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軍勢大。八一?中?文網???1.?8?1?z8?


    如今大魏的近半版圖都已經落入了拓跋元武的手中。


    西涼、西江、幽州。


    司馬詡所代表的朝廷也不過隻剩下長安到漓江那麽一小撮地段。


    而現在,拓跋元武放棄了對著司馬詡窮追猛打,而是開始對著蜀地動最猛烈的進攻。


    旁人或許不解,但蘇長安卻清楚,司馬詡從一開始便與拓跋元武,或者說拓跋元武背後的九嬰聖子有著某些密切的聯係。因此,在現在放過司馬詡一馬,蘇長安倒也覺得不足為奇。


    經過五天的跋涉,蘇長安手中的十七萬大軍終於來到了虎頭關。


    一切出乎預料的順利,一路上的守軍不是望風而降,便是望風而逃。


    這一次蘇長安倒沒有了如上次那般拒收俘虜,這些日子許多難民逃亡江東,江東的人口也從二百五十餘萬飆升到了近三百萬。


    有了人,自然各方麵的生產力便得到了提升。


    他將那些俘虜收下,共計約莫兩萬餘人,將他們編製成軍,號為敢死營。


    顧名思義,便是衝鋒陷陣,送死的軍隊。


    這樣的隊伍,在去往西涼時,鎮西關曾用西江城的罪犯組成過一支,而蘇長安當時便是這支隊伍的統領。


    他也曾對於這樣的編製極為反感。


    但,現在他還是走上了這條老路。


    很多事情就是這麽殘忍,總得有人犧牲,他自然不願意看見自己手下的士卒這般,因此這些司馬詡手中降將降卒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人總是在不經意間,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蘇長安也不能幸免。


    大軍來到了歸江城,前方便是虎頭關,而虎頭關之後便是白馬鎮。那裏現在已經是蠻軍的地界。


    虎頭關極為險峻,也算得上是一方天塹。


    城高十餘丈,易守難攻。


    守城的將領是司馬詡手中如今存數不多的神將之一桐木蔭。


    此人能征善戰,手中握有五萬精銳。


    以蘇長安手中的兵馬想要攻克此關,隻是時間問題。


    但是西蜀局勢本就岌岌可危,而若是被這桐木蔭牽製,誤了戰機,可就因小失大了。


    因此蘇長安並不想與之交戰,更希望桐木蔭能與之前的守軍一般歸降於他。


    可在第一次的叫陣之中,桐木蔭卻極為嘴硬,絲毫沒有妥協之意。


    雖然有些厭煩,但蘇長安也不得不承認,相比於之前那些望風而降的敗軍,這桐木蔭倒是更值得尊敬。至少他還是有那麽幾分膽色。


    一路暢通的大軍在這時不得不停下了步伐,在虎頭關外安營紮寨。


    傍晚,安頓好士卒的眾人聚到了蘇長安的大營,開始商討對策。


    正如之前所說,他們需要以最快的度拿下虎頭關,這樣方能即使救援蜀地,與左玉城的軍隊形成掎角之勢。


    大帳之內燈火通明,一群人圍坐在沙盤之上,開始說道。


    先是苗永山、紅玉等人陳述了一番虎頭關內的情形。


    桐木蔭能征善戰,修為問道,手下的五萬精兵也堪稱百戰之師,與之前他們所遇的降卒有極大的差別。


    “將軍,末將願領五千精兵叫陣,先戳一戳那桐木蔭的銳氣!”


