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雁便將先前告訴彥明的話一樣再說給他聽,又道:「壁州雖比京城遠些,但江南道更遠,謝將軍若是肯即時出兵,未必趕不上江南道叛軍。」
路遠當然隻是藉口,謝輔飲了口茶,淡笑道:「娘娘若要救援行宮,何必捨近求遠?」
澹臺雁不明所以:「還請謝總兵直言。」
「論起距離,壁州軍離九成山確實不遠,隻是山多路少,就算是急行軍,隻怕也要耽擱些行程。」謝輔放下茶碗,銳利目光直直看向澹臺雁,「但從北境南下,則是一片坦途,娘娘為何不召集玄武軍?那可是娘娘自己的軍隊。」
澹臺雁一怔,倒是玉內官急急開口:「玄武軍鎮守北境,若有差池,隻怕北境失守,突厥南下,又是一場韋氏之亂。謝總兵,如今大衍有難,陛下有難,還請您盡快出兵吧!」
謝輔乜了他一眼,好笑道:「玉大人此言差矣,玄武軍鎮守北境,我謝家軍何嚐不是鎮守壁州?北境有狄獫之患,謝家軍若有變,難不成玉大人就能確保,丹蘇不會趁虛而入,侵擾中原?」
「你……」
玉內官自然不敢保證,隻是他本以為,謝輔身為方鎮大員,甫一聽說紫宸有難,便該立刻帶兵北上救駕才是,卻不料謝輔一點想要出兵的意思也沒有。
「謝總兵,玉大人憂心陛下,心係行宮,一時失言,還望總兵見諒。」澹臺雁按住了玉內官,卻是先向謝輔道了歉,而後又道,「謝總兵,寧王發出檄文時本宮正在隆州,若要繞路北境隻怕是來不及,隻得就近來了壁州……」
「娘娘不必多言,臣不關心本該身在大內的皇後為何屈尊駕臨小小壁州,娘娘既是同彥明一道前來,便是彥明的家人,也是謝輔的客人。隻要有謝輔,有謝家軍在一天,便無人能冒犯臣的客人。」謝輔仍舊是那副油鹽不進的模樣,「隻是其他……還請娘娘恕臣無能為力了。」
這就是不肯出兵了,澹臺雁深深皺起眉:「戰事尚未起,莫非謝將軍已經另擇他主了嗎?」
此話一落,屋內氣勢突地變得緊張,玉內官瞪著謝輔,簡直恨不得從他身上咬塊肉下來,孟海背脊弓起,也是緊緊盯著謝輔,防範他接下來會有什麽異動,彥明坐在一邊,看看舅舅又看看澹臺雁,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放。
澹臺雁盯著謝輔,就像一隻初生的奶貓警惕地向獅子示威。
而那頭身經百戰的獅子隻是搖搖頭,嘲諷地笑了笑。
若他當真心懷反意,一百個彥明的人情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當朝皇後,澹臺雁這般貿然掀了底牌,才真是要糟。
「娘娘不必如此疾言厲色,也不必給臣下戴高帽,擇主不擇主的,我謝家世代駐守壁州,謝輔野心也不大,隻願蝸居在小小壁州城不出。」謝輔也幹脆不繞彎子,同她直言,「無論寧王還是陛下,終究都是褚家人在爭,無論是誰坐上那個位置,這都是褚家的天下,而我謝輔所忠的,也隻是大衍褚氏而已。」
換言之,京城如何爭鬥,謝輔並不在乎,畢竟無論是誰當皇帝也不是他來當,而無論是誰當了皇帝,謝輔都要鎮守在這壁州城中。
壁州二十萬大軍,既是他謝家世代留下來的枷鎖,也是他謝輔的保命符,隻要謝輔不出壁州,日後就算寧王不能得勝,褚霖也不能以未曾及時救駕的理由怪罪他。
畢竟鎮守壁州,防範匪患和丹蘇擾亂中原,才是他謝輔的正職。
謝輔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自會有天道襄助。」
