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瓊尼沒有把謎底留得更長久些。在布置完撤退任務並且向托洛茨基發了說明電報後,在當天夜裏,也就是莫斯科時間的傍晚時分終於發回了電報。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電報不僅原原本本將開戰以後所有的情況都匯報了一遍,特別是重點將中國人的強大火力與充分後勤闡述了一遍,說明了部隊所麵臨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電報還給了托洛茨基想要的東西,一個替罪羊。
托洛茨基深知,騎兵第一集團軍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團體,無論是布瓊尼還是伏羅希洛夫都與自己和斯大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斯大林所謂對“殘餘白軍、沙皇分子”的清洗,一方麵固然是為了推卸責任,另一方麵也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托洛茨基雖然負責軍事領域,但不見得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圖哈切夫斯基在華沙的失敗,特別是他將責任推卸到葉羅戈夫領導的西南方麵軍身上,已激起了斯大林的滔天怒火。托洛茨基在軍事上讚同圖哈切夫斯基的觀點,但並不代表他在騎一軍的問題上也要選擇與斯大林過不去。恰恰相反,現在要做的不是將這種裂痕擴大,而是要想盡辦法彌補,所以他深感頭疼——找不到替罪羊,那就是他托洛茨基指揮不力;找到替罪羊,如果與斯大林關係密切,又會有公報私仇的嫌疑,如何既能對上下交代,又能妥善處理當前的局麵可謂是一個棘手話題,而且他還沒法直接發電報暗示,正在他焦躁不安的時候,電報終於來了,來得還真是時候。
布瓊尼也深知布爾什維克運作規律其中的奧秘,在匆忙下達撤退命令後,他就與伏羅希洛夫商量到底讓誰背黑鍋。伏羅希洛夫起初第一個想到的是鐵木辛哥,但布瓊尼想來想去認為不妥。雖然鐵木辛哥擅自撤退打亂了整個行動,但並不見得有多少過錯,這是一種本能的戰場反應,如果這樣也有錯,那將來部隊就真的沒有自主權了;其次,鐵木辛哥是布瓊尼最賞識的哥薩克騎兵將領,不然也不會把所有指揮騎兵的任務交給他,這樣一個優秀人才他還舍不得交出去讓黨中央處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鐵木辛哥再能幹,也隻是一個騎兵師長,分量不夠,交出去也難以服眾。
伏羅希洛夫聽著布瓊尼的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究竟讓誰來承擔責任呢?他還很是心有餘悸,圖哈切夫斯基就是前車之鑒,要不是列寧最為賞識和重用,恐怕圖哈切夫斯基目前已在契卡的監獄裏自我反省了,饒是如此,他目前也在閑散度日,如果沒法有個交代,這黑鍋就得輪到他和布瓊尼來背,布瓊尼是光棍脾氣,和托洛茨基與斯大林都很說得上話,唯一倒黴的就隻要自己。所以聽布瓊尼說不妥,也是伸長了耳朵聽著。
“我認為,庫利克同誌要負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另外,情報人員也要負一定責任。”布瓊尼不慌不忙地拋出一個人來,“火炮是我們進攻的主要武器,庫利克同誌身為炮兵主任,沒有安排好防空,使得我們的火力在開戰之初就受到了極大的損傷,造成了後麵的進攻被動,部隊傷亡過大以及不斷的被中國人火力壓製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炮兵火力不夠充足……”
布瓊尼說了一大通,但伏羅希洛夫沒有再聽下去,隻這個人不是他自己就行,更何況,這次戰役的失利,庫利克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布瓊尼說的那一大堆,當真不是冤枉他。當然,庫利克是一個方麵,情報不準也是會另外一個方麵,原本以為是用一個集團軍,整整15萬餘人對付3個中國師,不滿5萬人的部隊而已,沒想到實際中國人調動的部隊超過了8個師,將近12萬之數,更不必說中國人還有數量充足,占據壓倒優勢的飛機與坦克,這些質量的差距,可不是區區3萬人的數量優勢就能抵消的。…,
伏羅希洛夫鬆了口氣,遠在歐洲的托洛茨基也鬆了口氣,隻要有了明確的人員,這事情就好辦,更不必說庫利克還有那麽多“罪證”,不辦他辦誰?
