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知道為了澹臺雁,孟海是能把命都豁出去的,要殺澹臺雁,就要先殺了孟海。
但他還是這麽做了,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留戀。
所以孟海也遵照諾言,親自處理了莫乎珞珈——她沒有親手殺了他,是因為褚霖另有謀算,但現在莫乎珞珈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的模樣,和死了也沒什麽差別。
孟海把前因後果都說完,沉默許久。
「娘娘看,屬下是不是很傻,旁人勾勾手指我就信了。」孟海沉默許久,笑了一下,「屬下真該聽娘娘的話的。」
澹臺雁靜靜聽著,漸漸猜出來那個人是誰,但沒有說破,她也猜到上次去晉國公府別苑省親時,孟海究竟是做什麽去了。
她搖了搖頭:「你不傻,你隻是真心喜歡他而已,或許當初我肯同意他留下來,也是上當了。」
「嗐,不該說這些舊事的,多悶吶。」
孟海幹巴巴地笑了一會兒,見澹臺雁一直冷凝著神色才停下來。
「他對我是用情不專,蓄意欺騙,我腦子笨,我算不過他。可是娘娘,陛下和娘娘不一樣。」
孟海難得認真,正因為自己是這樣的情形,她才更加不明白如今澹臺雁和褚霖怎麽會鬧成這樣。
「娘娘,天底下能像娘娘和陛下一樣真心相許,彼此能夠以命相托的實在太少,有什麽事情是不能說開的呢?」
說來說去,又說回澹臺雁身上。
澹臺雁抿著唇,搖了搖頭。
能得真心人一心相許,確實是再好不過,隻是有許多事情,徒有真心,徒有真情,遠遠不夠。
行宮之中眼線眾多,澹臺雁離宮一事遮掩不住,又在有心人的宣揚下,幾乎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九成山。
崔氏與皇帝糾纏已久,早耐不住性子,好不容易抓到這個把柄,自然要大作文章。
兩日之後,就像事先約定好的一樣,崔氏一門五品以上的官員聯名上書,細數澹臺雁言行不端,無後善妒等幾項大過,直言澹臺氏德行有失,不看為後,又上請皇帝廢澹臺氏而廣開遴選,另擇賢德女子為後。
後宮之中並無其他妃嬪,崔氏所希望的賢德女子,自然姓崔。但崔家人聰明就聰明在要求的是廣開遴選,從前有心送家中女子入宮的世家們也紛紛響應,紛紛附議。
除此之外,竟也有不少寒門官員同他們站到了一處。
寒門子弟同世家不同,沒有薦書,沒有蔭封,唯有科考一條路,是以大多是飽讀詩書之士。他們學的是孔孟之道,讀的是聖賢之書,對澹臺雁這些年來的行止早就頗有微詞。如今有崔氏牽了這個頭,他們倒也都放下往日隔閡,一同鬧了起來。
情勢急劇下轉,帝後幾乎成了眾矢之的,朝臣們熱議上疏,隱隱有一種不廢後就廢皇帝的勢頭。
所有人都等著皇帝的回擊,或是皇帝與皇後割席,向群臣認輸。
可誰也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另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先前使臣時蘇胡息不知所蹤,降臣莫乎珞珈上了海捕文書,文書上寫明,莫乎珞珈的罪名是刺殺使臣,蓄意謀反。兩個胡人,一個失蹤一個逃亡,幾乎成了一樁懸案。
隨後使館被查封,莫乎珞珈的私宅也被查抄,相關人等並不在意,因為早在此前,該湮沒的證據早已消失。
然而,許多不得了的文書卻仍是被翻出來了,上頭還明晃晃地印著莫乎珞珈的私印。
於是,就在朝中廢後之議鬧得最熱烈的時候,大理寺丞常璋帶著人直眉楞眼地堵了崔家大門,要他們交出涉嫌與莫乎珞珈勾結、意圖謀刺皇後的崔從筠。
?
作者有話說:
一些小學生吵架。
孟海:受傷的隻有我:)
終於寫完了文案劇情,快樂!
第52章
臨近冬日,九成山腳卻不合時宜地下起雨來,細細密密的雨水如幕似網,冷得像冰,絲絲寒氣直往人骨頭縫裏鑽。
常璋站在崔府大門前,直挺的脊樑撐起一身蓑衣,同他一起的還有幾個大理寺的評事,也都一般穿著幹草編成的蓑衣,也都同他一般文弱。他們靜靜地站在崔府門前,像是一麵幹草堆起來的牆,明明一陣風過就能吹散,卻仍然默默堅守在原地。
捉拿人犯本該是縣尉職分,大理寺向來隻管審判刑罰,若有嫌疑,通常是下發文書至各地縣衙要求拿人。隻是崔家何等高門,連京兆尹都曾受過照拂,區區縣尉縣衙,不要說前來捉拿崔從筠了,他們甚至還回信勸告簽發緝令的常璋,莫要得罪不該得罪的人。
常璋是先帝時的最後一個狀元,韋氏之亂僥倖活了下來,至今不過三十出頭,仍像個愣頭青。他見了縣尉文書,當即大怒,拿著緝令就往外走,當時輪值的幾個評事怕他挨打,隻得結伴同他一起前來。
誰知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奚落,崔家甚至沒有派人驅趕他們。崔家隻是閉門謝客,甚至不曾派個奴僕出來詢問。崔家人如同什麽事也沒發生一般,隻是換了道門出入,崔家父子甚至還能如常上朝。
崔家對待他們,就像大象對待路邊的螻蟻,連漠視也算不上,隻是看不見而已。
初時那幾個評事還勸常璋離開,而後卻也漸漸沉默下來,隻默默同他站在一處。常璋也是真軸得很,竟就這樣在門前站了三日,站得滿城皆知,站得半城百姓聞風而來,議論紛紛。
