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貨物運送的數量非常大,不僅包括100杆毛瑟步槍和近10萬發子彈,還包括20把毛瑟手槍(駁殼槍),2挺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甚至還帶來了一門60mm迫擊炮、相應的炮彈和電台。為了保證這些貨物的及時運到,已由騰龍社改編為國安局動了不少腦子。空運速度最快,但限於載重量和航線的把握力,難度太大而被舍棄;商船運送雖然看上去比較隱秘,但速度慢,還要通過日本控製的港口水警的盤查,小規模偷運問題不大,如此大宗的物資很難遮掩過去。最後想來想去,葛洪義從後世走私集團利用“大飛”走私貨物的做法中獲得靈感,盯上了海軍的高速魚雷艇,經過特殊改裝的魚雷艇保留了艦炮而舍棄了魚雷。吃水更淺、速度更快,外號“北京快運”。
至於此次派來的五個特派員,一是協助金日成開展工作,幫助其管理隊伍、訓練兵員。其中一個特派員是無線電技術中尉,負責傳授朝鮮人相關發報技術,當然,他還得負責擔當複國軍與北京之間的信息傳遞;一個是炮兵上尉,負責訓練炮兵;一個是特種部隊專業教官,用於訓練複國軍的死士,其餘兩人則是國防軍一線部隊的步兵教官;二是掌握複國軍的動向,國安局方麵認為,“涅”行動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並不大,以中國的國力支持一支遊擊隊規模地部隊並沒有什麽負擔。但政治代價卻非同小可,這等於是在日本人的核心戰略地放火,對這種武裝類型沒有確切的掌握是非常危險的,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得讓他們知道的清清楚楚。為了牢固掌握這支力量,葛洪義在其規模擴大後再繼續加派人手,加大控製力。單純建立在信任基礎的關係總不如在製度和人事上予以控製來得重要。在體係和全局上予以把握的情況下,縱然有個別人叛變投敵也不至於影響全局。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大批軍火和特派員到來後,金日成在複國軍內部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雖然是搞情報出身,但所擁有的政治天賦和演講能力也不可低估,這也是他能夠得到老板青睞的核心要素。對於複國運動,金日成最初是沒有信心。但身為情報員的使命和朝鮮人的責任讓他咬牙堅持;後來是有了信心但缺少辦法,北京的支援和自身使出地渾身解數讓他頗有成就;現在則是展現這些實力,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的時候了。和一般抗日團體不同的是,金日成一開始就獲得了來自中國方麵的資源,這是提升號召力,籠絡人心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中國勢力退出朝鮮半島已經20年了。但在朝鮮人的心目中,無論中國破敗到了何處,始終是朝鮮的上國與正統,擁有中國地支援就意味著中國方麵對複國軍的肯定,雖然金日成從來沒有在內部透露他曾經供職於騰龍社的經曆,但這些武器卻證明了他的能耐----中國不是歐美,沒有私人軍火商,沒有官方的點頭或者默許,能拿到這些武器是不可想象的。
領袖之所以被人接受、被人愛戴、被人崇拜。所需要的原因很多,出眾的能力、博大的胸懷都是必須地。能力金日成已經展現了,博大的胸懷他也有---他不像一般抗日團體那樣,在複國軍中大量安插自己的親屬和朋友(這是舊式抗日武裝的通病),每一個複國軍的幹部都是他精心挑選地。雖然不能讓每一個人服氣。但至少是做到了公允,避免了任人唯親。至於空降地特派員。那是技術專家!正如今天中國對美國專家迷信一般,朝鮮人民對中國專家還是很迷信的。更何況這些確實是中國軍隊地精英。
現在,金日成唯一缺的就是成績了,出色地成績能夠讓他樹立更大的威信。於是,好消息來了。聯絡員認真地告訴他:“在接受這批軍火後,北京方麵要求在三日內熟悉與掌握,然後由你挑選合適的目標下手。目標不用太大,但一定要引起敵人和民眾的注意力,切記,保存實力!”
好家夥,等的就是這個命令……金日成一拍大腿,在大會上宣布了即將開展行動的消息。拿到新武器的複國軍戰士們早已躍躍欲試,一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幾乎個個歡呼雀躍。而由新來的中國同誌指揮這次行動的建議也被大家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金日成畢竟隻是情報人員,沒有指揮部隊作戰的經曆,複國軍的其他人員也基本沒接受過實戰,但是,中國專家有經驗啊!
