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妃逝世,府中上下一片哀戚。
而二皇子卻鬼使神差的在正院兒裏枯坐了一夜。
李氏的喪儀辦的極體麵,二皇子親自操持所有事宜,外人看在眼裏都說李萱好福氣,嫁得這樣一個待她好的夫君。
可在靈柩入土那一日,二皇子猶豫再三,還是將成婚的定情之物取下來放進了棺槨裏,一同葬了。
李萱走的幹脆,反倒是叫他不舍了,可就是因為不舍了,更不願李萱遺願不遂。
葬了這定親之物,願來世兩人再無瓜葛。
到此刻,二皇子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混帳了多年。
正妻的位置空出來了,寧琛有意為他續弦,但二皇子沒答應。
這叫他那生了長子的王側妃生出野心來,竟謀劃著名想坐上正院的位置。
多年溫和的二皇子大怒,挑明了王氏的心思,警告她不要妄想。
誰料王氏一句話也戳破了二皇子心底的防線。
「殿下處處留情,人活著的時候不見殿下格外寶貝著,如今成了灰,倒是誰也沾染不得了,殿下多年的一碗水端平,怎的李氏能做正妃,我便做不得!」
為何旁人做不得?
或許那出水芙蓉似的清傲女子,在他心裏終歸還是變得不一樣了。
禁足了王氏,二皇子回去便是一場大病。
夢裏都是與李萱多年的點滴,他終於發現,成婚後,那女子眼裏的光就慢慢淡了。
從不覺得自己負了誰的二皇子,夢醒時分,哭得孩子一般。
至此,二皇子依舊喜歡詩詞書畫,可卻不喜與佳人相伴了,後院幾乎成了擺設。
不過有一處他倒是常去。
正院裏,按著李萱生前的樣子布置著,每日都命人打掃,他隔幾天就要去坐一坐。
有一年,李萱生辰。
二皇子喝得酩酊大醉,在正院裏哭。
誰也勸不住。
奴才們想來想去,將嫡出姑娘叫了來,這是李萱唯一給二皇子留下的念想。
十二歲的五姑娘,與她去了的母親有六分相似。
推門而入,二皇子恍惚間以為瞧見了逝去多年的髮妻。
姑娘還小,不知何為情字,隻是按著奴才們的叮囑,好好的安慰了父親。
二皇子什麽也沒解釋,由女兒扶著,離開了正院。
後來,二皇子來的就少了。
待得女兒出嫁後,他才又似從前一般,在正院坐了許久。
出來之後便命人將正院裏的東西都收拾了,從此正院便真的成了一間空空的院落。
也正如二皇子空蕩蕩的心一般。
年歲大了,二皇子就迷戀上了佛法。
皇室人自然不能出家,所以他便在府中修了一座小佛堂,閑暇的時候全都在佛堂裏打坐抄經。
他倒是活了個很長的壽數,是兄弟們之中最高齡的,八十七歲高齡才逝世。
臨走前,還陪在他身邊的隻有雲氏一個妾室了,兒女倒是不少。
五子三女,算得子嗣豐厚。
孩子們都哭,他卻是笑著的。
牽起嫡女的手,正如當年牽著彌留之際的髮妻一樣。
「我對不住你娘,她那樣高傲的女子,被我困在身邊,卻又從未真情真心相待,你娘說,來世不願再見我,可我自私,我總想著來世再彌補她,但隻怕你娘再不肯原諒。」
再不似年少時候,一首詩,一幅畫,一朵花就能得來的真情了。
其實李氏去的早,女兒早不大記得母親的樣子,所以對父親所說,也是懵懵的。
二皇子笑了笑,鬆開了嫡女的手。
待他去世後,兒女們按照他的吩咐,把他當年大婚時,與李氏纏結在一起的頭髮和他一同葬了。
興許帶上這個,他還能再尋到她一回吧。
隻是不知道,她還會不會和年少時一樣,再原諒他一回。
第四百七十七章
番外 執念
作為皇室裏唯一一個被囚禁的皇子,三皇子的一生都困在了四四方方的禪院裏。
幼時的事情都不必多言,從小便是在母親吳氏的引導下長大的。
所以他對皇位的渴求要勝過任何一位皇子。
這也就導致當他發現可能求而不得時,便做出了與虎謀皮的蠢事。
可這個選擇,三皇子到死也沒後悔。
以至於執念太深,連延慶寺的住持若空大師都為之嘆息。
被押回京城圈禁時,三皇子也不過十四歲,正是大好年紀。
寧琛看出這孩子已經迷失了心智,故而將他貶為庶人,就是想讓他放下心中錯誤的執念。
但三皇子並未體會到寧琛的心意,而是認為父皇此舉是將他逐出了玉碟,不認他這個兒子了。
所以初到延慶寺時,他竟用筷子戳瞎了一位僧人的眼睛,以此泄憤。
寧琛回京後聽聞此事,便命人將他帶去了後山上囚禁在那空禪院裏,隻留了一個會做飯的嬤嬤和一個中年太監伺候。
這位太監不是普通人,他會些功夫,所以製得住同樣會功夫的三皇子。
剛開始,三皇子日日指天罵地,不肯吃飯。
起初那嬤嬤還勸,後來三皇子摔了碗,嬤嬤就惱了。
指著他的腦門子罵。
「寧鈺焓,你以為你還是皇子殿下呢,要不是皇上不殺你,你早該去見閻王了,死了幹淨,倒也不必老娘在這兒伺候你,實話告訴你,四殿下已經聖旨昭告天下,立為太子了,明貴妃如今乃是皇後娘娘,你沒那太子命,就早些死了心吧!」
而二皇子卻鬼使神差的在正院兒裏枯坐了一夜。
李氏的喪儀辦的極體麵,二皇子親自操持所有事宜,外人看在眼裏都說李萱好福氣,嫁得這樣一個待她好的夫君。
可在靈柩入土那一日,二皇子猶豫再三,還是將成婚的定情之物取下來放進了棺槨裏,一同葬了。
李萱走的幹脆,反倒是叫他不舍了,可就是因為不舍了,更不願李萱遺願不遂。
葬了這定親之物,願來世兩人再無瓜葛。
到此刻,二皇子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混帳了多年。
正妻的位置空出來了,寧琛有意為他續弦,但二皇子沒答應。
這叫他那生了長子的王側妃生出野心來,竟謀劃著名想坐上正院的位置。
多年溫和的二皇子大怒,挑明了王氏的心思,警告她不要妄想。
誰料王氏一句話也戳破了二皇子心底的防線。
「殿下處處留情,人活著的時候不見殿下格外寶貝著,如今成了灰,倒是誰也沾染不得了,殿下多年的一碗水端平,怎的李氏能做正妃,我便做不得!」
為何旁人做不得?
