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閣老自爆的威力著實恐怖,高拱自然也不得不上疏請辭……
……
病房中,潘仲驂拿著最新的邸報,念起了高閣老的那份自白書:
「臣自入朝,每見縉紳談及貞吉,率多畏苦之辭,至側目而視,臣每為解曰,貞吉剛直慷慨,又上所簡用,不宜率爾彈擊。以故人言少止,而貞吉亦自以臣為己知。」
群臣苦趙貞吉久矣了,是俺老高替他說好話,這才壓下了非議之聲。當時趙貞吉也把我當成知己不是?
「乃今以韓楫之奏,遂及詆臣。夫使楫之奏果為臣,則前歲給事張鹵、禦史王友賢等,皆曾有言,又何為乎?其理自明,臣亦無庸辯也。』
結果現在因為韓楫彈劾他,他就懷疑是我指使的。那之前我不在的時候,就有好些人彈劾他,難道也是我指使的不成?韓楫是六科之長,職責就是監察糾劾百官,不受任何人的指使也會彈劾該彈劾的人。這道理十分簡單,不用為臣分辯。
念到這時,趙昊和潘季馴還神色正常,該吃飯飯,該喝湯喝湯。
但接下來的內容,就把兩人驚得直接噴了飯。
「獨念臣與貞吉同官翰林三十餘年,頃又同在內閣,同受簡任,分掌院部事,朝夕相與,乃誠意不能感孚貞吉之心,一旦憤激若此,則臣之薄德,不亦甚乎!內閣翊贊皇猷,吏部統領眾職,即有德者猶恕不勝,況可以薄德甚者居乎?』
但想我高拱與趙貞吉同在翰林三十年,又一同入閣,共掌國事,朝夕相對,卻依然不能感化他的心,可見我做人實在太失敗了。內閣和吏部這麽重要的職務,僅有德尚不能勝任,何況我還無德,怎麽有臉繼續待下去呢?
所以我也要辭職,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直娘賊,這味兒怎麽這麽沖?」潘季馴笑得手腳直拍病床,好似老鱉劃水道:「確定不是徐閣老替他寫的?!」
「徐閣老和趙閣老可是心學同門,不至於,不至於。」趙昊也笑得抹淚道:「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沒想到高閣老這濃眉大眼的耿直老男孩,也終於活成了他最討厭的樣子,變成了徐閣老那樣的白蓮花!」
第七十章 潮州人南洋魂,潮州都是幹飯人
「呃……」兩位老潘大人一愣,旋即明白過來,也拍案大笑道:「好一個一塵不染的白蓮花,可不正是咱們首輔大人此時的狀態嗎?」
心說用這麽尖刻的詞語來形容高鬍子,顯然這小子心裏對高拱已經積蓄了很多不滿。
「可惜啊,趙閣老豁出一身剮,也沒把高鬍子拉下馬。他不惜自爆換來的,卻是皇帝準許致仕,『仍賜馳驛歸』的手詔。」潘季馴自然是同情與他有相似遭遇的趙貞吉的,他嘆息一聲道:
「趙閣老見自己傾注所有,也比不過高拱的一根手指頭,一時萬念俱灰,隻能黯然謝恩,坐上皇上安排的公車,回老家抱孫子去了。」
「而對高拱,皇上卻溫言慰留,堅決不同意他請辭,非但要他繼續當首輔,還讓他接著管吏部!」看著這份《懇乞天恩特賜罷免以全臣節疏》後頭,隆慶皇帝的硃批曰:『卿輔政忠勤,掌銓公正,朕所眷倚,豈可引嫌求退?宜即出,安心供職,不允辭。』
潘季馴忍不住不忿道:「我真搞不懂,高拱給皇上下了什麽迷魂藥,竟然聖眷獨寵到這種地步!」
「這有什麽搞不懂的。」趙昊卻淡淡道:「如今四海平定乎?天下晏然否?百姓得食麽?國庫充盈哉?」
聽了趙公子這靈魂四問,兩位老大人一下就懂了。
且不說當年潛邸時的患難之情,單說高閣老起復後一年多,做成的事情比前任十年都多。換了誰當皇帝,都捨不得這樣忠心又無敵的臣子吧?
