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是孫中山最為關心的事情,來京之後,孫中山特意去居庸關參觀了京張鐵路,對詹天佑的設計讚不絕口。他還說:“國家建設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10年內修築鐵路20萬裏,望大總統能練成百萬雄兵,如此中國可達到富強境地。”


    聽了他的話,袁世凱心裏暗暗好笑,人稱“孫大炮”果然名不虛傳,北疆秦時竹拚死拚活,這一年也就搞了1000來裏,孫中山張口就是20萬裏,一看就知道不幹實事的。發笑歸發笑,他終究是有涵養的人,笑眯眯地說:“修築鐵路,我知道孫先生是有把握的,但訓練百萬雄兵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孫中山此時還不明白袁世凱的真實含義,以為他表示謙虛,就說:“北疆秦時竹,亦是國家不可多得之人才,現在既練兵,又修路,將北疆整治得相當不錯。兄弟以為,無論是練兵還是修路,若得到此人協助,必可事半功倍。”


    袁世凱隻是微笑,並不言語。


    孫中山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論起貨幣政策來:“兄弟原本有個主意,就是收回硬幣而代之以紙幣,南方諸公都不信,但我聽說北疆已基本辦到了,如此好事,應該由大總統麵向全國推廣。”


    袁世凱又是一副深表讚同的神色,暗地卻在思索,孫中山對秦時竹如此服膺,兩人若是聯手,我該如何處理?


    孫中山見袁世凱還是讚同,越發起勁。說:“兄弟曾經主張三民主義,謂民族、民主、民生,現在清廷已經推翻,共和建立,前兩者革命可以稱得上是圓滿完成,惟有民生問題,尚未解決。秦時竹發展工商實業,開墾東北兄弟也是欽佩的,但我以為。中國目前最廣大的人口依然是農民,這個大多數既無法通過實業吸收,也不可能都安置於新開墾地,倘若能實現耕者有其田,則中國地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耕者有其田?”袁世凱心中大惑不解,這可能嗎?難道地主會乖乖把土地讓出來?但他還是沒有表達否定意見,隻是淡淡地說:“先生所言極是,世凱也是相當讚同的。”他心裏依然在想,人民黨、共和黨、國民黨三大黨已在參議院聯手準備對付黎元洪了。我該怎麽辦?該讓孫文怎麽辦?


    聽得袁世凱讚同,孫中山卻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袁世凱居然會讚同這個在同盟會內部都引起廣泛爭論的建議。x君x子x堂x首x發x正當兩人間陷入略微有些尷尬的沉默中,趙秉鈞來了,說有緊急情況匯報。孫中山見狀,立刻告退,袁世凱看趙秉鈞的眼神,知道不適宜讓孫中山參與,就先招呼同來的梁士詒先送孫中山回去。


    梁、孫兩人邊走邊談,孫中山談興正濃。對梁士詒說:“我與大總統會談,一般都是我講得比較多,大總統很認真地傾聽。我發現,我的政見他都能領會,多半也讚同。但有一事我現在想來還不太明白,望梁君教我。”


    “先生請講。”


    “我認為中國以農立國。倘若不能使農民求得自身問題的徹底解決。則革新根本就談不到,欲解決這個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剛才與項城談到了這個話題,以為他必然會反對,但他不僅不反對,且持肯定態度。我實在不解是何故。要知道,這個主張即使在國民黨內,也很少為黨內人士所認同。普遍認為我激進且不切實際。大總統極富政治經驗,想必不是隨口胡謅。”


    “那是自然。”梁士詒連忙回答。


    “可這是他的真實想法嗎?還是出於應付我才這麽說地?”孫中山眼裏閃爍著求證的光芒。“梁先生是項城的老朋友,也可以說是多年的心腹,一直引為重任,你必然知道他的心思,你倒說說,袁大總統究竟是何意?”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聽到這番言語,梁士詒頓時心中叫苦……


    袁世凱見隻剩下趙秉鈞一人,連忙說:“何事如此驚慌?”


