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比讓你偷偷拿回去賣掉,強之百倍嗎?」說完他瞥一眼一臉呆滯的小吏道:「你明白了吧?」
小吏汗如漿下,不由自主打個哆嗦,他藏在袖子裏腰帶裏的糖果,便劈裏啪啦掉了一地。
……
待到梅汛過去後,堤上暫時用不了那麽多男丁,老兩口又組織男人們將破爛骯髒的窩棚拆掉,改用竹木搭建簡易的住房。
當然,徐渭是不會再出頭了。一來他是真懶,二來他那張嘴有多討中老年婦女喜歡,就有多惹男人討厭。讓他指揮男丁們幹活,估計用不著半天就得讓人家綁上石頭扔到至和塘裏去。
玉峰山上下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竹林,據說是顧大棟的產業,吳承恩說動和尚們捐出來,用竹子作為災民們的主要建材。
人多就是力量大,一排排竹屋修建起來。雖然仍舊很簡陋,但至少通風良好,並且災民們都睡上了床——就是從前方文說的那種用土盤起來,鋪上木板的土床。
這麽潮的天睡在地上,人身體稍弱都會生病的。能睡在土床上就是大改善。
吳承恩甚至還組織人打了十幾口井,讓災民不再用渾濁的河水,而是吃幹淨的多的井水。
除了發動群眾一起動手防疫之外,吳承恩也通過居委會大媽……哦不,內裏長內甲長們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控體係。
他要求她們每日巡查自己的裏甲,發現有忽然生病的百姓立即上報。縣裏會第一時間派遣醫官去診治,若是傳染病則立即隔離。
最牛逼的是,他不僅隔離了單個病人,還會視嚴重情況,將病人全家乃至密切接觸過的一幹人等,全都隔離起來診治觀察。
這一條是李贄告訴他的,李卓吾家裏死的人太多,對這方麵有充分的經驗。雖然他寧願沒有。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華家的
在兩人或者說兩個半人多管齊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非但疫病迅速被撲滅,災民們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麵貌,也在肉眼可見的好轉。
他們已經沒有了叫花子模樣,跟南城的普通市民,看上去沒什麽區別了。
甚至還要幹淨一點兒。
畢竟在南城,沒有『內甲長、內裏長』們,督促老百姓每天都要洗澡洗頭洗衣服。
大明的百姓是最熱愛生活的,當有人幫他們從朝不保夕的泥潭中掙脫出來,他們的生活也就漸漸恢復了正軌。
……
五更過半,天蒙蒙亮起,新安民社的那一排排嶄新的竹屋裏便有了動靜。
那是勤勞的主婦們起床做飯的聲音。
在第四保第六裏第七甲的那排安置房中,打頭一間住著個叫李華的鄉民,和他的妻子梁氏,還有他們的三個孩子。
梁氏是個愛幹淨的女人,她寧肯比旁人早起床半個時辰,也要先把簡陋的竹屋收拾的整整齊齊。
而且別人家屋裏都是土地,她家屋裏卻是竹子的地板。
那是她和孩子們趁著之前閑暇時,去撿了施工剩下的竹子,拿回來和丈夫削成厚厚的竹篾,然後編成竹蓆鋪在地上的。
這樣屋裏便不再起土,非但幹淨了許多,孩子們也可以赤著腳在屋裏玩耍,把隔壁的小孩都羨慕壞了。
至於屋裏的桌椅板凳,都是她家本來的家具。雖然年年逃難,已是破破爛爛,但梁氏把它們擦得幹幹淨淨,還鋪上了一塊粗藍桌布。
然後擺上養在竹筒中的鮮花。竹筒是她丈夫趁著造屋子時,偷偷解出來拿給她當花盆的。
而鮮花,是孩子們從玉峰山上採下來,送給母親的。
有了這些鮮艷的顏色點綴,竹屋便活潑起來,也有了家的溫馨。
梁氏滿意的欣賞完自己的布置,便挑著擔子出去不遠處,到那口屬於四保的水井去打水。
聽那說話風趣的徐先生說,因為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井水要比河水幹淨多了。
梁氏雖然想不明白這兩者有什麽關聯,但有學問的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反正自從打井之後,她便隻挑井水用,再也沒去河邊打過一次水。
……
這會兒天才剛發白,打水的人少,梁氏很快便挑了兩桶水回家。
家裏沒有水缸,就連水桶都是和妯娌家共用的,所以她得抓緊了。
梁氏先點著了火塘,坐上鍋,然後往鍋裏倒上水。
趁著燒水的功夫,她用粗布蘸水,仔細的擦洗起地板來。
竹篾的地板不能直接用水沖,那樣水會滲到地板下積攢潮氣的。隻能這樣小心的擦拭。
這時候,一道簾子隔出的臥室內有了動靜,然後便鬧騰起來。
她的三個孩子大的十二,小的四歲,是男孩。還有個六歲的小女娃。
兩個小的正是最淘氣的時候,幾乎從一睜眼就要鬧騰。兩人忽然就掀開簾子,光著屁股衝出來,在屋裏追逐起來。
「別亂跑,小心地滑!」李華赤著上身追出來,一邊穿著小褂一邊叫嚷道:「別碰著鍋!」
安靜的屋子裏,登時亂成一團。
以往每當此時,梁氏都會覺得很煩,但現在她隻會覺得幸福,十分的幸福。
一個月前倒是安安靜靜,全家五口像老鼠似的蜷在又黑又臭的窩棚裏,小兒子病的半夜直抽抽,小女兒也餓得一動不動,兩口子卻一籌莫展。
