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穿成炮灰後和反派he了 作者:北風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臣們聽得黑線不已,因為就連京城都有風聲,說燕沐之所以修那麽一條路,還修得那麽勤快,就是為了方便他前往堯昌府的,否則要翻山越嶺,路上不知要消耗多長時間。
當然這隻能私下裏說說,因為明麵上他們又拿不出證據,而且這條路修好後,對西南還有堯昌府的確帶來不小的好處,其他不說,兩地上交的稅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這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
想到明天顧昭就要進宮見皇帝了,不僅人揣測皇帝到底要給顧昭安排一個什麽位置,如果位置過高了,他們是不是齊心協力壓一壓?不然照他這般年紀和晉升的速度,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大周朝最為年輕的內閣大臣了。
「說不定會進戶部,戶部尚書早放出話來要拉顧昭進戶部,誰讓他最為賺錢,是大名鼎鼎的財神爺呢。」
原來隻是一部分商人會這麽稱呼顧昭,現在就連這些朝臣們私下裏也會如此稱呼了,沒辦法,沒看就連堯昌府那麽偏遠的窮地方,都硬生生讓顧昭開闢出好幾條財路,而且說放手就放手,完全交給了堯昌府地方。
之前皇帝給另派官員擔當堯昌府知府時,其實京城不少官員都心動得很,想也知道,一旦成為堯昌府的知府,那幾個作坊都會落入他們手裏,他們眼紅的是羊脂皂還有橡膠的製作方法,隻要方子拿到手,將來離開堯昌府後,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另建作坊。
當時朝堂上為了爭這個位置鬧出不小的動靜,頻頻有人向吏部下工夫,希望能夠調任過去,就連黎大舅這邊也有不少人上門想走他這條路,由黎大舅出麵事情也許會更加簡單。
顧昭當時都不知道京城有這麽大的動靜,而他一封信後,皇帝便依照他的提議迅速將新任知府敲定下來,結果傳出來,許多人大失所望,並且後悔不迭。因為當初顧昭向皇帝和朝廷要人時,不少人嫌棄那裏條件太差不願意過去,最後派遣過去的,以沒什麽背景的新人為主,而如今就是這些人順利地接手了顧昭留下的一切,等於躺在現成的功勞簿上。
他們那時又哪裏會知道,顧昭能將堯昌府發展得這樣好。
「也有可能是工部吧,畢竟他之前就在工部幹過,而且長項在工部,為工部弄出了水泥和玻璃,指不定還能弄出其他東西呢。」
「反正就這六部,指不定都要輪上一圈。」輪上一圈最後的目的是什麽?當然就是進內閣了,有人自以為已經看穿皇帝的目的和顧昭未來的路了。
「這顧家和黎氏也真是,難道就真任由他們不娶妻生子?」如今說顧昭和燕沐斷袖的人越來越多了,因為兩人誰也不成親,家人也不催促,因而也越發讓人當真。
「誰知道呢,黎氏是半路認回來的,不太敢管吧,對顧家來說,顧昭不娶親對顧家隻有更好吧,這樣顧昭得到的一切不都屬於顧家的了。」
顧昭回來了,鎮南公燕重山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在西南一役上,他比別人了解的情況更加具體,他那孽子燕沐之所以能做到那般地步,背後顧昭的功勞可不小,因而此刻他心情十分複雜。
時常聽人提起顧昭和燕沐,對兩人攪在一起燕重山是十分惱怒的,然而燕沐就從來沒服過他管教,他說出來的話那孽子會聽?而且恍然回首,他才發現,當初顧昭救下燕沐的一條小命,他這當親爹的竟然什麽表示都沒有過。
如今燕沐在西南當差,其實對如今不得不縮在京城的燕重山來說,還算是件好事,如果燕沐也在這兒,他更不知該以何種麵目來對待這孽子。
從執堂一地軍政大權的王爺,到如今隻領著虛銜沒有實差的鎮南王,燕重山對這樣大的落差接受不良,日子過得混混沌沌,而且他的鎮南公府也不得安寧,他那些妾室和庶出女子都擠在一個府裏,整日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個不休,他一個頭兩個大。
第390章 新一屆會試
兩日過後,顧昭算好了時間,提前進了宮等著皇帝退朝。
皇帝下朝後看到顧昭已經等他,非常高興,顧昭也恭敬地見了聖駕。
顧昭暗暗打量皇帝的氣色,雖說三年沒見,皇帝看上去老了不少,但就他有限的醫學知識來判斷,皇帝不像身體要垮的模樣,應當還能再堅持個幾年,會比書中世界活得長些,如果真是這般,那對大周對太女而言,都是大好事。
也許是因為要將皇位交給他最疼愛的女兒,也許因為抱上了親孫子,使得皇帝的心情比書中世界好得多,哪裏像書中世界,皇帝不僅要將皇位傳給並非他直係血脈的宗室子侄,還要被他們的爭鬥鬧得一個頭兩個大,這心情哪裏好得起來,心情越發糟糕,這身體也越發差勁。
皇帝活得長些,能使得朝局更加穩定,將來太女繼位也能更少些震盪,太女同樣也能多得到些指導與鍛鍊。
皇帝很是親切地問了顧昭一些堯昌府的事情,雖然很多事他都知道了,但遠不如親耳聽顧昭說來得更詳細貼切,除了堯昌府地方經濟民生的發展外,皇帝對顧昭的辦學同樣很有興趣,因為他知道,如果這一模式能夠推廣,在他和太女手上實現的話,將來史冊上定會留下他們父女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誰不想在後世留下一個明君的好名聲,想不開了才想成為被後人罵的昏君。
