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底盤算起皇後的意圖,以及應對方法,心裏有了底了,他才安然端坐,半闔目養神。
卷宗在宰執們手上轉了一圈,他們看完之後,內侍再將其放在王妡的案頭。
「都看完了?」王妡放下手中的信,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在座的人看完卷宗都明白最主要的問題癥結在哪裏,隻是皇後這麽問,他們並不知道皇後是什麽意思,是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遂都沒有貿然出聲,哪怕是王準。
「德陽王去了括州不久,亂民邊安定了下來,已各自歸田。實在才幹了得。」王妡說:「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官家受傷難以理事,諸卿以為,召德陽王回京,如何?」
「這……」
宰執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很猶豫。
官家身受重傷,有宮中的風聲傳出來,官家的腿傷今後可能會不良於行,現今又被皇後軟禁著,皇後這時候要召德陽王回京,肯定不是真看重他的才幹,目的定是為了將京城的水攪得很渾。
別說吳慎這等皇黨了,就是王準也不是很贊同。
對於孫女王妡,他是越來越不了解了,不知她是不是生來就心思深沉、權欲熏天。京中已經有暗風,說她年幼接近今上與其私相授受,就是為了日後弄權,是虺蜴心腸、豺狼性情。
對於皇後,他就更加不了解了。
隻是這京城已經太多勢力鏖戰,再加德陽王進來,局麵……皇後能控得住嗎?
吳慎考慮更多的是,假如德陽王入局,對己是利是弊,官家畢竟防德陽王甚深,他現在又處在極劣勢,恐怕不會想看見德陽王回京。
再者,德陽王與縉元劉氏過從甚密,究竟有什麽打算還未可知,皇後也不可能不知道德陽王與縉元劉氏之間的勾當,說不定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沒人能忘了她手底下那些無孔不入的察子。
「看來諸卿對召德陽王回京沒有異議了。」王妡見他們久久不語,就幫他們默認了。
「娘娘。」阮權終於還是沒按捺住,起身奉手道:「臣以為,括州民心未穩,還需德陽王坐鎮,貿然召德陽王回京恐前功盡棄。」
王妡道:「民亂已平,括州有劉敏坐鎮,出不了亂子。」
阮權道:「臣以為,劉省副在鹽鐵稅務上十分精通,但審案斷案卻是不行。否則一去括州幾月,為何更使民怨沸騰?」
王妡說:「所以。阮卿以為德陽王在審案檔案上有大才,是麽?既如此,就依阮卿所薦,召德陽王回京主管審刑院。」
「娘娘,審刑院知院額定一員,差遣為獨孤容秀,獨孤知院斷案如神,經他手下無任何冤假錯案,現今讓德陽王再領差遣,似乎有點不妥。」吳慎起身說道。
「無任何冤假錯案?」王妡挑眉。
吳慎等人知她是說當年的沈震案,但那件案子錯在先帝,而非審刑院。
當年先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要殺沈震,誰勸誰就是同黨,他們也是沒有辦法。
對比起先帝來,今上的脈絡實在好摸清得多,可惜……
吳慎看了一眼王妡,垂眸再道:「臣以為,如今秋收在即,秋稅事務繁雜,三司人手短缺,合該將三司副使劉敏召回京。娘娘意下如何?」
王妡拍板:「那就將德陽和劉卿都召回京,德陽王權審刑院知院事。」
吳慎等:「……」
不僅沒阻止的德陽王回京,還搭了個添頭劉省副。
王妡忽然道:「劉卿姓劉,縉元劉也姓劉,他們這兩個劉之間有什麽關係嗎?」
「回娘娘,劉敏祖籍潭州,與縉元一南一北。」吳慎道。
「潭州啊……」王妡重複了一句。
吳慎猛然想起,德陽王生母曾太妃就是潭州人。
「對了。」沒等吳慎再細想,王妡說:「太後十日後啟程往東都,她差人來同我說,東都清冷,要帶大皇子一同前往,含飴弄孫,我已經同意了。」
殿中宰執們皆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搞不清皇後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第203章 策馬橫行
召德陽王回京, 把皇長子送出京。
原本以為皇帝會被徹底軟禁不在前朝出現,然而朔朝皇帝來了,讓憋著一股氣準備在朔朝上發難的朝臣硬生生憋回去了, 卻又叫他們跪在紫微殿上抄自己的奏本,想出這番折辱手段, 果真是婦人手段, 實在下作。
皇後這一係列手段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好幾次朝臣們都是憋著火欲發難, 又生生被硬憋了回去。
而皇後下的定奏封色詔,封色錯了罰俸、字數超過三百罰俸、三句話不到主題罰俸,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罰俸, 罰得還特別狠。
一次錯了,半年的俸米沒了;兩次錯了, 一年的俸米沒了;三次錯了,一年的俸印也沒了。
再多錯幾次, 祿田也要被罰沒, 全家都得一起去喝西北風了。
往年也不是沒有被罰俸的官員,隻不過意思意思小懲大誡,哪有像王皇後這般罰得這麽狠的。
朝臣們怨聲載道,然而得到的回饋是又一批被退回的奏本和又一群被罰俸的官員。
皇帝被居深宮, 朝臣難見天顏,朝廷上下一觸即發,時間來到澹臺太後啟程前往東都的日子。
宣德門外, 太後鹵簿在禦街上綿延一裏地有餘,王妡帶著百官為其送行,百姓遠遠圍觀著。
卷宗在宰執們手上轉了一圈,他們看完之後,內侍再將其放在王妡的案頭。
「都看完了?」王妡放下手中的信,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在座的人看完卷宗都明白最主要的問題癥結在哪裏,隻是皇後這麽問,他們並不知道皇後是什麽意思,是不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遂都沒有貿然出聲,哪怕是王準。
「德陽王去了括州不久,亂民邊安定了下來,已各自歸田。實在才幹了得。」王妡說:「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官家受傷難以理事,諸卿以為,召德陽王回京,如何?」
「這……」
宰執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很猶豫。
官家身受重傷,有宮中的風聲傳出來,官家的腿傷今後可能會不良於行,現今又被皇後軟禁著,皇後這時候要召德陽王回京,肯定不是真看重他的才幹,目的定是為了將京城的水攪得很渾。
別說吳慎這等皇黨了,就是王準也不是很贊同。
對於孫女王妡,他是越來越不了解了,不知她是不是生來就心思深沉、權欲熏天。京中已經有暗風,說她年幼接近今上與其私相授受,就是為了日後弄權,是虺蜴心腸、豺狼性情。
對於皇後,他就更加不了解了。
隻是這京城已經太多勢力鏖戰,再加德陽王進來,局麵……皇後能控得住嗎?
