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位還跟以前一樣,直來直去,隻是比以前瘋許多。
阮權卻不這麽認為,他道:「三爺怎麽跟著德陽王出城?皇後娘娘準許您出城麽?」
這位或許不足為慮,然而他背後站的妖後卻不能不讓他多想。
「為什麽要皇後允許?皇帝允許不行嗎?我說我去刺殺二兄,我那位好大兄立刻就答應了哈哈哈哈哈……」
蕭珩仰頭大笑,把蕭珹的臉色笑陰了,也不在場諸位朝臣笑得一顆心七上八下。
這位的「瘋」他們已經見識過了,就不知道這次他是真瘋假瘋。
蕭珩笑著笑著忽然停了,脖子微微彎了些,枯黃的頭髮披散在臉前,雙目透過頭髮直勾勾看阮權,陰惻惻說:「阮副樞密使,你還有心情管我出不出城呢,你自己都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還傻樂。蠢貨!」
「你什麽意思?!」阮權大驚。
要問啊,問了蕭珩偏不答,廣袖一揮,說:「反正暴露了,不能幫大兄暗殺了二兄,我走了。」說完,真的轉身走了。
蕭珹和阮權等人沒搞明白他來這麽一下究竟目的為何。
蕭珹非常介意蕭珩說的那句「幫大兄暗殺二兄」。
阮權則是為「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而耿耿於懷。
待來日早朝,阮權終於明白了蕭珩這話是什麽意思,頓時看誰都像是要害自己。
第211章 禍水東引
這天的早朝一開始與以往沒有多大區別。
皇帝靠在禦座上, 極力打起精神依舊難掩病容,朝臣們瞧見都甚是驚愕——這傷怎麽養得越養越差?
反觀禦座左邊端坐著的皇後,礙於她的身份以及懾於她的威嚴, 甚少有人敢直勾勾去打量,今日仔細一看, 隻覺皇後容光盛極、形貌昳麗, 是難得一見的美人。
看看皇帝,再看看皇後。
阮權在心裏嘀咕:果然是妖後!
緊接著, 他看見妖後揮了一下手,禮官捧著一本杏黃封的詔書站在了二層禦階上,展開了,聲音洪亮道:「維承聖四年, 歲次戊午,七月辛巳朔十九日己亥, 皇帝若曰:於戲!夫恤隱求瘼,義裕於循良……」
眾臣一凜, 聽著起句, 這分明是要冊授的詔書!
不少人隱晦地朝吳慎、左槐看去,朝廷冊授大臣,中書門下事先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麽?!
吳慎和左槐皆斂眉沉目,不讓人看出絲毫情緒來。
自從皇後掌權, 中書門下職能混亂一片,朝廷每一道製詔敕冊文本都該由知製誥擬定,中書門下核查用印, 然後下發。
現在是,全由皇後意願。皇後想讓中書門下發,走中書門下, 不想了,直接就用印下發了。
而吳慎,作為首相,能夠感覺得出自己手中的權力被削減了。
眾臣們看吳慎、左槐的表現,就明白,這詔書又是皇後強硬頒下。不少人心中正義憤呢,詔書接下來的內容卻把他們都驚呆了。
益州都尉姚巨川,領判樞密院事。
樞密院都承旨石理,領知樞密院事。
太常禮院判事羅仁,領知樞密院事。
京兆府尹李德宏,領同知樞密院事。
製敕院公事曹大年,領同知樞密院事。
殿前司都指揮使李漸,領同知樞密院事。
這一連串的領樞密院事,有皇黨、有後黨、有清流,甚至還有武官,若真按這樣差遣領事,樞密院的權力將會被拆得七零八落,各路人馬為此爭鬥不休。
而這一大串領樞密院事之下,還有個非常尷尬的存在——副樞密使阮權。
在大梁開國之初,舊朝之臣和新朝新貴之間有極大的矛盾,梁□□為了兩方安撫,把職事官、寄祿官、階官玩兒出花來了,名為「差遣」。
舉個例子,工部尚書判大理寺事趙晧,他的官階是工部尚書,領的也是工部尚書的俸祿,但實際上在做的事情卻是推鞠覆審中外諸司刑案,他正是被「差遣」為大理寺判事。
「差遣」才是職事官,有在做實際的事情以及掌握實際的權力。
大梁朝廷大部分官員本身的職位與實際領的差事都不相同,□□此舉在開國之初的確緩解了新舊派之間的矛盾,使得江山穩定。然而一百多年過去,朝廷年年選官,官員越來越多,做事的越來越多,不做事的也越來越多,拉幫結派的也越來越多,導致朝廷機構越來越繁雜龐大,其中要考慮的各類關係越來越多,政令越來越難以下達。
不過大梁朝中還有少部分是職事與寄祿對應起來的,比如各位宰執。
阮權,樞密副使,內閣宰執之一,被朝廷官員稱一聲「阮樞副」。
之前在他上麵有個樞密使蔣鯤,是實實在在的「樞相」,後來蔣鯤下了台獄,頭幾年還有聲息,這兩年漸漸不為人所提起,不知是死是活。在蔣鯤之後,樞密院的大小事情都是阮權在職掌,他多年來四處活動打點,唯一的心願就是轉正,也被人尊稱一聲「阮相公」。
在朝中,要被人尊稱一聲「相公」,不僅僅是要領職,還要入閣,並貼「某殿大學士」職。
平章政事昭文相、參知政事國史相、三司使集賢相、樞密使秘閣相,組成了朝廷的權力中樞。
今次,朝廷……該說是皇後,任命了一串「樞密院事」,然他們都隻是差遣過來辦事,沒有人被冊授為樞密使貼秘閣大學士,都不算正經的「相公」。
阮權卻不這麽認為,他道:「三爺怎麽跟著德陽王出城?皇後娘娘準許您出城麽?」
這位或許不足為慮,然而他背後站的妖後卻不能不讓他多想。
「為什麽要皇後允許?皇帝允許不行嗎?我說我去刺殺二兄,我那位好大兄立刻就答應了哈哈哈哈哈……」
蕭珩仰頭大笑,把蕭珹的臉色笑陰了,也不在場諸位朝臣笑得一顆心七上八下。
這位的「瘋」他們已經見識過了,就不知道這次他是真瘋假瘋。
蕭珩笑著笑著忽然停了,脖子微微彎了些,枯黃的頭髮披散在臉前,雙目透過頭髮直勾勾看阮權,陰惻惻說:「阮副樞密使,你還有心情管我出不出城呢,你自己都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還傻樂。蠢貨!」
「你什麽意思?!」阮權大驚。
要問啊,問了蕭珩偏不答,廣袖一揮,說:「反正暴露了,不能幫大兄暗殺了二兄,我走了。」說完,真的轉身走了。
蕭珹和阮權等人沒搞明白他來這麽一下究竟目的為何。
蕭珹非常介意蕭珩說的那句「幫大兄暗殺二兄」。
阮權則是為「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而耿耿於懷。
待來日早朝,阮權終於明白了蕭珩這話是什麽意思,頓時看誰都像是要害自己。
第211章 禍水東引
這天的早朝一開始與以往沒有多大區別。
皇帝靠在禦座上, 極力打起精神依舊難掩病容,朝臣們瞧見都甚是驚愕——這傷怎麽養得越養越差?