可憐的庫利克做夢也沒有想到,僥幸中空襲中撿回一條命的他,目前已經是整個戰役的瘟神了,他的親密戰友已經打算把他跑出去做替罪羊了,他還在一頭鬱悶地思考,如果重來一次的話,究竟怎麽樣才能把戰役打贏。想來想去,他悲哀地發現,除非紅軍同樣能夠擁有這些高技術兵器,否則在西伯利亞荒原這種地形上作戰和送死沒什麽兩樣。
會場上,托洛茨基的聲音在低沉地回響:“同誌們,事態已經非常清楚了。騎兵第一集團軍在遠東戰場上遭遇了優勢的敵人,更由於炮兵主任庫利克同誌的瀆職,造成了大量火炮被中國反動派所摧毀,以至於在作戰時紅軍一直處於火力不足的境地,釀成了此次戰役的失利,我認為,很有必要對他清查一番……當然,最要緊的是,現在怎麽辦?”
布瓊尼的電報沒什麽可保密的,當即就作了備忘錄發了下去,以便眾人更好地了解戰場態勢。但是,誰都從托洛茨基的言語中聽出了不妙——既然火力已經基本被摧毀,那麽退到鄂木斯克又有什麽用?那裏的防禦工事又不算嚴密,再說,再嚴密的要塞如果沒有相同的壓製力量,很容易為人所打破……
在這邊爭論不休的時候,布瓊尼卻不得不麵對部隊接踵而來的噩耗。斷後4個師被吃掉是預料中的結果,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一天一夜,充其量還不到24個小時,所有阻擊部隊已經被國防軍所擊破。更要命的是,為了防止中國人大規模空襲,撤退部隊他要求以營團為建製向鄂木斯克方向轉移,雖然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空襲的損失,但也造成了部隊的混亂不堪。很多部隊跑著跑著發現,根本就沒有補給與輜重部隊,靠著隨身攜帶的幹糧根本就不可能回到鄂木斯克。更要命的是,由於沒有得力的部隊掩護,為了輕裝突圍,後勤與輜重部隊不得不舍棄大量物資,甚至連銷毀的功夫也沒有。因為中國人的飛機對追逐步兵沒有太大興趣,對於裝載物資的馬車卻最感興趣。動輒掃射、投彈,逼迫紅軍不得不奪路而逃。
當然,騎兵的遭遇會好一點。一方麵是因為鐵木辛哥提前撤退,相對步兵,更加從容不迫一些,而且騎兵是高機動兵種,進攻不行,逃起來那叫一個快,連機械化重裝部隊也不是對手。
唯一算得上有序撤退的或許隻有集團軍總部,不僅2個近衛團一起掩護總部撤退,而且還有大量的物資隨同,而最後僅剩的一批高射機槍與氣球炮也在布瓊尼等人周圍。雖然如此,布瓊尼還是一臉凝重,接下來要怎麽辦呢?
追擊!大追擊!
麵對四散奔跑的紅軍小股部隊,國防軍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在這樣的荒原中,隨便亂跑隻是死路一條,唯有奪取鄂木斯克,搶占要地才是王道。在知悉前線情況已經逆轉以後,坐鎮新界的蔡鍔司令長官連連發布命令,要求部隊克服困難與疲勞,務必乘勝追擊。
撤往鄂木斯克隻是布瓊尼的權宜之計,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堅守的信心,他的目的還是在於補給休整後繼續撤退,但現在看來,中國人不會給他這麽一個從容的機會。…,
伏羅希洛夫有點兒焦躁,電報已經發上去了,卻一點兒動靜也沒有,難道托洛茨基對此還不滿意,非要追查到自己頭上?已經是淩晨三時的時候,他還了無倦意,在飛速盤算利弊得失。4個步兵師完了,剩下的幾個最後能有一半兵力到達就很好了,4個騎兵師恐怕也隻能保證有2個還能湊起來。這樣一點殘兵敗將要去應付中國人幾十萬大軍的進攻,當然是一點成算都沒有。現在的伏羅希洛夫可不是當初躊躇滿誌的政委同誌了,甚至為了誇大對方的力量,不惜捏造事實,說什麽國防軍動用了幾十萬軍隊——前幾天你們還不是在向黨中央吹噓你們包圍了5萬人不到的中國部隊,一眨眼,幾十萬的數字都出來了。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遠在京城的秦時竹在第一時間接到電報後,就寫下了這句膾炙人口的詞句,要求全體將士幹淨、徹底地消滅布爾什維克留在西伯利亞的部隊,全麵推動北方戰爭的勝利。
他欣喜地看到,這次戰役結束以後,北方局麵已大為改觀,國防軍不但牢牢占據了主動,而且還將紅軍打得落花流水,充分顯示了在技術裝備領域的優勢,為迫使敵人坐下來和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俄國恐怕日子就沒有那麽好過了吧?也不知道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會做出什麽樣的應對來,最起碼一點,國防軍全麵收複故土、稱雄東亞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