    一位年輕的將領在那時排眾而出,朝著蘇長安說道。


    此人名叫奉天應,乃是七族之中奉家那位被蘇長安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修為天聽,資質頗為不錯,年紀不過二十**,也算是奉家這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此刻急著領兵出戰,無非是之前在大封之中,他的家族因為以往的那些事由為蘇長安所不喜,已經落了沈孟二家的下成。


    因此便急於立功,以此能夠給家族掙回些顏麵。


    而他身旁來自顧、畢、羅三家的顧侯明、畢樓城、羅國寧三人也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紛紛在那時也跪拜下來朝著蘇長安請命。


    蘇長安的眉頭在那時一皺。


    他大抵也明白這四人心中所想,但以他們的修為,以及領兵的經驗,決計不可能是桐木蔭這老狐狸的對手。


    他帶著逐蠻營渡江是有磨礪他們的打算,但現在,顯然不是時候。


    可勇於出戰自然也是好事,他自然不能打擊這些年輕人的積極性,就在他遲疑著思索當如何措辭之時,一旁的溫子玉繞過他們身前巨大的沙盤來到了蘇長安的跟前。


    他似乎也是看出了蘇長安的窘態,笑了笑,說道:“諸位將軍請起,出戰之事恐怕還勿需勞煩幾位將軍。”


    那四人一愣,有些疑惑的對視一眼,“溫將軍此言何意?是瞧不起我們兄弟?”


    四人畢竟年輕氣盛,聽聞此言,難免有些不忿。


    溫子玉聞言卻也不惱,他又笑了笑,說道:“諸位將軍誤會了,諸位英勇乃是我主的福分,子玉豈敢輕視。子玉如此說,是因為我現有一計,若是所料無錯,定可兵不血刃拿下虎頭關,甚至還可為主上收入一位悍將。”


    這悍將所指自然便是那桐木蔭,隻是諸人卻不解溫子玉究竟有何良策,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虎頭關,一時間都朝著這男子投去好奇的目光。


    “嗯?子玉有何良策?”蘇長安也是一愣,不由得好奇的看向溫子玉。


    “是。”溫子玉聞言,朝著蘇長安拱了拱手,倒也不買關子,這便慢悠悠的說道:“這世上之人大抵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重利,一種重義。而桐木蔭此刻依然不降,因此大抵可以猜想,他必是後者。”


    “而但凡重義之人,又多半為身前身後的名聲所累。”


    “他寧死不降,無非便是想保住自己的名節,而我們隻要毀了他這個名節,那諸位以為,他還有何立場寧死不降?”


    溫子玉娓娓道來,但諸人臉上的疑惑卻愈凝重。


    “哎呀,你到底想說什麽,說明白點不行嗎?聽得老苗我好甚困惑。”一旁的苗永山聽了半晌也未有領會到溫子玉話中的意思,便忍不住出言問道。


    溫子玉倒也習慣了這苗永山的五大三粗,便又理了理自己的思緒,沉聲說道:“諸位試想,桐木蔭守的名節是什麽?無非便是忠君報國。”


    “可是司馬詡是君嗎?現在的長安是大魏的朝廷嗎?”


    “都不是,夏侯明才是皇帝,才是正統,而他現在在我們手上,隻要我們讓夏侯明去關下勸降,以桐木蔭的性子極有可能歸降,就是他不降,他手下的士卒也必然軍心渙散,皆時,諸位將軍再領兵出戰,豈不事半功倍?”


    溫子玉一番話說得是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半分毛病,諸人也在那時恍然大悟,心頭暗暗稱讚這溫子玉倒不虧為一名帥才。


    “可是,就是他降了,他也是降的夏侯明。恐怕...會不服長安管束,別再到時候除了岔子...”一直未有言語的穆歸雲有些遲疑的說道。


    諸人聞言神色也有些凝重,夏侯明是一個空架子,但是不代表他就會一直甘心於此,此番若是真招了桐木蔭歸降,無疑便是給夏侯明送去一顆活棋。


    “這有何妨?”蘇長安卻在那時接過了話茬,他寒著臉色說道。“他若是聽話便讓他繼續做這神將,若是不聽,找個由頭殺了便是。”


    說這話時,他的語氣極為隨意,就好像在談論並非一個人的生死,而隻是一個物件或是一隻豬狗。


    這讓那些熟悉蘇長安的人在那時一愣,看向他的目光也變得陌生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劍長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他曾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他曾是少年並收藏書劍長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