反觀禦座左邊端坐著的皇後,礙於她的身份以及懾於她的威嚴, 甚少有人敢直勾勾去打量,今日仔細一看, 隻覺皇後容光盛極、形貌昳麗, 是難得一見的美人。
看看皇帝,再看看皇後。
阮權在心裏嘀咕:果然是妖後!
緊接著, 他看見妖後揮了一下手,禮官捧著一本杏黃封的詔書站在了二層禦階上,展開了,聲音洪亮道:「維承聖四年, 歲次戊午,七月辛巳朔十九日己亥, 皇帝若曰:於戲!夫恤隱求瘼,義裕於循良……」
眾臣一凜, 聽著起句, 這分明是要冊授的詔書!
不少人隱晦地朝吳慎、左槐看去,朝廷冊授大臣,中書門下事先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麽?!
吳慎和左槐皆斂眉沉目,不讓人看出絲毫情緒來。
自從皇後掌權, 中書門下職能混亂一片,朝廷每一道製詔敕冊文本都該由知製誥擬定,中書門下核查用印, 然後下發。
現在是,全由皇後意願。皇後想讓中書門下發,走中書門下, 不想了,直接就用印下發了。
而吳慎,作為首相,能夠感覺得出自己手中的權力被削減了。
眾臣們看吳慎、左槐的表現,就明白,這詔書又是皇後強硬頒下。不少人心中正義憤呢,詔書接下來的內容卻把他們都驚呆了。
益州都尉姚巨川,領判樞密院事。
樞密院都承旨石理,領知樞密院事。
太常禮院判事羅仁,領知樞密院事。
京兆府尹李德宏,領同知樞密院事。
製敕院公事曹大年,領同知樞密院事。
殿前司都指揮使李漸,領同知樞密院事。
這一連串的領樞密院事,有皇黨、有後黨、有清流,甚至還有武官,若真按這樣差遣領事,樞密院的權力將會被拆得七零八落,各路人馬為此爭鬥不休。
而這一大串領樞密院事之下,還有個非常尷尬的存在——副樞密使阮權。
在大梁開國之初,舊朝之臣和新朝新貴之間有極大的矛盾,梁□□為了兩方安撫,把職事官、寄祿官、階官玩兒出花來了,名為「差遣」。
舉個例子,工部尚書判大理寺事趙晧,他的官階是工部尚書,領的也是工部尚書的俸祿,但實際上在做的事情卻是推鞠覆審中外諸司刑案,他正是被「差遣」為大理寺判事。
「差遣」才是職事官,有在做實際的事情以及掌握實際的權力。
大梁朝廷大部分官員本身的職位與實際領的差事都不相同,□□此舉在開國之初的確緩解了新舊派之間的矛盾,使得江山穩定。然而一百多年過去,朝廷年年選官,官員越來越多,做事的越來越多,不做事的也越來越多,拉幫結派的也越來越多,導致朝廷機構越來越繁雜龐大,其中要考慮的各類關係越來越多,政令越來越難以下達。
不過大梁朝中還有少部分是職事與寄祿對應起來的,比如各位宰執。
阮權,樞密副使,內閣宰執之一,被朝廷官員稱一聲「阮樞副」。
之前在他上麵有個樞密使蔣鯤,是實實在在的「樞相」,後來蔣鯤下了台獄,頭幾年還有聲息,這兩年漸漸不為人所提起,不知是死是活。在蔣鯤之後,樞密院的大小事情都是阮權在職掌,他多年來四處活動打點,唯一的心願就是轉正,也被人尊稱一聲「阮相公」。
在朝中,要被人尊稱一聲「相公」,不僅僅是要領職,還要入閣,並貼「某殿大學士」職。
平章政事昭文相、參知政事國史相、三司使集賢相、樞密使秘閣相,組成了朝廷的權力中樞。
今次,朝廷……該說是皇後,任命了一串「樞密院事」,然他們都隻是差遣過來辦事,沒有人被冊授為樞密使貼秘閣大學士,都不算正經的「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