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頁
穿成炮灰後和反派he了 作者:北風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前在水雲村聽說過類似的話,但那時她不太相信,以為就是普通的認識,可到京城卻聽說她女兒跟太女殿下關係非常好,以前還時常出入公主府呢,她半信半疑了。
顧瑤以前也沒跟家人說這事,畢竟以前的她也不敢想會和太女殿下走得這麽近,關係能維持至今,顧瑤點頭說:「太女殿下是很好的人,娘知道這事就行了,不必宣揚。」
趙氏直拍心口,竟然是真的,那可是太女啊,未來要當女皇的,她家姑娘可真有福氣,是大福氣。
婚禮第二日敬茶的時候,顧昭見到了這位弟妹彭氏,臉上難得帶了些羞色,不過到了二老麵前又大方起來,幾句話便將老太太哄得笑起來,輪到給顧昭敬茶時,彭氏還謝過顧昭照顧她族叔與族兄,顧昭滿麵笑容地給了個大紅包,裏麵是銀票,反正他花銀子的地方也不多,不缺錢。
柳氏雖沒敢在這樣的場合說什麽酸話,但心裏別扭極了,這位可是她和趙氏的妯娌,可年紀相差這麽大,彭氏比顧瑤還來得小。
三日回門後,顧昭便見到了彭氏的家人,她母親和弟弟妹妹,顧昭同樣考較了彭氏大弟的功課,聽得出是個挺用功的孩子,因而考較過後送了他幾本書,還勉勵了一番,就這,這孩子都激動得臉紅了。
顧昭陪著招呼了彭家人幾日,還有自家的親人,他們也沒留多長時間,家裏離不開人,因而在京城到處轉了一圈後便啟程回去了。
顧暘陪著彭氏送走家人和族人,他們小夫妻會在京城留段時間陪顧家二老,然後再回慶淩府住段時間,以後很可能會在兩地奔波,顧老太太可沒有留兒媳婦在身這伺候的喜好。
雖然忙著家裏的事,但顧昭並沒有忽略了朝堂上的事,雖然一直有反對聲音,但這聲音越來越小,最後朝廷確定了開海禁一事,休息在家的顧昭也終於等來了宮裏的聖旨,京城權貴見狀,心道果然如此,果然在這兒等著呢。
第394章 三品官
傳旨的太監宣讀完聖旨,將聖旨交到顧昭手上時,還笑著說道:「陛下說了,給平南公的聖旨也上路了,平南公是直接去赴任還是先回京城再赴任,就看平南公自己了。」
顧昭心說剛接的一封信裏這傢夥還在抱怨,連回來參加顧暘的婚禮都不行,這下好了,可以驚喜了吧。
「多謝公公。」
「顧大人不必送了,咱家走了。」
顧家的人一起接旨的,包括黎氏,他們對顧昭的新官職不太理解,因為事情確定下來之前,顧昭也沒跟家人具體說明。
黎氏說:「這就是最近朝堂上在爭論的開海禁一事吧,可要怎麽做?難道要昭兒出海去?」
顧老太太聽得心裏發顫:「昭兒,真是如此?」
顧昭連忙安撫她們:「我是負責岸上的事,不必下海的,而且就算要下海,也是作了萬全準備的,剛剛公公也說了,還有封聖旨是送給燕沐的,他會負責海上軍事。」
「雖然是全新的部門,萬事開頭難,可也有好處,官職品級升上去不說,而且我就是這部門的頭頭,直接聽令陛下,而非六部,除了陛下,沒人能在我頭上指手畫腳。」
「事先陛下就跟我說過,所以我心裏有準備的,這段時間也在做準備工作。」
「再說不是有二舅待在姚城麽,我過去任職比在堯昌府近多了,再說那邊氣候也比堯昌府好,哪天你們有興致了一起去我那兒多待段時間。」
顧昭好說歹說,將家人都安撫下來,其實黎氏和老太太他們也早有心理準備,這當官的隨時就要奔赴各處,總不能抗旨不遵,聽顧昭說沒有多大風險,他們安心不少,總不能比最初的堯昌府情況還糟糕吧。
當初黎氏也是去之後才知道當初馬賊有多囂張,不過她去的時候馬賊都被連根拔起了,再擔心也顯得多餘了,顧老太太他們知道得就更晚了。
再說不是還有燕沐麽,燕沐過去是領軍的,憑燕沐和顧昭的關係,還能不把顧昭保護好?