三天後,金日成帶著50餘人的精幹兵力,帶上了迫擊炮和重機槍,興師動眾地襲擊鎮上的警察所。第一次行動,除了特派員,大家都有些緊張,金日成心裏雖十分忐忑但還是發揮了領袖魅力,不住地寬慰手下。戰鬥很順利,炮兵特派員甚至悠閑地在旁邊看起了熱鬧。50多人的部隊,裝備了正規部隊的火力武器,又有專家指導如果還對付不了鎮上的警察所那10來個人,7、8杆破槍簡直就是笑話,之所以將重機槍和迫擊炮都帶去,無非是給大家壯膽而已。套用特派員的說法:“訓練他們扛重機槍行軍的意義遠遠大於實戰訓練的意義。”戰果自然是輝煌的,沒放幾槍,警察所便被複國軍端了個底朝天。警察所大部分都是朝鮮人,隻有一個真倭,而且是瘸了腿的甲午戰爭老兵。但複國軍依然歡呼雀躍,金日成用砍刀順利地砍下了他的頭顱,並命令手下用掃把蘸了他的血在牆上書寫複國軍的標語。剩下的幾個朝鮮幫凶除了一個與複國軍中的某兵有仇被砍下腦袋外。其他人都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地力量”的原則予以了寬大處理。
隨後,士氣進一步高漲的複國軍兵分兩路,一路掃蕩鎮上的一切政權機構,諸如稅務所之類老百姓最為深惡痛絕的地方,並大量書寫宣傳複國運動的標語,另一路則挨個敲響鎮上大戶的家門,要求為複國軍“獻糧獻餉”。乖乖獻上地,自然是愛國誌士,奉承兩句後便作罷;若是不肯奉獻的,自然是“日寇走狗”、“人人得而誅之!”。,
天亮時分,折騰了一宿的複國軍滿載而歸,實在搬不動的糧食便被扔進了平民家的院子裏。“喀喇喇”一聲巨響後,早已驚恐萬狀、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平民居然發現大袋糧食從天而降,當下喜出望外,連忙收好,甚至於日後逢人就說複國軍地後話。
當日為特派員之一的小胡,日後在成了老胡之後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寫了一部回憶錄----《轉戰三千裏河山--我在朝鮮的日日夜夜》,書中寫道:“最初我們決定開展軍事行動的時候挑選了一個弱小的不能再弱小的目標。即便這樣,幾乎所有地朝鮮同誌還是極力建議帶上我們所擁有的所有輕重武器,包括迫擊炮。雖然我認為沒有必要,但拗不過大家的請求還是帶上了……行動很順利,戰果卻很小,我個人非常汗顏,但朝鮮同誌個個喜氣洋洋,仿佛獲得了特大勝利一般……這種局麵到了很後來才得到改觀。”
但是,朝鮮的曆史教科書中可不是這麽形容的。而是寫道:“1914年10月13日,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朝鮮武裝力量和朝鮮獨立黨的締造者和統帥、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金日成同誌帶領複國軍奇襲天羅鎮日寇和國內反動派據點,我軍大獲全勝且無一傷亡……這次戰鬥日後被稱為天羅鎮大捷,標誌著金日成同誌率領朝鮮複國軍、朝鮮獨立黨打響了反抗日寇和國內反動派的武裝鬥爭第一槍,具有開創性地曆史意義。後來。經偉大領袖提議。10月13日這一天就成為朝鮮國防軍的建軍節而永載史冊!”