    “秦時竹發來密電。”趙秉鈞告訴老袁,“聲稱,黎元洪無名殺戮首義元勳,人神共憤,又聽聞其唆使手下將領用最後通牒威脅參議院,孰可忍?是不可忍?請大總統當機立斷,以雷霆萬鈞之勢處理此案,一來洗脫自身幹係,二來為天下樹立榜樣……”


    “秦時竹這是把我往火坑裏推啊。”袁世凱長歎一聲,“黎元洪這個笨蛋,他以為這樣做保得住他的位子?參議院三黨協調,已經聯手啦!”


    “那我們怎麽辦?”趙秉鈞戰戰兢兢地將秦時竹密電的核心要義說了出來,“既然其以武力威脅參議院,當為共和之敵,大總統斷不可姑息,可立即派遣得力幹將提兵入武昌。段、馮二位將軍都是得力人選雲雲……”


    “真這麽說?”袁世凱抓過電報一看,果然如此,語氣雖然委婉,但意義不容動搖。==..


    ==


    “無法無天!無法無天!手越來越長了。”


    “大總統,卑職以為這其實是好事。”


    “好事?秦時竹手伸到湖北去了還是好事?參議院三黨聯手對付黎元洪是好事?”


    “表麵上看如此,但實際上,秦時竹隻是建議芝泉或華甫出兵去武昌,對我們來說再有利不過了。”趙秉鈞知道袁世凱的心思,“大總統不是要打壓黎元洪,徹底控製湖北嘛,不妨就借這個機會因勢利導……”


    “糊塗!糊塗!”袁世凱連聲痛罵……


    “請大總統訓示。”趙秉鈞發現腦子不好使了,連忙謙卑地向袁世凱請教。


    “黎元洪好對付,湖北是這麽好拿的嗎?”袁世凱餘怒未消。“秦時竹這是誘使我們火中取栗,他倒是會做好人,但是我想,他估計在希望我們栗子取不到,而手又被火燒吧。”


    袁世凱的政治智慧就是高於趙秉鈞,後者還沒想明白道理。


    袁世凱有些不耐煩地開導他:“湖北軍界強悍,非強有力人物鎮壓不可,因此秦時竹派芝泉或華甫去表麵上看也不無道理,但你想過沒有。芝泉就任陸軍總長,能輕易外放去湖北任職嗎?他走了北洋地部隊還不是全亂了套?”,


    “那就讓華甫去好了。”


    “華甫就更不能去了。”袁世凱憤憤地說,“秦時竹他心裏想什麽我還不知道,當時為了壓南方低頭,武昌剛剛起事那會,華甫帶軍進攻漢口、漢陽,甚至還放火燒城,後來因此被朝廷封了二等男爵,這雖然是辛亥之事,但過去不到一年。你說這些人能輕易寬恕華甫嗎?到時候要是上任,就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了。所以說,決計去不得,要是去了,非打起來不可。打起來對誰有好處,還不是他秦時竹?”


    “哦!?”趙秉鈞這才恍然大悟,連稱,“總統英明,卑職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險些被他瞞過了。如此說來。他另外建議派陸尚榮南下也是不可行的法子吧?”


    “嗯?電報上沒有明說啊!”袁世凱一愣,隨即哈哈大笑,“秦時竹啊秦時竹,饒你是詭計百出,還是一一被我識破。”


    此時袁世凱的心情好了起來,對可憐的趙秉鈞也有了耐心:“前次按你所說。陸尚榮和秦時竹有矛盾。那麽秦時竹此舉,表麵上看是抬舉陸尚榮,實際上是把陸一腳踢開,遠遠安排到湖北去,他好在內蒙再派心腹;萬一的萬一,陸尚榮和秦時竹之間沒有矛盾,那麽秦時竹此舉,就是意圖把棋子投入中腹。湖北號稱九省通衢。控製了此地豈非控製了一大片……到時候,來個武昌翻版。你我死無葬身之地。”


    聽到這裏,趙秉鈞感覺背後的冷汗都要冒出來了,戰戰兢兢地說:“這麽看來,前麵提出的請段、馮兩位將軍南下,無非是虛晃一槍,他的真實目的在於讓陸尚榮南下?”


