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聶娘子直起身來,拍拍人的背,似是安慰孩童一般。
「你們都還小著呢,有些事不懂也好。我替你門操著心,叫你們盡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聶娘子安慰道。
「三姐,聽話。」聶娘子說罷,又驀地嘆道:「其實有些事,說不說出來,人心裏都清楚。」末了,又嘆了聲:「罷了罷了,不說這些話了。」
「來,扶我起來。你好不容易來次杭州,我想帶你去轉轉。」
「阿姑,你還是好好養病罷,身子要緊。」張儒秀扶著她,話裏滿是擔憂。
「無事,我悶了這麽多天,也該出去探探風了。不然啊,人可就憋壞了。人生得意須盡歡啊,不能辜負眼前的風月美景。」
張儒秀本想再勸上幾句,隻是心裏某處叫囂著順從聶娘子的話,便也不再多言,隻是給人添著厚衣裳,仔細囑咐著。
「杭州美景多不勝數。正巧衙裏離西湖近,我帶你去遊湖。」聶娘子說罷,便喚來屋外的女使。
「跟官人說一聲,我帶著三姐出去了。」
小女使也不敢多言,隨著聶娘子這般動作。
彼時司馬池正與司馬光在書房裏說著三川口的事,聽到女使來報,滿是心急。
「你看看你娘,生了病還出去跑。」司馬池話裏滿是氣憤,隻是到底拿人沒辦法,隻能徒勞嘆著氣。
司馬光心下瞭然,「阿娘她臥病在床,想必心裏也壓抑許久。出去走走也未嚐不可。」說罷,又按捺下心頭的心酸,繼續接著方才的話題:「阿爹,您剛才說什麽有先見之明?」
司馬池一聽,臉又拉了下來。
「這樣的先見之明,不要也罷。」他道。
作者有話說:
完結倒計時中……
日常想寫番外不想過正文……
第91章 風雪日
司馬池滿麵愁容, 嘆著氣:「劉平啊,剛愎自用,我早說過了。誰知在三川口的事上, 倒是顯出了當年幾句話的先見之明。」
「剛愎自用?」司馬光聽罷, 略微不解,「劉將不是素來被譽為儒將麽?先前在汴京,總能聽見有他的風聞, 都道人是文武雙全。」
司馬池聽罷, 點點頭,「話是如此。隻是瞧見那位同年進士也曾意氣風發, 如今卻落得這般處境, 難免生發感慨。」
說到當年進士,司馬池未免都多言了幾句:「當年,我與你嶽丈張誠之,同劉將,是苦讀求學的同窗, 後又一同升為景德二年進士, 又在同年賜官各奔東西。若論發展勢頭, 還得是劉將一馬當先。劉將出自軍將之家,聰慧好學, 進士後任過禦史與三司鹽鐵副使,當了十九年文官。後又得劉太後信賴, 轉任武官, 一直在延州前線待著。」
憶罷昔年風光,司馬池又轉了話頭:「當年人人見了劉將都得誇一聲英才, 可到底是沒同人好好相處過一番。我與他同窗多年, 年少求學時也常與人交談唱和。後我二人又一同升為禦史, 共事的時候更多。他這人啊,唯一的缺陷便是剛愎自用,總是走極端路子,不肯聽人言。如今倒好,他這事一出,還有人恭維起我的先見之明來。」
說罷,又想起三川口的事,便補充道:「延州同他共事的還有石元孫,那人官位壓不住他,自然什麽事也得聽他的去做。延州城內,自上而下,自知州到推官縣尉,無一人能撇下戰敗的責任來。當然,三川口的事也有內因。我軍落後於元昊騎兵,戰術也故步自封,一下便給人攻破了去。官家如今一番動作,隻看這年的成果罷。」
司馬光仔細聽著,心裏滿是震驚無措。澶淵之盟事過許久,他生長在康樂年歲,哪裏經過戰亂,更何況是如今的戰敗呢?