吳慎考慮更多的是,假如德陽王入局,對己是利是弊,官家畢竟防德陽王甚深,他現在又處在極劣勢,恐怕不會想看見德陽王回京。
再者,德陽王與縉元劉氏過從甚密,究竟有什麽打算還未可知,皇後也不可能不知道德陽王與縉元劉氏之間的勾當,說不定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沒人能忘了她手底下那些無孔不入的察子。
「看來諸卿對召德陽王回京沒有異議了。」王妡見他們久久不語,就幫他們默認了。
「娘娘。」阮權終於還是沒按捺住,起身奉手道:「臣以為,括州民心未穩,還需德陽王坐鎮,貿然召德陽王回京恐前功盡棄。」
王妡道:「民亂已平,括州有劉敏坐鎮,出不了亂子。」
阮權道:「臣以為,劉省副在鹽鐵稅務上十分精通,但審案斷案卻是不行。否則一去括州幾月,為何更使民怨沸騰?」
王妡說:「所以。阮卿以為德陽王在審案檔案上有大才,是麽?既如此,就依阮卿所薦,召德陽王回京主管審刑院。」
「娘娘,審刑院知院額定一員,差遣為獨孤容秀,獨孤知院斷案如神,經他手下無任何冤假錯案,現今讓德陽王再領差遣,似乎有點不妥。」吳慎起身說道。
「無任何冤假錯案?」王妡挑眉。
吳慎等人知她是說當年的沈震案,但那件案子錯在先帝,而非審刑院。
當年先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要殺沈震,誰勸誰就是同黨,他們也是沒有辦法。
對比起先帝來,今上的脈絡實在好摸清得多,可惜……
吳慎看了一眼王妡,垂眸再道:「臣以為,如今秋收在即,秋稅事務繁雜,三司人手短缺,合該將三司副使劉敏召回京。娘娘意下如何?」
王妡拍板:「那就將德陽和劉卿都召回京,德陽王權審刑院知院事。」
吳慎等:「……」
不僅沒阻止的德陽王回京,還搭了個添頭劉省副。
王妡忽然道:「劉卿姓劉,縉元劉也姓劉,他們這兩個劉之間有什麽關係嗎?」
「回娘娘,劉敏祖籍潭州,與縉元一南一北。」吳慎道。
「潭州啊……」王妡重複了一句。
吳慎猛然想起,德陽王生母曾太妃就是潭州人。
「對了。」沒等吳慎再細想,王妡說:「太後十日後啟程往東都,她差人來同我說,東都清冷,要帶大皇子一同前往,含飴弄孫,我已經同意了。」
殿中宰執們皆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搞不清皇後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第203章 策馬橫行
召德陽王回京, 把皇長子送出京。
原本以為皇帝會被徹底軟禁不在前朝出現,然而朔朝皇帝來了,讓憋著一股氣準備在朔朝上發難的朝臣硬生生憋回去了, 卻又叫他們跪在紫微殿上抄自己的奏本,想出這番折辱手段, 果真是婦人手段, 實在下作。
皇後這一係列手段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好幾次朝臣們都是憋著火欲發難, 又生生被硬憋了回去。
而皇後下的定奏封色詔,封色錯了罰俸、字數超過三百罰俸、三句話不到主題罰俸,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罰俸, 罰得還特別狠。
一次錯了,半年的俸米沒了;兩次錯了, 一年的俸米沒了;三次錯了,一年的俸印也沒了。
再多錯幾次, 祿田也要被罰沒, 全家都得一起去喝西北風了。
往年也不是沒有被罰俸的官員,隻不過意思意思小懲大誡,哪有像王皇後這般罰得這麽狠的。
朝臣們怨聲載道,然而得到的回饋是又一批被退回的奏本和又一群被罰俸的官員。
皇帝被居深宮, 朝臣難見天顏,朝廷上下一觸即發,時間來到澹臺太後啟程前往東都的日子。
宣德門外, 太後鹵簿在禦街上綿延一裏地有餘,王妡帶著百官為其送行,百姓遠遠圍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