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一月修好了吳淞江北堤,第二個月還修好了陽澄湖、界浦河、楊林塘的長堤呢。」
「真的啊……」金學曾和於慎思對望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猴急之色。
兩人忙一人獻上一根剝好的蟹鉗肉,諂媚問道:「師父,是不是江南公司下一步,就該開發我們崇明了?」
趙昊咽下滿嘴潔白的蟹鉗肉,舒服的眯起眼道:「那可不好說,公司的事情,要股東們研究決定的,我一個人可說了不算。」
「師父……」金學曾巴狗兒似的搖尾乞憐道:「你老人家就忍心看弟子,一直住在廟裏頭?大明朝一千四百多個知縣,有我這麽慘的嗎?」
「是啊師父,不建好大堤,我們根本不敢開口提建衙門的茬。」於慎思也點頭附和道:「這萬一要是再塌了,我們可吃罪不起。」
「哈哈哈,放心吧,三沙不會塌的。」卻聽老師淡定的說一句。
金學曾和於慎思登時心跳加速,齊齊暗叫道:
『來了,它來了!久違的大預言術來了!有師父的無邊法力加持,崇明島終於看到希望了!』
「太好了師父!」金學曾一蹦三尺高,眼淚直流道:「沒有縣衙的知縣,就好比流鶯……哦不不不不,沒有根據地的流寇一樣,根本沒法發展壯大啊。」
「可為什麽偏偏是三沙啊……」於慎思卻發愁道:「那裏是沙船幫的地盤,肯定不答應我們去他們那裏建縣衙的。」
「哦,沙船幫這麽橫?」趙昊笑問道。
「唉,可不是嘛。師父請看,這是一百年前的崇明島。」金學曾忙將桌子清出一塊地方,擱下一張成化年間的崇明地圖。
隻見地圖上,長江入海口南邊太倉上海一線還好。北岸南通一麵,與後世就是兩個模樣,整個啟東完全不存在,入海口南北相距超過一百二十裏。
在這一百二十裏的遼闊水域上,散布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有三個——三沙、姚劉沙和東沙。當時崇明縣九成人口都住在這三個地方。
金學曾對著地圖告訴趙昊,原先崇明的三大勢力——崇明縣衙設在東沙,天賜鹽場和駐軍在姚劉沙,沙船幫在三沙。三方井水不犯河水,長期三足鼎立。
但隨著姚劉沙和東沙的崩壞,天賜鹽場撤場、駐軍移駐金山衛,縣衙也沒入水底,縣太爺隻能搬到西沙去偏安一隅。
唯有三沙完好無損。
而且沙船幫做的是航運生意,絲毫不受沙洲坍縮的影響,來投奔他們的崇明百姓越來越多。
沙船幫儼然就成了整個崇明最大的一方勢力。
眼下他們有五百多條沙船,三千多名水手。整個三沙四五萬的百姓,要麽是沙船幫的家屬,要麽靠沙船幫過活,把誰當老大也就可想而知。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沙船幫怎麽會同意縣裏,在他們的地盤上插一腳呢?
第二百二十七章 海鮮
海神廟東偏殿,師徒三人享用的山珍海味,饞哭了隔壁的錢王爺。
「師父,嚐嚐這個黃瓜魚。」金學曾獻寶似的,將一盤清蒸大黃魚奉到趙昊麵前。
「在咱們崇明,沒有黃魚就不成席。」
「是啊師父,這大黃魚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健脾升胃、益氣填精。」於慎思也在一旁附和笑道:「師父正長身體呢,可要多吃些。」
趙公子夾了一塊白嫩的魚肉送入口中,果然肉質鮮嫩、味道甘美。
不禁讚許的點點頭,慢條斯理問道:「這沙船幫,現在是個什麽情形?」
「回師父,孩子沒娘,說來話長。這崇明島在長江口,老早年就有人靠跑船為業。」金學曾這幾個月,顯然也不是白混的,便娓娓道來。
「不過真正興盛起來,還是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那會兒。艦隊回航後,因為載貨太多吃水太深,進不了太倉劉家港,隻好先停靠在這崇明島。」金學曾又道:「然後僱請當地的船行,把貨物轉運到南京。」
於慎思撤下趙昊麵前的魚骨頭,又給他奉上一盤蒜蓉大龍蝦,小聲笑道:「這龍蝦滋陰健胃、補腎壯陽,味道好極了……」
趙公子露出老父親般欣慰的笑容,便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聽金學曾繼續介紹道:
「這下崇明島的沙船行一下就成了氣候。最多的時候,整個崇明有上萬條沙船,八九萬水手呢。」
趙昊嘖嘖有聲,也不知是龍蝦太好吃了,還是感嘆崇明島昔日盛景。
「不過後來下西洋一停,航運生意一落千丈。船行紛紛倒閉,水手們沒了生計。這時候沈家的老祖沈一櫓成立沙船幫,把所有的船行聯合起來,統一定價,統一經營。」
「自己人沒了惡性競爭,也提高了跟貨主要價的能力,水手們這才重新有了口飯吃,都把沈家當成了救星,沙船幫也就越做越大,直到一統崇明航運。幫主之位也在沈家傳了七代人。」
趙昊淡淡問道:「這麽說,這沙船幫一直姓沈了?」
「原來一直都是,不過到去年,事情起了變化。」於慎思沉聲道:「沙船幫新幫主沈朔,忽然年紀輕輕病死,也沒有留下個子嗣。唯一的弟弟才八歲,怎麽能擔得起這麽大的家業?」