隻是戰局已定,當下再說些後話也無用,隻能求變。司馬光嘆口氣,問道:「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等。」司馬池麵沉如水,不顯波瀾。
「等?」司馬光滿心焦急著等著答案,卻沒想到等來這般虛無縹緲的回答。
「要等到何時?戰亂的消息根本就瞞不了地方百姓。衙司裏一接過上頭傳來的消息,不日便會下放到民間去。我們等得了,可民心民意等不了。多少老百姓都生活在康定盛世之下,他們以為得官家庇護會一世順利,腳下的土地也承天隆澤。如今倒好,延州城都差點丟了去,金明寨十萬重兵淪為降卒。說出來,豈不叫人心慌,為人恥笑?」他問道。
司馬池了解自家兒子的性子,如今聽他一番憤懣,也覺著情有可原。隻是危難關頭,最不能慌手慌腳的就是他們這一群地方官。
「君實啊,我們隻有等,才能自救。等官家的旨意都頒布下來,等官家扶持一撥人上台,等樞密院機構完善,等到局勢轉好,我們才能有所動作啊。」司馬池勸道。
隻是這番折中的勸話,叫年輕氣盛的司馬光聽來,未免覺著太過無為。他問著:「阿爹是要我坐以待斃麽?」
「當然不是。」司馬池立馬否認著。「天下是官家的天下,你想的那些措施,都得在官家旨意下達後才能施行。你能想出好法子,京官未必想不出來。如今汴京裏人才集聚,範仲淹,韓琦,文彥博,富弼,哪一個不是官家信賴,百姓仰仗的好官?這些人還不敢輕舉妄動,等著官家的調令,毋庸提你我這些地方小官了。」
見司馬光還在撞著南牆執拗到底,司馬池便竭力開解著:「你剛入官場,有這份心意是對的。隻是無論如何,在你心裏,置於首位的應是官家。倒不是叫你獻媚取寵,而是在民意與官家之間權衡協調。你要做的,始終是上傳下達而已,絕不是僭越著揣測官家的心意,甚至是想給官家做決定,生怕百姓等不起。」
「你們都還小著呢,有些事不懂也好。我替你門操著心,叫你們盡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聶娘子安慰道。
「三姐,聽話。」聶娘子說罷,又驀地嘆道:「其實有些事,說不說出來,人心裏都清楚。」末了,又嘆了聲:「罷了罷了,不說這些話了。」
「來,扶我起來。你好不容易來次杭州,我想帶你去轉轉。」
「阿姑,你還是好好養病罷,身子要緊。」張儒秀扶著她,話裏滿是擔憂。
「無事,我悶了這麽多天,也該出去探探風了。不然啊,人可就憋壞了。人生得意須盡歡啊,不能辜負眼前的風月美景。」
張儒秀本想再勸上幾句,隻是心裏某處叫囂著順從聶娘子的話,便也不再多言,隻是給人添著厚衣裳,仔細囑咐著。
「杭州美景多不勝數。正巧衙裏離西湖近,我帶你去遊湖。」聶娘子說罷,便喚來屋外的女使。
「跟官人說一聲,我帶著三姐出去了。」
小女使也不敢多言,隨著聶娘子這般動作。
彼時司馬池正與司馬光在書房裏說著三川口的事,聽到女使來報,滿是心急。
「你看看你娘,生了病還出去跑。」司馬池話裏滿是氣憤,隻是到底拿人沒辦法,隻能徒勞嘆著氣。
司馬光心下瞭然,「阿娘她臥病在床,想必心裏也壓抑許久。出去走走也未嚐不可。」說罷,又按捺下心頭的心酸,繼續接著方才的話題:「阿爹,您剛才說什麽有先見之明?」
司馬池一聽,臉又拉了下來。
「這樣的先見之明,不要也罷。」他道。
作者有話說:
完結倒計時中……
日常想寫番外不想過正文……
第91章 風雪日
司馬池滿麵愁容, 嘆著氣:「劉平啊,剛愎自用,我早說過了。誰知在三川口的事上, 倒是顯出了當年幾句話的先見之明。」
