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他聲音漸小,鬱鬱的低頭自艾道:「居然那樣都沒人注意我,我這種人,就算是死了,也沒人注意到的……」


    「這隻能說明,你是搞情報的天才啊。幹情報工作,越不引人注意越好。」趙昊正色鼓勵他道:「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明白了。」那人……哦對了,他叫方文,深受鼓舞的點點頭,轉身消失。


    第六十三章 趙公堤


    昆南,澄湖東岸,一道混凝土長堤拔地而起,一眼望不到頭。


    今日,是澄湖大堤竣工的日子,也是崑山水利工程勝利完工的日子。


    湖堤上彩旗招展、湖堤下人山人海,全縣乃至鄰縣的百姓,都蜂擁而至。本縣人是來慶祝的,臨縣人是想要看看,這神乎其神的『崑山奇蹟』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而且聽說海青天也會出席哦。


    數萬條大小船隻,把通往澄湖的河道堵得水泄不通。所以趙公子才不得不棄舟從車往這兒趕,弄得他都暈車了,還得躺在馬姐姐的腿上……


    這讓趙公子愈加對崑山縣的爛路深惡痛絕,命馬秘書記下來,回頭督促昆開司,今年一定要把路修好。


    其實馬姐姐覺得,這顛簸的路,也不盡然一無是處呢。


    ……


    待到趙昊從馬車上下來,便見遠處的湖堤上下,起碼聚集了二三十萬人,根本就甭想靠近。


    崑山百姓敲起勝利的鑼鼓,高興的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忘情慶祝這偉大的時刻。


    三十萬官民齊心協力,居然隻用了半年時間,就修完了整整三百裏的堤防工程,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奇蹟。


    整個江南官場都被震撼了。


    非但蘇州知府蔡國熙和新上任的兵備道吳情前來觀禮,就連應天巡撫海瑞都應邀出席了這場值得紀念的完工典禮。


    蔡國熙還特命本府各知縣前來參觀學習『崑山經驗』,回去好比學趕超、奮勇爭先……


    「我們爭得過嗎我們?」長洲知縣張德夫看著那仿若鬼斧神工的長堤,一臉認命道:「還是認清形勢,緊跟趙狀元的步伐吧。」


    「哈哈,心高氣傲的張老弟都服氣了,看來用不了多久,長洲縣就能用上水泥嘍。」太倉的王知州笑道。


    「王大人這話可就不地道了,你們太倉不也成立了太開司?」楊丞麟也笑道:「你們那七十裏長江江堤,也就這一二年的事兒了吧?」


    「唉,少來這套,不是你倆整天跟府尊攛掇著先修太湖、先修太湖,人家江南集團能把你們排在我們前頭?」王知州不忿道:「我們可是有兩個董事的!」


    「嘿嘿……」楊丞麟打起馬虎眼,笑道:「這不是去年風汛,太湖剛泛濫過嗎?」


    「太湖哪年不泛濫?比起長江來,那就是個澡盆子。」王知州鬱悶道。


    「泰利兄,沒什麽好急的。你看看崑山,三百裏長堤才用了半年多就修好了,我們那點兒工程算得了什麽?都會在任上解決的。」張德夫笑著拍拍王知州的胳膊。


    「那倒是。」王知州也笑起來,覺得自己確實沒必要那麽著急。


    一旁的常熟知縣和嘉定知縣也陪著小心加入進來,懇求三位待會兒務必引見一下趙狀元。


    隻有那崇明知縣金學曾和吳江知縣易可久沒有湊過來。


    前者早就跑去跟師父獻殷勤了,後者則是實在沒臉往上湊。


    去年趙守正剛上任,就來低聲下氣求他,想借吳江縣境修一條太浦河泄洪,來減輕吳淞江的壓力。卻被易可久一口回絕。


    那次雙方鬧得極不愉快,易知縣仗著本縣有百裏石塘,著實沒給趙狀元麵子。當時趙守正拍著桌子發誓說,要修一條二百裏石塘,也讓吳江縣嚐嚐,在水裏一泡就是半年的滋味!


    易知縣那時候是壓根兒不信啊,還揶揄他們一百年也修不好!


    誰知道才半年功夫,人家吹過的牛就實現了,而且是整整三百裏長堤。


    除了想喊一聲牛伯夷,他現在就想問問哪裏有後悔藥賣。


    小易也想要水泥啦……


    ……


    這時候,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湖堤上。


    慶典到了最重要的環節,『立碑為紀』。


    堤上的八角碑亭中,應天巡撫海瑞與蘇鬆兵備道吳情一同揭去碑上紅綢。


    兩米高的青石石碑上,鐫刻著鳳洲先生王世貞親筆撰寫的碑文,詳細記述了趙狀元自上任至今半年之內,所創造的豐功偉業,曰《趙公堤記》。


    因其文章過於佶屈聱牙,會讓觀者產生自己太沒文化的挫敗感,故隱去。


    權摘《舊明史·趙守正列傳》記載的這段歷史,以饗讀者:


    『……守正出知吳縣,未到任,鐵臀狀元已名動江南。知府蔡公以為大才者,不可小用也。恰逢崑山大水,壞城垣、淹田舍,漂人畜無算。遂薦以巡撫林公。公召見相談,引為古賢人,曰:『崑山非君不可,然屈就,可乎?』公慨然曰:『非斯不可。遂改知崑山。』』


    『守正至崑山,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守正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然民猶惴惴難安。守正遂廬於堤上,率其子持畚鍤以出。崑山父老感之曰:『縣尊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於是官民數萬齊上堤,力保誓與江堤共存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閣老(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小閣老(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