何況現在遠沒到兔死狗烹的時候。
而且大明的頂層設計完美規避了伊尹、霍光那樣能行廢立之事的權臣出現——其訣竅就在於不給任何勢力獨立於皇權的機會。藩王、武將、勛貴乃至內監和文臣概莫如是。
內閣首輔權力再大,也是以皇帝的名義在行使權柄。皇帝可以多年不管事,但一道手詔就能令其致仕,嚴嵩、徐階都是這樣被終結的。是以隆慶根本不擔心高拱會尾大不掉,而且高拱這般飛揚跋扈、樹敵無數的做派,反而更讓皇帝放心。
甚至過於陰謀論的說一句,誰又知道高拱是不是在總結了嚴嵩和徐階市恩結黨,為皇帝忌憚的教訓後,故意在用這種方式自保呢?
趙昊原先認為那不像高拱的作風,但聽了他這份自辯狀,卻猛然意識到,自己還是把高拱想簡單了。粗豪直率也好,聖母白蓮花也罷,都隻是高拱根據需要擺出來的麵孔之一罷了。
說不定日後,還能見識到他更多的麵孔呢。
看來玩戰術的人心裏都髒,能當上首輔的,心更髒。
……
「如今我這位貴同年,以首輔兼天官,權勢之滔天,可謂國朝二百年第一人啊!」潘仲驂也頗有些酸溜溜道,大家同年中進士,一起進翰林院,自己的名次還高於老高,可如今的際遇可謂天差地遠,怎叫人不唏噓。
「是啊,能不惹他咱們就先不惹他。」趙昊慫的一匹道,反正他是不敢惹高鬍子的。
「這樣破壞規矩的狀況,應該也不會太久吧。」潘季馴喝下一口悶酒道:「聽說楊博準備出山了。」
……
病房中,潘仲驂拿著最新的邸報,念起了高閣老的那份自白書:
「臣自入朝,每見縉紳談及貞吉,率多畏苦之辭,至側目而視,臣每為解曰,貞吉剛直慷慨,又上所簡用,不宜率爾彈擊。以故人言少止,而貞吉亦自以臣為己知。」
群臣苦趙貞吉久矣了,是俺老高替他說好話,這才壓下了非議之聲。當時趙貞吉也把我當成知己不是?
「乃今以韓楫之奏,遂及詆臣。夫使楫之奏果為臣,則前歲給事張鹵、禦史王友賢等,皆曾有言,又何為乎?其理自明,臣亦無庸辯也。』
結果現在因為韓楫彈劾他,他就懷疑是我指使的。那之前我不在的時候,就有好些人彈劾他,難道也是我指使的不成?韓楫是六科之長,職責就是監察糾劾百官,不受任何人的指使也會彈劾該彈劾的人。這道理十分簡單,不用為臣分辯。
念到這時,趙昊和潘季馴還神色正常,該吃飯飯,該喝湯喝湯。
但接下來的內容,就把兩人驚得直接噴了飯。
「獨念臣與貞吉同官翰林三十餘年,頃又同在內閣,同受簡任,分掌院部事,朝夕相與,乃誠意不能感孚貞吉之心,一旦憤激若此,則臣之薄德,不亦甚乎!內閣翊贊皇猷,吏部統領眾職,即有德者猶恕不勝,況可以薄德甚者居乎?』
但想我高拱與趙貞吉同在翰林三十年,又一同入閣,共掌國事,朝夕相對,卻依然不能感化他的心,可見我做人實在太失敗了。內閣和吏部這麽重要的職務,僅有德尚不能勝任,何況我還無德,怎麽有臉繼續待下去呢?
