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每天早晚兩次的降雨,超過了降雨區域的吸收能力,有相當數量的雨水流了出來,動物們就守在外圍等著,久而久之,居然成就了一個小小的生態圈。
這個生態圈的存在,後來甚至引起了不少生物學家的注意。
也有人建議說,應該開鑿一些溝槽,妥善地利用起這些雨水——澳洲一直都比較缺水,否則也不會以駱駝喝了大量水的理由,集中消滅駱駝。
不過相關的正府部門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理由是降雨量並不算充分,麵積也不大。
事實的真相是,正府部門知道,這雨就是道觀搞出來的,所以才打住了這個念頭。
澳洲倒不禁止談論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但是拿出來做反駁的理由並不充分,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麽宣傳的話,那是幫助華夏宗叫在本地立足!
這怎麽可以呢?宗叫信仰自由隻是不幹涉他人信教,而不是幫忙宣傳宗叫,更別說道教可以算是華夏本土的宗叫。
而且,索菲亞能讓雨按時下,就能中止下雨,這種判斷太容易做了,正府投資修建了水渠之後,如果道觀停止了這種操作,投資的錢豈不是打了水漂?
正府那邊挺糾結這件事,但是道觀在民間迅速走紅,以至於到了盛夏的時候,這裏成為了真正的遊覽勝地。
華夏的工程隊已經將索菲亞買下的土地做好了隔離,用的是壕溝和鐵絲網。
這種隔離方式在澳洲是不被準許的,不過下一步,索菲亞會修建更高檔的隔離網,目前隻是為了圖快,先用鐵絲網將自己的地界保護起來。
索菲亞原本沒打算把自己的土地隔離起來,可是隨著遊客越來越多,不隔離是不行了。
她並不是個小氣的人,但還是那句話,宗叫場所是個神聖的地方,遊客們參觀真武大殿沒問題,但是遊山玩水的那種,還要把餐布鋪在地上野炊,會影響到道觀的神聖感。
遊客們對她的隔離表示遺憾,但同時也表示理解,澳洲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不過對於私有財產的尊敬,確實是值得誇獎的。
可是理解歸理解,大家還是想欣賞一下這裏的風景,於是就有本地人搭建了幾個觀景台,方便遊客觀賞。
觀景台是不收費的,不得不承認,公益活動在澳洲還是深入人心的,尤其像這種投入不大,又沒什麽危險的活動,還是有人願意做的。
觀景台有了,但是住宿又成了問題,遊客們來的時候,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車子——澳洲地廣人稀,汽車幾乎是人手一輛,但是有房車的終究是少數、
而道觀這裏除了風景好,人與動物、動物與大自然很和諧,最有名的還是一早一晚兩場雨,想看這兩場雨,就必須住在道館附近。
有人覺得,住在山下的阿姆斯丹小鎮也不錯。
隨著道觀降雨的出名,那些逃離小鎮的人們,有不少回來了,大家當時離開,是擔心大火不知道什麽時候來臨,現在既然有道觀的降雨,大火一旦燒過來,完全可以去那裏躲避。
所以山下有人提供住宿,不過很快地,遊客們就發現,住在小鎮裏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這裏雖然配偶套設施齊全服務不錯,但是賞雨真不方便。
賞夜雨也就算了,等雨下完再開車下山,也沒有多大問題,但是想看早上的雨,必須要早起,否則不但錯過了黃金時間,上山的時候還會遇到水流,不是很安全。
外來的遊客有住宿的剛需,但是道觀偏偏不提供——索菲亞對於營利性的經營,真的不是很感興趣,於是就有精明的澳洲人把自家的房車開上來,收取住宿費。
至於說修建旅館?抱歉,還真沒什麽人這麽想,那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不說,關鍵是這裏的風景,純粹要看道觀的心情,如果旅館修建好了,道觀卻停止了操作,大家去哪兒喊冤去?
所以就不如提供房車,讓人在車上睡一夜,第二天該幹啥就幹啥,兩不耽誤。
至於說價錢,澳洲人倒也不存在宰客一說,但問題是……澳洲的生活成本本來就不低。
一開始隻是三四輛房車——小鎮嘛,也就這個檔次,但是逐漸地,有外地的房車過來做生意,到了後來,每天都有十來八輛房車,在傍晚時候開過來。
有需求就有市場,哪怕是比較佛係的澳洲。
林四爺看得有點眼熱,主動找到了索菲亞,說我能不能也搞一下這個旅館?
他倒是能直接找紅姐,不過,說到底索菲亞才是觀主,而紅姐此來還沒有簽證,也就是說,她隨時都可能偷渡回去,所以他認為,還是尊重一下主人比較好。
索菲亞對他的印象不錯,這倒不是看在馮君的麵子上,而是從一開始她選址的時候,林四爺就提供給她不少的幫助,也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她這一方。
所以她表示,這個事情我要考慮一下,盡快給你答覆。
結果她找到了馮君,商定了一些章程,不成想因為這次商議,又醞釀出一場禍患。
第1774章 青年旅社
馮君跟索菲亞一樣,對於很多營利性的產業,並不是很感興趣。
修者的世界,隻有修煉才是王道,其他都要往後排。
當然,林四爺在操作之前,能記得先跟索菲亞打招呼,這就是懂禮數,馮君覺得這個行為值得鼓勵,「他想賺這個錢,那就讓他掙好了,沒道理外人能賺錢,咱自己人卻被禁止。」
這個生態圈的存在,後來甚至引起了不少生物學家的注意。
也有人建議說,應該開鑿一些溝槽,妥善地利用起這些雨水——澳洲一直都比較缺水,否則也不會以駱駝喝了大量水的理由,集中消滅駱駝。
不過相關的正府部門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理由是降雨量並不算充分,麵積也不大。
事實的真相是,正府部門知道,這雨就是道觀搞出來的,所以才打住了這個念頭。
澳洲倒不禁止談論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但是拿出來做反駁的理由並不充分,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麽宣傳的話,那是幫助華夏宗叫在本地立足!
