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不僅同盟會開會,非同盟會也也沒有閑著。張謇、吳景濂已接到了秦時竹關於黨綱的長電文,沈麒昌在得知自己女婿設立機構的相關意圖後,立即和兩人召集東北、山西、江浙等各參議員商議。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季兄,黨綱已經出來了,南方支部改成人民黨南方局名義後籌備工作要抓緊,但眼下有個更重要的議題。”沈麒昌說,“孫文去職,袁世凱當權箭在弦上,此人一貫善於玩弄權術,憑恃武力,他上台對於民主不利,對於議會也不利;同盟會的麵目也逐漸讓人認清,黃興居然有憲兵之語,可見此等人士也是迷信強權政治。在座諸位,既非袁係,又非同盟會係,要確保自身地位,維護人民福祉,隻有團結起來。鑒於目前情況,複生提議在北方單獨設立機構進行統籌管轄,希望我們各省參議員聯合提案通過。”


    “沈兄的話不錯,在座的諸位議員,基本已表態願意參加人民黨,但如何表現我們的力量,不為孫、袁之輩所吞噬,倒要十分警惕。”張謇說,“袁世凱此人我是了解的,能力過人,但也野心勃勃,我們可以推薦他出任大總統,但一定要有製約機製防止他胡作非為。建黨後,人民黨可以在議會裏起製約作用;成立單獨統轄機構後,又可以在地方政治上製約袁的力量過分膨脹,兩者相互可為奧援。遙相呼應。”


    “沈老、季老說地有理!”大家紛紛讚同。


    “複生可有什麽具體草案?”張謇看時機成熟,準備讓沈麒昌向大家攤牌。


    “主要是向參議院提交成立北疆委員會議案,相關內容為:……該委員會目的在於統轄、協調北疆各省國防和建設。任命秦時竹為北疆巡閱使。管轄東北三省、內外蒙古、山西、甘肅和新疆(包括阿爾泰地區)共9個省區;各省都督分別擔任北疆事務專員,地位相等,負責本轄區事務;北疆委員會下設五大專門委員會,即國防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實業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和民族委員會,由各主任委員分頭負責,在巡閱使領導下開展工作,初步推薦以陸尚榮為國防委員會主任委員。熊希齡為財政主任委員,禹子謨為實業主任委員、黃炎培為教育主任委員、柳大年為民族主任委員;其餘各對口官員分別納入各專門委員會,如各大鎮守使都是國防委員,各省財政廳長都是財政委員等等……並規定,自該議案通過之日起,撤銷東北軍政府,撤銷秦時竹的東北大都督和東北兵馬大元帥稱號……”


    “這個議案可行。==本來,我是主張各省自治地。”山西代表發言,“但眼下看來,自治地時機還不成熟。有個北疆委員會作為緩衝,可以有效防止中央勢力過大,損害地方利益。”


    “可這個議案同盟會方麵肯定不會同意。”江蘇代表說,“參議院一共49票,要通過議案,至少需要25票讚同,我們這些人加起來總共才20票(本來7個省區是21票。可是江蘇有1票是上海委派的,算是同盟會方麵的票數),沒有其它人的支持,懸啊。”


    “這倒是個問題,不要說同盟會方麵不會同意,就是武昌方麵、袁世凱控製的直隸方麵也不會同意通過。”


    “同盟會不是竭力主張要將國都定在南京嘛,這樣好了。他們要是不同意通過這個議案。我們也不同意通過他們的議案。”浙江光複係的議員憤憤地說,“我們跟同盟會勢不兩立。凡是同盟會支持的我們都反對,凡是同盟會反對地我們都支持。”


    “不可如此意氣用事。”沈麒昌勸他們,“咱們得好好籌劃籌劃。”


    “我看這是個好辦法。”張謇慢慢地說,“確實可以和同盟會做這筆交易。”


    “季老,您也不同意建都南京?林副議長已拜訪過我們了,希望江蘇支持定都南京的提案。”有個江蘇代表有些著急,“他們的話我隻是敷衍而已,但國都定在南京,是我們江蘇的光榮,您看可……可不可以想想其它兩全其美的辦法?”