嚐到了甜頭的複國軍一發不可收拾,第二、第三天又如法炮製。掃蕩了另外兩個鎮的大小勢力,倭寇沒打死幾個。糧食和物資倒是搜羅了一堆。此時剛剛是秋收後不久,大戶家中往往藏著不菲的糧食和金錢,搜刮起來特別方便。金日成打仗地水平一般,但搞政治地頭腦卻是一流,凡是拿不走的糧食統統就地發放,對複國軍地聲望而言,這種手法比什麽宣傳辦法都靈光,很快,大批被激發起來的民眾開始投身複國運動,複國軍地兵力迅速膨脹到300人以上。
麵對如此猖獗的“匪勢”,朝鮮的官僚坐不住了,日本太上皇坐不住了,在幾個日本警察和在鄉軍人的帶領下糾集了全縣武裝力量前來圍剿,結果被早有準備的複國軍引入伏擊圈。在中國特派員的指揮下,在金日成同誌的鼓舞下,在中國國防軍連級優勢火力的打擊下,剿匪武裝全軍覆沒……第7天,複國軍長途奔襲70裏,扒掉了鄰縣的鐵軌,造成了日軍三列軍車傾覆;第9天,神出鬼沒的複國軍又出現在130裏外的煤礦場裏,解放了50餘名朝鮮礦工,將礦場裏的監工和日本技術人員統統斬首示眾,將礦場設備和礦井一炸了事,給敵人造成了100多萬日元的直接損失,這個原本年產量近50萬噸的煤礦被迫停產,6個月後都無法恢複。第11天,第13天……不到半個月,複國軍的行動搞得鬼子焦頭爛額,在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道為朝鮮最高地方行政區,地位約等於中國的省,朝鮮共有八道,分別為京畿道--漢城一帶;慶尚道--慶州、蔚山、釜山一帶;全羅道----全州、光州一帶;忠清道--清州一帶;黃海道--海州一帶,在朝鮮西海岸;平安道---平壤到鴨綠江畔一帶;江原道--元山、金化、春川一線,熟悉朝鮮戰爭的讀者可能對此更加熟悉,這也是朝鮮八道中唯一被南北分界線攔腰對斬的一道;鹹鏡道----朝鮮東北部,與中國延吉地區接壤)掀起了滔天巨浪,民間紛紛傳說,金日成是朝鮮的民族英雄,是上天派他來拯救朝鮮民眾於水火的,隻有跟隨他才能過上好日子。這種傳言多了,老百姓個個毫不懷疑,日夜期盼金日成們的到來。
結果,風雲借勢,在朝鮮其他各道紛紛掀起了以複國為號召的義兵運動,所有起事的領袖都宣稱自己就是金日成,引得朝鮮官僚和日本殖民機構驚恐不已,連連下命令火速撲滅,而此時真正的金日成和真正的複國軍卻在鬼子搞清楚之前見好就收,躲進根據地開始優哉遊哉了。北京來了軍火----分四次偷運,足足帶來了可以裝備一個營的軍火(除步兵炮外)和相應的特派員,北京也來了命令----目的已初步達成,可喜可賀,務必對壯大後的部隊加以嚴格整編和訓練,相機出擊!
經過以複國軍為代表的朝鮮抗日武裝的破壞和騷擾,日軍遭到了一係列麻煩。複國軍在打出名氣、打出牌子、煽動動亂後突然銷聲匿跡。其實,這隻是金日成等人使出的障眼法。複國軍收縮了行動規模,限製了鬥爭地域,甚至也不再書寫大幅宣傳標語,但並不代表複國軍就完全停止了行動。恰恰相反,複國軍以一種更隱秘的方式在開展行動。
複國軍的主體,即大多數隻有滿腔熱情和仇恨,沒有任何訓練基礎和軍事素養的年輕人被金日成成建製地編列成軍,總兵力超過1000人。在明中山上,他們要接受各種各樣的訓練----白天,要在原有複國軍骨幹的帶領下,在中國特派員的指揮下進行艱苦的軍事訓練;夜晚,他們要在朝鮮獨立黨骨幹的教育下進行洗腦,北京指示,務必要讓這群年輕人接受三個主要觀點----第一,日朝不共戴天,在朝鮮這塊土地上雙方除了武裝鬥爭之外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共存,倭寇未出國境前即言和是朝奸的觀點需要深入人心;第二,中國曆史上是、今後永遠是朝鮮的保護者,即便兩國在曆史上有過某種不愉快,那也是雙方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兩國人民永遠是師長與學生、兄長與弟弟的關係(老師和兄長有時候也要教訓學生與弟弟),而日本則是朝鮮一貫的侵犯者,是敵我矛盾、民族矛盾;第三,金日成是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目前最有能力、最為謙虛,隻有他才能獲得中國方麵的支持與幫助,隻有他才能率領朝鮮人民實現驅逐倭寇、恢複故國的目標。金日成估計,要想將他們培養成為有堅強意誌、有堅定信仰、有紮實軍事素養的複國軍戰士至少需要1年左右。既然縱火的目的已經達到,金日成就決定按照北京的要求好好強身健體----抗日的機會有的是,但沒有過硬的實力死的隻能是自己。
