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鈞本來低著頭,一聽秦時竹點到自己,手忙腳亂,茶碗蓋當即摔到地上碎成幾塊,他也不敢有其他念頭,隻好吞吞吐吐地說:“袁賊要……要對我下毒手,幸……幸虧大帥英明,早先布置,將……將我搭救出來。”到了國防軍大本營,麵對戒備森嚴的局麵,他早就嚇得不輕,哪裏還敢提突擊隊“綁架”的事情。


    秦時竹心情不錯,悠然地說:“趙先生,你盡管放心,我秦時竹把你弄來,絕不是要殺你。隻要你把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將來反戈一擊,你帳下的事我會幫你擺平的,說不定不僅無罪,反而有功!”


    “謝……謝大帥。”趙秉鈞明白,隻有充分說明,徹底交待,才有一線生機,不然惹惱了秦時竹,下場隻會更慘。


    趙秉鈞定了定心,就將袁世凱派他做的肮髒勾當扼要述說了一遍,特別是講了宋案、秦案和吳案,眾人聽了,再傳看供詞,俱有怒色。趙秉鈞的故事講完了,秦時竹吩咐押下去:“好好招待,不可怠慢了趙先生。”


    “大帥,此賊不除,國無寧日。”藍天蔚激動地站起來,“原先說宋教仁是袁世凱指示所殺,我還將信將疑,現在既然人證在此,令人不得不信。何況袁世凱居然還敢謀刺於您、吳祿貞,簡直是民國第一大奸!”吳俊升早就惱了:“他袁大頭要打國民黨,俺管不著,反正兩邊都不是好東西,讓他們狗咬狗去。現在聽說居然還敢對大帥動手,咱們可不能這麽便宜饒過他。幹脆,就按剛才說的做,打到北京去。活捉袁大頭。”


    蔣方震也發話了:“原本我以為,這場戰事隻不過是北洋派和國民黨爭奪權力的戰爭,但現在看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袁世凱比我們相象的要惡劣的多……”


    張紹曾也說:“這場戰事,我國防軍將士原本是抱著袖手旁觀的態度。因為國民黨眾人也不是好人,前不久還天天攻擊我們是軍閥。但是目前,我認為不能再袖手旁觀了,否則,下一個遭殃的就是我們。”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既然遲早和袁世凱有一戰,遲打不如早打。”周羽發言了,“趁現在北洋軍主力尚在南方,來不及回師地有利態勢。我軍要迅速出兵,攻下北京,以正袁世凱之罪,要天下共討之。”


    眼看眾人的意見基本達成了一致,秦時竹得意朝葛洪義望望,送去讚許的眼光,意思是這件差使辦得真不錯。國防軍眾將對於國民黨沒有好感,但袁世凱居然敢對秦時竹下手。立場馬上就變過來了。


    “很好。大家的想法我都知道了,此賊不除,國無寧日,因此,我擬起兵征討,諸位同意的請舉手!”秦時竹掃視了會場一眼。眾人的手紛紛舉了起來,夏海強地手舉得尤其高,還向他調皮地眨眼睛。


    “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麽,我宣布,我們起兵討袁,進行護國戰爭!”秦時竹對張紹曾說,“敬輿,你把作戰計劃和大家講一講。”


    “我?作戰計劃?”張紹曾一愣。對秦時竹說。“大帥,事起突然。總參謀部並無相關計劃,請給我一天時間……”


    “敬輿是老實人啊。”秦時竹爽朗地笑了,“雖然時節不同,但我們目標不變,還記得革命時期三路會攻,直趨北京的計劃嗎?”


    張紹曾恍然大悟,連呼:“大帥英明!大帥英明!”隨即走到大地圖前,開始講解起來,“……所謂三路會攻計劃,原本是大帥在革命那年準備奪取京城、推翻清朝的整體計劃,後來由於南北和談,計劃沒有付諸實施,但參謀部對這個作戰想定經曆了多次探討,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雖然敵我兵力部署和作戰時節有差異,但整體的戰役思路卻是基本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西路軍由向北向心突擊變成隔斷敵南北聯係。具體說來,主要是,我軍以熱河和山海關附近的12師為東陸軍主力,以察哈爾的16師為北路軍主力,以山西的17師為西路軍主力,三路大軍,一共6萬人馬(西、北各1.5萬,東路3萬)直搗京城……我們地作戰設想是:西路軍出娘子關,沿正太線前進,直撲保定,割斷京漢鐵路聯係,防止敵人南逃和北上增援,現在保定駐紮的主要是曹錕的第三師;北路軍沿京張鐵路南下,攻破長城沿線守軍的阻攔,直撲北京,目前此路之敵是何宗蓮的一師;東路軍沿關內外鐵路前進,目標首先控製天津,防止京城之敵從大沽坐船逃竄或沿津浦路南逃,這一路敵人主要是唐山守軍,攻克唐山後前去天津再無敵人重兵……”