    “從鄉土情結上講,我也讚同定都南京,但政治,尤其是國家大政,是不能全憑感情的。”張謇認真地說,“如果完全從自己的感情出發,憑個人好惡決定政治立場,即使將來人民黨建立,我們還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隻會被袁世凱和孫中山看不起。”


    “季老,我有個法子,明日表決,讓北疆案先行,如果北疆案通過,咱們就投票讚同定都南京案,如果北疆案通不過,那咱們也一致反對南京案;無論如何,一定要保持一個聲音說話,顯示我們的力量。”吳景濂提議。


    “萬一兩個都通不過呢?”


    “這情況幾乎是肯定的,但在同盟會眼裏,定都案比北疆案重要多了,定都案通不過,對他們的利益損害不小,北疆通過與否,與他們實際上地利益幹係不大,如果同盟會的人明智,應該不會來個兩敗俱傷的下策。==”其實,吳景濂心裏還有些打鼓,法子是秦時竹通過密電告訴他的,通過是第一要務。


    至於張謇讚同這個方案,是因為本方陣營情況也參差不齊,但作為人民黨預備的力量展示,這個機會不能放過。隻有辦成了此事,人民黨南方局的工作才好開展,這些原先的立憲派在議會裏才更有發言權。


    當下一致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孫中山率領各文武官員和駐南京部隊代表赴明孝陵舉行祭告禮。祭告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地子孫已驅逐了韃虜,恢複了中華,建立了共和。統一了民國。有人不理解孫中山的掃墓行為。孫中山顧左右而言他。說“軍隊中有不同意見,假如新總統選舉不通過,就不讓某辭職。為了避嫌,更為了掃除人們對某唆使軍隊維持個人地位的懷疑,而特意前去掃墓,以便參議院順利通過新總統地選舉。”這當然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真實地情況是,孫文及南京政府欠發軍餉許久。軍內多有不滿,生怕他不當總統後賴帳不給。,


    此時,參議院混亂異常,當《設立北疆委員會》的議案一經提出,下麵吵成一團。吳景濂昨天晚上串聯的議員自然是支持,其餘議員大都反對,尤其以同盟會和湖北方麵地反對意見最為激烈。


    同盟會不僅攻擊設立北疆委員會地目的,還針鋒相對地提出,“如果要設立北疆委員會,那麽南邊數省。如兩廣、雲南、康邊、四川、西藏也應該再設立一個南疆委員會”,當然,其中又有爭執,同盟會屬意現任廣東都督陳炯明擔任,廣西代表屬意陸榮廷,四川代表則屬意尹昌衡等等……


    湖北方麵地理由是,“國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如果這裏設一個委員會,那裏也設一個委員會,那豈非將國家弄得四分五裂?”當然,這是冠冕堂皇地理由,真正的原因是湖北方麵對自己在參議院和總統、國都方麵所處地位都有所不滿,希望把水攪渾。


    爭論太激烈了,隻能強行表決。結果沒有出乎吳景濂的預料。以24:21的票數否決了這個議案(其餘棄權)。吳景濂雖然是議長,但也沒有辦法讓這個議案通過。雙方就僵持在那裏。


    副議長林森見狀,按照孫中山事先要求,提議重新進行有關國都問題的表決。這次同盟會議員總算都投了南京的票,但結果還是不容樂觀。“20票主南京,20票主北京,2票主武昌,其餘棄權。”議案也還是通不過。


    麵對此景,吳景濂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北疆案》通不過他有心理準備,之所以剛才沒有據理力爭,就是在盤算同盟會要求定都南京的議案也通不過,誰也討不得好。


