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記得裴意當初不是一副很不屑於在這裏與同胞為伍的態度嗎……什麽時候也加入到這個微信群裏了?她還真沒留意過。
不過,想想當初這姑娘說過的那些話……姑娘,臉打得疼不?
就這麽和一個自己並不想見的人處在同一空間裏,淩珊拚命地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奈何……
「誒,淩珊,你果然也在啊!我之前還看到群成員裏有你呢。」
半晌,瞄到了淩珊的裴意一臉熱絡地坐到了其身旁,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兩個人有多熟呢。
雖然不喜歡這姑娘,但公共場合總不能不給人台階下,淩珊幹巴巴地笑了笑,客氣地寒暄著:「好久不見,看你朋友圈的動態,最近過得還不錯啊。」
……然後她就後悔自己這麽多嘴地寒暄了。
像是終於逮到了說話機會一般,也可能是公主病又犯了,裴意立刻一臉驕傲地說個沒完:
「對啊,這段時間我都快把布達佩斯逛遍了,每次我朋友圈發的生活錄都有一堆人點讚,我在國內的同學們一個勁兒地問我這裏怎麽樣。而且,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學習環境特別好,畢竟是曾經的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嘛。教授們的水平沒得說,我又認識了好多匈牙利同學,他們一個勁兒地問我中國的情況還要我教他們中文,最重要的是,這裏感覺超級自由啊!就連練琴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被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氛圍包圍著……」
聽著對方巴拉巴拉地一大通說著,縱使心裏各種不耐煩,但出於禮貌她還是稍微搭下腔,以顯示自己在認真聽,「嘛,畢竟是個崇尚自由的國度,為此生命和愛情都能拋棄什麽的。」
淩珊隨口說的一句話,卻讓本長篇大論各種變相自我炫耀的裴意困惑不已,「什麽意思?怎麽就生命和愛情了?」
以為對方是思維沒轉過來,淩珊也就出聲解釋道:「就是那首詩啊——『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下倒成了裴意有點不耐煩:「這個詩我當然知道,我是問你這詩和匈牙利有什麽關係?」
「這首詩就是十九世紀匈牙利著名詩人斐多菲寫的,也因此許多人把匈牙利人稱為最熱愛自由的民族。」淩珊壓下心中對於對方那種態度的不悅,一字一句地繼續解釋。
這首《自由與愛情》在全世界都很有名,隻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詩人和其國籍。她在來匈牙利之前對匈牙利文學進行簡單的了解時,各種渠道查閱的各種資料裏,首當其衝的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詩。
她是覺得,既然來了而且還是要待上一段時間,要是對這裏最簡單的文學常識都一竅不通的話也太說不過去了吧。就像在中國不知四大名著、在英國不知莎士比亞、在西班牙不知塞萬提斯、在德國不知歌德席勒格林兄弟、在丹麥不知安徒生。
裴意一時間臉有些紅,就好像淩珊的話剛剛痛擊了她的尊嚴似的,滿臉不服地為自己嚷嚷辯解著:「我是藝術生嘛,文化課上的東西不需要懂那麽多。再說了我學音樂又不需要那些,我有這個一技之長就比什麽都有用,懂那些亂七八糟的幹什麽。」
聽著對方嚷嚷著的說辭,淩珊簡直不知道自己該擺出什麽樣的表情。
這一個人啊,不懂的地方主動學習受教,這叫做謙遜求上進,值得尊敬。
如果不懂卻又在那裏自以為是,那叫做無知。
要是為自己的不懂找各種扭曲的理由來維繫自己那顆不能被別人觸碰的玻璃心的話,就叫做……草泥馬!
這種人,真的是眼不見心不煩。
隻是這麽個大活人在自己眼前晃悠,還一臉得意挑釁地看向自己,滿滿「怎麽樣,沒話說了吧」的意味,淩珊覺自己實在忍不下去了,何況自己本身就不是個脾氣好到爆的軟柿子。
不過,要是就這麽和她耳紅脖子粗地爭論起來,不就成狗咬狗了,彼此一嘴毛。
所以啊,淡定,要淡定……
淩珊執起桌子上的水壺,一邊動作如常地給自己倒一杯開水,一邊平靜地說道:
「華格納的名作《尼伯龍根的指環》就是根據中世紀德國民間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創作的,莫紮特的代表作《魔笛》取材於德國詩人維蘭德的童話集《金尼斯坦》,柴科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也是根據俄國大詩人普希金的同名長篇詩文小說改編的……啊,還有這個國家最偉大的音樂家李斯特,他譜寫的著名的《但丁交響曲》,就是因為義大利文藝復興英傑但丁所寫的《神曲》深受李斯特喜愛,並以此作為靈感來源。啊,啊,他們的確都是很了不起的音樂家呢。」
眼角的餘光瞄到了一旁的裴意那副尷尬氣急卻又啞口無言的樣子……心裏還真舒暢了不少。
再次證明了那句俗到爆卻又真到不能再真的真理——沒文化,真可怕。
……以及心中止不住感謝大學時上外國文學課的那位節節課都要考勤還上課提問交流閱讀感悟的嚴格老師,不然她剛剛逼格值根本就不夠啊。
……
唐人街附近的一條街上,一家環境不錯的酒吧。光線很昏暗,但並不嘈雜。
侍者將托盤上那兩杯之前下單的飲品放到角落裏的一張桌子上,桌兩側的男人也停下了剛剛有些激烈的討論。
不過,想想當初這姑娘說過的那些話……姑娘,臉打得疼不?