    “對!無論陸尚榮與其和也好,不和也好,總之是不能南下地。”袁世凱看出了秦時竹地真實意圖後,心中頗為得意,“秦時竹自然也是聰明人,知道直接提出讓陸尚榮南下肯定會引起我們的警覺,還不如先拋出芝泉、華甫等人做掩護……”


    “秦時竹的手段,果然要比孫大炮來得高明。”趙秉鈞由衷地讚歎,“不過這兩人都不如咱們的大總統,加起來也不如大總統您一人厲害。”


    “哈哈哈!”趙秉鈞拍的馬屁讓袁世凱分外受用,“秦時竹雄視北疆,果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不過要與我掰手腕,他還嫩點。孫文就更不用說了,剛才還和我談什麽耕者有其田來者,我含含糊糊地應承了他,他還當真了。”


    道上,梁士詒對孫中山的問題感到一陣窘迫,他感覺自己地臉在發燒,他何嚐不知道袁世凱在應付呢,但這樣地實話卻是不能告訴對方的,必須要找到合適地托辭。這位前清的狀元公(經濟特科未遂狀元)腦子轉得飛快,麵上卻一如既往地平靜。孫中山微笑地看著他,知道對方在思索,他是個謙謙君子,不會貿然打擾對方的。


    有了,梁士詒電光石火間想到了說詞,開始娓娓道來:“孫先生環遊列國,目睹大地主之剝削,又生於南方,親見佃農耕田納租之苦,故主張耕者有其田。項城生長於北方,足跡未嚐踏過大江南,對南方水田之事知之甚少,而北方多屬自耕農,佃農少之又少,故項城以為耕者有其田為當然之事,故而有讚同之舉。這是發自肺腑,絕非搪塞先生之意。”


    孫中山笑了,憨厚地笑了,其實梁士詒的回話漏洞百出,袁世凱又不是一個普通鄉紳,為官多年,以精明著稱,怎麽會不了解佃農的痛苦?但就是這一番話,將孫中山悄悄瞞過了。他拍拍梁士詒的肩膀:“公果然是項城左膀右臂,一切都在你地掌握之中啊。看剛才地情形,估計你也找袁總統有要事相稟,我的住處就在前麵,請留步吧,莫讓袁公久等了。”


    梁士詒看看前麵,果然馬上就要到了,他也不推辭,喝令護送地兵士:“你等好好護送孫先生回府上!不得有任何差錯!”


    “是!”


    “請孫先生走好,士詒告退,待明後日有空,必將登門拜訪,當麵聆聽先生地教誨。”


    “客氣了,客氣了。”兩人就此分手……


    梁士詒回到袁世凱府上時,袁世凱還在為黎元洪的事情犯愁,梁士詒細細看去,老袁胖乎乎的腦袋上都滲出了汗珠。事情是明擺著的,袁世凱要保黎元洪,因為眼下黎元洪可以控製湖北,而他又可以在幕後控製黎元洪,若是黎元洪倒台,袁世凱要麽聽任湖北落入他人之手,要麽從幕後跳到前台,直接掌管湖北。第一種情形是他萬萬所不樂意的,而第二種情形,實現起來難度又太大。


    問題的關鍵在於參議院三黨聯合要彈劾黎元洪,這是袁世凱最傷腦筋地地方。三黨聯合,占據了參議院總席位地八成以上,彈劾自然是綽綽有餘,若是要阻止彈劾,必然要勸說三大黨中的兩大放棄彈劾,這可就有些難辦了……


    當夜,在遙遠的沈陽,秦時竹也在和葛洪義談論彈劾的事情。


    “據吳景濂發來的電報,參議院內部通氣會已開過了,明日一早,就是正式質問案,等這個程序走完,才能進入彈劾程序。”


    “為什麽不直接進入彈劾程序呢?”葛洪義不解地問,“夜長夢多,還是早點解決了黎元洪為好。”


    “一來,不能興無名之師,要把黎元洪結結實實地打趴下;二來,不能真彈劾黎元洪,我還要留著他做副總統和參謀總長呢。”秦時竹笑道,“不僅我不喜歡這麽快打倒他,袁世凱同樣也不希望吧?”


    “你給他提建議讓馮、段二人入鄂,他就不動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國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