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頁
穿成炮灰後和反派he了 作者:北風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對皇帝和太女來說,將這兩個重要的位置,海運司和海軍的領頭人,交給誰都不能太過放心,朝堂上的明爭暗鬥皇帝豈會看不出來,不過三年下來他的精力已不如從前了,便不想費這個腦子,於是去信問顧昭本人的意願。
顧昭雖人在姚城,可京城和其他地方的變化,他都能有所耳聞,如今大周正按照他的設想在慢慢地前進著,並不需要他走到前台做什麽去推動這種變化,再加上他在姚城和燕沐待得也挺好,日子過得自在得很,因而便給皇帝回信,他願意繼續留任海運司,他想看到海運司的船隊走到更遠的地方。
既然顧昭自己願意,皇帝和太女便沒有勉強顧昭回京,顧昭不回,燕沐當然也繼續待在海軍裏了,這都用不著他們父女考慮的,將他調回來他才會怨氣衝天呢。
於是三年任期結束後,顧昭繼續留在原位置上連任,這讓京城不少人大失所望,遺憾之極,顧昭一日在海運司,他們就沒辦法沾手。
不過朝堂上和民間也漸漸開始出現一些聲音,那就是希望朝廷能進一步放開海外貿易,允許私人船隻出海。
是的,海運司成立後也監督各方,目前隻允許官方船隊進行海外貿易,私人船隻一旦發現立即扣留,即便偷偷出海,可一旦被發現抓到,不僅船被扣下,滿般的貨物也會收歸朝廷所有,因而漸漸地便出現一些不滿的聲音。
在新的任期剛開始的時候,顧昭便給朝廷上了摺子,摺子裏所說的正是進一步放開海外貿易之事,讓私人船隻加入進來。
顧昭很清楚這是大勢所趨,與其等後來被人逼著放開,不如先由他來打開一道口子,可以循序漸進地來,海運司也將逐漸地轉換自己的角色,由海外貿易的組織者變成海外貿易的監管者,當然通過收取關稅,海運司的收入並不會下跌多少,相反隨著貿易做得越來越大,收入隻會增多。
這時候朝廷上的確有些人想要聯合起來逼顧昭放開,因為其中的利潤太讓人眼紅,而這些人當初又沒能搭上這一趟車,原本想要爭搶顧昭的位置,結果沒搶成,那就換種方式。
結果還沒等他們動作,顧昭的摺子先來了,在朝堂上由人念出來時,不少人驚訝。
第409章 顧昭再進京
有人驚訝,也有人不以為異,由顧昭率先提出來很奇怪嗎?顧昭本就在許多事情上先人一步,他的眼光看得比別人更加長遠,又怎會看不出朝堂內外各方人物的異動。
朝堂上不少臣子,京裏的不少權貴,背後都和各大商家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如今因為海外貿易商家獲利越來越大,官商之間的聯結也就越發緊密了。
如姚首輔這樣的大臣,雖然也要為家族後輩謀劃,但同樣認為海運司依舊交由顧昭來掌管更為合適,也才能為朝廷帶來更多的收益,而不會如同別的官員,更多的是肥了自己的腰包。
這份摺子很容易便獲得了通過,盡管也有一些思想守舊的大臣反對放開這道口子,但支持者更多,因而反對的聲音無效,皇帝當堂就命人給顧昭送去旨意,命顧昭酌情放開,將這項權力又完全交到顧昭手裏,這份信任許多官員羨慕又妒忌,但也隻能想方設法跟顧昭處好關係。
朝廷旨意傳來後,顧昭便著手開始了這項工作,其實海運司內部針對此事也討論過幾回,早在一次次討論中建立了章程,因而這回正式實施,也隻需按照定下來的章程來辦就是了。
海運司做的第一件事是審核要求參加海外貿易的商家資格,審核合格後方頒發許可證,第二件事則是拍賣海運司淘汰下來的一批海船。
京城朝堂上的消息傳出來時,就有許多商家跑來姚城等著了,不少商家跟顧昭和海運司打交道時間長了,知道他這裏走其他門路是走不通的,特別是這兩年顧昭還給各個商家建立了一個信譽度,這東西就是卡在他們脖子裏的一根繩,不能偷稅漏稅,不能做朝廷不允許的違規的事,一旦信譽度降級,掉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參與海運司的各種競拍,就是找其他官員求情也無法,顧昭就是這麽鐵麵無私不講情麵,隻按規矩辦事。
這三年裏朝堂上參顧昭的摺子又不是沒有,或者說就沒有中斷過,然而皇帝和太女都信任他,那些大臣也拿他無奈。
所以前來的各個商家也隻能老老實實地按照規矩來遞交資格審核,審核過了方可以參與海船的競拍,這種可以出海航行的海船,不是他們商家自己想造就能造得起來的,就算能造,造出來的海船也不見得有海運司提供的結實。
雖說是淘汰下來的舊海船,但那也是因為海運司在造船上的投入非常大,因而海船的更新換代也非常快,海運司和海軍永遠隻用最為先進的船隻,這就導致積壓下一批淘汰的舊船。
有些商家懷疑,顧昭之所以自己上摺子要放開海外貿易,讓商家參與進來,是不是淘汰下來的海船多了些,想要趁此機會處理掉一批,又可趁機賺了大筆錢,怎麽看,顧昭和海運司都不可能虧本。
而且又是競拍,這就意味著這些海船最後的成交價就不可能低,因為這麽多商家等著海船到手呢,再高的價也要拿下,這三年下來還不足夠他們了解海外貿易有多大的賺頭麽。
這種說法不知是由誰傳出去的,結果越傳越開,並且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論做生意,顧昭可從來都沒虧過,誰也不是他的對手,這海運司不就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這幾年海運司幫朝廷賺了多少銀子還用得著說?也難怪皇帝和太女對他越來越信任倚重。