說服自己後,黎氏和顧老太太又要為顧昭的出行作準備了,顧昭則要進宮謝恩,還有和陛下以及內閣商議具體章程。
京城議論紛紛。
之前瞧陛下的架勢就知道開海禁一事勢在必行,陛下決意要做的事,朝堂上哪裏阻攔得了,但除了極少部分人,大多都沒想到陛下會將這事交到顧昭手裏,還給了他一個三品的官位。
盡管知道顧昭要升官,但他真的做到三品官時,依舊讓人震撼得很,他才多大年紀就三品官了,隻要他自己不出岔子,以後妥妥的內閣大臣,這樣能幹的人怎就跟他們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而且這次陛下給顧昭的自主權也太大了,海運司就是在六部之外的一個獨立的司,陛下明顯是放權讓顧昭大膽地去幹,他手底下要用什麽人也全權由顧昭自己作主,對此眾人意見不一。
一部分人不太看好這所謂的海運司能有多大發展,這片大地向來依賴土地而生,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海上風險巨大,而且海外什麽情況,大多是道聽途說,所以想要取得和以前一樣的成果難上加難,別現在將顧昭架得高高的,到最後卻摔得很慘,到時顧昭別說進內閣了,能不能留在這官場上都未為可知。
多數人心態求穩,翰林院,六部,再有管理地方的履歷,哪怕提升的速度慢點,但穩紮穩打,隻要不是太過平庸,最後也能爬到高位,如今內閣的幾位大臣所走的道路不都是如此,偏顧昭要劍走偏鋒,一個不好最後會粉身碎骨。
顧瑤以前也沒跟家人說這事,畢竟以前的她也不敢想會和太女殿下走得這麽近,關係能維持至今,顧瑤點頭說:「太女殿下是很好的人,娘知道這事就行了,不必宣揚。」
趙氏直拍心口,竟然是真的,那可是太女啊,未來要當女皇的,她家姑娘可真有福氣,是大福氣。
婚禮第二日敬茶的時候,顧昭見到了這位弟妹彭氏,臉上難得帶了些羞色,不過到了二老麵前又大方起來,幾句話便將老太太哄得笑起來,輪到給顧昭敬茶時,彭氏還謝過顧昭照顧她族叔與族兄,顧昭滿麵笑容地給了個大紅包,裏麵是銀票,反正他花銀子的地方也不多,不缺錢。
柳氏雖沒敢在這樣的場合說什麽酸話,但心裏別扭極了,這位可是她和趙氏的妯娌,可年紀相差這麽大,彭氏比顧瑤還來得小。
三日回門後,顧昭便見到了彭氏的家人,她母親和弟弟妹妹,顧昭同樣考較了彭氏大弟的功課,聽得出是個挺用功的孩子,因而考較過後送了他幾本書,還勉勵了一番,就這,這孩子都激動得臉紅了。
顧昭陪著招呼了彭家人幾日,還有自家的親人,他們也沒留多長時間,家裏離不開人,因而在京城到處轉了一圈後便啟程回去了。
顧暘陪著彭氏送走家人和族人,他們小夫妻會在京城留段時間陪顧家二老,然後再回慶淩府住段時間,以後很可能會在兩地奔波,顧老太太可沒有留兒媳婦在身這伺候的喜好。
雖然忙著家裏的事,但顧昭並沒有忽略了朝堂上的事,雖然一直有反對聲音,但這聲音越來越小,最後朝廷確定了開海禁一事,休息在家的顧昭也終於等來了宮裏的聖旨,京城權貴見狀,心道果然如此,果然在這兒等著呢。
第394章 三品官
傳旨的太監宣讀完聖旨,將聖旨交到顧昭手上時,還笑著說道:「陛下說了,給平南公的聖旨也上路了,平南公是直接去赴任還是先回京城再赴任,就看平南公自己了。」