    林森急了,吳玉章(他雖然不是議員,但卻是孫中山特地派來協調的同盟會員)也急了,孫中山早晨走之前,交待一定要通過定都南京的議案,作為製約袁世凱地手段,現在看來要通過有現實困難。


    “孫先生臨走前千交待萬交待一定要定都南京,可現在還是通不過怎麽辦?”林森著急地問。


    “同盟會的所有議員都投票讚同了嗎?”吳玉章想起黃興“憲兵”一語。他雖然不同意采用這種手段通過議案,但眼下事情緊急,也不得不如此(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用軍警壓迫議會是老袁的專利)。


    “都投了,我們一共18票,還有兩票是別的省區投的。”林森憤憤地說,“我就搞不懂了,定都南京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什麽大家就是不讚同,難道就這麽信任袁世凱?”


    “江蘇代表讚同了沒有?”吳玉章知道林森昨天在做江蘇參議員的工作,想必應該有成果。


    “沒有。”林森一臉迷惘,“昨天下午我去拜訪那幾位議員,都說好好,說一定讚同,但現在一投票,全部變卦了。沒一個人讚同地。這我就搞不明白了,定都南京也是江蘇的光榮,他們作為江蘇人,怎麽就不讚同呢?”


    “我也覺得蹊蹺,我聽說昨天晚上吳議長串聯了不少議員,今天這個《北疆議案》估計就是他搗的鬼。”吳玉章一想,“議長也是明白人,他難道就這麽相信袁世凱?”


    “不要管他,咱們再投票一次,一定要湊齊25票,爭取議案通過。”


    “不用了,照這個情形沒有北方議員尤其是東北議員的支持是通不過的,咱們還是找吳議長商量辦法。”


    “不用找他,《北疆議案》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要通過定都議案的時候提,你不覺得他們居心叵測嗎?”林森氣呼呼地說,“東北存心是在找茬,可江浙代表怎麽也跟他們跑?”


    “這就是秦時竹厲害之處,聽說他要建黨,把這些非同盟會的名流全部一網打盡,我看,將來此人是我們地勁敵。”吳玉章說,“關鍵是秦時竹此人地態度琢磨不透,舉旗呐喊革命時,他比誰都積極,跟袁世凱大戰三百回合,但占據主動後卻又草草收場;對我們,從來就是虛與委蛇,沒一句真心話,但又整天人民兩字不離口;你說他虛情假意吧,卻實實在在地在東北搞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起碼老百姓地稅降低了,厘卡也裁撤了。我真是弄不明白這個人。”


    “現在想這麽多也沒用,現在他要通過什麽北疆法案,明擺著要割據一方,我說什麽也不會讓它通過。”林森氣哼哼地說。


    “林兄,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秦時竹現在還是個非敵非友的人,硬頂著不通過,雙方矛盾隻會越來越激烈。你看,他們辦的《人民日報》上麵有不少攻擊我們的話“盡朝我們身上潑髒水,此人陰險之極。”


    “可關鍵在於上麵登的東西都是事實。”吳玉章苦笑一聲,“陳都督做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確實不那麽磊落,讓人家抓住小辮子也不足為奇。”


    “就算是陳其美他有什麽不對,也不能說我們整個同盟會不行啊?”林森有點激動,“他這不是以偏概全?”


    “一個都督就夠了,你還嫌他人丟的不夠啊?”吳玉章痛心疾首地說,“英士對於革命確實有功,但也不能如此魯莽行事……”


    “好了,好了,這些還是等改組時再說吧,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把定都案通過,中山先生還等著呢。”


    “我看,可以找吳議長商量商量,讓他們支持我們。”


    “他們?”林森“哼”了一聲,“算了,就看他們這副嘴臉,我就覺得沒轍。”


    “有門。”吳玉章對局勢洞若觀火,“咱們可以和他做筆交易,我們支持通過北疆案換取他們支持通過定都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影梧桐並收藏國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