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你放心,他對我很好,阿舅和阿姑都很照顧我。那邊有晴末晴連替我照應著,沒人欺負我。」張儒秀說道。
「那便好。」大娘子聽罷張儒秀的回答,鬆了口氣。驀地又想到什麽事,便問:「昨晚呢?昨晚如何?」
這話的指向便十分明顯了。
大娘子是在問同房之事。
張儒秀也不想做隱瞞,便如實答道:「除了同房,旁的都還好。」
這話一出叫大娘子愣在原地,倒是一旁聽著的二姐,一臉瞭然。
張儒秀見場麵難堪起來,便急忙開口解釋道:「就是……我倆都放不開……再說我和他才見了不幾次麵,總覺著不好意思……」
這話一開口,二姐噗嗤一笑,隨即又立馬變了臉,一本正經起來。
「你這孩子,怎麽……」大娘子開口想責備人家,卻又覺著張儒秀的話在理,一時囁嚅起來。
「這也是一個禮啊,不同房,你如何向聶夫人那邊交代呢?」大娘子苦口婆心地勸慰道。
「聶夫人待我那般好,定是會理解的。」張儒秀說罷,趕忙挽起大娘子的手臂,竭力撒著嬌。
「你啊……」大娘子被張儒秀磨的沒有法子,便頗為無奈地捏了捏張儒秀的臉頰。
「日後當同夫家多多交流,莫要生出些節外之事。」大娘子說道。
張儒秀點點頭。
「二姐你也聽著。」大娘子又說道。
「知道了。」二姐點點頭。
作者有話說:
排版暫時修到這章,感謝訂閱!
第36章 宴上兩派
宴席上, 張存頗為動容。
借張存的話來說,這麽多年來他是看著司馬光長大的,如今司馬光長成了壯誌淩雲的模樣, 張存也甚是欣慰。況且司馬光又是他的小婿, 自然叫他難得有真情流露。
男子一桌,女眷一桌,可畢竟席在一堂, 縱有屏風擋著, 卻也不隔音。張存同司馬光說的話,張儒秀自然能聽見。
張存同司馬光正色說著朝中大事, 那些個官方晦澀的話語本是叫人聽起來覺著枯燥難懂的, 可那些見解從司馬光口中說出,驀地淺白起來。司馬光議政時話間有一顯著特點——他喜愛結合典型事例來講,穿插故事進去。
張存也喜歡司馬光談吐的風格,落落大方,謙遜有禮。
張儒秀聽到那桌正議論得火熱, 便不自覺地側耳聽了起來, 一邊拿著筷著夾菜吃。
這會子, 張存在詢問司馬光對於科舉錄人的見解。
北宋在錄取士子時,某些時候格外照顧北方士子。
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遼國後, 遼便有了大批精兵,不久便興兵南下。趙匡胤上台後向北伐遼, 大敗, 自此宋一轉態勢,成為守方。
宋與遼戰火不斷, 而臨近遼的河北路便常受戰火摧殘, 士子半日讀書, 半日抗戰,勇績突出。北方水深火熱,然南方安逸富足,儼然太平之景。南境安康,自然多生進士狀元,南北境發展不均。因著河北士子少而貢獻大,故而官家下旨時,擴大範圍,多關照北方士子。譬如科舉錄士時,南北士子考績相同,則優先錄用北方士子。
這事定下了許久,然近來汴京城中又刮來不少風聲,聲勢雖小,卻也總是存在著。
張存看待事從不以事小為由,將任何一件事擱置在旁。如今他借小問大,實則是在拐著彎問司馬光對「公平」一詞的理解。另外也有一點,張存也是位河北人,也曾參與過守城戰鬥。戰後第二年,他便中了進士。不過當時他也是被人好生挖苦了一番,說他靠著打仗上位,腹中沒有真才實學。張存問這個問題,也是存了些要女婿給他正名的私心。
司馬光又如何不知?不過他隻是引經據典的解釋一些現象,又說了些趨勢罷了。張存是他的長輩,他自然不能斂足鋒芒全衝著嶽丈去。司馬光的言辭委婉,卻也暖了張存的心。
後來,司馬光又問了張存一些官家對西夏的想法。張存身為殿中侍禦史,自然有機會同官家多見,也自然更知曉些官家的心思。
張存聽到這話,麵露難意。
李元昊今年自立為「大夏」,此後便一直找些法子朝大宋邊境挑釁,兩國時有摩擦。李元昊手段強硬,不過幾月來,便叫人修築堡寨、打探情報,甚至肆意賄賂大宋官員。李元昊的那句「習練幹戈,杜絕朝貢,小則恣行討掠,大則侵奪邊僵」令朝中上下惴惴不安。
西夏已成猛虎之勢,兩國必有一戰。官家自然知曉這點,故而近來上朝時也多提到這些。隻是官家,目前似是也難做個定奪。
說到這處,張存飲下酒,長籲一聲。
司馬光自然懂得張存心裏的難處。自澶淵之盟以來,宋多年未經大戰,軍中一批老將也接連離世,如今軍中,早已是腐敗落後,鬆懈散漫之景。而西夏攻勢盡顯,兩方想比,又如何不叫人擔憂?