但他還是這麽做了,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留戀。
所以孟海也遵照諾言,親自處理了莫乎珞珈——她沒有親手殺了他,是因為褚霖另有謀算,但現在莫乎珞珈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的模樣,和死了也沒什麽差別。
孟海把前因後果都說完,沉默許久。
「娘娘看,屬下是不是很傻,旁人勾勾手指我就信了。」孟海沉默許久,笑了一下,「屬下真該聽娘娘的話的。」
澹臺雁靜靜聽著,漸漸猜出來那個人是誰,但沒有說破,她也猜到上次去晉國公府別苑省親時,孟海究竟是做什麽去了。
她搖了搖頭:「你不傻,你隻是真心喜歡他而已,或許當初我肯同意他留下來,也是上當了。」
「嗐,不該說這些舊事的,多悶吶。」
孟海幹巴巴地笑了一會兒,見澹臺雁一直冷凝著神色才停下來。
「他對我是用情不專,蓄意欺騙,我腦子笨,我算不過他。可是娘娘,陛下和娘娘不一樣。」
孟海難得認真,正因為自己是這樣的情形,她才更加不明白如今澹臺雁和褚霖怎麽會鬧成這樣。
「娘娘,天底下能像娘娘和陛下一樣真心相許,彼此能夠以命相托的實在太少,有什麽事情是不能說開的呢?」
說來說去,又說回澹臺雁身上。
澹臺雁抿著唇,搖了搖頭。
能得真心人一心相許,確實是再好不過,隻是有許多事情,徒有真心,徒有真情,遠遠不夠。
行宮之中眼線眾多,澹臺雁離宮一事遮掩不住,又在有心人的宣揚下,幾乎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九成山。
崔氏與皇帝糾纏已久,早耐不住性子,好不容易抓到這個把柄,自然要大作文章。
兩日之後,就像事先約定好的一樣,崔氏一門五品以上的官員聯名上書,細數澹臺雁言行不端,無後善妒等幾項大過,直言澹臺氏德行有失,不看為後,又上請皇帝廢澹臺氏而廣開遴選,另擇賢德女子為後。
後宮之中並無其他妃嬪,崔氏所希望的賢德女子,自然姓崔。但崔家人聰明就聰明在要求的是廣開遴選,從前有心送家中女子入宮的世家們也紛紛響應,紛紛附議。
除此之外,竟也有不少寒門官員同他們站到了一處。
寒門子弟同世家不同,沒有薦書,沒有蔭封,唯有科考一條路,是以大多是飽讀詩書之士。他們學的是孔孟之道,讀的是聖賢之書,對澹臺雁這些年來的行止早就頗有微詞。如今有崔氏牽了這個頭,他們倒也都放下往日隔閡,一同鬧了起來。
情勢急劇下轉,帝後幾乎成了眾矢之的,朝臣們熱議上疏,隱隱有一種不廢後就廢皇帝的勢頭。
所有人都等著皇帝的回擊,或是皇帝與皇後割席,向群臣認輸。
可誰也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另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先前使臣時蘇胡息不知所蹤,降臣莫乎珞珈上了海捕文書,文書上寫明,莫乎珞珈的罪名是刺殺使臣,蓄意謀反。兩個胡人,一個失蹤一個逃亡,幾乎成了一樁懸案。
隨後使館被查封,莫乎珞珈的私宅也被查抄,相關人等並不在意,因為早在此前,該湮沒的證據早已消失。
然而,許多不得了的文書卻仍是被翻出來了,上頭還明晃晃地印著莫乎珞珈的私印。
於是,就在朝中廢後之議鬧得最熱烈的時候,大理寺丞常璋帶著人直眉楞眼地堵了崔家大門,要他們交出涉嫌與莫乎珞珈勾結、意圖謀刺皇後的崔從筠。
?
作者有話說:
一些小學生吵架。
孟海:受傷的隻有我:)
終於寫完了文案劇情,快樂!
第52章
臨近冬日,九成山腳卻不合時宜地下起雨來,細細密密的雨水如幕似網,冷得像冰,絲絲寒氣直往人骨頭縫裏鑽。
常璋站在崔府大門前,直挺的脊樑撐起一身蓑衣,同他一起的還有幾個大理寺的評事,也都一般穿著幹草編成的蓑衣,也都同他一般文弱。他們靜靜地站在崔府門前,像是一麵幹草堆起來的牆,明明一陣風過就能吹散,卻仍然默默堅守在原地。
捉拿人犯本該是縣尉職分,大理寺向來隻管審判刑罰,若有嫌疑,通常是下發文書至各地縣衙要求拿人。隻是崔家何等高門,連京兆尹都曾受過照拂,區區縣尉縣衙,不要說前來捉拿崔從筠了,他們甚至還回信勸告簽發緝令的常璋,莫要得罪不該得罪的人。
常璋是先帝時的最後一個狀元,韋氏之亂僥倖活了下來,至今不過三十出頭,仍像個愣頭青。他見了縣尉文書,當即大怒,拿著緝令就往外走,當時輪值的幾個評事怕他挨打,隻得結伴同他一起前來。
誰知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奚落,崔家甚至沒有派人驅趕他們。崔家隻是閉門謝客,甚至不曾派個奴僕出來詢問。崔家人如同什麽事也沒發生一般,隻是換了道門出入,崔家父子甚至還能如常上朝。
崔家對待他們,就像大象對待路邊的螻蟻,連漠視也算不上,隻是看不見而已。
初時那幾個評事還勸常璋離開,而後卻也漸漸沉默下來,隻默默同他站在一處。常璋也是真軸得很,竟就這樣在門前站了三日,站得滿城皆知,站得半城百姓聞風而來,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