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得了河圖,謝過天恩。便四處找人尋問,方知自己身處“孟水”河邊。


    他辨別明了方向之後,駕雲返回了岱山。


    正巧,神農也醫患歸來,二人商議之後,當即收拾行裝,神農備了些草藥,專為調治眾將傷勢之用。


    次日淩晨,神農便隨伏羲趕往龍骨山幽雲洞。


    二人曉行夜宿,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風雨兼程,很是辛苦。


    不止一日,終於到了龍骨山下。


    這天,青龍、朱雀、勾陳等人正在洞內調養,忽然得報洞主歸來,眾人無不歡心雀躍,將洞主伏羲氏迎進洞來。


    神農被請進之後二話沒說,立即把諸將傷勢一一做了診斷,刻不容緩,就地療傷。


    伏羲見神農專心醫治屬下傷勢,站在一旁不便離開,更不易打擾,可他心裏卻時刻惦念著河圖之奧秘尚未解開。


    神農豈能不知伏羲心事?當他為青龍傷處敷藥包紮之後,抬頭對站在身旁的伏羲言道:“聖兄不必在此守候,你好似有事在身,請自便就是,此處我一人就了。”


    伏羲聞聽如獲重釋,忙弓身謝道:“那就有勞聖兄多多費心了。”


    他又查看了一下眾將的傷情,便獨自一人走向洞府深處。


    這洞府之內還有兩三處小洞穴,可謂是大洞套小洞,最底深處那座小岩洞便是伏羲每天修煉之所。


    他點燃鬆燈,擺開在孟水求得的河圖,便開始反複觀察仔細探究……


    不知過了多少時日。他有時在洞內冥思苦想,有時站在洞外仰觀日月星辰之變化,俯視山川大地嚴寒酷暑、花開花落之規則。


    他終於發現,如果把五行當中的水、木、金、火、土分別分布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之上,再把河圖中的一至五這個數定為“生數”,將六至十這個數定為“成數”,進一步發現兩者之間有著相生相成之關係。而河圖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位,都有一奇一偶兩組數字搭配著。


    看到此處,他靈感凸顯:綜合一奇一偶、一陰一陽、一生一成,可釋世間萬物皆由陰陽化合而生成,或是天生地成之,或是地生天成之。


    伏羲剛剛品味出河圖妙處,怎肯放下?可是,他又想到神農乃是請來的上賓,豈能慢待。


    他滿臉喜悅之色,款款來到神農麵前,弓身施禮道:“聖兄辛苦,多有怠慢,務請聖兄海涵。”


    神農見此情形連忙還禮道:“聖兄不必客氣,這是我理所應當做的事情,怎麽會說是怠慢了呢?”


    神農笑了笑又道:“我觀聖兄臉色極佳,必有心喜之事,不妨道來聽聽。”


    於是,伏羲便把河圖中的奧妙之處,向神農及眾人作了詳細講解,大家聞聽無不興奮。


    伏羲接著對神農說道:“我正當揣摩到妙處,又恐怕冷淡了上賓,故而施禮謝罪。”


    神農擺了擺手笑道:“聖兄哪裏話來?此圖既是上蒼所賜,分明你與上蒼有緣,若不求出個真諦來,隻恐負了天恩,實在擔當不起,聖兄盡管安心探究,諸位傷勢切勿掛在心上,不出幾日方可痊愈。請聖兄自便。”


    伏羲深知神農秉性,自不必客套,他辭了神農後又複入岩洞之內,整日苦心鑽研開來。


    隻見他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配以河圖中的“天數”和“地數”,圖中進一步顯示出如下現象:


    北方,是陽氣始生之地,就配以生數一,成數六,稱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東方,是日出之地,陽氣漸長,就配以生數三,成數八,稱作: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是陰氣始生之地,就配以生數二,成數七,稱作: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是日落之地,陰氣漸增,就配以生數四,成數九,稱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部,即是中心地帶,將生數五與成數十配置在此,稱作: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卻說,伏羲將河圖中的黑白點數一奇一偶,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相配置,再加上水木金火土五行以及生數和成數一個個配置完畢,他不由得拍案叫道:“好!大功告成。來人!”


    隻這一聲喊叫,洞中人等一下子湧了進來。


    原來這幾天,在神農的精心調理下,青龍等人的傷勢已經基本痊愈,他們看到伏羲整日廢寢忘食、潛心鑽研河圖奧秘,相信洞主終究會求出妙諦,所以人們不便去打攪,而是急切得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


    當伏羲大叫來人之時,眾人早已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全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洞主所求結果。


    青龍擠在前麵問道:“洞主有何吩咐?”


    伏羲滿臉喜悅之色,手捧河圖對青龍言道:“速速命人設擺香案,我要登頂祭天。”


    青龍與眾人聽見洞主吩咐,不用分說,便七手八腳一個個忙活開來。


    神農走到伏羲跟前施禮言道:“恭賀聖兄終於求得河圖妙諦。”


    伏羲拱手還禮道:“承蒙賢弟在岱山一言提醒,方能使我幸得上蒼神圖。”


    話到此處,伏羲因何又稱神農為“賢弟”?原來,經二聖攀談得知,伏羲比神農整整大出一輪(十二歲),故稱神農為賢弟。


    神農聽了伏羲之言連連擺手笑道:“那是聖兄的造化,也是上蒼的旨意;天意在此,豈可違之?不過,且不知聖兄此番求得何種妙諦?”


    伏羲答道:“我即求得天地之數、五方之域以及生成相克之理。今日,待我焚香祭天之後,還有一術相求於天賜,隻等二術合一方能使其圓滿。到那時候,凡世間事物,星辰之變,氣季變遷,生老病死,喜泣情理等諸多事情俱可由此圖演出,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推算出萬物盛衰與變化。此物一但成功,也可以做為我們洞中的鎮寶。”


    當二聖談得正濃之際,香爐和供案均已擺在了龍骨山頂端。


    伏羲臉色莊重,麵無表情,一步一跪的拜到了山頂,他伏身跪在案前,口中念念有詞。


    神農、青龍、勾陳、朱雀等眾人同時跪下。


    供案之上五牲祭品擺得滿滿齊齊,隻是那燒焦的味道實在是刺鼻難聞。


    供案上十五根香柱縷縷冒著青煙,徐徐升向雲霄。


    且說,伏羲真誠祭天,著實感動了上蒼。


    祭祀大禮結束大約一個時辰,果然有人進洞來報:“啟稟洞主,洞外有位仙姑求見。”


    伏羲與眾人一齊出洞相迎,隻見洞外不遠處站著一位身披潔白薄紗、手持拂塵的聖女仙姑。


    跟在伏羲身後的子卿當然認得,他急忙上前對伏羲說道:“師父,這就是那位上仙。”


    此刻眾人並不知道,還有一人看見仙姑到來,十分驚訝,這人就是與伏羲並肩站在一起的神農氏。


    他未等眾人開口便急忙跪倒拜道:“弟子神農參見九天聖母。”


    伏羲等人見狀怎敢怠慢,一齊膜拜同聲山呼道:“叩見聖母娘娘。”


    九天玄女言道:“我奉女媧娘娘敕命,今日特來相助你們降服火龍燧人氏。”


    眾人聽了自是興奮不已,誰曾想與燧人交戰多日,既無勝他之機,也無降他之策。


    而今驚動了上蒼,聖母前來相助,活該火龍一幫當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仙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溪並收藏神仙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