align="center">
至於此次派來的五個特派員,一是協助金日成開展工作,幫助其管理隊伍、訓練兵員。其中一個特派員是無線電技術中尉,負責傳授朝鮮人相關發報技術,當然,他還得負責擔當複國軍與北京之間的信息傳遞;一個是炮兵上尉,負責訓練炮兵;一個是特種部隊專業教官,用於訓練複國軍的死士,其餘兩人則是國防軍一線部隊的步兵教官;二是掌握複國軍的動向,國安局方麵認為,“涅”行動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並不大,以中國的國力支持一支遊擊隊規模地部隊並沒有什麽負擔。但政治代價卻非同小可,這等於是在日本人的核心戰略地放火,對這種武裝類型沒有確切的掌握是非常危險的,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得讓他們知道的清清楚楚。為了牢固掌握這支力量,葛洪義在其規模擴大後再繼續加派人手,加大控製力。單純建立在信任基礎的關係總不如在製度和人事上予以控製來得重要。在體係和全局上予以把握的情況下,縱然有個別人叛變投敵也不至於影響全局。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大批軍火和特派員到來後,金日成在複國軍內部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雖然是搞情報出身,但所擁有的政治天賦和演講能力也不可低估,這也是他能夠得到老板青睞的核心要素。對於複國運動,金日成最初是沒有信心。但身為情報員的使命和朝鮮人的責任讓他咬牙堅持;後來是有了信心但缺少辦法,北京的支援和自身使出地渾身解數讓他頗有成就;現在則是展現這些實力,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的時候了。和一般抗日團體不同的是,金日成一開始就獲得了來自中國方麵的資源,這是提升號召力,籠絡人心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中國勢力退出朝鮮半島已經20年了。但在朝鮮人的心目中,無論中國破敗到了何處,始終是朝鮮的上國與正統,擁有中國地支援就意味著中國方麵對複國軍的肯定,雖然金日成從來沒有在內部透露他曾經供職於騰龍社的經曆,但這些武器卻證明了他的能耐----中國不是歐美,沒有私人軍火商,沒有官方的點頭或者默許,能拿到這些武器是不可想象的。
領袖之所以被人接受、被人愛戴、被人崇拜。所需要的原因很多,出眾的能力、博大的胸懷都是必須地。能力金日成已經展現了,博大的胸懷他也有---他不像一般抗日團體那樣,在複國軍中大量安插自己的親屬和朋友(這是舊式抗日武裝的通病),每一個複國軍的幹部都是他精心挑選地。雖然不能讓每一個人服氣。但至少是做到了公允,避免了任人唯親。至於空降地特派員。那是技術專家!正如今天中國對美國專家迷信一般,朝鮮人民對中國專家還是很迷信的。更何況這些確實是中國軍隊地精英。
現在,金日成唯一缺的就是成績了,出色地成績能夠讓他樹立更大的威信。於是,好消息來了。聯絡員認真地告訴他:“在接受這批軍火後,北京方麵要求在三日內熟悉與掌握,然後由你挑選合適的目標下手。目標不用太大,但一定要引起敵人和民眾的注意力,切記,保存實力!”
好家夥,等的就是這個命令……金日成一拍大腿,在大會上宣布了即將開展行動的消息。拿到新武器的複國軍戰士們早已躍躍欲試,一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幾乎個個歡呼雀躍。而由新來的中國同誌指揮這次行動的建議也被大家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金日成畢竟隻是情報人員,沒有指揮部隊作戰的經曆,複國軍的其他人員也基本沒接受過實戰,但是,中國專家有經驗啊!