所以我也要辭職,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直娘賊,這味兒怎麽這麽沖?」潘季馴笑得手腳直拍病床,好似老鱉劃水道:「確定不是徐閣老替他寫的?!」
「徐閣老和趙閣老可是心學同門,不至於,不至於。」趙昊也笑得抹淚道:「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沒想到高閣老這濃眉大眼的耿直老男孩,也終於活成了他最討厭的樣子,變成了徐閣老那樣的白蓮花!」
第七十章 潮州人南洋魂,潮州都是幹飯人
「呃……」兩位老潘大人一愣,旋即明白過來,也拍案大笑道:「好一個一塵不染的白蓮花,可不正是咱們首輔大人此時的狀態嗎?」
心說用這麽尖刻的詞語來形容高鬍子,顯然這小子心裏對高拱已經積蓄了很多不滿。
「可惜啊,趙閣老豁出一身剮,也沒把高鬍子拉下馬。他不惜自爆換來的,卻是皇帝準許致仕,『仍賜馳驛歸』的手詔。」潘季馴自然是同情與他有相似遭遇的趙貞吉的,他嘆息一聲道:
「趙閣老見自己傾注所有,也比不過高拱的一根手指頭,一時萬念俱灰,隻能黯然謝恩,坐上皇上安排的公車,回老家抱孫子去了。」
「而對高拱,皇上卻溫言慰留,堅決不同意他請辭,非但要他繼續當首輔,還讓他接著管吏部!」看著這份《懇乞天恩特賜罷免以全臣節疏》後頭,隆慶皇帝的硃批曰:『卿輔政忠勤,掌銓公正,朕所眷倚,豈可引嫌求退?宜即出,安心供職,不允辭。』
潘季馴忍不住不忿道:「我真搞不懂,高拱給皇上下了什麽迷魂藥,竟然聖眷獨寵到這種地步!」
「這有什麽搞不懂的。」趙昊卻淡淡道:「如今四海平定乎?天下晏然否?百姓得食麽?國庫充盈哉?」
聽了趙公子這靈魂四問,兩位老大人一下就懂了。
且不說當年潛邸時的患難之情,單說高閣老起復後一年多,做成的事情比前任十年都多。換了誰當皇帝,都捨不得這樣忠心又無敵的臣子吧?
何況現在遠沒到兔死狗烹的時候。
而且大明的頂層設計完美規避了伊尹、霍光那樣能行廢立之事的權臣出現——其訣竅就在於不給任何勢力獨立於皇權的機會。藩王、武將、勛貴乃至內監和文臣概莫如是。
內閣首輔權力再大,也是以皇帝的名義在行使權柄。皇帝可以多年不管事,但一道手詔就能令其致仕,嚴嵩、徐階都是這樣被終結的。是以隆慶根本不擔心高拱會尾大不掉,而且高拱這般飛揚跋扈、樹敵無數的做派,反而更讓皇帝放心。
甚至過於陰謀論的說一句,誰又知道高拱是不是在總結了嚴嵩和徐階市恩結黨,為皇帝忌憚的教訓後,故意在用這種方式自保呢?
趙昊原先認為那不像高拱的作風,但聽了他這份自辯狀,卻猛然意識到,自己還是把高拱想簡單了。粗豪直率也好,聖母白蓮花也罷,都隻是高拱根據需要擺出來的麵孔之一罷了。
說不定日後,還能見識到他更多的麵孔呢。
看來玩戰術的人心裏都髒,能當上首輔的,心更髒。
……
「如今我這位貴同年,以首輔兼天官,權勢之滔天,可謂國朝二百年第一人啊!」潘仲驂也頗有些酸溜溜道,大家同年中進士,一起進翰林院,自己的名次還高於老高,可如今的際遇可謂天差地遠,怎叫人不唏噓。
「是啊,能不惹他咱們就先不惹他。」趙昊慫的一匹道,反正他是不敢惹高鬍子的。
「這樣破壞規矩的狀況,應該也不會太久吧。」潘季馴喝下一口悶酒道:「聽說楊博準備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