玉內官沒好氣地冷笑出聲,孟海側開臉,扁著嘴低聲嘟囔。
「……這不就是見死不救嘛。」
澹臺雁掐緊手心:「謝將軍是一定不肯出兵了?」
「臣說過,娘娘手上就有十萬玄武軍可用,何必捨近求遠?還是說娘娘做了中宮皇後,便不記得舊時玄武軍的女帥了?」
謝輔反覆提及玄武軍,倒像是在諷刺她,用跟隨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將士換了這個皇後之位。
澹臺雁垂眸不語,謝輔眼中是瞭然的笑,他搖搖頭又道:「謝家從大衍立朝時起便駐守壁州,百年來忠心耿耿,抗擊外敵向來是義不容辭。然而匪徒之流,丹蘇之患,又哪裏比得上朝中波詭雲譎,風雲變幻?娘娘,謝輔為人處世,唯有『自避嫌疑』四字而已。京中未有聖駕南巡的消息,而戰事也尚未開始,娘娘卻已親至壁州要求出兵北上……恕臣直言,此舉太過莽撞,也難以取信於人。」
先提起玄武軍,是說澹臺雁連玄武軍都守不住,謝輔何敢將壁州軍託付於她?爾後說什麽避嫌,則是明白地質疑她無憑無證,空口白牙就要謝輔率軍北上救駕。
畢竟現在仗還沒打起來,謝輔要真跟著她走了,萬一寧王突然不打了,又或者所謂檄文本就是皇帝自導自演,那他謝輔同二十萬壁州軍,豈不都成了叛軍?
往更深的一層想,誰知道是不是帝後故意設了個套讓謝輔往裏鑽,想要像當年分化玄武軍一般,將這二十萬邊境大軍一樣改了姓?
謝輔說完了話,隻說軍中還有些事務要處理,起身作揖告退,轉身便推開門大步走了出去,彥明左看右看,一拍腦袋,喊著「舅舅」跟著跑了出去。
「娘娘,姓謝的不肯出兵,這可如何是好?」
玉內官親眼見著寧王發布征討檄文之後,九成山的局勢是如何變得越發緊張,寧王能夠一邊稱病一邊遠遁江南道,九成山中必有人為他遮掩,而這檄文一發,朝上也確實突然少了幾個官員。
路遠當然隻是藉口,謝輔飲了口茶,淡笑道:「娘娘若要救援行宮,何必捨近求遠?」
澹臺雁不明所以:「還請謝總兵直言。」
「論起距離,壁州軍離九成山確實不遠,隻是山多路少,就算是急行軍,隻怕也要耽擱些行程。」謝輔放下茶碗,銳利目光直直看向澹臺雁,「但從北境南下,則是一片坦途,娘娘為何不召集玄武軍?那可是娘娘自己的軍隊。」
澹臺雁一怔,倒是玉內官急急開口:「玄武軍鎮守北境,若有差池,隻怕北境失守,突厥南下,又是一場韋氏之亂。謝總兵,如今大衍有難,陛下有難,還請您盡快出兵吧!」
謝輔乜了他一眼,好笑道:「玉大人此言差矣,玄武軍鎮守北境,我謝家軍何嚐不是鎮守壁州?北境有狄獫之患,謝家軍若有變,難不成玉大人就能確保,丹蘇不會趁虛而入,侵擾中原?」
「你……」
玉內官自然不敢保證,隻是他本以為,謝輔身為方鎮大員,甫一聽說紫宸有難,便該立刻帶兵北上救駕才是,卻不料謝輔一點想要出兵的意思也沒有。
「謝總兵,玉大人憂心陛下,心係行宮,一時失言,還望總兵見諒。」澹臺雁按住了玉內官,卻是先向謝輔道了歉,而後又道,「謝總兵,寧王發出檄文時本宮正在隆州,若要繞路北境隻怕是來不及,隻得就近來了壁州……」
「娘娘不必多言,臣不關心本該身在大內的皇後為何屈尊駕臨小小壁州,娘娘既是同彥明一道前來,便是彥明的家人,也是謝輔的客人。隻要有謝輔,有謝家軍在一天,便無人能冒犯臣的客人。」謝輔仍舊是那副油鹽不進的模樣,「隻是其他……還請娘娘恕臣無能為力了。」
這就是不肯出兵了,澹臺雁深深皺起眉:「戰事尚未起,莫非謝將軍已經另擇他主了嗎?」
