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子守國門』不是說著玩兒的,當然守不守得住另說……


    反正自成化以來,韃子連年入寇,京師動輒戒嚴。


    韃子雖然每每奈何不了北京、通州這些堅城,卻可以在遼闊的平原地帶燒殺搶掠。而且這片山前平原的位置,對兀良哈人簡直棒極了,翻過長城就能開搶,搶完了就回家,跟自留地沒啥區別。


    但老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啊,將來人翻開史書一看,好傢夥,年年京畿遇襲,京城戒嚴,會怎麽看咱們大明朝的皇帝和文武吧?會嚴重影響大家商業互吹的可信度的。


    可想要把韃子遠遠攆走,讓他們再不敢越雷池半步又做不到。


    好在文官們有的是辦法,嫌每年戒嚴太難看,那就把京師戒嚴的標準提高不就得了。


    於是他們私下規定,隻要兀良哈人不靠近京師百裏,就不算京師遇襲。


    兀良哈人也很快發現這一規律,隻要他們不越過潮白河,官軍的反應就沒那激烈。


    久而久之,京畿一帶就形成一種奇異的默契,潮白河以東的山前平原上,官軍幾乎不設防。韃子也從不越過潮白河,隻在這片平原上搶完了就走。


    於是雙方軍隊都不用死人,兀良哈人可以愉快的搶劫,大明的文官也不用苦惱於每年奏請京師戒嚴時,如何麵對皇帝的臭臉了。皇帝也不用擔心史書上汙點太多,影響自己的歷史地位了。


    簡直是共贏的典範啊!


    什麽?潮白河以東的百姓怎麽辦?這世上事豈能十全十美?為了大局隻能犧牲一下了。


    可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哪能老老實實等著讓韃子搶?他們紛紛逃亡,或者同村同族聚居結寨自保,兩者都會導致大量的土地被拋荒。


    到了嘉靖末年,唐山地麵已是十室九空,荒草連天了。


    雖然自譚綸戚繼光坐鎮薊遼以來,就沒有再讓韃子越過長城一次。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冰融三尺自然也非一日之暖。老百姓世代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不會幾年之內就輕易扭轉的。


    也是,戚大帥確實厲害不假,可大明朝這一百年也就出了一個戚繼光啊。回頭他調往別處,換一波人上來保準又拉稀。所以任憑官府好話說盡,人口也輕易不會回流。


    因此西山集團得以長期低價買入這裏的土地。兼併本就是勛貴們最擅長的事情,他們別的不想幹,這件事卻幹得十分起勁。而且西山集團靠賣煤、水泥和玻璃每年賺那麽多銀子,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花,這下正好有個去處。


    於是從隆慶年間就開始買買買,到了萬曆三年底,便基本上將潮白河以東,燕山以南的這十二萬頃土地,買到了手裏。


    其實趙昊的本意是,或租或買。買起來實在不劃算的,可以選擇長租嘛。結果這幫拿錢不當錢的狗大戶,愣是全給買下來了……


    不過也還好,攏共『隻』花了一千三百萬兩銀子,平均一畝地一兩銀子多一丟丟。這還是趙昊嚴令不許巧取豪奪,要公平買賣的結果。


    不然他們能用一百三十萬兩,就把這事兒辦成……


    ……


    趙昊將西山集團買下的這片土地,命名為『唐山市』。


    這一千三百萬兩花的可太值了。


    整個『唐山市』,除了擁有一千萬畝以上的耕地外,還是全國三大鐵礦富集區之一;全國三大金礦產地之一,以及後世無人不知的開灤煤礦,還有豐富的瓷土資源。


    這簡直就是一方寶地啊!


    趙昊當初創建西山公司時,製定的大方略就是『先北京,後唐山,然後出海』三步走計劃。


    雖然自從他南下之後,這幫傢夥就開始摸魚,但唐山市的稟賦實在太好,隨便搞搞就能有眉目。知恥之後,西山集團這又狠抓了一年,銀子潑水似的撒下去,從上到下人也靠上了,立馬就成效斐然。


    最關鍵的是,老百姓都不瞎,看到西山集團真金白銀的往唐山砸,就知道京裏的達官貴人們對這裏的安全有信心了。於是紛紛自潮白河以西回遷,比官府喊破喉嚨說破天都管用。


    有了人,才有一切。如今西山集團已經按照趙昊的《唐山攻略》,在這裏搭建起了開灤煤礦、唐山陶瓷和曹妃甸農場這三大支柱產業的框架,並在曹妃甸設立了唐山市,大力擴建港口碼頭倉儲。


    而且終於在萬曆四年,完成了拖延好多年的灤河運河整治工程。自此,南方的貨物到了曹妃甸港,也可以像天津大沽港那樣,走水路入京了。


    結果這個原本天津大沽港結冰期的備份港,吞吐量每天都在急速猛增,感覺用不了多久,便可以跟天津平起平坐了。大有小三上位的架勢。


    沒辦法,這就是天然良港的優勢所在。


    ……


    雖然眼下唐山市的三大產業都還隻是個架子,但至少碼頭繁忙,人煙稠密,看上去已經與昔日的荒涼景象漸行漸遠了。


    更重要的是西山集團終於走出了舒適區,也開始努力學著,幹一些開拓性的事業了。


    對此當然要大加鼓勵了,趙公子便把他們狠狠表揚了一番。


    誰知這幫傢夥居然都是屬猴的,順著杆子就往上爬。


    身份最高的定國公徐文璧便對趙昊笑道:「我們不為別的,就為了向小閣老證明,我們北方人不比南方喝藕……後輩們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