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鯤眉心狂跳,從得知周士恢死了的那一刻一直縈繞在心頭的不祥預感此刻終是應驗了。
第95章 胃口不小
殺豬巷的青樓, 背後的東家是蔣鯤的遠房親戚。這個遠房親戚還將官鹽盜出來私販。
石門蕃部的銀鐵銅礦,周士恢刮地皮不知颳了幾層,他小小一個廂軍校尉, 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人直接或間接都與蔣鯤有聯繫,蔣鯤在其中扮演的什麽角色不言而喻。
鹽、鐵、銀。
蔣鯤胃口真不小。
再大膽一點兒猜測, 殺豬巷的那個青樓, 金柄一幫人常常去,每次都是豪擲千金, 是不是他們在變著法兒的給蔣鯤送錢。
那還要再加上軍儲。
蔣鯤委實厲害,手到處伸,偏還做得一副光風霽月的模樣,逢年過節再寫上一兩首心憂天下的酸詩假文, 在文人中博個清貴名聲。
看不出來啊。
哪能這般道貌岸然呢,這演得, 怕是蕭瑉都要甘拜下風。
「聽聞石門蕃部知州事在周士恢的住處搜出了銀八千兩、銅萬餘斤,有一部分都已經裝箱要運往成都府一處宅子, 那處宅子聽說是成都府尹贈與蔣相公你的。」王妡口齒清晰, 一言一詞都讓在場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那些銀、銅若是鑄成錢,該能有兩千萬貫,去年朝廷國庫才收七千一百二十萬貫, 周士恢一人就能有兩千萬貫,可能這還隻是一鱗半爪。周士恢真是富可敵國吶。」
本來太子妃出現在衙門公廨裏都很稀奇了,引得不少人悄悄過來圍觀, 又聽太子妃說的是周士恢,一傳十十傳百,來偷聽的人就更多了。
在聽到隨隨便便一搜就是兩千萬貫時, 四周抽氣聲此起彼伏。
蔣鯤又不是聾的,聽得是一清二楚,對王妡的話他感到了巨大的驚恐,不過到底是在樞密使上當好幾年宰執的人,他很能沉得住氣,朗聲道:「太子妃是從哪裏聽了些道聽途說,士恢人都去了,還要承受旁人指摘……」嘆一口氣,語氣滿滿都是無奈地說:「太子妃,死者為大。」
他話說完,周圍或明或暗看熱鬧的人又都用各種隱晦的眼神瞧向王妡——堂堂一個太子妃,聽了一點兒不辨真假的傳言就在宰執麵前大放厥詞,嘖嘖,還是出身臨猗王氏哩。
王妡不接蔣鯤的指責,神色不變接著道:「石門銀礦每年出銀能達到五萬兩,但每年上報三司錢帛案的隻有不到兩萬兩,那麽還有三萬多兩都去了哪裏呢?」
周圍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太子妃從哪裏聽來的五萬兩,難不成你那道聽途說比朝廷的文牒還準確。」蔣鯤眼中閃過一絲驚慌,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蔣相公不必問我從哪裏聽說的,」王妡淡淡一笑,「隻是周士恢想做那得利的漁翁,卻最終反害自己身死,實在是讓人唏噓。」
說完,她看向蕭瑉,意思是該說完的都說完了,可以走了。
蕭瑉頷首,對蔣鯤說了句「蔣相公一手算盤打得極好,父皇讓你去樞密院真是埋沒了人才」,才離開了三班院公廨。
東宮夫妻突然出現,扔下一個驚天大雷,炸翻了一幹或偷聽或明目張膽聽的朝官,就語焉不詳的走了。
對於他們的用意,大多數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太子就罷了,太子妃怎麽也跑出來了,簡直莫名其妙嘛。
聰明的人往往思慮過甚,蔣鯤亦如此。
倘若這席話換作是太子、或者是王準、或者哪怕是任何一個朝中大員跟他說,他自有應對方法與說辭,不說占上風,也不會如現在這般心神不寧。
偏偏說話的人是太子妃,他縱然能將太子妃的話當做太子的話,可此女還有一個祖父是王準,且還一口一個「聽說」,他自是不能與「聽說」計較,可太子妃究竟「聽說」了多少呢,她又究竟從哪裏「聽說」的?她一介女流都「聽說」了,還有誰是沒「聽說」的?
