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的畫展在華陽畫堂剛剛開幕,今天就出了這種新聞,叫他怎麽不往自己身上想?何況,細細析其文字,那裏頭登的上海知名書畫堂恰恰能和展地華陽畫堂對上,那姓何的畫家除了他還能是誰呢?


    昨個兒他才將將辦了開幕式,今天怎麽就出了這種新聞?


    莫不是自己又得罪了什麽人?


    可他來寧浦才不過幾日,也沒怎麽出門,怎麽平白就得了個「請畫托」的帽子。


    「篤篤篤」


    恰時有人敲門,何聿秀耐著性子開了門,便見是解知文來了。解知文是他兒時頂好的朋友,他來寧浦時總要和他見個麵,每次都要痛飲幾壺小酒,眼下解知文含著笑進來,他卻實在擠不出一個笑臉。


    「知文,你來的正好,來來來,你快看看,你看這寫的是什麽東西!」


    解知文帽子都未摘,愣了一愣,將那報紙接過來,一看,呆了。


    「畫托?」


    「何生…」


    「昨天辦展的還有幾個姓何的?可不就是說的就是我麽。」


    解知文愣了愣,緊接著問:「你什麽時候請畫託了?」


    何聿秀擰著眉,表情頗為不爽,「老子幾時請過畫托?」


    解知文了解他的脾性,自是知道以他的傲氣,萬不會耍這種下三濫的手斷,不由得也有些生氣,「好歹《寧報》還是寧浦有名的大報,發過幾篇我還挺喜歡的時評,怎會出這種含糊諷刺的新聞!」


    何聿秀氣的不輕,板著個臉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解知文看了看全文,又看了看撰稿人,「咦」了一聲,「許紹清…這寫稿子的人好像還是《寧報》的少爺呢。」


    何聿秀腳步一頓,「少爺?我管他是少爺是老爺,不行,他們報社在哪兒?我去找他們說理去,我何某人可不能不明不白受這冤枉。」


    恰時門又響了,何聿秀大步一邁走到門前,一下便拉開了門,門口站的像是個跑腿的雜役。


    「何先生,我是華……」


    何聿秀看他裝扮,以為是江館的夥計,大手一揮,「抱歉,我還有事,有什麽事等我回來再說罷。」


    說罷便繞過他下了樓,解知文忙追出來,「聿秀,哎,你慢些,不要衝動,不要衝動。」


    何聿秀聽了也當做沒聽到,揚聲道:「知文你莫要攔我,今日我一定要討個說法。」


    江館門口一側的路口,停了幾輛黃包車,他隨手攔了一輛。


    「爺,您去哪兒?」


    「去《寧報》報社。」


    解知文追出江館來,見他已經坐上人力車走了,不由得搖了搖一邊暗嘆這小子還知道找個人力車帶路,一邊又哭笑不得,覺得這攤上的是什麽事兒。


    約莫有半個小時,報社到了,何聿秀付錢下了車,徑直便往報社內走去。


    門口的人見狀攔住了他,「先生先生…您是?」


    何聿秀出來的時候手裏還攥著那報紙,他重新瞅了瞅上頭的那名字,念道:「許紹清…你們報社的許紹清呢?叫他給我滾出來,你看看他胡編亂造的什麽東西。」


    許是何聿秀聲音太大,報社內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他,門口那人看了他一眼,有些為難道:「先生,我們報社是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出的,您怎麽稱呼,我去樓上報備一下。」


    何聿秀冷笑了一聲,說:「何聿秀。」


    樓上。


    雕窗半開,桌上的博山爐徐徐冒著煙,屋內散著一股提神清涼的味道。


    許紹清正在翻閱今早的報紙,他接管《寧報》兩個月來,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因著對於寫作的熱愛,稿子都是他親自過手的,再加上要打理報社內諸多事宜,他這些時日幾乎也是不眠不休了。


    著人泡了壺茶,他細嚐了一口,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脖子,拽了拽自己身上的西裝,直起身來,強打起精神工作。


    和父親許緣竹打理《寧報》時不同,許緣竹是老狐狸了,說話辦事可謂是滴水不漏,在寧浦交際甚廣,但他向來看不慣許緣竹那副隻知親疏不知是非的樣子,他既然接過來新聞的差事,就要做真正的新聞,求真務實,說真話,辦真事。


    但說真話不易,這些天他倒是收到了不少投訴,他自己倒是不怎麽在意,倒是父親看見了大發雷霆,直罵他是混帳東西。


    昨日父親聽聞京派畫家何聿秀來寧浦辦展,特意叫他安排人去採訪取材,還叮囑他,這位畫家在京都也是赫赫有名,務必要好好安排文章。


    許紹清倒也真將這事兒放在了心上,不僅親自帶著相機去取了材,稿子還是自己寫的。原因倒也無他,隻是想些疲累了這麽多天,好歹出去散散心。


    隻是……本是想出去散散心,沒想到卻惹了煩心事兒回來。


    那日,他才帶著相機踏進那畫堂的門,便見一個穿著尋常襟褂的男人,看著牆上掛著的那幾幅工筆畫點了點頭,似乎十分欣賞,然後挨個往上頭貼了紅紙條。


    貼上紅紙條便是要購買的意思,這人一下貼了這麽多,難不成都有意購買不成?


    這何聿秀的畫,當真這麽好?


    許紹清驚於這人出手闊綽,一下竟想要這麽多幅。緊接著,其他人也圍了上來,那畫上的紅紙條越來越多,價錢也是越來越高,最後其中一幅畫竟能拍得一百多大洋。


    許紹清不由得多看了兩眼,他是留學歸來的,那會兒西洋正是時興印象派之流的時候,他從前看不出印象派的好,現在也看不出這幾幅工筆畫哪裏好,倒是訝於這何聿秀在寧浦竟如此受歡迎,畫價竟能拍出這個價錢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思浩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佶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佶野並收藏思浩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