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提筆回信,叫密探繼續關注這些人的動向。
陸祥擰眉深思一會兒,道:「去歲冬季極寒,我們在滄州一帶尚且有些受不住,再往北去情況更糟。北遼去歲鬧了雪災,國內狀況不算好,不少百姓凍死餓死。到現在為止,邊關更是罕見的安靜,北遼大軍沒有什麽活動跡象。倒是常有小股胡人出來打草穀,不過不成氣候。我認為這些突然冒出來的胡人極有可能是去歲受災的北遼百姓。密報上並未談及這些人有燒殺搶掠之舉,看來還算安分。」
梁瑛吹幹墨跡,道:「你說的也很有道理,但邊境之地,不可不防。」
陸祥點了點頭,眉頭卻依舊蹙著。
梁瑛見他這個神情,便知道他心裏又在琢磨事兒了,倒也不打擾他。好半響過後,梁瑛已經使人將信送出了,陸祥的眉頭方才舒展開。
他跟梁瑛說:「我有個大膽的想法。北遼國內上有皇子爭儲,下有黎民受難。若能好好籌謀一番,或可主動出擊,將遼人打回草原深處去。」
梁瑛摩挲著手指,想了想,道:「這些年我們對北遼一向以防守為主,但北遼鐵蹄兇悍,曾踏破雁門關直搗滄洲城。若非楊家軍,恐怕北遼早已攻陷陳國大半疆土。再加上陳國早前重文抑武,朝中武將難堪大任。雖將北遼人趕出雁門關,但他們仍舊牢牢占據廣武寨,扼住雁門關咽喉要地。這些年楊家軍也無非是勉強維持罷了。自當今皇帝親政以來,強軍富民,陳國國力更盛,君臣戮力同心,若能一舉將遼人打回草原老家去,搶回廣武寨,陳國的邊境會更加太平。」
陸祥胸中忽然升騰起滿腔熱血,他道:「我雖沒讀過書,但我聽四郎說過。前周中期以前,國家繁榮,百姓富足,皇帝文韜武略,開疆拓土,萬邦來朝,鼎盛一時。聽來就讓人嚮往。」
雛鷹鳴叫一聲,撲騰著翅膀掠過天際。梁瑛聞聲遠眺,目之所及,穹宇碧藍如洗。她道:「也許那一天真的會到來呢……」
摘星樓是燕州城內最好的一處酒樓,樓有四層高,外圍建了一圈露天長廊。站在摘星樓頂樓眺望,燕州城內外景色一覽無餘。
此時李雲璟正站在摘星樓頂樓,手扶欄杆四處張望。突然,他抬手點了點街市,扭頭跟項冬青說:「青叔,那些人又來了。」
項冬青抱著劍斜倚著柱子,正閉目養神。聞言微微睜開眼睛覷了眼,道:「他們已經接連數日入城採買,官府的人也盯上他們了。」
李雲璟用扇柄撓撓頭,道:「盯上了也無非是將人趕出去罷了,過後還是會再來。我朝與北遼戰爭不斷,燕州城一年有大半時間都戒嚴。待戰事鬆了,便城門大開,不禁胡人往來,城內倒也熱鬧繁華。這也導致燕州城裏什麽人都有。但因陳國不設互市,燕州城內的交易更為隨意,並無律法約束。這些人大肆採買我們也不能將他們如何。」他搖搖頭:「亂得很呀。」
「邊境之地,又非要塞,向來如此。」項冬青道。「不過早些年倒的確有官員上書在燕州成立互市,隻是摺子才到京城,邊關便生戰事,此事便被擱置了。戰事日益吃緊,打的艱難,待戰事平息已過許久。何況燕州不過邊陲小城,倒也沒什麽人注意,此事便再沒人提起了。」
李雲璟滴溜溜轉了轉眼珠子,用扇子敲打著手心,兀自琢磨了會兒道:「我倒覺得此事可以重提,咱們皇上定會同意。」
「哦?」項冬青這下把眼睛全睜開了,他道:「你說說看。」
