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快穿之反派的自我調侃 作者:桀驁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家雖然是他上位的必要助力,可沈望之也恰恰在意這一點,他總覺得別人會說他是因為女人而坐上高位的,換個人也同樣能坐上這個位置,他仰仗的不過是夏靳婉的喜歡,若是夏靳婉不喜歡他,這皇帝之位恐怕不會落在他身上。
事實是事實,可沈望之也不愛聽那些話,他也想當個好父親,可都已經過去將近十日了,太子一直都沒有任何蹤跡,無論是死了還是被人俘獲都不是好事情,說白了沈望之不缺兒子,隻要他沈家的江山交到沈家人手上即可。
況且他年紀不大,還有能力再從小培養一個繼承人出來,為何偏偏要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沈星河身上?他是皇帝,不隻是一個單純的父親,他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能隻是因為一個孩子失蹤或者沒了就頹廢消極,說句難聽的,他的兒子還死的少嗎?
沈望之裝出一副愁苦的模樣,哪怕心裏已經放棄了沈星河,可臉上卻不行,他嘆了口氣,語氣微弱的說道:「不知諸位大臣覺得派誰前去合適?」
就在沈望之皺眉深思之時,禦史大夫作揖提議道:「微臣以為周祁玉周將軍在涼州駐守多年,最了解蠻夷的情況,此事應當交由他去辦,隻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想打勝這場仗,我們得給士兵們準備好充足的糧草。」
戶部尚書緊接著建議道:「微臣覺得糧草乃立軍之本,刑部侍郎顧正年少有為,性情剛直,此事可以交到他的手中,相比他一定會將糧草送到周將軍手上。」
顧正?沈望之隨著戶部尚書的話向著底下諸位大臣中看去,隻見少年身著一身紫色官服,佩十三銙金玉帶,手執象笏,身姿如玉,看上去就是正直不阿,一心為民的清官模樣,和前麵的顧凝遠乍看上去的確有幾分神似。
隻是這顧正的臉色有些蒼白,看上去精神不振的模樣,似乎是擔心沈星河導致的,沈望之忽然想起他們說顧正為了尋找沈星河六天六夜不吃不喝不睡,赤誠之心,天地可鑑。
沈望之沒想到顧正年紀輕輕就當了刑部侍郎,在他印象中那孩子似乎還是個小不點,不知何時竟然端的如此模樣,隻是沈望之有些奇怪,他明明總是聽說太子與顧正相交甚密,可他為何對顧正沒有什麽印象?
對於此時,顧正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畢竟他和太子交往緊密,不可能貪墨糧草,對蠻夷的這一仗非打不可,近年他們蠢蠢欲動,似乎一直對大豐虎視眈眈,隻是明麵上沒有機會動手。
雖然沈星河失蹤讓大豐王朝元氣大傷,可仔細想想也是個合適出兵的理由,因此沈望之才會如此篤定是邊境卡達部落動的手,至於真的是不是他們又有何關係?反正大豐的目的是達到了。
顧正在朝堂上名聲不錯,哪怕是太子黨,他和其他的諸位大臣相處的也很不錯,因此戶部尚書提議他去之後,其他大臣也皆表示附議。
最終沈望之一錘定音:「運送糧草之事就交由小顧愛卿去做,即日啟程,不得耽誤。」
下朝之後,顧正就回府開始做準備,其實糧草前幾日也已經準備好了,等的就是沈望之一句話而已,原本沈望之想將這件事交給沈星洲去辦,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但他不敢在這麽敏感的時候這麽幹,顧正算是個好選擇。
顧正第二日就出發了,為了盡快趕到涼州,他們騎馬前去,要知道他可是一個剛剛昏睡了兩日的人,身體還不曾恢復,同行之人無一不敬佩顧正對沈星河的一片赤誠之心。
