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們的經驗,鍾擺應該始終在一個平麵上往復擺動,所以在沙盤上隻留下一道劃痕。


    但觀測它實際的擺動軌跡,人們就會發現鍾擺每次擺動,都會稍稍偏離原軌跡,並發生旋轉。


    而且在不同的緯度上,轉動周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北京,鍾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個周期。


    越往南轉動幅度越小,周期越長,在南京和廣州就能觀測出明顯區別。如果在赤道上建一個傅科擺,它將不會發生轉動。要是將來在南半球上建一個,轉動還將變成逆時針,從而用事實簡單清楚的證明了,地球是在圍繞地軸旋轉的。


    不過目前隻有玉峰書院建有另一個傅科擺。當崑山來的弟子們發現一模一樣大小的傅科擺,在北京的轉動周期,居然縮短了十八個小時後,完全符合用書上公式計算的結果。就已經讓弟子們對地球是一個圍繞軸心轉動的圓球,深信不疑了。


    因為還不信的都被開除了……


    第九章 究極特訓


    之前便說過,殿試隻考一篇策論,而且隻排名次不淘汰。不過,殿試的名次對中式舉人日後入仕和升遷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依然至關重要。


    三鼎甲可以得到特殊的榮譽稱號,前幾十名的進士有更大的機會成為庶吉士,走上人生巔峰。


    而不幸落到三甲的,則隻會得到『賜同進士出身』的頭銜。雖然也是正牌子進士,足以告慰祖宗了,可在二甲進士出身的同僚麵前,就像『如夫人』一樣,總是抬不起頭來。而且二甲進士一般留京,三甲同進士則大都外放,日後仕途自然天差地別。


    但策論是中式舉子們平日訓練最少一個項目,倒不是文體上有什麽難度。能寫好八股的讀書人,寫什麽的文章都信手拈來。關鍵問題是要言之有物啊,這可正擊中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們的軟肋。他們懂什麽國家大政,邊防水利?


    之前鄉試會試中雖然也有策論,但文章好壞並不影響成績。這一方麵是因為八股文的評判標準相對客觀,另一方麵也是他們的策論言之無物,毫無價值的緣故。


    現在到了必須要用策論決勝負的殿試了,中式舉子們才慌了神。這時候若誰能押中了題目,再請京中的高官指點一番,那自然勢必會名列前茅啊。


    至於押題這種事,也不是趙公子謙虛,大明朝沒人比他更會了。因為他可是精研過《明實錄》的人……事實上,趙公子的大預言術也大都來源於《實錄》,隻可惜實錄上隻有殿試題目,沒有會試題更沒有鄉試題,不然以趙公子毫無節操的尿性,說不得也要親自下場,混個進士耍耍。


    畢竟人生四大喜,缺了『金榜題名時』,總是一種遺憾。就是考中進士不當官,做個鄉居進士也是好的嘛。


    可惜他今生是沒指望了。也隻能把老子和弟子都培養成進士,權解下遺憾而已了……隻是他這個弟子有點多啊,光隆慶五年這一科,就出了九九八十一個進士。


    現在趙昊就要對這八十一個階級弟兄……哦不,入室弟子,進行傳說中的究極特訓了。


    隻是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再如之前給老爹進行的特訓那樣,直接以祖宗夢中授題為藉口,直接拿出考題,顯然就不合適了。那樣他煞費苦心通過傅科擺,為弟子們重塑的三觀,頃刻間又要打回原形了。


    一代宗師做事情,必須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他讓擔任常務副院長的王武陽,提前將書院位置最好的半山亭,改建為一個可容納兩百人的室內會場,命名為『爭鳴閣』。


    然後邀請京中官員……除了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這些翰林官外,還會邀請各部的郎官之類的事務官,舉行一場為期十天的香山論壇。


    十天論壇中,他每天會給出一個議題,並邀請相關方麵的官員前來做客,就此議題暢所欲言。會議由他親自主持,以掌控研討的方向,不要偏題。待嘉賓離開後,他還會再做總結髮言,告訴弟子們誰是在狗放屁,誰是在放狗屁,哪些話可以聽,哪些話不能信,最後再給出自己的觀點……好啦,其實是高閣老的觀點啦。


    當天會議結束後,弟子們趕緊趁著熱乎,就當日議題寫一篇策論。晚上,師兄和餘有丁他們,會模擬總裁官,批閱他們的文章,一對一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讓他們修改到滿意為止。


    翌日又是新的一場研討,就新的議題重新來一遍……


    看上去行的是堂堂正正的王道,哪怕餘有丁等幫他閱卷的自己人,也挑不出半分瑕疵。


    但實際上,趙昊已經將隆慶五年的殿試題,巧妙的揉進這十個議題中了。


    因為策試是以皇帝的口吻,向中式舉子們詢問治國之策。所以一定會有具體的問題。


    就像上一科的殿試,皇帝問了『強兵破虜』、『理財紓困』、『流民問題』三問。這一科的策論題,也是由三個問題組成的。


    一是『消民尊崇富侈之心,可否就可以化行俗美,天下和平?』這是問,是否可以通過降低百姓的欲望,來讓百姓崇尚節儉,實現社會安定?


    二是『徒法不足以興治,如何可以致太平?』這是問,單靠製定法律不足以讓國家興盛,那又該如何做呢?


    三是讓中式舉人們提建議,解決『政之文徒具,而禮之實未至』的問題,以『興教化、厚風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