三天後,金日成帶著50餘人的精幹兵力,帶上了迫擊炮和重機槍,興師動眾地襲擊鎮上的警察所。第一次行動,除了特派員,大家都有些緊張,金日成心裏雖十分忐忑但還是發揮了領袖魅力,不住地寬慰手下。戰鬥很順利,炮兵特派員甚至悠閑地在旁邊看起了熱鬧。50多人的部隊,裝備了正規部隊的火力武器,又有專家指導如果還對付不了鎮上的警察所那10來個人,7、8杆破槍簡直就是笑話,之所以將重機槍和迫擊炮都帶去,無非是給大家壯膽而已。套用特派員的說法:“訓練他們扛重機槍行軍的意義遠遠大於實戰訓練的意義。”戰果自然是輝煌的,沒放幾槍,警察所便被複國軍端了個底朝天。警察所大部分都是朝鮮人,隻有一個真倭,而且是瘸了腿的甲午戰爭老兵。但複國軍依然歡呼雀躍,金日成用砍刀順利地砍下了他的頭顱,並命令手下用掃把蘸了他的血在牆上書寫複國軍的標語。剩下的幾個朝鮮幫凶除了一個與複國軍中的某兵有仇被砍下腦袋外。其他人都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地力量”的原則予以了寬大處理。
隨後,士氣進一步高漲的複國軍兵分兩路,一路掃蕩鎮上的一切政權機構,諸如稅務所之類老百姓最為深惡痛絕的地方,並大量書寫宣傳複國運動的標語,另一路則挨個敲響鎮上大戶的家門,要求為複國軍“獻糧獻餉”。乖乖獻上地,自然是愛國誌士,奉承兩句後便作罷;若是不肯奉獻的,自然是“日寇走狗”、“人人得而誅之!”。,
天亮時分,折騰了一宿的複國軍滿載而歸,實在搬不動的糧食便被扔進了平民家的院子裏。“喀喇喇”一聲巨響後,早已驚恐萬狀、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平民居然發現大袋糧食從天而降,當下喜出望外,連忙收好,甚至於日後逢人就說複國軍地後話。
當日為特派員之一的小胡,日後在成了老胡之後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寫了一部回憶錄----《轉戰三千裏河山--我在朝鮮的日日夜夜》,書中寫道:“最初我們決定開展軍事行動的時候挑選了一個弱小的不能再弱小的目標。即便這樣,幾乎所有地朝鮮同誌還是極力建議帶上我們所擁有的所有輕重武器,包括迫擊炮。雖然我認為沒有必要,但拗不過大家的請求還是帶上了……行動很順利,戰果卻很小,我個人非常汗顏,但朝鮮同誌個個喜氣洋洋,仿佛獲得了特大勝利一般……這種局麵到了很後來才得到改觀。”
但是,朝鮮的曆史教科書中可不是這麽形容的。而是寫道:“1914年10月13日,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朝鮮武裝力量和朝鮮獨立黨的締造者和統帥、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金日成同誌帶領複國軍奇襲天羅鎮日寇和國內反動派據點,我軍大獲全勝且無一傷亡……這次戰鬥日後被稱為天羅鎮大捷,標誌著金日成同誌率領朝鮮複國軍、朝鮮獨立黨打響了反抗日寇和國內反動派的武裝鬥爭第一槍,具有開創性地曆史意義。後來。經偉大領袖提議。10月13日這一天就成為朝鮮國防軍的建軍節而永載史冊!”
