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造孽啊……」金科這種心如鐵石的軍人,都忍不住感慨一句。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本來麵目罷了。」趙昊卻很平靜道:「紅毛鬼倒行逆施,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對了,早飯後有客人,你們也見一見吧。」


    「是。」兩人忙沉聲應下。


    ……


    趙昊隻要在海警部隊時,慣例是與官兵一起用餐的。因為這是所有項目中,他唯一不會出醜的。


    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官兵們也很歡迎他,因為隻要敬愛的總司令在,大家的夥食也會豐盛不少。


    今日早餐就有牧場直供的牛奶、雞蛋。還有椰漿飯,紫菜餅,蝦仁揚州炒飯,以及每桌一大鍋用青蟹、花蟹、蝦、海白、瀨尿蝦等當天捕撈的新鮮海鮮,切碎燉出的新鮮海鮮粉湯。


    如此豐盛可口的早餐,連趙昊都吃的讚不絕口,官兵們自然紛紛表示吃的好極了。


    雖然平時,他們隻能吃到一半的菜品,烹飪也沒這麽精心。不過依然遠超兄弟單位的夥食水平。


    這是因為墾丁灣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恆春平原又是僅次於耽羅的集團第二大畜牧基地,還有豐富的熱帶水果,他們才能有條件吃這麽好。


    換成在別的基地,肉食供應還跟不上,天天吃海鮮和罐頭吃到吐,隻有會餐時才能吃到新鮮的肉食……


    早餐之後,趙昊在司令部的會客廳,接見了聞得大君帶來的兩個土著頭領。


    一個是當地琅嶠十八社的社首叫卓克的。他穿的是用自織土布做的短衣,頭上用布條束髮,手腳帶著銅鐲子,腳脛部還束了條鹿尾巴。雖然個子很矮,但皮膚黝黑、肌肉結實,一看就不好惹。


    琅嶠這邊的土著,其實並非好打交道的平埔番,而是桀驁不遜的高山番。


    但因為他們也信仰母神和龍宮的緣故,在凱達格蘭人的撮合下,已經拜在馬天祝女的裙下了。


    而且他們英勇善戰,忠誠狂熱,是極好的戰士,尤其擅長叢林作戰。也正是因為他們在馬天祝女的指令下,加入了合作社並積極表現,恆春半島驅逐食人生番的作戰,才會這麽順利。


    最大的生番都反水了,能不順利嗎?


    而另一個跟他一看就是同種的土著,竟是從呂宋來的伊哥洛人代表。


    伊哥洛人不是指某一個部落,而是居住在呂宋島北部地區的土著總稱。他們遭受西班牙人及其僕從軍的侵略和屠殺,紛紛躲進高山中避難。


    但山裏的生存條件惡劣,也有許多人坐上木舟竹筏,穿越巴士海峽,來到台灣島避難。在黑潮的幫助下。


    隻要不觸礁,到達台灣毫無難度。要是趕上南風天,兩天就能上岸。


    當然,也有許許多多的伊哥洛人,或者被巨浪卷翻了簡陋的木舟,或者撞上海峽中密布的礁石,或者被風吹向了大洋深處,葬身海底者不知多少。


    在恆春半島登陸的伊哥洛人,基本都被燈塔派出所和墾丁保安隊抓獲。在確定他們不是南洋海盜,而是呂宋難民後,便將他們移交給了管委會處置。


    保安隊還報告了管委會一條有用的信息,就是這幫呂宋土著與琅嶠十八社的原住民相貌一樣,甚至語言、信仰都差不多。比方他們的精神領袖都是巫女,而且也有出草的愛好……他們就是因為割了許多西班牙人的頭,才會被紅毛鬼趕下大海的。


    唐友德馬上就知道該怎麽辦了,他拜託聞得大君和已經是自己好兄弟的卓克,先跟這原住民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讓他們放下戒備,服從指揮。


    別說,效果還真不錯,通過交流出草的經驗,以及怎麽醃製人頭能保鮮更久的時間,雙方很快打成了一片。


    而梅南作為愛科學的女神……棍,又借海警的熱氣球上了一次,證明自己隨時可去跟天神匯報。


    並宣稱那鵝鑾鼻大燈塔也是偉大神跡,是海神憐憫在南洋迷途的信徒,為指引他們找到樂土而設的。


    這些北呂宋的土著這麽服帖,本身就跟他們上島時,被那可以投射千裏光輝的大燈塔震懾住有關。現在一切有了解釋,馬上深信不疑,原來是他們崇拜的神在顯靈啊!


    在許諾伊哥洛人的巫女們,全部轉職為琉球神道的祝女,並享受同等待遇後,梅南成功的將這些南洋土著從自然信仰轉化為琉球神道的信徒。這一套她在台灣不知玩了多少次了,靠裝神弄鬼降服的部落比保安隊用槍炮壓服的都多。


    當然,沒有保安隊的槍炮做後盾,光靠裝神弄鬼恐怕也不靈光。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總之,這幫來自不同部落的北呂宋土著,就在馬天祝女的感召下,成為了琉球神道的信徒。並按照母神的指示,安心在恆春牧場放牛。


    母神的指示果然沒錯,在管委會直轄的牧場當牧工,待遇雖然沒法跟集團正式職工比,但三天一頓肉,每天有海鮮還是做的到。而且從頭到腳的發衣服,還時不時可以喝到酒、吃到糖,跟他們之前的生活相比,可真是天上地下了。


    吃得好、穿得……好吧,這是四季一條短褲的亞熱帶,穿衣這一項就免了。還有因為逃亡過海,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也沒被牧場殺掉吃肉,而是給看病調養。也沒人打他們罵他們,把這幫伊哥洛人感動的不要不要。


    農場要給他們發工資他們都不要,主要是根本不知道錢是幹嘛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