或許那出水芙蓉似的清傲女子,在他心裏終歸還是變得不一樣了。
禁足了王氏,二皇子回去便是一場大病。
夢裏都是與李萱多年的點滴,他終於發現,成婚後,那女子眼裏的光就慢慢淡了。
從不覺得自己負了誰的二皇子,夢醒時分,哭得孩子一般。
至此,二皇子依舊喜歡詩詞書畫,可卻不喜與佳人相伴了,後院幾乎成了擺設。
不過有一處他倒是常去。
正院裏,按著李萱生前的樣子布置著,每日都命人打掃,他隔幾天就要去坐一坐。
有一年,李萱生辰。
二皇子喝得酩酊大醉,在正院裏哭。
誰也勸不住。
奴才們想來想去,將嫡出姑娘叫了來,這是李萱唯一給二皇子留下的念想。
十二歲的五姑娘,與她去了的母親有六分相似。
推門而入,二皇子恍惚間以為瞧見了逝去多年的髮妻。
姑娘還小,不知何為情字,隻是按著奴才們的叮囑,好好的安慰了父親。
二皇子什麽也沒解釋,由女兒扶著,離開了正院。
後來,二皇子來的就少了。
待得女兒出嫁後,他才又似從前一般,在正院坐了許久。
出來之後便命人將正院裏的東西都收拾了,從此正院便真的成了一間空空的院落。
也正如二皇子空蕩蕩的心一般。
年歲大了,二皇子就迷戀上了佛法。
皇室人自然不能出家,所以他便在府中修了一座小佛堂,閑暇的時候全都在佛堂裏打坐抄經。
他倒是活了個很長的壽數,是兄弟們之中最高齡的,八十七歲高齡才逝世。
臨走前,還陪在他身邊的隻有雲氏一個妾室了,兒女倒是不少。
五子三女,算得子嗣豐厚。
孩子們都哭,他卻是笑著的。
牽起嫡女的手,正如當年牽著彌留之際的髮妻一樣。
「我對不住你娘,她那樣高傲的女子,被我困在身邊,卻又從未真情真心相待,你娘說,來世不願再見我,可我自私,我總想著來世再彌補她,但隻怕你娘再不肯原諒。」
再不似年少時候,一首詩,一幅畫,一朵花就能得來的真情了。
其實李氏去的早,女兒早不大記得母親的樣子,所以對父親所說,也是懵懵的。
二皇子笑了笑,鬆開了嫡女的手。
待他去世後,兒女們按照他的吩咐,把他當年大婚時,與李氏纏結在一起的頭髮和他一同葬了。
興許帶上這個,他還能再尋到她一回吧。
隻是不知道,她還會不會和年少時一樣,再原諒他一回。
第四百七十七章
番外 執念
作為皇室裏唯一一個被囚禁的皇子,三皇子的一生都困在了四四方方的禪院裏。
幼時的事情都不必多言,從小便是在母親吳氏的引導下長大的。
所以他對皇位的渴求要勝過任何一位皇子。
這也就導致當他發現可能求而不得時,便做出了與虎謀皮的蠢事。
可這個選擇,三皇子到死也沒後悔。
以至於執念太深,連延慶寺的住持若空大師都為之嘆息。
被押回京城圈禁時,三皇子也不過十四歲,正是大好年紀。
寧琛看出這孩子已經迷失了心智,故而將他貶為庶人,就是想讓他放下心中錯誤的執念。
但三皇子並未體會到寧琛的心意,而是認為父皇此舉是將他逐出了玉碟,不認他這個兒子了。
所以初到延慶寺時,他竟用筷子戳瞎了一位僧人的眼睛,以此泄憤。
寧琛回京後聽聞此事,便命人將他帶去了後山上囚禁在那空禪院裏,隻留了一個會做飯的嬤嬤和一個中年太監伺候。
這位太監不是普通人,他會些功夫,所以製得住同樣會功夫的三皇子。
剛開始,三皇子日日指天罵地,不肯吃飯。
起初那嬤嬤還勸,後來三皇子摔了碗,嬤嬤就惱了。
指著他的腦門子罵。
「寧鈺焓,你以為你還是皇子殿下呢,要不是皇上不殺你,你早該去見閻王了,死了幹淨,倒也不必老娘在這兒伺候你,實話告訴你,四殿下已經聖旨昭告天下,立為太子了,明貴妃如今乃是皇後娘娘,你沒那太子命,就早些死了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