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這時,明月導師過來上課了,楚相玉和師姐不再說話了,開始上課聽講了,明月導師講的孫子兵法,講的非常精彩。


    明月導師今天談到了古代最著名的一戰;長平之戰,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被秦國名將白起坑殺四十萬兵馬。


    白起轉戰天下三十七載,百戰百勝,共破滅六國一百五十萬大軍,可算是空前絕後了。


    長平之戰,是神州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神州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神州大陸的進程。參戰人數趙軍45萬人,秦軍保守估計也在百萬以上。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探討它的得失。長平之戰,對神州曆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催生了神州曆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


    課上明月導師叫大家提出關於趙括的看法,有幾位同學站立起來,回答明月導師的問題,可他們說的都是千古一律的說法;紙上談兵:在紙麵上談論打仗,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明月導師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坐下,目光掃過全班的同學,道:“還有同學有其他的看法嗎?”


    這時,趙嫣然突然站了起來,道:“明月導師,我不同意古代關於趙括將軍的評價,我要為他平反!”


    這時,全班的同學都嘩然,目光都向趙嫣然看來,大家都非常震驚,就連明月導師也微微吃驚。


    楚相玉心中大汗,自己身邊的師姐也太強大了,就連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趙括也敢平反,他可是已經被無數軍事大家蓋棺論定,關於他父親對他的評價-紙上談兵,更是千古經典之談,千百年來,被神州大陸的億萬百姓津津樂道,流傳千古。


    明月導師微笑,道:“趙嫣然同學,請談談你的看法!”


    師姐開始談論關於她的看法了:“趙括的確是個敗將,趙軍主力全喪,戰國後期兩強之一趙國在此一戰後國力急劇下滑,不得已在最後竟隻能與魏韓等國相依為命,誠為可惜。


    趙雍當年滅中山,掃林胡時可曾想過趙國有今日?一場決定戰國乃至整個中國曆史進程的大戰,趙括兵敗,趙括為寇,白起軍勝,白起為尊。長平之戰落敗的責任,近五十萬趙國將士的生命,以至整個趙國由盛轉衰最終滅亡的罪責,都推到了趙括身上。趙國無人為上將軍趙括立傳,司馬老先生的史記也略過了趙括,後人跟是給了他個代名成語,叫做“紙上談兵”。曆史何其無情,命運何其無情,後人在頻頻嘲笑趙括罵其孬種,引經據典借古諷今的時候,可曾真正察悉這段曆史?


    (一)長平大決之起因;


    秦軍取韓國野王,隔斷韓國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通路,困上黨,上黨郡郡首馮亭與韓王商議後決定獻上黨於趙,結成韓趙同盟,共抗強秦。


    在此不得不先論趙國是否該收下上黨。上黨本是富饒之地乃韓國六大糧倉之一,趙國有東上黨郡,如果得此西上黨,則可在趙國西麵築起一道防線,又能得韓國之結盟,戰國之勢,國力強勁以國民數量和地域廣袤為準,得一上黨郡,得50萬百姓,其獲利幾多,趙王心中自有計較。


    而因此開罪於秦,我以為,秦國當時不斷蠶食山東諸國,取魏國河東之地,逼死楚王,並挾楚國太子為質換取千裏楚地,又攻韓國,拔野王,燕國因樂毅撫養幼年秦昭王而與秦交好,又是北方荒蠻之地,故爾幸免。


    秦對六國蠶食至此,唯對趙國不敢動,是其真不敢動?非也,它在積攢實力,拓得一地,修養生息數載,和趙國一場死戰是在所難免的。


    趙國不滅,山東諸國都敢抗秦,趙國一滅,山東六國盡滅矣。這也是為什麽範睢定國策為遠交近攻和後來秦始皇非要先滅趙國不可的原因所在。經常有人借趙國受上黨中韓國移禍之計來說孝成王是庸才,實在是有失偏頗,實在是典型的國人思維,隻知避禍。


    因此,秦趙早晚要一決高下,而拖下去對趙有利還是對秦有利?秦國自商秧變法以來已逾百年餘,又有巴蜀做糧倉,不斷蠶食六國之地。


    每過一年,秦國國力就強勁一年。


    長平之戰前;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


    而觀趙國,趙武靈王自胡服騎射以來軍事實力大增,然而趙國後來經曆了沙丘宮變,趙惠王一直沒有時機推行趙國的二次變法。因此趙國的經濟在七國之中隻能算中遊,與魏韓相當,比燕齊稍強(齊國經曆了樂毅滅齊之戰後)。可以這麽說,秦國的經濟實力當5到6倍於趙國,而軍力比趙國稍強。