    蔣方震補充說明道:“這個方案雖然製定有些日子,但從局勢上來看,依然還可以套用的上,目前更有利的是,我軍演習部隊主力集結完畢,尚未分散,可以立即行動,隻有藍師長的西路軍略顯麻煩。”


    藍天蔚霍地站起來,大聲說道:“大帥,給我三天時間,我保證把部隊集結起來投入進攻。”


    秦時竹想了想:“秀豪,從作戰意圖上來說,你這路任務最重,從作戰準備上來說,你這路又最不充分,三天時間夠嗎?”


    “絕對夠了。”藍天蔚斬釘截鐵地說,“此次參加演習觀摩,本師官兵在山西也就地集結展開模擬演習,集中度還是比較高地,準備麽,隻要軍火和物資供應不成問題,就不是問題。而且我覺得北洋軍比我們地後勤供應更差,他們都能頂得住,我們就更不成問題了。”


    “好,現在我命令,大本營護國戰爭計劃如下,各部隊按照作戰方案到達指定位置,借口是演習完畢回防。藍天蔚和夏海強今夜乘坐飛艇。火速趕回本部隊。三天後,也就是9月1日。大本營會將更為詳細的作戰指令發到各位手中,為國除賊,在此一舉。”,


    “大帥,他們都有任務,那我的13師怎麽辦?總不能幹瞪眼看吧?”吳俊升沒有撈到仗打。有些不甘心。


    “不要著急,13師和14師都是後續部隊,隨著戰局展開會陸續投入的。現在還是要先返回防地,防止俄國老毛子借機蠢蠢欲動。如果我們一麵和袁世凱打,一麵又和俄國人打,這兩麵夾擊的滋味可不好受。


    張孝準問道:“國民黨方麵要不要和他們聯係下?”


    “不用,他們都是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通報給他們我還怕走漏情況。”秦時竹大手一揮,“就北洋軍那點實力,國防軍對付他們綽綽有餘了……”


    散會後唯有夏海強還纏著秦時竹:“老大。那我幹什麽啊?本來這北路軍是我幹地,現在倒好,你把我弄到甘肅去了,兄弟我可無聊了。”


    “總有任務給你幹地,就怕你完不成。”秦時竹看他這副可憐相,感覺好笑。


    “大哥,你這可不對了啊,兄弟我什麽時候給你拖後腿過?”夏海強胸脯拍得震天響。“說吧。啥任務?”


    “任務其實挺簡單,我們這邊動手的時候,你去打陝西,至於什麽借口和理由,自己想辦法吧。”


    “原來讓我捏這個軟柿子啊,好嘞。絕對完成任務,隻是甘肅防務怎麽辦?”


    “你就不會留下一部分人馬?另外再找馬福祥配合,必要時可以讓李春福分一點兵給你,新疆不是已經搞定了嘛!”


    “我知道啦,知道啦。”夏海強一聽都安排好了,高興地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秦時竹看他這副模樣,隻有報以苦笑。


    計劃是製定了,討袁的決策也有了。軍事部署也搞定了。萬事俱備,隻欠發動。不過形式上的民主還是要走一下。想到這裏,秦時竹不僅偷笑了一番,政府中幾個主要官員如熊希齡等人都已讓他派遣出去考察了,要通過決議,簡直易如反掌,至於議會那邊,也好說。九月一日啊九月一日,你快些來吧。