!#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電報不僅原原本本將開戰以後所有的情況都匯報了一遍,特別是重點將中國人的強大火力與充分後勤闡述了一遍,說明了部隊所麵臨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電報還給了托洛茨基想要的東西,一個替罪羊。
托洛茨基深知,騎兵第一集團軍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團體,無論是布瓊尼還是伏羅希洛夫都與自己和斯大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斯大林所謂對“殘餘白軍、沙皇分子”的清洗,一方麵固然是為了推卸責任,另一方麵也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托洛茨基雖然負責軍事領域,但不見得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圖哈切夫斯基在華沙的失敗,特別是他將責任推卸到葉羅戈夫領導的西南方麵軍身上,已激起了斯大林的滔天怒火。托洛茨基在軍事上讚同圖哈切夫斯基的觀點,但並不代表他在騎一軍的問題上也要選擇與斯大林過不去。恰恰相反,現在要做的不是將這種裂痕擴大,而是要想盡辦法彌補,所以他深感頭疼——找不到替罪羊,那就是他托洛茨基指揮不力;找到替罪羊,如果與斯大林關係密切,又會有公報私仇的嫌疑,如何既能對上下交代,又能妥善處理當前的局麵可謂是一個棘手話題,而且他還沒法直接發電報暗示,正在他焦躁不安的時候,電報終於來了,來得還真是時候。
布瓊尼也深知布爾什維克運作規律其中的奧秘,在匆忙下達撤退命令後,他就與伏羅希洛夫商量到底讓誰背黑鍋。伏羅希洛夫起初第一個想到的是鐵木辛哥,但布瓊尼想來想去認為不妥。雖然鐵木辛哥擅自撤退打亂了整個行動,但並不見得有多少過錯,這是一種本能的戰場反應,如果這樣也有錯,那將來部隊就真的沒有自主權了;其次,鐵木辛哥是布瓊尼最賞識的哥薩克騎兵將領,不然也不會把所有指揮騎兵的任務交給他,這樣一個優秀人才他還舍不得交出去讓黨中央處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鐵木辛哥再能幹,也隻是一個騎兵師長,分量不夠,交出去也難以服眾。
伏羅希洛夫聽著布瓊尼的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究竟讓誰來承擔責任呢?他還很是心有餘悸,圖哈切夫斯基就是前車之鑒,要不是列寧最為賞識和重用,恐怕圖哈切夫斯基目前已在契卡的監獄裏自我反省了,饒是如此,他目前也在閑散度日,如果沒法有個交代,這黑鍋就得輪到他和布瓊尼來背,布瓊尼是光棍脾氣,和托洛茨基與斯大林都很說得上話,唯一倒黴的就隻要自己。所以聽布瓊尼說不妥,也是伸長了耳朵聽著。
“我認為,庫利克同誌要負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另外,情報人員也要負一定責任。”布瓊尼不慌不忙地拋出一個人來,“火炮是我們進攻的主要武器,庫利克同誌身為炮兵主任,沒有安排好防空,使得我們的火力在開戰之初就受到了極大的損傷,造成了後麵的進攻被動,部隊傷亡過大以及不斷的被中國人火力壓製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炮兵火力不夠充足……”
布瓊尼說了一大通,但伏羅希洛夫沒有再聽下去,隻這個人不是他自己就行,更何況,這次戰役的失利,庫利克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布瓊尼說的那一大堆,當真不是冤枉他。當然,庫利克是一個方麵,情報不準也是會另外一個方麵,原本以為是用一個集團軍,整整15萬餘人對付3個中國師,不滿5萬人的部隊而已,沒想到實際中國人調動的部隊超過了8個師,將近12萬之數,更不必說中國人還有數量充足,占據壓倒優勢的飛機與坦克,這些質量的差距,可不是區區3萬人的數量優勢就能抵消的。…,
伏羅希洛夫鬆了口氣,遠在歐洲的托洛茨基也鬆了口氣,隻要有了明確的人員,這事情就好辦,更不必說庫利克還有那麽多“罪證”,不辦他辦誰?