「剛愎自用?」司馬光聽罷, 略微不解,「劉將不是素來被譽為儒將麽?先前在汴京,總能聽見有他的風聞, 都道人是文武雙全。」
司馬池聽罷, 點點頭,「話是如此。隻是瞧見那位同年進士也曾意氣風發, 如今卻落得這般處境, 難免生發感慨。」
說到當年進士,司馬池未免都多言了幾句:「當年,我與你嶽丈張誠之,同劉將,是苦讀求學的同窗, 後又一同升為景德二年進士, 又在同年賜官各奔東西。若論發展勢頭, 還得是劉將一馬當先。劉將出自軍將之家,聰慧好學, 進士後任過禦史與三司鹽鐵副使,當了十九年文官。後又得劉太後信賴, 轉任武官, 一直在延州前線待著。」
憶罷昔年風光,司馬池又轉了話頭:「當年人人見了劉將都得誇一聲英才, 可到底是沒同人好好相處過一番。我與他同窗多年, 年少求學時也常與人交談唱和。後我二人又一同升為禦史, 共事的時候更多。他這人啊,唯一的缺陷便是剛愎自用,總是走極端路子,不肯聽人言。如今倒好,他這事一出,還有人恭維起我的先見之明來。」
說罷,又想起三川口的事,便補充道:「延州同他共事的還有石元孫,那人官位壓不住他,自然什麽事也得聽他的去做。延州城內,自上而下,自知州到推官縣尉,無一人能撇下戰敗的責任來。當然,三川口的事也有內因。我軍落後於元昊騎兵,戰術也故步自封,一下便給人攻破了去。官家如今一番動作,隻看這年的成果罷。」
司馬光仔細聽著,心裏滿是震驚無措。澶淵之盟事過許久,他生長在康樂年歲,哪裏經過戰亂,更何況是如今的戰敗呢?
隻是戰局已定,當下再說些後話也無用,隻能求變。司馬光嘆口氣,問道:「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等。」司馬池麵沉如水,不顯波瀾。
「等?」司馬光滿心焦急著等著答案,卻沒想到等來這般虛無縹緲的回答。
「要等到何時?戰亂的消息根本就瞞不了地方百姓。衙司裏一接過上頭傳來的消息,不日便會下放到民間去。我們等得了,可民心民意等不了。多少老百姓都生活在康定盛世之下,他們以為得官家庇護會一世順利,腳下的土地也承天隆澤。如今倒好,延州城都差點丟了去,金明寨十萬重兵淪為降卒。說出來,豈不叫人心慌,為人恥笑?」他問道。
司馬池了解自家兒子的性子,如今聽他一番憤懣,也覺著情有可原。隻是危難關頭,最不能慌手慌腳的就是他們這一群地方官。
「君實啊,我們隻有等,才能自救。等官家的旨意都頒布下來,等官家扶持一撥人上台,等樞密院機構完善,等到局勢轉好,我們才能有所動作啊。」司馬池勸道。
隻是這番折中的勸話,叫年輕氣盛的司馬光聽來,未免覺著太過無為。他問著:「阿爹是要我坐以待斃麽?」
「當然不是。」司馬池立馬否認著。「天下是官家的天下,你想的那些措施,都得在官家旨意下達後才能施行。你能想出好法子,京官未必想不出來。如今汴京裏人才集聚,範仲淹,韓琦,文彥博,富弼,哪一個不是官家信賴,百姓仰仗的好官?這些人還不敢輕舉妄動,等著官家的調令,毋庸提你我這些地方小官了。」
見司馬光還在撞著南牆執拗到底,司馬池便竭力開解著:「你剛入官場,有這份心意是對的。隻是無論如何,在你心裏,置於首位的應是官家。倒不是叫你獻媚取寵,而是在民意與官家之間權衡協調。你要做的,始終是上傳下達而已,絕不是僭越著揣測官家的心意,甚至是想給官家做決定,生怕百姓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