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人家生活的太便利了。


    院子裏有個自來水,壓一壓把手,幹淨的清水就從龍頭裏嘩嘩淌出。


    這些水都在大隊的水塔中經過層層過濾的,可以直接飲用,不會鬧肚子。


    不過挑剔的二表叔,還是喝出了一丟丟怪怪的味道。


    來嘮嗑的朱會計釋疑說,那是因為水塔中加了消毒用的漂白粉,喝不習慣可以泡茶,加糖都可以。這兩樣公社都自產,便宜的很。


    兩人趕緊表示直接喝沒問題,比俺們陝北的黃泥湯好喝多了……


    更誇張的是,這邊居然還將水引入了茅房中……呃,人家叫衛生間。


    蹲完坑一按水箱,嘩的一聲,便便就沖得幹幹淨淨,一點味兒都沒有。


    而且衛生間裏還安裝了花灑,擰開開關就可以沖涼了。這哪是窮鬼配得上的享受,表叔們還沒過上這樣的日子呢。


    楊馬二人組,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會羨慕窮鬼的生活。這真是太他媽荒唐了!


    當然,身為專業人士,他們不會那麽膚淺,還會看到更多的東西。


    譬如這些經絡般遍布全村的輸水管道,居然都是鑄鐵的。這就離了大譜了。


    這得用多少鐵啊?難道島上私開鐵礦了不成?


    來嘮嗑的朱會計告訴他們,台灣雖然是個寶島,卻沒有正經鐵礦。這些鑄鐵件都是從廣東運來的。


    表叔們瞭然。閩粵一帶有大量的私營鐵礦,其中以潮州惠州為甚,嘉靖年間產量就十倍於官營鐵場。


    佛山更一度成為華南乃至大明的兵工廠,私鑄的鐵炮鳥銃品質都遠超官造。當年胡宗憲抗倭,因為南京兵器局質量太糟糕且產量低下,無奈命人攜重金到佛山訂購鳥銃三萬支,數月便拿到了貨……而且質量上乘,大大提高了官軍的戰鬥力。


    平倭後,這些地下兵工廠又為海主們鑄造槍炮。但進入萬曆年間,卻很少見到佛山造的火器,原來都轉行造民用鑄鐵件了……


    此外,白瓷的馬桶、洗手池、還有門窗上的玻璃,下水道的陶管,以及蓋樓裝修的諸多建材……也都是江浙閩粵運來的。


    表叔們再次難以置信,這得花多少錢啊?你們哪來那麽多錢?


    朱會計自然不會跟他們解釋,什麽叫集中採購,抵押貸款。他得意一笑,豎起三根手指道:


    「我們確實沒銀子,但有三白!」


    「三白?啥玩意兒?」


    「米、糖、鹽。」朱會計毫無心機的顯擺道:「江浙閩粵都是地少人稠,而我們台灣地廣人稀,水稻一年三熟,還可以種甘蔗。現在福建廣東市麵上三分之一的糖和糧食,都是我們產的。而且我們現在已經建好了大圳,用不了幾年,就會台灣熟,閩粵足了!」


    「什麽……」大表叔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你們能打這麽多糧食?!」


    東廠一直以為,江南集團往海外大移民是自尋死路。那些流民都是各地官府避之不及的累贅,早晚活活拖死這幫不自量力的傢夥。


    誰承想人家居然還能向大陸輸出糧食!怪不得這幾年旱災嚴重,全國糧價卻基本保持平穩……


    「你們還產私鹽啊?」二表叔卻發現了華點。


    「這……哈哈,反正都是自己人,也沒啥好瞞的。」朱會計仿佛自知失言,但說都說了,也就隻好擠擠眼,對兩人道。「改天讓他倆帶你們去北麵海邊瞧瞧,絕對開眼。」


    兩人愕然對視一眼,其實他們來時在船上都看見了,一直好幾十裏的海岸線,盡是鹽田風光。一畦畦整齊的白色鹽池,泛著熠熠光影,一座座雪白的鹽山,仿佛如平地竄起的小雪山。


    因為場麵過於驚人,以至於兩人不大敢相信那是都鹽場,還覺得是海市蜃樓呢……


    原來那真是鹽場啊……


    ……


    此外,他們還發現,這裏家家戶戶不用柴禾,而是靠什麽太陽能、沼氣灶、沼氣燈,就完全能滿足燒水做飯照明所需了。


    不過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並不能引起表叔的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還是在糧、鹽、鐵這三樣最敏感的東西。


    楊大材決定設法搞清楚,他們到底是不是真能打那麽多糧食。


    於是幾天後,他們便跟著兩個『侄子』下地幹活,結果好傢夥,屁股上又被戳了一刀,都快開眼開成蜂窩煤了。


    其實大部分就是當初李守忠兄弟,在舟山培訓基地看到的那些場麵,便不贅述了。表叔也大體明白了這裏為什麽會成為閩粵的糧倉。


    讓他震驚的有三點。


    一是這裏的水利設施之完善,已經到了讓人髮指的地步。那些密如織網的水渠,槽體居然是水泥,上麵還蓋著厚厚的葦席或藤蓆,以防止渠水蒸發或滲漏。


    而且還到處都有帶刻度的閥門,那些水利小組的老人,就靠著這些閥門來管製水量,誰家用水多就多分點,誰家用水少就少放點。


    看得表叔那叫一個崩潰啊。這也太精細了吧?是目不識丁的泥腿子能幹得了的嗎?!


    而且他看這裏其實不缺水呀,每天都有滔滔大水順幹渠流向下遊啊。幹嘛每塊田隔三天,才放一個時辰的水!


    當他提出這個問題,生產隊員們卻像看白癡一樣看著他。難道來的路上沒看到,下遊還有很多村子嗎?


    「要是都自顧自己方便,不管別人的話,上遊的村子可能就把水用光了,哪還輪得到我們?」水利小組的老人笑道:「而且天天放水,反而對稻子不好。這樣隔三天放一次,反而產量會更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