就這麽和一個自己並不想見的人處在同一空間裏,淩珊拚命地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奈何……
「誒,淩珊,你果然也在啊!我之前還看到群成員裏有你呢。」
半晌,瞄到了淩珊的裴意一臉熱絡地坐到了其身旁,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兩個人有多熟呢。
雖然不喜歡這姑娘,但公共場合總不能不給人台階下,淩珊幹巴巴地笑了笑,客氣地寒暄著:「好久不見,看你朋友圈的動態,最近過得還不錯啊。」
……然後她就後悔自己這麽多嘴地寒暄了。
像是終於逮到了說話機會一般,也可能是公主病又犯了,裴意立刻一臉驕傲地說個沒完:
「對啊,這段時間我都快把布達佩斯逛遍了,每次我朋友圈發的生活錄都有一堆人點讚,我在國內的同學們一個勁兒地問我這裏怎麽樣。而且,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學習環境特別好,畢竟是曾經的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嘛。教授們的水平沒得說,我又認識了好多匈牙利同學,他們一個勁兒地問我中國的情況還要我教他們中文,最重要的是,這裏感覺超級自由啊!就連練琴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被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氛圍包圍著……」
聽著對方巴拉巴拉地一大通說著,縱使心裏各種不耐煩,但出於禮貌她還是稍微搭下腔,以顯示自己在認真聽,「嘛,畢竟是個崇尚自由的國度,為此生命和愛情都能拋棄什麽的。」
淩珊隨口說的一句話,卻讓本長篇大論各種變相自我炫耀的裴意困惑不已,「什麽意思?怎麽就生命和愛情了?」
以為對方是思維沒轉過來,淩珊也就出聲解釋道:「就是那首詩啊——『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下倒成了裴意有點不耐煩:「這個詩我當然知道,我是問你這詩和匈牙利有什麽關係?」
「這首詩就是十九世紀匈牙利著名詩人斐多菲寫的,也因此許多人把匈牙利人稱為最熱愛自由的民族。」淩珊壓下心中對於對方那種態度的不悅,一字一句地繼續解釋。
這首《自由與愛情》在全世界都很有名,隻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詩人和其國籍。她在來匈牙利之前對匈牙利文學進行簡單的了解時,各種渠道查閱的各種資料裏,首當其衝的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詩。
她是覺得,既然來了而且還是要待上一段時間,要是對這裏最簡單的文學常識都一竅不通的話也太說不過去了吧。就像在中國不知四大名著、在英國不知莎士比亞、在西班牙不知塞萬提斯、在德國不知歌德席勒格林兄弟、在丹麥不知安徒生。
裴意一時間臉有些紅,就好像淩珊的話剛剛痛擊了她的尊嚴似的,滿臉不服地為自己嚷嚷辯解著:「我是藝術生嘛,文化課上的東西不需要懂那麽多。再說了我學音樂又不需要那些,我有這個一技之長就比什麽都有用,懂那些亂七八糟的幹什麽。」
聽著對方嚷嚷著的說辭,淩珊簡直不知道自己該擺出什麽樣的表情。
這一個人啊,不懂的地方主動學習受教,這叫做謙遜求上進,值得尊敬。
如果不懂卻又在那裏自以為是,那叫做無知。
要是為自己的不懂找各種扭曲的理由來維繫自己那顆不能被別人觸碰的玻璃心的話,就叫做……草泥馬!
這種人,真的是眼不見心不煩。
隻是這麽個大活人在自己眼前晃悠,還一臉得意挑釁地看向自己,滿滿「怎麽樣,沒話說了吧」的意味,淩珊覺自己實在忍不下去了,何況自己本身就不是個脾氣好到爆的軟柿子。
不過,要是就這麽和她耳紅脖子粗地爭論起來,不就成狗咬狗了,彼此一嘴毛。
所以啊,淡定,要淡定……
淩珊執起桌子上的水壺,一邊動作如常地給自己倒一杯開水,一邊平靜地說道:
「華格納的名作《尼伯龍根的指環》就是根據中世紀德國民間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創作的,莫紮特的代表作《魔笛》取材於德國詩人維蘭德的童話集《金尼斯坦》,柴科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也是根據俄國大詩人普希金的同名長篇詩文小說改編的……啊,還有這個國家最偉大的音樂家李斯特,他譜寫的著名的《但丁交響曲》,就是因為義大利文藝復興英傑但丁所寫的《神曲》深受李斯特喜愛,並以此作為靈感來源。啊,啊,他們的確都是很了不起的音樂家呢。」
眼角的餘光瞄到了一旁的裴意那副尷尬氣急卻又啞口無言的樣子……心裏還真舒暢了不少。
再次證明了那句俗到爆卻又真到不能再真的真理——沒文化,真可怕。
……以及心中止不住感謝大學時上外國文學課的那位節節課都要考勤還上課提問交流閱讀感悟的嚴格老師,不然她剛剛逼格值根本就不夠啊。
……
唐人街附近的一條街上,一家環境不錯的酒吧。光線很昏暗,但並不嘈雜。
侍者將托盤上那兩杯之前下單的飲品放到角落裏的一張桌子上,桌兩側的男人也停下了剛剛有些激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