那種死寂般的氣氛,讓她無比擔心,會在這次饑荒中失去自己的孩子。
小吏汗如漿下,不由自主打個哆嗦,他藏在袖子裏腰帶裏的糖果,便劈裏啪啦掉了一地。
……
待到梅汛過去後,堤上暫時用不了那麽多男丁,老兩口又組織男人們將破爛骯髒的窩棚拆掉,改用竹木搭建簡易的住房。
當然,徐渭是不會再出頭了。一來他是真懶,二來他那張嘴有多討中老年婦女喜歡,就有多惹男人討厭。讓他指揮男丁們幹活,估計用不著半天就得讓人家綁上石頭扔到至和塘裏去。
玉峰山上下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竹林,據說是顧大棟的產業,吳承恩說動和尚們捐出來,用竹子作為災民們的主要建材。
人多就是力量大,一排排竹屋修建起來。雖然仍舊很簡陋,但至少通風良好,並且災民們都睡上了床——就是從前方文說的那種用土盤起來,鋪上木板的土床。
這麽潮的天睡在地上,人身體稍弱都會生病的。能睡在土床上就是大改善。
吳承恩甚至還組織人打了十幾口井,讓災民不再用渾濁的河水,而是吃幹淨的多的井水。
除了發動群眾一起動手防疫之外,吳承恩也通過居委會大媽……哦不,內裏長內甲長們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控體係。
他要求她們每日巡查自己的裏甲,發現有忽然生病的百姓立即上報。縣裏會第一時間派遣醫官去診治,若是傳染病則立即隔離。
最牛逼的是,他不僅隔離了單個病人,還會視嚴重情況,將病人全家乃至密切接觸過的一幹人等,全都隔離起來診治觀察。
這一條是李贄告訴他的,李卓吾家裏死的人太多,對這方麵有充分的經驗。雖然他寧願沒有。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華家的
在兩人或者說兩個半人多管齊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非但疫病迅速被撲滅,災民們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麵貌,也在肉眼可見的好轉。
他們已經沒有了叫花子模樣,跟南城的普通市民,看上去沒什麽區別了。
甚至還要幹淨一點兒。
畢竟在南城,沒有『內甲長、內裏長』們,督促老百姓每天都要洗澡洗頭洗衣服。
大明的百姓是最熱愛生活的,當有人幫他們從朝不保夕的泥潭中掙脫出來,他們的生活也就漸漸恢復了正軌。
……
五更過半,天蒙蒙亮起,新安民社的那一排排嶄新的竹屋裏便有了動靜。
那是勤勞的主婦們起床做飯的聲音。
在第四保第六裏第七甲的那排安置房中,打頭一間住著個叫李華的鄉民,和他的妻子梁氏,還有他們的三個孩子。
梁氏是個愛幹淨的女人,她寧肯比旁人早起床半個時辰,也要先把簡陋的竹屋收拾的整整齊齊。
而且別人家屋裏都是土地,她家屋裏卻是竹子的地板。
那是她和孩子們趁著之前閑暇時,去撿了施工剩下的竹子,拿回來和丈夫削成厚厚的竹篾,然後編成竹蓆鋪在地上的。
這樣屋裏便不再起土,非但幹淨了許多,孩子們也可以赤著腳在屋裏玩耍,把隔壁的小孩都羨慕壞了。
至於屋裏的桌椅板凳,都是她家本來的家具。雖然年年逃難,已是破破爛爛,但梁氏把它們擦得幹幹淨淨,還鋪上了一塊粗藍桌布。
然後擺上養在竹筒中的鮮花。竹筒是她丈夫趁著造屋子時,偷偷解出來拿給她當花盆的。
而鮮花,是孩子們從玉峰山上採下來,送給母親的。
有了這些鮮艷的顏色點綴,竹屋便活潑起來,也有了家的溫馨。
梁氏滿意的欣賞完自己的布置,便挑著擔子出去不遠處,到那口屬於四保的水井去打水。
聽那說話風趣的徐先生說,因為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井水要比河水幹淨多了。
梁氏雖然想不明白這兩者有什麽關聯,但有學問的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反正自從打井之後,她便隻挑井水用,再也沒去河邊打過一次水。
……
這會兒天才剛發白,打水的人少,梁氏很快便挑了兩桶水回家。
家裏沒有水缸,就連水桶都是和妯娌家共用的,所以她得抓緊了。
梁氏先點著了火塘,坐上鍋,然後往鍋裏倒上水。
趁著燒水的功夫,她用粗布蘸水,仔細的擦洗起地板來。
竹篾的地板不能直接用水沖,那樣水會滲到地板下積攢潮氣的。隻能這樣小心的擦拭。
這時候,一道簾子隔出的臥室內有了動靜,然後便鬧騰起來。
她的三個孩子大的十二,小的四歲,是男孩。還有個六歲的小女娃。
兩個小的正是最淘氣的時候,幾乎從一睜眼就要鬧騰。兩人忽然就掀開簾子,光著屁股衝出來,在屋裏追逐起來。
「別亂跑,小心地滑!」李華赤著上身追出來,一邊穿著小褂一邊叫嚷道:「別碰著鍋!」
安靜的屋子裏,登時亂成一團。
以往每當此時,梁氏都會覺得很煩,但現在她隻會覺得幸福,十分的幸福。
一個月前倒是安安靜靜,全家五口像老鼠似的蜷在又黑又臭的窩棚裏,小兒子病的半夜直抽抽,小女兒也餓得一動不動,兩口子卻一籌莫展。
那種死寂般的氣氛,讓她無比擔心,會在這次饑荒中失去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