李雲璟理了理思緒,說:「我有一策略,重開互市會對我們陳國極為有利。」他直起身子,往遠處看了看,指著遠方漫天黃沙,道:「青叔你看,北地風沙大,環境惡劣。過了廣武寨是一片戈壁,沒什麽人煙。北遼雖在那處建城,但城內百姓多半都是要到燕州城內置換東西。因為地理和環境所致,北遼幅員遼闊,境內有大片草原,適合放牧,然可供耕種織造的土地卻並不多。所以他們兵馬強盛,但生活物資卻遠不如我陳國豐富。國內雖也有青鹽產出,但供不應求,仍需從我陳國進口。更不用說茶葉和鐵器了。這也是為何我朝走私之舉屢禁不止的原因,因為北遼需求量大。有需求便有利益,有利益便有人敢以身試法。」
項冬青點點頭:「你說的不錯。北遼之所以覬覦我陳國,也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好戰除了君主的野心外,還受生存環境所迫。」
李雲璟就道:「這就是了。人的極限不可估量,為了生存,更不知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來。這些年我們和北遼摩擦不斷,戰時則收縮對外供應,太平時則重新開放。就像這燕州城一樣。但北遼卻依舊在戰事上占了上風,還不是因為我陳國境內有人走私物資給北遼。他們手裏資源充足,自然不懼陳國。再加上早些年陳國軍力弱,朝中受劉曹兩黨把持,貪官汙吏橫行,走私更為猖獗。甚至不乏勾結北遼者。」
他拍了拍紅漆木欄杆,側頭揚起下巴說:「但若重開互市,並推進一係列律法來製約互市,製定合理的商稅和商品價格,讓兩國百姓互通買賣,這就斷了走私者一大去路。若能正規收售,誰願意花高價買走私貨呢?與此同時加大對走私者的管控,便能很大程度上杜絕走私現象。當然,我們得有個大前提,就是無論戰事如何焦灼,都要保證互市不會受到影響而關閉。待互市步入正軌,我們便可依據形勢調整商稅。」
陸祥擰眉深思一會兒,道:「去歲冬季極寒,我們在滄州一帶尚且有些受不住,再往北去情況更糟。北遼去歲鬧了雪災,國內狀況不算好,不少百姓凍死餓死。到現在為止,邊關更是罕見的安靜,北遼大軍沒有什麽活動跡象。倒是常有小股胡人出來打草穀,不過不成氣候。我認為這些突然冒出來的胡人極有可能是去歲受災的北遼百姓。密報上並未談及這些人有燒殺搶掠之舉,看來還算安分。」
梁瑛吹幹墨跡,道:「你說的也很有道理,但邊境之地,不可不防。」
陸祥點了點頭,眉頭卻依舊蹙著。
梁瑛見他這個神情,便知道他心裏又在琢磨事兒了,倒也不打擾他。好半響過後,梁瑛已經使人將信送出了,陸祥的眉頭方才舒展開。
他跟梁瑛說:「我有個大膽的想法。北遼國內上有皇子爭儲,下有黎民受難。若能好好籌謀一番,或可主動出擊,將遼人打回草原深處去。」
梁瑛摩挲著手指,想了想,道:「這些年我們對北遼一向以防守為主,但北遼鐵蹄兇悍,曾踏破雁門關直搗滄洲城。若非楊家軍,恐怕北遼早已攻陷陳國大半疆土。再加上陳國早前重文抑武,朝中武將難堪大任。雖將北遼人趕出雁門關,但他們仍舊牢牢占據廣武寨,扼住雁門關咽喉要地。這些年楊家軍也無非是勉強維持罷了。自當今皇帝親政以來,強軍富民,陳國國力更盛,君臣戮力同心,若能一舉將遼人打回草原老家去,搶回廣武寨,陳國的邊境會更加太平。」
陸祥胸中忽然升騰起滿腔熱血,他道:「我雖沒讀過書,但我聽四郎說過。前周中期以前,國家繁榮,百姓富足,皇帝文韜武略,開疆拓土,萬邦來朝,鼎盛一時。聽來就讓人嚮往。」
雛鷹鳴叫一聲,撲騰著翅膀掠過天際。梁瑛聞聲遠眺,目之所及,穹宇碧藍如洗。她道:「也許那一天真的會到來呢……」