搞不清這些問題,蔣鯤如何能放得下心。
思來想去,隻能往西南那邊傳話,讓那些人暫時安分下來,最好還要有點兒其他博眼球的事情,轉移外頭對周士恢身死的關注。
那麽,發生什麽樣事兒才好呢?
-
王妡的話或多或少都對蔣鯤產生了影響,一連幾日,都有人對蔣鯤投以隱晦的探究目光。
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在出現不合常理之事時,更是想要一探究竟。
蔣鯤究竟做了什麽,竟連太子妃都出麵指責。
後來事情還傳到了如今大部分精力想長生、小部分精力處理國事的梁帝耳中。
「蔣鯤貪了朕的銀子?」梁帝問喬保保。
「這……」喬保保一臉為難,猶豫片刻才支支吾吾說:「奴聽說是太子妃道聽途說了一些傳言,就跑去質問蔣相公,還是在三班院公廨,好多人都聽到了。」
梁帝一聽就皺眉了,他不喜太子,自然厭屋及烏不喜太子妃。
「一個婦道人家不思相夫教子,早日為皇家開枝散葉,倒是慣會打聽,不成體統!」他嫌棄地斥道。
喬保保附和:「可不是麽。」
梁帝又想起了他送人去東宮,被太子妃頂了回來,雖說人是收了,可十個隻收了一個,讓他一個帝王鬧了個好大的沒臉,梁帝就心氣不順。
「你去給太子妃賞本《女戒》,讓她好好讀讀,」梁帝對喬保保說:「一天天正事不做,目無尊長,詆毀宰執,德不配位。」
第95章 胃口不小
殺豬巷的青樓, 背後的東家是蔣鯤的遠房親戚。這個遠房親戚還將官鹽盜出來私販。
石門蕃部的銀鐵銅礦,周士恢刮地皮不知颳了幾層,他小小一個廂軍校尉, 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人直接或間接都與蔣鯤有聯繫,蔣鯤在其中扮演的什麽角色不言而喻。
鹽、鐵、銀。
蔣鯤胃口真不小。
再大膽一點兒猜測, 殺豬巷的那個青樓, 金柄一幫人常常去,每次都是豪擲千金, 是不是他們在變著法兒的給蔣鯤送錢。
那還要再加上軍儲。
蔣鯤委實厲害,手到處伸,偏還做得一副光風霽月的模樣,逢年過節再寫上一兩首心憂天下的酸詩假文, 在文人中博個清貴名聲。
看不出來啊。
哪能這般道貌岸然呢,這演得, 怕是蕭瑉都要甘拜下風。
「聽聞石門蕃部知州事在周士恢的住處搜出了銀八千兩、銅萬餘斤,有一部分都已經裝箱要運往成都府一處宅子, 那處宅子聽說是成都府尹贈與蔣相公你的。」王妡口齒清晰, 一言一詞都讓在場所有人聽得清清楚楚,「那些銀、銅若是鑄成錢,該能有兩千萬貫,去年朝廷國庫才收七千一百二十萬貫, 周士恢一人就能有兩千萬貫,可能這還隻是一鱗半爪。周士恢真是富可敵國吶。」
本來太子妃出現在衙門公廨裏都很稀奇了,引得不少人悄悄過來圍觀, 又聽太子妃說的是周士恢,一傳十十傳百,來偷聽的人就更多了。
在聽到隨隨便便一搜就是兩千萬貫時, 四周抽氣聲此起彼伏。
蔣鯤又不是聾的,聽得是一清二楚,對王妡的話他感到了巨大的驚恐,不過到底是在樞密使上當好幾年宰執的人,他很能沉得住氣,朗聲道:「太子妃是從哪裏聽了些道聽途說,士恢人都去了,還要承受旁人指摘……」嘆一口氣,語氣滿滿都是無奈地說:「太子妃,死者為大。」
他話說完,周圍或明或暗看熱鬧的人又都用各種隱晦的眼神瞧向王妡——堂堂一個太子妃,聽了一點兒不辨真假的傳言就在宰執麵前大放厥詞,嘖嘖,還是出身臨猗王氏哩。