此話一落,屋內氣勢突地變得緊張,玉內官瞪著謝輔,簡直恨不得從他身上咬塊肉下來,孟海背脊弓起,也是緊緊盯著謝輔,防範他接下來會有什麽異動,彥明坐在一邊,看看舅舅又看看澹臺雁,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放。
澹臺雁盯著謝輔,就像一隻初生的奶貓警惕地向獅子示威。
而那頭身經百戰的獅子隻是搖搖頭,嘲諷地笑了笑。
若他當真心懷反意,一百個彥明的人情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當朝皇後,澹臺雁這般貿然掀了底牌,才真是要糟。
「娘娘不必如此疾言厲色,也不必給臣下戴高帽,擇主不擇主的,我謝家世代駐守壁州,謝輔野心也不大,隻願蝸居在小小壁州城不出。」謝輔也幹脆不繞彎子,同她直言,「無論寧王還是陛下,終究都是褚家人在爭,無論是誰坐上那個位置,這都是褚家的天下,而我謝輔所忠的,也隻是大衍褚氏而已。」
換言之,京城如何爭鬥,謝輔並不在乎,畢竟無論是誰當皇帝也不是他來當,而無論是誰當了皇帝,謝輔都要鎮守在這壁州城中。
壁州二十萬大軍,既是他謝家世代留下來的枷鎖,也是他謝輔的保命符,隻要謝輔不出壁州,日後就算寧王不能得勝,褚霖也不能以未曾及時救駕的理由怪罪他。
畢竟鎮守壁州,防範匪患和丹蘇擾亂中原,才是他謝輔的正職。
謝輔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自會有天道襄助。」
玉內官沒好氣地冷笑出聲,孟海側開臉,扁著嘴低聲嘟囔。
「……這不就是見死不救嘛。」
澹臺雁掐緊手心:「謝將軍是一定不肯出兵了?」
「臣說過,娘娘手上就有十萬玄武軍可用,何必捨近求遠?還是說娘娘做了中宮皇後,便不記得舊時玄武軍的女帥了?」
謝輔反覆提及玄武軍,倒像是在諷刺她,用跟隨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將士換了這個皇後之位。
澹臺雁垂眸不語,謝輔眼中是瞭然的笑,他搖搖頭又道:「謝家從大衍立朝時起便駐守壁州,百年來忠心耿耿,抗擊外敵向來是義不容辭。然而匪徒之流,丹蘇之患,又哪裏比得上朝中波詭雲譎,風雲變幻?娘娘,謝輔為人處世,唯有『自避嫌疑』四字而已。京中未有聖駕南巡的消息,而戰事也尚未開始,娘娘卻已親至壁州要求出兵北上……恕臣直言,此舉太過莽撞,也難以取信於人。」
先提起玄武軍,是說澹臺雁連玄武軍都守不住,謝輔何敢將壁州軍託付於她?爾後說什麽避嫌,則是明白地質疑她無憑無證,空口白牙就要謝輔率軍北上救駕。
畢竟現在仗還沒打起來,謝輔要真跟著她走了,萬一寧王突然不打了,又或者所謂檄文本就是皇帝自導自演,那他謝輔同二十萬壁州軍,豈不都成了叛軍?
往更深的一層想,誰知道是不是帝後故意設了個套讓謝輔往裏鑽,想要像當年分化玄武軍一般,將這二十萬邊境大軍一樣改了姓?
謝輔說完了話,隻說軍中還有些事務要處理,起身作揖告退,轉身便推開門大步走了出去,彥明左看右看,一拍腦袋,喊著「舅舅」跟著跑了出去。
「娘娘,姓謝的不肯出兵,這可如何是好?」
玉內官親眼見著寧王發布征討檄文之後,九成山的局勢是如何變得越發緊張,寧王能夠一邊稱病一邊遠遁江南道,九成山中必有人為他遮掩,而這檄文一發,朝上也確實突然少了幾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