    (二)長平大決之點將;


    廉頗,對於老廉頗,大家一直都心存敬佩,我也是。廉頗的確是個老將,沉穩持重,無懈可擊。廉頗高壘防守,以抵製秦國的進攻。這裏不得不提下白起之為人,白起是戰國之世最傑出的將領不假,白起是無一敗績的常勝將軍不假,然而其中我們不得不看到白起打仗,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他打仗挑著打,這也是他最後身死的原因。


    古人曆來重名聲,看重自己在曆史上被寄予的地位超過金錢甚至自己的生命。為何廉頗三年高壘防守,白起卻不為將?在下私以為,即使白起為將,廉頗死守,白起亦不能勝也。然而白起不為將也可以將之看作是一種戰略運用,那就是,秦國要拖垮趙國。(而在往後秦國兩次攻邯鄲,以及六國四十萬大軍攻秦時,白起為何不肯出戰,這裏麵就耐人尋味了,


    這從白起被賜死時,白起的臨終遺言就可以知道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在下私以為其中賭氣者有,覺得打不嬴應該占的比例更大一點,而後者也直接導致了秦昭王和白起的徹底決裂,最終賜死。)


    趙國不能守下去是因為相持戰對趙國不利,在下以為這點是正確的,兩國實力對比已在上文中提過。趙國之所以強,是強在軍事。長期對持,就算上黨離邯鄲近又怎樣,糧食還是得消耗那麽多糧食,軍械還是得消耗那麽多軍械。而秦有韓國野王之地,有魏國河東之地,早已經開始屯田出糧。在對持的第三年,趙國增兵到近50萬,國內糧食空虛,藺相如說齊國予糧,齊不予(遠交近攻效果的體現)。虞卿出使魏韓,魏韓卻罷免了信陵君和馮亭。軍隊騎牆觀望。糧車屯而不發。這些都是為何?非藺相如虞卿無能,外交戰是國力的比拚。弱國無外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秦國私下裏重金賄賂了各國多少權臣,許諾隻要各國按兵不動就給他們多少好處,這些我們從正史上無從得知,但觀諸國前前後後判若兩人的表現,大體也能看出一二了。相持三年,秦趙兩強都有所削弱,但是趙國已經是傷筋動骨,秦國卻隻是皮肉之痛。孝成王幾次催促廉頗出戰,廉頗卻是老軍人的硬脾氣,一切都從戰場形勢來分析,出戰無利,故爾不戰。


    然而從戰略形勢上來看,對持戰卻已經是順著秦國的脈絡在往下走了。常有人說趙國是中了反間計,然而當時的趙國能臣有平原君趙勝,藺相如,虞卿,田單,客卿樂毅,孝成王本人也不是無能之輩。民間流言或許起了點作用,但起了多大的作用在下以為值得商榷,孝成王一個年輕君王,臨陣換將的大事必定與諸臣商議過,藺相如覺得不妥,而趙勝,虞卿,田單皆無異議。藺相如器重廉頗,覺得軍事上趙國隻有廉頗,其於私於公提出異議有不少應該是出於主觀因素。臨陣換將,顯然是情勢所逼,趙國君臣都認為不能再拖下去了,將必須換,所以在下以為流言起了些許推波助瀾的作用,卻絕非根本原因所在。


    樂毅,我一直認為如果以他為將,他和白起之戰將很有看頭。這將是戰國後期兩個最頂尖的將軍的碰撞。可惜樂毅也許是出於要安享晚年的心態,也許是當真身體有病,反正是稱病不出了,他稱病不出卻推薦了他的兩個兒子。此二子雖非大才,卻也是中才,在後來的邯鄲保衛戰中能看出來,然而在當時,樂毅是從燕國遠來的客卿,二子在趙**中沒有絲毫威望,他們顯然是不夠資格領趙國的上將軍印的。(樂毅傳;樂毅出世時,戰國兩強鼎立,東方以齊國傲視群雄,西方以秦國為最強,樂毅率全國之兵會同趙、楚、韓、魏四國之軍興師伐齊。樂毅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僅剩聊城、莒城、即墨3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


    李牧,又是一個少年英才,真個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李牧是戰國末期最強大的戰神,屢次大破秦軍,就連秦始皇手下第一大將-四大戰神之一的王翦也拿李牧無可奈何,兩軍對持,王翦連連失利,最後不得不施展離間計,趙王聽信謠言,賜死李牧,三個月後,趙國被滅!悲哉壯哉!李牧將軍千古!