「是啊。」金學曾不禁笑道:「別看就是個跑江湖的幫派,跟古時候皇位傳承一個道理。」
「真的啊……」金學曾和於慎思對望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猴急之色。
兩人忙一人獻上一根剝好的蟹鉗肉,諂媚問道:「師父,是不是江南公司下一步,就該開發我們崇明了?」
趙昊咽下滿嘴潔白的蟹鉗肉,舒服的眯起眼道:「那可不好說,公司的事情,要股東們研究決定的,我一個人可說了不算。」
「師父……」金學曾巴狗兒似的搖尾乞憐道:「你老人家就忍心看弟子,一直住在廟裏頭?大明朝一千四百多個知縣,有我這麽慘的嗎?」
「是啊師父,不建好大堤,我們根本不敢開口提建衙門的茬。」於慎思也點頭附和道:「這萬一要是再塌了,我們可吃罪不起。」
「哈哈哈,放心吧,三沙不會塌的。」卻聽老師淡定的說一句。
金學曾和於慎思登時心跳加速,齊齊暗叫道:
『來了,它來了!久違的大預言術來了!有師父的無邊法力加持,崇明島終於看到希望了!』
「太好了師父!」金學曾一蹦三尺高,眼淚直流道:「沒有縣衙的知縣,就好比流鶯……哦不不不不,沒有根據地的流寇一樣,根本沒法發展壯大啊。」
「可為什麽偏偏是三沙啊……」於慎思卻發愁道:「那裏是沙船幫的地盤,肯定不答應我們去他們那裏建縣衙的。」
「哦,沙船幫這麽橫?」趙昊笑問道。
「唉,可不是嘛。師父請看,這是一百年前的崇明島。」金學曾忙將桌子清出一塊地方,擱下一張成化年間的崇明地圖。
隻見地圖上,長江入海口南邊太倉上海一線還好。北岸南通一麵,與後世就是兩個模樣,整個啟東完全不存在,入海口南北相距超過一百二十裏。
在這一百二十裏的遼闊水域上,散布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有三個——三沙、姚劉沙和東沙。當時崇明縣九成人口都住在這三個地方。
金學曾對著地圖告訴趙昊,原先崇明的三大勢力——崇明縣衙設在東沙,天賜鹽場和駐軍在姚劉沙,沙船幫在三沙。三方井水不犯河水,長期三足鼎立。
但隨著姚劉沙和東沙的崩壞,天賜鹽場撤場、駐軍移駐金山衛,縣衙也沒入水底,縣太爺隻能搬到西沙去偏安一隅。
唯有三沙完好無損。
而且沙船幫做的是航運生意,絲毫不受沙洲坍縮的影響,來投奔他們的崇明百姓越來越多。
沙船幫儼然就成了整個崇明最大的一方勢力。
眼下他們有五百多條沙船,三千多名水手。整個三沙四五萬的百姓,要麽是沙船幫的家屬,要麽靠沙船幫過活,把誰當老大也就可想而知。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沙船幫怎麽會同意縣裏,在他們的地盤上插一腳呢?
第二百二十七章 海鮮
海神廟東偏殿,師徒三人享用的山珍海味,饞哭了隔壁的錢王爺。
「師父,嚐嚐這個黃瓜魚。」金學曾獻寶似的,將一盤清蒸大黃魚奉到趙昊麵前。
「在咱們崇明,沒有黃魚就不成席。」
「是啊師父,這大黃魚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健脾升胃、益氣填精。」於慎思也在一旁附和笑道:「師父正長身體呢,可要多吃些。」
趙公子夾了一塊白嫩的魚肉送入口中,果然肉質鮮嫩、味道甘美。
不禁讚許的點點頭,慢條斯理問道:「這沙船幫,現在是個什麽情形?」
「回師父,孩子沒娘,說來話長。這崇明島在長江口,老早年就有人靠跑船為業。」金學曾這幾個月,顯然也不是白混的,便娓娓道來。
「不過真正興盛起來,還是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那會兒。艦隊回航後,因為載貨太多吃水太深,進不了太倉劉家港,隻好先停靠在這崇明島。」金學曾又道:「然後僱請當地的船行,把貨物轉運到南京。」
於慎思撤下趙昊麵前的魚骨頭,又給他奉上一盤蒜蓉大龍蝦,小聲笑道:「這龍蝦滋陰健胃、補腎壯陽,味道好極了……」
趙公子露出老父親般欣慰的笑容,便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聽金學曾繼續介紹道:
「這下崇明島的沙船行一下就成了氣候。最多的時候,整個崇明有上萬條沙船,八九萬水手呢。」
趙昊嘖嘖有聲,也不知是龍蝦太好吃了,還是感嘆崇明島昔日盛景。
「不過後來下西洋一停,航運生意一落千丈。船行紛紛倒閉,水手們沒了生計。這時候沈家的老祖沈一櫓成立沙船幫,把所有的船行聯合起來,統一定價,統一經營。」
「自己人沒了惡性競爭,也提高了跟貨主要價的能力,水手們這才重新有了口飯吃,都把沈家當成了救星,沙船幫也就越做越大,直到一統崇明航運。幫主之位也在沈家傳了七代人。」
趙昊淡淡問道:「這麽說,這沙船幫一直姓沈了?」
「原來一直都是,不過到去年,事情起了變化。」於慎思沉聲道:「沙船幫新幫主沈朔,忽然年紀輕輕病死,也沒有留下個子嗣。唯一的弟弟才八歲,怎麽能擔得起這麽大的家業?」
「是啊。」金學曾不禁笑道:「別看就是個跑江湖的幫派,跟古時候皇位傳承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