玉菇、紅油拌豬耳、魚香肉絲、肉末茄子、還有一道黃燜雞土豆,主食則是大碗的白米飯。與後世大多數喜歡甜食的小朋友一樣,趙宗實就特別喜歡那道魚香肉絲,至於趙禎則是對紅燒肉讚不絕口。
「這是豕肉?」大宋的官家露出十分詫異的表情。
「是啊。」曹恩英點了點頭。她知道趙禎為什麽會這樣驚訝,在宋朝對豬肉其實是很不待見的豬的地位遠在牛羊之後,被認為是隻有賤民才會去吃的東西。
「豕不潔,且味道酸澀而腥臊,為何你做的,卻如此與眾不同?」趙禎十分的好奇。
曹恩英聞言則告訴官家,她說:這豬可不是一般的豬,而是她們家自己精心養育專門用來吃的肉豬。「從足月開始,需每日精心伺養,一天三頓食豬草,吃熱食。最重要的是,還要記得給豬摘蛋。」摘蛋二字一出,趙禎的臉色頓時風雲突變,他目瞪口呆的看著曹恩英似乎完全不明白這樣殘酷的話語,怎們能從她的嘴裏吐出一般。
「摘了蛋的豬,食慾好,增生快,肉質還會變得十分肥美,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呢!」曹恩英一臉官家你信我的表情。
「朕吃飽了。」趙禎站起身,捂著嘴巴,臉色難看的匆匆走掉了。
真是矯情的男人。
曹恩英見狀,聳了聳自己的肩膀,心想:趕明兒她把東坡肉,梅菜肉,鹵豬肉,粉蒸肉之類的全都弄出來,不信你不吃。
「母後,父皇這是怎麽了?」趙宗實有些不安地發問道。
曹恩英就對他笑了下:「沒事兒,你父皇有點挑食,他不是好孩子,我們不要學他,快吃吧!」
「哦。」
與預料中的一樣,曹恩英又大「火」了一把。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賢名,而是因為才名,在宋朝這個文人墨客層出不窮,便是妓館裏的清倌人也都會吟詩作賦的時代,人們自然是非常追捧有才之人的。
當今的官家娘子,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名流千古的詩詞。
但是一本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卻也把她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