與顧正一起同行的除了他的貼身侍衛冷翊以外還有大理寺卿程煜,顧正不知道他一個養尊處優,日常斷案的大家公子跟著來幹嘛,要知道涼州之所以稱為涼州就是因為那裏的荒涼,貧瘠,若不是邊境之地,恐怕沒有人願意在那裏生活。
不過有程煜跟著也好,若是換個不熟悉的顧正還得處處提防,程煜也算和顧正一同長大,這傢夥的性子顧正多少了解一些,聰明是真的聰明,但也僅限於在斷案上,其他地方就像個青澀懵懂的少年,很好糊弄。
隻是顧正忘了加一點,他聒噪也是真的聒噪,一路上顧正一言不發,就聽他在一旁嘮嘮叨叨,沒完沒了,「顧正,要不要休息休息?你才剛剛恢復,這麽趕路不要又累病了,我知道你是為了太子,可也不能這麽不顧自己的身體。」
顧正麵無表情的轉頭看了他一眼,程煜像是被嚇著一樣,忽然噤聲,可顧正剛轉過頭,他又低聲絮絮叨叨,「你的臉色看上去有些不好,若是累著了,無形中還是拖慢了進度,不如停下來休息休息?反正趕到涼州也不是一兩日的事情,說不定路上他們就打起來了。」
若不是時機不對,顧正真想親自教他做人,見顧正不聽自己的話,程煜可不消停,他又小聲的念叨著:「早先怎麽看不出你這麽拚,當你的朋友可真好,話說你為什麽那麽不喜歡我的靠近?老實說我感覺自己還行啊,雖然身份不比太子,可對朋友也可以兩肋插刀,你到底是看不上我哪裏?」
顧正身為糧草的押運官,自然不能輕易離隊,不過程煜可以,顧正忽然抽出手中的馬鞭,一鞭子抽到了與他並行程煜的馬屁/股上,隻聽「嘶」的一聲,程煜的馬開始風馳電掣起來,一陣兒風過去,人影都看不見了。
顧正下手還是知道輕重的,這時候傷了程煜對他沒好處,可給程煜一個教訓還是有必要的,省的他一路上說個不停,他不嫌口幹,顧正還嫌聒噪。
事實是事實,可沈望之也不愛聽那些話,他也想當個好父親,可都已經過去將近十日了,太子一直都沒有任何蹤跡,無論是死了還是被人俘獲都不是好事情,說白了沈望之不缺兒子,隻要他沈家的江山交到沈家人手上即可。
況且他年紀不大,還有能力再從小培養一個繼承人出來,為何偏偏要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沈星河身上?他是皇帝,不隻是一個單純的父親,他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能隻是因為一個孩子失蹤或者沒了就頹廢消極,說句難聽的,他的兒子還死的少嗎?
沈望之裝出一副愁苦的模樣,哪怕心裏已經放棄了沈星河,可臉上卻不行,他嘆了口氣,語氣微弱的說道:「不知諸位大臣覺得派誰前去合適?」
就在沈望之皺眉深思之時,禦史大夫作揖提議道:「微臣以為周祁玉周將軍在涼州駐守多年,最了解蠻夷的情況,此事應當交由他去辦,隻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想打勝這場仗,我們得給士兵們準備好充足的糧草。」
戶部尚書緊接著建議道:「微臣覺得糧草乃立軍之本,刑部侍郎顧正年少有為,性情剛直,此事可以交到他的手中,相比他一定會將糧草送到周將軍手上。」
顧正?沈望之隨著戶部尚書的話向著底下諸位大臣中看去,隻見少年身著一身紫色官服,佩十三銙金玉帶,手執象笏,身姿如玉,看上去就是正直不阿,一心為民的清官模樣,和前麵的顧凝遠乍看上去的確有幾分神似。
隻是這顧正的臉色有些蒼白,看上去精神不振的模樣,似乎是擔心沈星河導致的,沈望之忽然想起他們說顧正為了尋找沈星河六天六夜不吃不喝不睡,赤誠之心,天地可鑑。
沈望之沒想到顧正年紀輕輕就當了刑部侍郎,在他印象中那孩子似乎還是個小不點,不知何時竟然端的如此模樣,隻是沈望之有些奇怪,他明明總是聽說太子與顧正相交甚密,可他為何對顧正沒有什麽印象?