顧昭雖人在姚城,可京城和其他地方的變化,他都能有所耳聞,如今大周正按照他的設想在慢慢地前進著,並不需要他走到前台做什麽去推動這種變化,再加上他在姚城和燕沐待得也挺好,日子過得自在得很,因而便給皇帝回信,他願意繼續留任海運司,他想看到海運司的船隊走到更遠的地方。
既然顧昭自己願意,皇帝和太女便沒有勉強顧昭回京,顧昭不回,燕沐當然也繼續待在海軍裏了,這都用不著他們父女考慮的,將他調回來他才會怨氣衝天呢。
於是三年任期結束後,顧昭繼續留在原位置上連任,這讓京城不少人大失所望,遺憾之極,顧昭一日在海運司,他們就沒辦法沾手。
不過朝堂上和民間也漸漸開始出現一些聲音,那就是希望朝廷能進一步放開海外貿易,允許私人船隻出海。
是的,海運司成立後也監督各方,目前隻允許官方船隊進行海外貿易,私人船隻一旦發現立即扣留,即便偷偷出海,可一旦被發現抓到,不僅船被扣下,滿般的貨物也會收歸朝廷所有,因而漸漸地便出現一些不滿的聲音。
在新的任期剛開始的時候,顧昭便給朝廷上了摺子,摺子裏所說的正是進一步放開海外貿易之事,讓私人船隻加入進來。
顧昭很清楚這是大勢所趨,與其等後來被人逼著放開,不如先由他來打開一道口子,可以循序漸進地來,海運司也將逐漸地轉換自己的角色,由海外貿易的組織者變成海外貿易的監管者,當然通過收取關稅,海運司的收入並不會下跌多少,相反隨著貿易做得越來越大,收入隻會增多。
這時候朝廷上的確有些人想要聯合起來逼顧昭放開,因為其中的利潤太讓人眼紅,而這些人當初又沒能搭上這一趟車,原本想要爭搶顧昭的位置,結果沒搶成,那就換種方式。
結果還沒等他們動作,顧昭的摺子先來了,在朝堂上由人念出來時,不少人驚訝。
第409章 顧昭再進京
有人驚訝,也有人不以為異,由顧昭率先提出來很奇怪嗎?顧昭本就在許多事情上先人一步,他的眼光看得比別人更加長遠,又怎會看不出朝堂內外各方人物的異動。
朝堂上不少臣子,京裏的不少權貴,背後都和各大商家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如今因為海外貿易商家獲利越來越大,官商之間的聯結也就越發緊密了。
如姚首輔這樣的大臣,雖然也要為家族後輩謀劃,但同樣認為海運司依舊交由顧昭來掌管更為合適,也才能為朝廷帶來更多的收益,而不會如同別的官員,更多的是肥了自己的腰包。
這份摺子很容易便獲得了通過,盡管也有一些思想守舊的大臣反對放開這道口子,但支持者更多,因而反對的聲音無效,皇帝當堂就命人給顧昭送去旨意,命顧昭酌情放開,將這項權力又完全交到顧昭手裏,這份信任許多官員羨慕又妒忌,但也隻能想方設法跟顧昭處好關係。
朝廷旨意傳來後,顧昭便著手開始了這項工作,其實海運司內部針對此事也討論過幾回,早在一次次討論中建立了章程,因而這回正式實施,也隻需按照定下來的章程來辦就是了。
海運司做的第一件事是審核要求參加海外貿易的商家資格,審核合格後方頒發許可證,第二件事則是拍賣海運司淘汰下來的一批海船。
京城朝堂上的消息傳出來時,就有許多商家跑來姚城等著了,不少商家跟顧昭和海運司打交道時間長了,知道他這裏走其他門路是走不通的,特別是這兩年顧昭還給各個商家建立了一個信譽度,這東西就是卡在他們脖子裏的一根繩,不能偷稅漏稅,不能做朝廷不允許的違規的事,一旦信譽度降級,掉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參與海運司的各種競拍,就是找其他官員求情也無法,顧昭就是這麽鐵麵無私不講情麵,隻按規矩辦事。
這三年裏朝堂上參顧昭的摺子又不是沒有,或者說就沒有中斷過,然而皇帝和太女都信任他,那些大臣也拿他無奈。
所以前來的各個商家也隻能老老實實地按照規矩來遞交資格審核,審核過了方可以參與海船的競拍,這種可以出海航行的海船,不是他們商家自己想造就能造得起來的,就算能造,造出來的海船也不見得有海運司提供的結實。
雖說是淘汰下來的舊海船,但那也是因為海運司在造船上的投入非常大,因而海船的更新換代也非常快,海運司和海軍永遠隻用最為先進的船隻,這就導致積壓下一批淘汰的舊船。
有些商家懷疑,顧昭之所以自己上摺子要放開海外貿易,讓商家參與進來,是不是淘汰下來的海船多了些,想要趁此機會處理掉一批,又可趁機賺了大筆錢,怎麽看,顧昭和海運司都不可能虧本。
而且又是競拍,這就意味著這些海船最後的成交價就不可能低,因為這麽多商家等著海船到手呢,再高的價也要拿下,這三年下來還不足夠他們了解海外貿易有多大的賺頭麽。
這種說法不知是由誰傳出去的,結果越傳越開,並且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論做生意,顧昭可從來都沒虧過,誰也不是他的對手,這海運司不就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這幾年海運司幫朝廷賺了多少銀子還用得著說?也難怪皇帝和太女對他越來越信任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