王妡不接蔣鯤的指責,神色不變接著道:「石門銀礦每年出銀能達到五萬兩,但每年上報三司錢帛案的隻有不到兩萬兩,那麽還有三萬多兩都去了哪裏呢?」
周圍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太子妃從哪裏聽來的五萬兩,難不成你那道聽途說比朝廷的文牒還準確。」蔣鯤眼中閃過一絲驚慌,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蔣相公不必問我從哪裏聽說的,」王妡淡淡一笑,「隻是周士恢想做那得利的漁翁,卻最終反害自己身死,實在是讓人唏噓。」
說完,她看向蕭瑉,意思是該說完的都說完了,可以走了。
蕭瑉頷首,對蔣鯤說了句「蔣相公一手算盤打得極好,父皇讓你去樞密院真是埋沒了人才」,才離開了三班院公廨。
東宮夫妻突然出現,扔下一個驚天大雷,炸翻了一幹或偷聽或明目張膽聽的朝官,就語焉不詳的走了。
對於他們的用意,大多數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太子就罷了,太子妃怎麽也跑出來了,簡直莫名其妙嘛。
聰明的人往往思慮過甚,蔣鯤亦如此。
倘若這席話換作是太子、或者是王準、或者哪怕是任何一個朝中大員跟他說,他自有應對方法與說辭,不說占上風,也不會如現在這般心神不寧。
偏偏說話的人是太子妃,他縱然能將太子妃的話當做太子的話,可此女還有一個祖父是王準,且還一口一個「聽說」,他自是不能與「聽說」計較,可太子妃究竟「聽說」了多少呢,她又究竟從哪裏「聽說」的?她一介女流都「聽說」了,還有誰是沒「聽說」的?
搞不清這些問題,蔣鯤如何能放得下心。
思來想去,隻能往西南那邊傳話,讓那些人暫時安分下來,最好還要有點兒其他博眼球的事情,轉移外頭對周士恢身死的關注。
那麽,發生什麽樣事兒才好呢?
-
王妡的話或多或少都對蔣鯤產生了影響,一連幾日,都有人對蔣鯤投以隱晦的探究目光。
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在出現不合常理之事時,更是想要一探究竟。
蔣鯤究竟做了什麽,竟連太子妃都出麵指責。
後來事情還傳到了如今大部分精力想長生、小部分精力處理國事的梁帝耳中。
「蔣鯤貪了朕的銀子?」梁帝問喬保保。
「這……」喬保保一臉為難,猶豫片刻才支支吾吾說:「奴聽說是太子妃道聽途說了一些傳言,就跑去質問蔣相公,還是在三班院公廨,好多人都聽到了。」
梁帝一聽就皺眉了,他不喜太子,自然厭屋及烏不喜太子妃。
「一個婦道人家不思相夫教子,早日為皇家開枝散葉,倒是慣會打聽,不成體統!」他嫌棄地斥道。
喬保保附和:「可不是麽。」
梁帝又想起了他送人去東宮,被太子妃頂了回來,雖說人是收了,可十個隻收了一個,讓他一個帝王鬧了個好大的沒臉,梁帝就心氣不順。
「你去給太子妃賞本《女戒》,讓她好好讀讀,」梁帝對喬保保說:「一天天正事不做,目無尊長,詆毀宰執,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