對於此時,顧正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畢竟他和太子交往緊密,不可能貪墨糧草,對蠻夷的這一仗非打不可,近年他們蠢蠢欲動,似乎一直對大豐虎視眈眈,隻是明麵上沒有機會動手。
雖然沈星河失蹤讓大豐王朝元氣大傷,可仔細想想也是個合適出兵的理由,因此沈望之才會如此篤定是邊境卡達部落動的手,至於真的是不是他們又有何關係?反正大豐的目的是達到了。
顧正在朝堂上名聲不錯,哪怕是太子黨,他和其他的諸位大臣相處的也很不錯,因此戶部尚書提議他去之後,其他大臣也皆表示附議。
最終沈望之一錘定音:「運送糧草之事就交由小顧愛卿去做,即日啟程,不得耽誤。」
下朝之後,顧正就回府開始做準備,其實糧草前幾日也已經準備好了,等的就是沈望之一句話而已,原本沈望之想將這件事交給沈星洲去辦,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但他不敢在這麽敏感的時候這麽幹,顧正算是個好選擇。
顧正第二日就出發了,為了盡快趕到涼州,他們騎馬前去,要知道他可是一個剛剛昏睡了兩日的人,身體還不曾恢復,同行之人無一不敬佩顧正對沈星河的一片赤誠之心。
與顧正一起同行的除了他的貼身侍衛冷翊以外還有大理寺卿程煜,顧正不知道他一個養尊處優,日常斷案的大家公子跟著來幹嘛,要知道涼州之所以稱為涼州就是因為那裏的荒涼,貧瘠,若不是邊境之地,恐怕沒有人願意在那裏生活。
不過有程煜跟著也好,若是換個不熟悉的顧正還得處處提防,程煜也算和顧正一同長大,這傢夥的性子顧正多少了解一些,聰明是真的聰明,但也僅限於在斷案上,其他地方就像個青澀懵懂的少年,很好糊弄。
隻是顧正忘了加一點,他聒噪也是真的聒噪,一路上顧正一言不發,就聽他在一旁嘮嘮叨叨,沒完沒了,「顧正,要不要休息休息?你才剛剛恢復,這麽趕路不要又累病了,我知道你是為了太子,可也不能這麽不顧自己的身體。」
顧正麵無表情的轉頭看了他一眼,程煜像是被嚇著一樣,忽然噤聲,可顧正剛轉過頭,他又低聲絮絮叨叨,「你的臉色看上去有些不好,若是累著了,無形中還是拖慢了進度,不如停下來休息休息?反正趕到涼州也不是一兩日的事情,說不定路上他們就打起來了。」
若不是時機不對,顧正真想親自教他做人,見顧正不聽自己的話,程煜可不消停,他又小聲的念叨著:「早先怎麽看不出你這麽拚,當你的朋友可真好,話說你為什麽那麽不喜歡我的靠近?老實說我感覺自己還行啊,雖然身份不比太子,可對朋友也可以兩肋插刀,你到底是看不上我哪裏?」
顧正身為糧草的押運官,自然不能輕易離隊,不過程煜可以,顧正忽然抽出手中的馬鞭,一鞭子抽到了與他並行程煜的馬屁/股上,隻聽「嘶」的一聲,程煜的馬開始風馳電掣起來,一陣兒風過去,人影都看不見了。
顧正下手還是知道輕重的,這時候傷了程煜對他沒好處,可給程煜一個教訓還是有必要的,省的他一路上說個不停,他不嫌口幹,顧正還嫌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