這怎麽可以呢?宗叫信仰自由隻是不幹涉他人信教,而不是幫忙宣傳宗叫,更別說道教可以算是華夏本土的宗叫。
而且,索菲亞能讓雨按時下,就能中止下雨,這種判斷太容易做了,正府投資修建了水渠之後,如果道觀停止了這種操作,投資的錢豈不是打了水漂?
正府那邊挺糾結這件事,但是道觀在民間迅速走紅,以至於到了盛夏的時候,這裏成為了真正的遊覽勝地。
華夏的工程隊已經將索菲亞買下的土地做好了隔離,用的是壕溝和鐵絲網。
這種隔離方式在澳洲是不被準許的,不過下一步,索菲亞會修建更高檔的隔離網,目前隻是為了圖快,先用鐵絲網將自己的地界保護起來。
索菲亞原本沒打算把自己的土地隔離起來,可是隨著遊客越來越多,不隔離是不行了。
她並不是個小氣的人,但還是那句話,宗叫場所是個神聖的地方,遊客們參觀真武大殿沒問題,但是遊山玩水的那種,還要把餐布鋪在地上野炊,會影響到道觀的神聖感。
遊客們對她的隔離表示遺憾,但同時也表示理解,澳洲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不過對於私有財產的尊敬,確實是值得誇獎的。
可是理解歸理解,大家還是想欣賞一下這裏的風景,於是就有本地人搭建了幾個觀景台,方便遊客觀賞。
觀景台是不收費的,不得不承認,公益活動在澳洲還是深入人心的,尤其像這種投入不大,又沒什麽危險的活動,還是有人願意做的。
觀景台有了,但是住宿又成了問題,遊客們來的時候,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車子——澳洲地廣人稀,汽車幾乎是人手一輛,但是有房車的終究是少數、
而道觀這裏除了風景好,人與動物、動物與大自然很和諧,最有名的還是一早一晚兩場雨,想看這兩場雨,就必須住在道館附近。
有人覺得,住在山下的阿姆斯丹小鎮也不錯。
隨著道觀降雨的出名,那些逃離小鎮的人們,有不少回來了,大家當時離開,是擔心大火不知道什麽時候來臨,現在既然有道觀的降雨,大火一旦燒過來,完全可以去那裏躲避。
所以山下有人提供住宿,不過很快地,遊客們就發現,住在小鎮裏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這裏雖然配偶套設施齊全服務不錯,但是賞雨真不方便。
賞夜雨也就算了,等雨下完再開車下山,也沒有多大問題,但是想看早上的雨,必須要早起,否則不但錯過了黃金時間,上山的時候還會遇到水流,不是很安全。
外來的遊客有住宿的剛需,但是道觀偏偏不提供——索菲亞對於營利性的經營,真的不是很感興趣,於是就有精明的澳洲人把自家的房車開上來,收取住宿費。
至於說修建旅館?抱歉,還真沒什麽人這麽想,那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不說,關鍵是這裏的風景,純粹要看道觀的心情,如果旅館修建好了,道觀卻停止了操作,大家去哪兒喊冤去?
所以就不如提供房車,讓人在車上睡一夜,第二天該幹啥就幹啥,兩不耽誤。
至於說價錢,澳洲人倒也不存在宰客一說,但問題是……澳洲的生活成本本來就不低。
一開始隻是三四輛房車——小鎮嘛,也就這個檔次,但是逐漸地,有外地的房車過來做生意,到了後來,每天都有十來八輛房車,在傍晚時候開過來。
有需求就有市場,哪怕是比較佛係的澳洲。
林四爺看得有點眼熱,主動找到了索菲亞,說我能不能也搞一下這個旅館?
他倒是能直接找紅姐,不過,說到底索菲亞才是觀主,而紅姐此來還沒有簽證,也就是說,她隨時都可能偷渡回去,所以他認為,還是尊重一下主人比較好。
索菲亞對他的印象不錯,這倒不是看在馮君的麵子上,而是從一開始她選址的時候,林四爺就提供給她不少的幫助,也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她這一方。
所以她表示,這個事情我要考慮一下,盡快給你答覆。
結果她找到了馮君,商定了一些章程,不成想因為這次商議,又醞釀出一場禍患。
第1774章 青年旅社
馮君跟索菲亞一樣,對於很多營利性的產業,並不是很感興趣。
修者的世界,隻有修煉才是王道,其他都要往後排。
當然,林四爺在操作之前,能記得先跟索菲亞打招呼,這就是懂禮數,馮君覺得這個行為值得鼓勵,「他想賺這個錢,那就讓他掙好了,沒道理外人能賺錢,咱自己人卻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