    南京城當然不會知道這個消息,他們還在苦戰。由於老袁下了水陸夾攻的命令,劉冠雄命令海軍海琛、應瑞、楚有3艦暗渡上遊,直抵大勝關,不僅截斷了南京與蕪湖的聯係,而且利用艦隊炮火助陸軍攻城,掩護北洋軍從上遊渡江。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8月29日,馮軍全力攻城,但討袁軍8師29團100餘人,出敵不意,衝出儀風門,攻占寶塔橋,一直衝到幕府山下江岸處,距北軍第7師司令部僅四五百米。敵人拚死抵抗,傷亡40餘名,司令部被迫後撤。次日,北軍完成了對南京城地包圍。張勳、徐寶珍部攻朝陽門,北軍第2師攻神策門、第5師攻太平門、第7師和第4師一部攻雨花台,第4師另一部扼守通向蕪湖的要道。海軍上遊艦隊不時攻清泉山、儀風門暨城內西南部,下遊艦隊日夕攻獅子山東西岸暨城東北部,南京地形勢頓時險惡起來。


    但有人知道,形勢就要發生大轉折了……


    三天地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聯席會議確定方針後,就是各方麵緊鑼密鼓的部署了。會後,藍天蔚和夏海強乘坐飛艇火速返回部隊,張紹曾、張孝準和蔣方震等人在參謀部研究作戰方案,秦時竹則和陸尚榮、何峰、周羽、葛洪義數人開會,繼續統一思想。


    密室中,秦時竹緩緩地說:“此次討袁,是我們決定性地改變曆史地第一步,後果如何,完全需要我們自己承擔。就軍事角度而言,我並不擔心,我隻擔心政治……”


    何峰點頭說道:“這次你的決策,事先沒有和我們幾個商量,雖然你以前就說過要趁二次革命的機會發難,但眼下這麽做是不是有些倉促?我們的軍心、民心都還沒有準備好,全國百姓也是渴望太平、反對戰爭的。”


    葛洪義插嘴道:“此次布置,老大事先和我還有大黑打過招呼,派突擊隊去劫持趙秉鈞就是共同決策。從目前看來,我們並沒有充足地準備,但反過來,袁世凱對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應對,大家是扯平的,而我們本來和基礎就要比他高,因此勝利還掌握在我們手中。”


    “就軍事局勢判斷,我和老大的分析是一樣的,解決北洋軍不是難事,但我擔心國外勢力幹涉,如果日、俄趁機出兵,英法登陸天津,我們可就被動了。”陸尚榮平靜地說,“軍心、民心確實很重要,但眼下民智未開,南方民眾並不區別我們和國民黨之間的差異。而趙秉鈞這個活證人一出,我們站在道義最高點上,因此還算是師出有名。”


    “軍事局勢一會再說。我先說說民心。”秦時竹緩緩道來,“民眾渴望太平的願望我是理解的,誰不想太太平平過日子呢?有句話說得好,寧為太平犬,不為離亂人。但小民地意誌對於大局有多少地改變力度?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固然是違反了民心,但若是他們打贏了呢?情況是不是又要反過來?再退一步說,有些戰爭不是我們想避免就可以避免的,以袁世凱的脾氣,收拾完了國民黨肯定要來對付我們,與其被迫應戰,不如主動發難。”


    “這一次的戰略底線是什麽?”


    “底線是控製京畿地區和直隸、陝西,相機控製河南、山東,牢固掌握黃河以北。”秦時竹正色道,“此次作戰,雖然鬥爭目標是北洋集團整體,但就目前的形勢看,還沒有一舉消滅的能力,我主張隻討袁,不談反北洋。”


    “老大地主意妙啊,看來又要用上分化之計。”


    “大黑,你這一年來和袁世凱方麵接觸比較多,你談談你的看法。”


    “北洋集團確實不是鐵板一塊,袁的嫡係、段係、馮係還有旁支隱然有分裂形勢,隻是在共戴一主的格局下才表現成為一個整體。由於袁世凱本人對段祺瑞、馮國璋有恩,多年來提拔也不遺餘力,因此兩人在個人感情上是親袁的,願意為袁辦事,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們就對袁世凱死心塌地。有些方麵,他們和袁是有分歧的,比如上次國防軍和俄軍交戰,段祺瑞就對老袁借機削弱我們不以為然,這一點上麵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為了和北洋集團交往,陸尚榮這一年多來擺出了秦時竹之間不和的架勢,現在看來,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獲得袁世凱的信任,但還是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情報,趙秉鈞在交待書中也說明了袁世凱對於瓦解國防軍團體不遺餘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國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