嚐到了甜頭的複國軍一發不可收拾,第二、第三天又如法炮製。掃蕩了另外兩個鎮的大小勢力,倭寇沒打死幾個。糧食和物資倒是搜羅了一堆。此時剛剛是秋收後不久,大戶家中往往藏著不菲的糧食和金錢,搜刮起來特別方便。金日成打仗地水平一般,但搞政治地頭腦卻是一流,凡是拿不走的糧食統統就地發放,對複國軍地聲望而言,這種手法比什麽宣傳辦法都靈光,很快,大批被激發起來的民眾開始投身複國運動,複國軍地兵力迅速膨脹到300人以上。
麵對如此猖獗的“匪勢”,朝鮮的官僚坐不住了,日本太上皇坐不住了,在幾個日本警察和在鄉軍人的帶領下糾集了全縣武裝力量前來圍剿,結果被早有準備的複國軍引入伏擊圈。在中國特派員的指揮下,在金日成同誌的鼓舞下,在中國國防軍連級優勢火力的打擊下,剿匪武裝全軍覆沒……第7天,複國軍長途奔襲70裏,扒掉了鄰縣的鐵軌,造成了日軍三列軍車傾覆;第9天,神出鬼沒的複國軍又出現在130裏外的煤礦場裏,解放了50餘名朝鮮礦工,將礦場裏的監工和日本技術人員統統斬首示眾,將礦場設備和礦井一炸了事,給敵人造成了100多萬日元的直接損失,這個原本年產量近50萬噸的煤礦被迫停產,6個月後都無法恢複。第11天,第13天……不到半個月,複國軍的行動搞得鬼子焦頭爛額,在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道為朝鮮最高地方行政區,地位約等於中國的省,朝鮮共有八道,分別為京畿道--漢城一帶;慶尚道--慶州、蔚山、釜山一帶;全羅道----全州、光州一帶;忠清道--清州一帶;黃海道--海州一帶,在朝鮮西海岸;平安道---平壤到鴨綠江畔一帶;江原道--元山、金化、春川一線,熟悉朝鮮戰爭的讀者可能對此更加熟悉,這也是朝鮮八道中唯一被南北分界線攔腰對斬的一道;鹹鏡道----朝鮮東北部,與中國延吉地區接壤)掀起了滔天巨浪,民間紛紛傳說,金日成是朝鮮的民族英雄,是上天派他來拯救朝鮮民眾於水火的,隻有跟隨他才能過上好日子。這種傳言多了,老百姓個個毫不懷疑,日夜期盼金日成們的到來。
結果,風雲借勢,在朝鮮其他各道紛紛掀起了以複國為號召的義兵運動,所有起事的領袖都宣稱自己就是金日成,引得朝鮮官僚和日本殖民機構驚恐不已,連連下命令火速撲滅,而此時真正的金日成和真正的複國軍卻在鬼子搞清楚之前見好就收,躲進根據地開始優哉遊哉了。北京來了軍火----分四次偷運,足足帶來了可以裝備一個營的軍火(除步兵炮外)和相應的特派員,北京也來了命令----目的已初步達成,可喜可賀,務必對壯大後的部隊加以嚴格整編和訓練,相機出擊!
經過以複國軍為代表的朝鮮抗日武裝的破壞和騷擾,日軍遭到了一係列麻煩。複國軍在打出名氣、打出牌子、煽動動亂後突然銷聲匿跡。其實,這隻是金日成等人使出的障眼法。複國軍收縮了行動規模,限製了鬥爭地域,甚至也不再書寫大幅宣傳標語,但並不代表複國軍就完全停止了行動。恰恰相反,複國軍以一種更隱秘的方式在開展行動。
複國軍的主體,即大多數隻有滿腔熱情和仇恨,沒有任何訓練基礎和軍事素養的年輕人被金日成成建製地編列成軍,總兵力超過1000人。在明中山上,他們要接受各種各樣的訓練----白天,要在原有複國軍骨幹的帶領下,在中國特派員的指揮下進行艱苦的軍事訓練;夜晚,他們要在朝鮮獨立黨骨幹的教育下進行洗腦,北京指示,務必要讓這群年輕人接受三個主要觀點----第一,日朝不共戴天,在朝鮮這塊土地上雙方除了武裝鬥爭之外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共存,倭寇未出國境前即言和是朝奸的觀點需要深入人心;第二,中國曆史上是、今後永遠是朝鮮的保護者,即便兩國在曆史上有過某種不愉快,那也是雙方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兩國人民永遠是師長與學生、兄長與弟弟的關係(老師和兄長有時候也要教訓學生與弟弟),而日本則是朝鮮一貫的侵犯者,是敵我矛盾、民族矛盾;第三,金日成是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目前最有能力、最為謙虛,隻有他才能獲得中國方麵的支持與幫助,隻有他才能率領朝鮮人民實現驅逐倭寇、恢複故國的目標。金日成估計,要想將他們培養成為有堅強意誌、有堅定信仰、有紮實軍事素養的複國軍戰士至少需要1年左右。既然縱火的目的已經達到,金日成就決定按照北京的要求好好強身健體----抗日的機會有的是,但沒有過硬的實力死的隻能是自己。
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