摘星樓是燕州城內最好的一處酒樓,樓有四層高,外圍建了一圈露天長廊。站在摘星樓頂樓眺望,燕州城內外景色一覽無餘。
此時李雲璟正站在摘星樓頂樓,手扶欄杆四處張望。突然,他抬手點了點街市,扭頭跟項冬青說:「青叔,那些人又來了。」
項冬青抱著劍斜倚著柱子,正閉目養神。聞言微微睜開眼睛覷了眼,道:「他們已經接連數日入城採買,官府的人也盯上他們了。」
李雲璟用扇柄撓撓頭,道:「盯上了也無非是將人趕出去罷了,過後還是會再來。我朝與北遼戰爭不斷,燕州城一年有大半時間都戒嚴。待戰事鬆了,便城門大開,不禁胡人往來,城內倒也熱鬧繁華。這也導致燕州城裏什麽人都有。但因陳國不設互市,燕州城內的交易更為隨意,並無律法約束。這些人大肆採買我們也不能將他們如何。」他搖搖頭:「亂得很呀。」
「邊境之地,又非要塞,向來如此。」項冬青道。「不過早些年倒的確有官員上書在燕州成立互市,隻是摺子才到京城,邊關便生戰事,此事便被擱置了。戰事日益吃緊,打的艱難,待戰事平息已過許久。何況燕州不過邊陲小城,倒也沒什麽人注意,此事便再沒人提起了。」
李雲璟滴溜溜轉了轉眼珠子,用扇子敲打著手心,兀自琢磨了會兒道:「我倒覺得此事可以重提,咱們皇上定會同意。」
「哦?」項冬青這下把眼睛全睜開了,他道:「你說說看。」
李雲璟理了理思緒,說:「我有一策略,重開互市會對我們陳國極為有利。」他直起身子,往遠處看了看,指著遠方漫天黃沙,道:「青叔你看,北地風沙大,環境惡劣。過了廣武寨是一片戈壁,沒什麽人煙。北遼雖在那處建城,但城內百姓多半都是要到燕州城內置換東西。因為地理和環境所致,北遼幅員遼闊,境內有大片草原,適合放牧,然可供耕種織造的土地卻並不多。所以他們兵馬強盛,但生活物資卻遠不如我陳國豐富。國內雖也有青鹽產出,但供不應求,仍需從我陳國進口。更不用說茶葉和鐵器了。這也是為何我朝走私之舉屢禁不止的原因,因為北遼需求量大。有需求便有利益,有利益便有人敢以身試法。」
項冬青點點頭:「你說的不錯。北遼之所以覬覦我陳國,也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好戰除了君主的野心外,還受生存環境所迫。」
李雲璟就道:「這就是了。人的極限不可估量,為了生存,更不知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來。這些年我們和北遼摩擦不斷,戰時則收縮對外供應,太平時則重新開放。就像這燕州城一樣。但北遼卻依舊在戰事上占了上風,還不是因為我陳國境內有人走私物資給北遼。他們手裏資源充足,自然不懼陳國。再加上早些年陳國軍力弱,朝中受劉曹兩黨把持,貪官汙吏橫行,走私更為猖獗。甚至不乏勾結北遼者。」
他拍了拍紅漆木欄杆,側頭揚起下巴說:「但若重開互市,並推進一係列律法來製約互市,製定合理的商稅和商品價格,讓兩國百姓互通買賣,這就斷了走私者一大去路。若能正規收售,誰願意花高價買走私貨呢?與此同時加大對走私者的管控,便能很大程度上杜絕走私現象。當然,我們得有個大前提,就是無論戰事如何焦灼,都要保證互市不會受到影響而關閉。待互市步入正軌,我們便可依據形勢調整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