如今的大周已有中興之相,皇帝想將大周推向更高峰,顧昭的出現和不斷展露出來的才華,讓他看到了這一點。
當然這隻能私下裏說說,因為明麵上他們又拿不出證據,而且這條路修好後,對西南還有堯昌府的確帶來不小的好處,其他不說,兩地上交的稅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這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
想到明天顧昭就要進宮見皇帝了,不僅人揣測皇帝到底要給顧昭安排一個什麽位置,如果位置過高了,他們是不是齊心協力壓一壓?不然照他這般年紀和晉升的速度,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大周朝最為年輕的內閣大臣了。
「說不定會進戶部,戶部尚書早放出話來要拉顧昭進戶部,誰讓他最為賺錢,是大名鼎鼎的財神爺呢。」
原來隻是一部分商人會這麽稱呼顧昭,現在就連這些朝臣們私下裏也會如此稱呼了,沒辦法,沒看就連堯昌府那麽偏遠的窮地方,都硬生生讓顧昭開闢出好幾條財路,而且說放手就放手,完全交給了堯昌府地方。
之前皇帝給另派官員擔當堯昌府知府時,其實京城不少官員都心動得很,想也知道,一旦成為堯昌府的知府,那幾個作坊都會落入他們手裏,他們眼紅的是羊脂皂還有橡膠的製作方法,隻要方子拿到手,將來離開堯昌府後,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另建作坊。
當時朝堂上為了爭這個位置鬧出不小的動靜,頻頻有人向吏部下工夫,希望能夠調任過去,就連黎大舅這邊也有不少人上門想走他這條路,由黎大舅出麵事情也許會更加簡單。
顧昭當時都不知道京城有這麽大的動靜,而他一封信後,皇帝便依照他的提議迅速將新任知府敲定下來,結果傳出來,許多人大失所望,並且後悔不迭。因為當初顧昭向皇帝和朝廷要人時,不少人嫌棄那裏條件太差不願意過去,最後派遣過去的,以沒什麽背景的新人為主,而如今就是這些人順利地接手了顧昭留下的一切,等於躺在現成的功勞簿上。
他們那時又哪裏會知道,顧昭能將堯昌府發展得這樣好。
「也有可能是工部吧,畢竟他之前就在工部幹過,而且長項在工部,為工部弄出了水泥和玻璃,指不定還能弄出其他東西呢。」
「反正就這六部,指不定都要輪上一圈。」輪上一圈最後的目的是什麽?當然就是進內閣了,有人自以為已經看穿皇帝的目的和顧昭未來的路了。
「這顧家和黎氏也真是,難道就真任由他們不娶妻生子?」如今說顧昭和燕沐斷袖的人越來越多了,因為兩人誰也不成親,家人也不催促,因而也越發讓人當真。
「誰知道呢,黎氏是半路認回來的,不太敢管吧,對顧家來說,顧昭不娶親對顧家隻有更好吧,這樣顧昭得到的一切不都屬於顧家的了。」
顧昭回來了,鎮南公燕重山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在西南一役上,他比別人了解的情況更加具體,他那孽子燕沐之所以能做到那般地步,背後顧昭的功勞可不小,因而此刻他心情十分複雜。
時常聽人提起顧昭和燕沐,對兩人攪在一起燕重山是十分惱怒的,然而燕沐就從來沒服過他管教,他說出來的話那孽子會聽?而且恍然回首,他才發現,當初顧昭救下燕沐的一條小命,他這當親爹的竟然什麽表示都沒有過。
如今燕沐在西南當差,其實對如今不得不縮在京城的燕重山來說,還算是件好事,如果燕沐也在這兒,他更不知該以何種麵目來對待這孽子。
從執堂一地軍政大權的王爺,到如今隻領著虛銜沒有實差的鎮南王,燕重山對這樣大的落差接受不良,日子過得混混沌沌,而且他的鎮南公府也不得安寧,他那些妾室和庶出女子都擠在一個府裏,整日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個不休,他一個頭兩個大。
第390章 新一屆會試
兩日過後,顧昭算好了時間,提前進了宮等著皇帝退朝。
皇帝下朝後看到顧昭已經等他,非常高興,顧昭也恭敬地見了聖駕。
顧昭暗暗打量皇帝的氣色,雖說三年沒見,皇帝看上去老了不少,但就他有限的醫學知識來判斷,皇帝不像身體要垮的模樣,應當還能再堅持個幾年,會比書中世界活得長些,如果真是這般,那對大周對太女而言,都是大好事。
也許是因為要將皇位交給他最疼愛的女兒,也許因為抱上了親孫子,使得皇帝的心情比書中世界好得多,哪裏像書中世界,皇帝不僅要將皇位傳給並非他直係血脈的宗室子侄,還要被他們的爭鬥鬧得一個頭兩個大,這心情哪裏好得起來,心情越發糟糕,這身體也越發差勁。
皇帝活得長些,能使得朝局更加穩定,將來太女繼位也能更少些震盪,太女同樣也能多得到些指導與鍛鍊。
皇帝很是親切地問了顧昭一些堯昌府的事情,雖然很多事他都知道了,但遠不如親耳聽顧昭說來得更詳細貼切,除了堯昌府地方經濟民生的發展外,皇帝對顧昭的辦學同樣很有興趣,因為他知道,如果這一模式能夠推廣,在他和太女手上實現的話,將來史冊上定會留下他們父女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誰不想在後世留下一個明君的好名聲,想不開了才想成為被後人罵的昏君。
如今的大周已有中興之相,皇帝想將大周推向更高峰,顧昭的出現和不斷展露出來的才華,讓他看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