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她老封建,怕毀了娘子家的清譽,隻是這光天白日的,她要去的話,可能需要個大大的麵具。


    問就是羞澀罷了。


    張儒秀這會子,尋了個靠窗的地兒坐著。二樓人稀稀散散,一上樓,嘈雜聲立馬小了不少。


    想她穿越過來也一月有餘,時日雖不甚長,可她應付這生活,卻也愈發得心應手起來。就在昨日,她驀地發現,原來自己是可以控製這彈幕的,一個念頭來去,這彈幕便成了可有可無的玩意兒,不過前提是她得付出了足夠多的勞動量。至於這量,問就是一口氣搬了十幾口大甕罷了。


    張府旁有一人家走了水,這甕又都在遠處。張儒秀隱約看見火星之後就趕著往外沖,幫人家搬水甕,這力氣叫莽夫看了羞愧臉紅。也得虧是她殷勤地幫忙,這人家的火才一炷香內就滅了個完。


    這事傳遍了張府與附近的人家,她也成了人口中的「大力娘子。」不過這事過後幾日,回饋才反到張儒秀這邊來——彈幕確實比原先更穩定了,還觸發了意念開關這一項權力。


    生活總是要留些神秘感和陌生感的,張儒秀不願探清每個過路人的想法,有限的生命裏,每一刻都應是與自己有關的事。


    想了半天,張儒秀無意間往外瞥了一眼。隻是這一瞥,倒是正好叫她瞧見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作者有話說:


    感謝大家的支持!


    ps:文中關於玉津園「珍果獻夏,奇花進春,百亭千榭,林間水濱」此部分描寫摘自楊侃《皇畿賦》。


    第18章 鴛鴦成雙


    茶樓下的那道匆匆而過的身影正是司馬光,幾日不見,胡茬都生了出來,確實是一副頹廢模樣。


    她的未婚夫,這是考得不好麽?


    不過據她所知,寶元元年戊寅科的狀元是呂溱,而榜眼是李絢。司馬光的名次她雖不知,但應也是名列前茅的,並不算差。


    大抵是寫得不盡意罷,才會生得這般頹廢樣。


    司馬光從人群中穿過,步伐極快,邁幾大步就走出了張儒秀的視線裏。這次張儒秀倒是想看看司馬光心裏在想什麽,奈何這彈幕顯示不靈敏,人都走過了彈幕還沒顯現出來。看著他也不像是心如止水的樣子,畢竟人都這般憔悴了。


    不過她也突然發現,司馬光的步伐原來可以邁得這般大。先前二人一起閑逛時,司馬光步子小,步伐緩慢,還需她催促幾遍才能稍稍走得快些。那時她還覺著,人家原本就溫和內斂,步子小又慢那也是文人身上特有的文縐氣息。不曾想……


    還是她看人太片麵極端了,張儒秀現今覺著,酒足飯飽之餘,除了掙錢,發掘自己的未婚夫,倒也是一件樂事。


    「三小娘子?你怎麽在這兒?」來人道出的一聲貿然打斷了張儒秀的思路。


    張儒秀尋聲一看,原來那人正是許久未見的龐之道。那日二人在玉仙觀前分別後,便再未會過麵。張儒秀雖說過願意當個傳信使,可連日來她被各種事絆著,去店鋪的時候極少,自然也斷了會麵的機會。


    龐之道倒是一副春風得意的模樣,儼然一副世家子弟的樣。


    「原來是龐小官人。怎麽,官人也來這般嘈雜地兒飲茶麽?」張儒秀打趣道。


    龐之道聞言,輕笑一聲,道:「我原是想去娘子那小店看望一番,讓娘子給我捎個信,送到二娘子手中。怎知去到時,隻見店門緊閉。之後又轉了下,口幹舌燥,便隨意尋了個小茶樓稍作歇息,卻不曾想,卻在這兒遇見了小娘子。」


    「捎信兒?口信還是書信?你有何事找我二姐?」張儒秀一聽他這話,立馬進入了警戒狀態。她總覺著龐之道人太過精明,心思捉摸不透,她擔心二姐會吃虧。


    「三小娘子,大可不必如此咄咄逼人。」龐之道看出了她的牴觸,直言委屈。說罷,頗為自來熟地坐到張儒秀案桌前。


    「龐官人,你應該是有自己的位子坐罷?您占了座還到我這處來,不好罷?」張儒秀問道。


    要說這龐之道還真是外向奔放,張儒秀這言外之意都這麽明顯了,他也肯定是聽懂了,可人家就是賴在這兒不走。


    「三小娘子莫急,我就告訴你我的來意。」龐之道也是個聰明人,見好就收,知道這樣拉扯下去張儒秀得冒火,就趕緊恢復了正色,解釋道。


    「方才街上熱鬧非凡,小娘子你也知道,這也快幹元節了,我便想著……想著……」龐之道說罷,麵上竟顯露出幾分緋色,麵露難意。


    不過張儒秀也聽懂了他這話。


    「官人想約我二姐出去,一同幽會啊?」張儒秀問道。


    龐之道的心思被人看穿,心亂如麻,說出的話也是期期艾艾,詞不成句。


    「正……正是。」龐之道答道。


    「咳咳,官人如此緊張作甚,我隨口問問而已。」張儒秀說道。這龐之道還挺在意二姐,隻說了幾句與她相關的話語就如此慌。


    「我如今也不知二小娘子的心意,隻能這般摸著石頭過河,心裏也沒個底兒。今日前來,本想是叫娘子給我捎個口信兒的。想了又想,又覺口信兒不夠莊重,便借了店家的筆墨,草草寫了個帖子,還請娘子能幫我轉交給二小娘子。」


    龐之道說罷,從懷裏拿出了個信,遞過來時筆墨未幹,還能未見那股墨味兒,看來真是剛寫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