    李牧的戰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他主要表現為謀定後動,避其鋒芒,後發製人。


    然而李牧何來,趙括在北邊巡視的時候從一個千夫長提拔而來。李牧和趙括都是趙國年輕一輩軍事人才的代表。李牧年齡比趙括更小,李牧資曆威望更是不能同趙括相比,而北方防匈奴又需要一個幹才,所以李牧是脫不了身的。然而,如果李牧去了長平會怎樣?初臨百萬大軍戰陣的李牧能勝過老辣的白起?


    也許史書就要改寫。李牧成了年輕氣盛沒有經驗而戰敗的代名詞,趙括成了北抗匈奴,並且支撐趙國後期的一代名將。然而曆史不許假設。李牧還是他的名將,趙括還是那紙上談兵的趙括。


    (4)趙括,襲名將之父趙奢之爵,被稱為馬服子。趙括少在軍中,其才名早成。趙惠王時就很看重趙括,在一次目睹趙括舌戰父親,將趙奢逼的麵紅耳赤無法還口之後,越發喜歡趙括,覺得他才思敏捷勘當大才,讓他陪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成王讀書。趙括當時的才名不下於當年的趙勝,在趙國是響當當的人物。其受命邯鄲防務,級別不高,卻能參與國策討論。在是否接手韓獻上黨的群臣辯論時怒斥平陽君趙豹,博得滿朝大臣喝彩。


    其熟讀兵書,又是三年來做廉頗的後勤總管,負責給廉頗長平軍隊送糧送軍械,出入長平數十次,對於長平地形軍務勘察細致。如此一個人物,選他作為趙國五十萬軍隊的統帥,可以說即是情勢所迫,也是民心所向了。客觀來說,選趙括為將選錯了嗎?在下以為,就趙國當時的形勢而論,趙括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各位覺得當時趙國還能選出一個人物為將,在下很有興趣聽聽。


    趙括的戰績;


    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樂毅破齊後,惠文王命趙奢為將,攻齊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此前,趙軍已多次進攻麥丘這個孤城,但由於麥丘糧草充足,守軍中有善於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沒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氣,命令趙奢在一個月內拿下麥丘,趙括施計助父親趙奢破麥丘,一月之內果然拿下麥丘。


    當然,在下認為,趙括最適合做軍師和參謀的,不適合做將軍,可是當時趙國別無它選。


    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惠文王恃強欺負秦國,拒不履行先前與秦國達成的換城協議,讓秦國十分惱怒。秦派中更胡陽通過盟國韓國的上黨地區進攻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閼與地處太行山西,通過太行山的孔道,可以進抵趙國的都城邯鄲,是個十分重要的軍事據點。胡陽是出於白起門下的秦國名將,此前屢有戰功。閼與告急,惠文王問廉頗,廉頗認為道遠險狹,難救。惠文王又問藺相如,藺相如認為閼與難救,不如在邯鄲附近的武安設防,以逸待勞,殲滅這股孤軍深入的秦軍。


    惠文王不想丟掉閼與這個戰略據點,就問趙奢,趙奢認為閼與必須要救。如果丟掉閼與,即使在武安殲滅入犯的秦軍,閼與也必定被其臨近的上黨韓軍占領,丟掉閼與給邯鄲造成的危險一樣會存在。閼與雖然道遠險狹,兩軍在此作戰,譬如兩鼠鬥於穴中,狹路相逢勇者勝。惠文王十分欣賞趙奢的勇氣,命趙奢為將救閼與。


    趙奢將行,與趙括語。趙括認為,胡陽乃白起所看重的秦軍名將,很會用兵,趙軍雖然強勁,但無必勝的把握。憑勇而戰,秦軍也很勇敢,趙軍的勝算隻有一半。趙奢問趙括有何想法,趙括說,秦軍借韓路攻趙,韓國很擔心被秦軍順手牽羊。而秦軍連年攻韓,雖然迫使韓國成為他的盟國,但韓國反複無常。此次秦軍深入韓境,必定要提防韓國的反叛。秦韓兩軍實際上是互有顧慮。秦軍遠道攻趙,利在速戰。趙軍應讓秦韓兩軍相疑,分散秦軍對趙國的注意力。如果讓秦軍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恐懼,那麽秦軍就好戰勝了。趙軍再示之以在武安設防,給秦軍造成趙軍要以逸待勞迎擊秦軍的假象,使秦軍的注意力轉移,然後再火速突襲,秦軍可一舉殲滅。


    在趙括之計下,趙軍大勝,秦軍名將胡陽戰死。趙奢救閼與,前後正好用了一個月。


    趙惠文王賜趙奢為馬服君(馬服地在今河北邯鄲西北。趙奢的後人中有一支以馬為姓),以許曆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趙括也因此而被立為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花爭豔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engxu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engxue並收藏百花爭豔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