司馬光說了好些針砭時弊的話,一語中的,倒是叫浸在迷惘中的張存清醒不少。
二人飲了許多酒,觥籌交錯間,盡是肆意承樂。
張儒秀側目透過屏風看過去,隻看到司馬光端坐著的背影。不知怎的,張儒秀驀地就想起今早司馬光叫醒她時,無意間露出的小片胸膛。當時她剛醒一臉懵懂,自然沒在意這番細節。如今不知怎的就想了起來。
「那便好。」大娘子聽罷張儒秀的回答,鬆了口氣。驀地又想到什麽事,便問:「昨晚呢?昨晚如何?」
這話的指向便十分明顯了。
大娘子是在問同房之事。
張儒秀也不想做隱瞞,便如實答道:「除了同房,旁的都還好。」
這話一出叫大娘子愣在原地,倒是一旁聽著的二姐,一臉瞭然。
張儒秀見場麵難堪起來,便急忙開口解釋道:「就是……我倆都放不開……再說我和他才見了不幾次麵,總覺著不好意思……」
這話一開口,二姐噗嗤一笑,隨即又立馬變了臉,一本正經起來。
「你這孩子,怎麽……」大娘子開口想責備人家,卻又覺著張儒秀的話在理,一時囁嚅起來。
「這也是一個禮啊,不同房,你如何向聶夫人那邊交代呢?」大娘子苦口婆心地勸慰道。
「聶夫人待我那般好,定是會理解的。」張儒秀說罷,趕忙挽起大娘子的手臂,竭力撒著嬌。
「你啊……」大娘子被張儒秀磨的沒有法子,便頗為無奈地捏了捏張儒秀的臉頰。
「日後當同夫家多多交流,莫要生出些節外之事。」大娘子說道。
張儒秀點點頭。
「二姐你也聽著。」大娘子又說道。
「知道了。」二姐點點頭。
作者有話說:
排版暫時修到這章,感謝訂閱!
第36章 宴上兩派
宴席上, 張存頗為動容。
借張存的話來說,這麽多年來他是看著司馬光長大的,如今司馬光長成了壯誌淩雲的模樣, 張存也甚是欣慰。況且司馬光又是他的小婿, 自然叫他難得有真情流露。
男子一桌,女眷一桌,可畢竟席在一堂, 縱有屏風擋著, 卻也不隔音。張存同司馬光說的話,張儒秀自然能聽見。
張存同司馬光正色說著朝中大事, 那些個官方晦澀的話語本是叫人聽起來覺著枯燥難懂的, 可那些見解從司馬光口中說出,驀地淺白起來。司馬光議政時話間有一顯著特點——他喜愛結合典型事例來講,穿插故事進去。
張存也喜歡司馬光談吐的風格,落落大方,謙遜有禮。
張儒秀聽到那桌正議論得火熱, 便不自覺地側耳聽了起來, 一邊拿著筷著夾菜吃。
這會子, 張存在詢問司馬光對於科舉錄人的見解。
北宋在錄取士子時,某些時候格外照顧北方士子。
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遼國後, 遼便有了大批精兵,不久便興兵南下。趙匡胤上台後向北伐遼, 大敗, 自此宋一轉態勢,成為守方。
宋與遼戰火不斷, 而臨近遼的河北路便常受戰火摧殘, 士子半日讀書, 半日抗戰,勇績突出。北方水深火熱,然南方安逸富足,儼然太平之景。南境安康,自然多生進士狀元,南北境發展不均。因著河北士子少而貢獻大,故而官家下旨時,擴大範圍,多關照北方士子。譬如科舉錄士時,南北士子考績相同,則優先錄用北方士子。
這事定下了許久,然近來汴京城中又刮來不少風聲,聲勢雖小,卻也總是存在著。
張存看待事從不以事小為由,將任何一件事擱置在旁。如今他借小問大,實則是在拐著彎問司馬光對「公平」一詞的理解。另外也有一點,張存也是位河北人,也曾參與過守城戰鬥。戰後第二年,他便中了進士。不過當時他也是被人好生挖苦了一番,說他靠著打仗上位,腹中沒有真才實學。張存問這個問題,也是存了些要女婿給他正名的私心。
司馬光又如何不知?不過他隻是引經據典的解釋一些現象,又說了些趨勢罷了。張存是他的長輩,他自然不能斂足鋒芒全衝著嶽丈去。司馬光的言辭委婉,卻也暖了張存的心。
後來,司馬光又問了張存一些官家對西夏的想法。張存身為殿中侍禦史,自然有機會同官家多見,也自然更知曉些官家的心思。
張存聽到這話,麵露難意。
李元昊今年自立為「大夏」,此後便一直找些法子朝大宋邊境挑釁,兩國時有摩擦。李元昊手段強硬,不過幾月來,便叫人修築堡寨、打探情報,甚至肆意賄賂大宋官員。李元昊的那句「習練幹戈,杜絕朝貢,小則恣行討掠,大則侵奪邊僵」令朝中上下惴惴不安。
西夏已成猛虎之勢,兩國必有一戰。官家自然知曉這點,故而近來上朝時也多提到這些。隻是官家,目前似是也難做個定奪。
說到這處,張存飲下酒,長籲一聲。
司馬光自然懂得張存心裏的難處。自澶淵之盟以來,宋多年未經大戰,軍中一批老將也接連離世,如今軍中,早已是腐敗落後,鬆懈散漫之景。而西夏攻勢盡顯,兩方想比,又如何不叫人擔憂?
司馬光說了好些針砭時弊的話,一語中的,倒是叫浸在迷惘中的張存清醒不少。
二人飲了許多酒,觥籌交錯間,盡是肆意承樂。
張儒秀側目透過屏風看過去,隻看到司馬光端坐著的背影。不知怎的,張儒秀驀地就想起今早司馬光叫醒她時,無意間露出的小片胸膛。當時她剛醒一臉懵懂,自然沒在意這番細節。如今不知怎的就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