顧昭心說剛接的一封信裏這傢夥還在抱怨,連回來參加顧暘的婚禮都不行,這下好了,可以驚喜了吧。
「多謝公公。」
「顧大人不必送了,咱家走了。」
顧家的人一起接旨的,包括黎氏,他們對顧昭的新官職不太理解,因為事情確定下來之前,顧昭也沒跟家人具體說明。
黎氏說:「這就是最近朝堂上在爭論的開海禁一事吧,可要怎麽做?難道要昭兒出海去?」
顧老太太聽得心裏發顫:「昭兒,真是如此?」
顧昭連忙安撫她們:「我是負責岸上的事,不必下海的,而且就算要下海,也是作了萬全準備的,剛剛公公也說了,還有封聖旨是送給燕沐的,他會負責海上軍事。」
「雖然是全新的部門,萬事開頭難,可也有好處,官職品級升上去不說,而且我就是這部門的頭頭,直接聽令陛下,而非六部,除了陛下,沒人能在我頭上指手畫腳。」
「事先陛下就跟我說過,所以我心裏有準備的,這段時間也在做準備工作。」
「再說不是有二舅待在姚城麽,我過去任職比在堯昌府近多了,再說那邊氣候也比堯昌府好,哪天你們有興致了一起去我那兒多待段時間。」
顧昭好說歹說,將家人都安撫下來,其實黎氏和老太太他們也早有心理準備,這當官的隨時就要奔赴各處,總不能抗旨不遵,聽顧昭說沒有多大風險,他們安心不少,總不能比最初的堯昌府情況還糟糕吧。
當初黎氏也是去之後才知道當初馬賊有多囂張,不過她去的時候馬賊都被連根拔起了,再擔心也顯得多餘了,顧老太太他們知道得就更晚了。
再說不是還有燕沐麽,燕沐過去是領軍的,憑燕沐和顧昭的關係,還能不把顧昭保護好?
說服自己後,黎氏和顧老太太又要為顧昭的出行作準備了,顧昭則要進宮謝恩,還有和陛下以及內閣商議具體章程。
京城議論紛紛。
之前瞧陛下的架勢就知道開海禁一事勢在必行,陛下決意要做的事,朝堂上哪裏阻攔得了,但除了極少部分人,大多都沒想到陛下會將這事交到顧昭手裏,還給了他一個三品的官位。
盡管知道顧昭要升官,但他真的做到三品官時,依舊讓人震撼得很,他才多大年紀就三品官了,隻要他自己不出岔子,以後妥妥的內閣大臣,這樣能幹的人怎就跟他們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而且這次陛下給顧昭的自主權也太大了,海運司就是在六部之外的一個獨立的司,陛下明顯是放權讓顧昭大膽地去幹,他手底下要用什麽人也全權由顧昭自己作主,對此眾人意見不一。
一部分人不太看好這所謂的海運司能有多大發展,這片大地向來依賴土地而生,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海上風險巨大,而且海外什麽情況,大多是道聽途說,所以想要取得和以前一樣的成果難上加難,別現在將顧昭架得高高的,到最後卻摔得很慘,到時顧昭別說進內閣了,能不能留在這官場上都未為可知。
多數人心態求穩,翰林院,六部,再有管理地方的履歷,哪怕提升的速度慢點,但穩紮穩打,隻要不是太過平庸,最後也能爬到高位,如今內閣的幾位大臣所走的道路不都是如此,偏顧昭要劍走偏鋒,一個不好最後會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