可憐的庫利克做夢也沒有想到,僥幸中空襲中撿回一條命的他,目前已經是整個戰役的瘟神了,他的親密戰友已經打算把他跑出去做替罪羊了,他還在一頭鬱悶地思考,如果重來一次的話,究竟怎麽樣才能把戰役打贏。想來想去,他悲哀地發現,除非紅軍同樣能夠擁有這些高技術兵器,否則在西伯利亞荒原這種地形上作戰和送死沒什麽兩樣。
會場上,托洛茨基的聲音在低沉地回響:“同誌們,事態已經非常清楚了。騎兵第一集團軍在遠東戰場上遭遇了優勢的敵人,更由於炮兵主任庫利克同誌的瀆職,造成了大量火炮被中國反動派所摧毀,以至於在作戰時紅軍一直處於火力不足的境地,釀成了此次戰役的失利,我認為,很有必要對他清查一番……當然,最要緊的是,現在怎麽辦?”
布瓊尼的電報沒什麽可保密的,當即就作了備忘錄發了下去,以便眾人更好地了解戰場態勢。但是,誰都從托洛茨基的言語中聽出了不妙——既然火力已經基本被摧毀,那麽退到鄂木斯克又有什麽用?那裏的防禦工事又不算嚴密,再說,再嚴密的要塞如果沒有相同的壓製力量,很容易為人所打破……
在這邊爭論不休的時候,布瓊尼卻不得不麵對部隊接踵而來的噩耗。斷後4個師被吃掉是預料中的結果,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一天一夜,充其量還不到24個小時,所有阻擊部隊已經被國防軍所擊破。更要命的是,為了防止中國人大規模空襲,撤退部隊他要求以營團為建製向鄂木斯克方向轉移,雖然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空襲的損失,但也造成了部隊的混亂不堪。很多部隊跑著跑著發現,根本就沒有補給與輜重部隊,靠著隨身攜帶的幹糧根本就不可能回到鄂木斯克。更要命的是,由於沒有得力的部隊掩護,為了輕裝突圍,後勤與輜重部隊不得不舍棄大量物資,甚至連銷毀的功夫也沒有。因為中國人的飛機對追逐步兵沒有太大興趣,對於裝載物資的馬車卻最感興趣。動輒掃射、投彈,逼迫紅軍不得不奪路而逃。
當然,騎兵的遭遇會好一點。一方麵是因為鐵木辛哥提前撤退,相對步兵,更加從容不迫一些,而且騎兵是高機動兵種,進攻不行,逃起來那叫一個快,連機械化重裝部隊也不是對手。
唯一算得上有序撤退的或許隻有集團軍總部,不僅2個近衛團一起掩護總部撤退,而且還有大量的物資隨同,而最後僅剩的一批高射機槍與氣球炮也在布瓊尼等人周圍。雖然如此,布瓊尼還是一臉凝重,接下來要怎麽辦呢?
追擊!大追擊!
麵對四散奔跑的紅軍小股部隊,國防軍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在這樣的荒原中,隨便亂跑隻是死路一條,唯有奪取鄂木斯克,搶占要地才是王道。在知悉前線情況已經逆轉以後,坐鎮新界的蔡鍔司令長官連連發布命令,要求部隊克服困難與疲勞,務必乘勝追擊。
撤往鄂木斯克隻是布瓊尼的權宜之計,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堅守的信心,他的目的還是在於補給休整後繼續撤退,但現在看來,中國人不會給他這麽一個從容的機會。…,
伏羅希洛夫有點兒焦躁,電報已經發上去了,卻一點兒動靜也沒有,難道托洛茨基對此還不滿意,非要追查到自己頭上?已經是淩晨三時的時候,他還了無倦意,在飛速盤算利弊得失。4個步兵師完了,剩下的幾個最後能有一半兵力到達就很好了,4個騎兵師恐怕也隻能保證有2個還能湊起來。這樣一點殘兵敗將要去應付中國人幾十萬大軍的進攻,當然是一點成算都沒有。現在的伏羅希洛夫可不是當初躊躇滿誌的政委同誌了,甚至為了誇大對方的力量,不惜捏造事實,說什麽國防軍動用了幾十萬軍隊——前幾天你們還不是在向黨中央吹噓你們包圍了5萬人不到的中國部隊,一眨眼,幾十萬的數字都出來了。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遠在京城的秦時竹在第一時間接到電報後,就寫下了這句膾炙人口的詞句,要求全體將士幹淨、徹底地消滅布爾什維克留在西伯利亞的部隊,全麵推動北方戰爭的勝利。
他欣喜地看到,這次戰役結束以後,北方局麵已大為改觀,國防軍不但牢牢占據了主動,而且還將紅軍打得落花流水,充分顯示了在技術裝備領域的優勢,為迫使敵人坐下來和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俄國恐怕日子就沒有那麽好過了吧?也不知道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會做出什麽樣的應對來,最起碼一點,國防軍全麵收複故土、稱雄東亞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