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理性的角度考量,他沒有理由非要將她再逼回鞘中,藏起稜角。
但每次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心裏卻又……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蕭劭將視線從阿渺身上移開,定了定心緒,將注意力轉回到與安錫嶽的談判上。
他少年時,在風閭城住了近三年的時間,也曾在安錫嶽的指導下學過騎射與兵法,與其有種似師徒、似父子的情分。蕭喜的疑心,迫使他中斷了大半年與風閭城的聯繫,但安錫嶽此行進京的目的和打算,蕭劭卻是洞悉得十分清楚。
此刻沒有了曹啟和驛官的監視,他亦不用再拐彎抹角,將案上的那柄禦劍移到一旁,繼續之前的談話:
「如今封邑的糧草我不便動用,但當初向安侯許諾過的軍資與供給,必定會想辦法兌現諾言。」
蕭劭看向安錫嶽,語氣鄭重,「三個月後,軍資、糧草、藥品,加上拖欠的軍餉,共計一百八十萬兩,我會親自送到風閭城。」
阿渺不禁暗覺訝然。
大皇兄的旨意裏,可不曾提過會撥軍資給風閭城。
她忍下疑惑,靜坐不語。
蕭劭目光懇切,「也請安侯,暫且應下聖上的旨意,明日入宮覲見時,答應向朝廷還兵。」
安錫嶽尚未表態,坐到了他身旁的安思遠率先忿然起來:
「怎麽說了半天,還是要我們還兵?要是可以還兵,我們幹嘛還向朝廷討要軍資?」
而且應下的聖上旨意裏,是不是還包括要他改娶蕭令露的那道所謂「恩旨」?
那他是打死也不會同意的!
安錫嶽製止住兒子,看向蕭劭。
「殿下說『暫且』,那『暫且』之後,又是什麽?」
在安思遠和阿渺來之前,他與蕭劭已有過一番艱難的拉鋸。到了此刻,形勢漸漸看清,語氣也不覺漸驅平緩起來。
他看著蕭劭長大,知道他心誌高遠,絕非貪圖一時利益便濫許承諾之人。可他也清楚,這位五皇子說話做事、從沒有無緣無故的道理,鋪墊一番的背後,必定另有其文章。
蕭劭將案上的羊皮輿圖展開了來,指尖掠過,「如今我們處於被南北夾擊的位置,如若一味偏安一隅、或是向西拉長戰線,都遲早會被強敵蠶食而盡。」
繪製詳細的羊皮輿圖上,最北的一塊疆域,是柔然。柔然之下,東南一帶是蕭喜的齊國,綿延囊括了安氏所治的北疆。西麵,則是周孝義占去了的涼州。再往下,大片的河山,俱被圈入了陸姓的周朝。
蕭劭的手指,移向輿圖中心的一個位置,抬眼判研著在座諸人的反應:
「若能將都城西遷至洛陽,既能激勵軍心,讓常年在西部征戰的三軍將士明白、朝廷勢必與他們共進共退,亦能讓南朝和中原的士族意識到,皇權的正統,始終掌握在蕭氏的手中。」
齊國最初建都洛陽,之後才南遷去了建業,是以許多名門望族雖跟隨皇室遷去的江南,卻始終心懷故土,對中原和舊都皆存有一份極特殊的感情。奪下洛陽,不僅僅意味著拿下了一座城池,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統禦中原的正統,勢必會在心理上對南朝的士族產生極大的動搖。
「你的意思是……」
安錫嶽蹙眉望向輿圖中心,「想要我攻打洛陽?」
安思遠朝前湊近,研究城池布局,一抬眼,見阿渺也正聚精會神地盯著輿圖、神情殷切。他遂認真考量一番,接過父親的話,「洛陽是座廢都,沒有重兵把守,但周圍有好幾處駐軍點,攻打起來可未必容易。」一麵說著,一麵將駐軍位置一一指給阿渺看。
蕭劭將眾人反應盡收眼底。
「從前在風閭城時,我曾得安侯不吝教誨,學過一些治軍作戰之術。那時安侯對我說過,人心所向、百戰不殆。「
他看著輿圖,緩緩說道:「「如今內局不穩,軍心、民心也隨之不穩,究其根源,還是朝廷與靖遠侯府都再提供不了穩定人心的實際利益。中原比沂州富庶百倍,風閭城想要徹底解決軍糧供給的問題,遲早也必須南征。再者,七年征戰,從前由關中和江北抽調至北疆的隊伍中,有太多的士兵因為如今的南北割裂、而無法與家人團聚。拿下洛陽,對他們而言,是值得竭盡全力的。」
安思遠也是帶兵的人,知道讓士兵攻打別人的地盤、跟奪回自己的故土,在氣勢上完全就是兩種程度。善戰者,求之於勢,歷史上太多的名將,皆是靠著這個勢字,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他認真琢磨起蕭劭的分析來,再思及占據中原重鎮、便能從此徹底緩解北疆供糧的難題,不覺暗自振奮,扭頭去看安錫嶽,「爹……」
阿渺也抬起頭來,「五哥說的不錯,若是南征,連我也是願意衝鋒陷陣的!」
安思遠激動了,「好啊!咱們一起!都當前鋒!」
兩人相視一眼,不覺同時綻出一抹笑意。
安錫嶽養兒子這麽多年,知道這小子雖然從小皮慣了,但在正事上倒也絕不莽撞,否則自己也不敢讓他去管西征的中軍營。可眼下瞧著他這沒出息的樣,安錫嶽隻覺自己從前還真是高估了這傻小子!
「成大事者,必當弘略高遠。」
安錫嶽斜了兒子一眼,「就你這樣不顧大局、曲從私情,將來還想統領北疆大軍?」
「我……」 安思遠梗著脖子,張口欲駁。
但每次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心裏卻又……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蕭劭將視線從阿渺身上移開,定了定心緒,將注意力轉回到與安錫嶽的談判上。
他少年時,在風閭城住了近三年的時間,也曾在安錫嶽的指導下學過騎射與兵法,與其有種似師徒、似父子的情分。蕭喜的疑心,迫使他中斷了大半年與風閭城的聯繫,但安錫嶽此行進京的目的和打算,蕭劭卻是洞悉得十分清楚。
此刻沒有了曹啟和驛官的監視,他亦不用再拐彎抹角,將案上的那柄禦劍移到一旁,繼續之前的談話:
「如今封邑的糧草我不便動用,但當初向安侯許諾過的軍資與供給,必定會想辦法兌現諾言。」
蕭劭看向安錫嶽,語氣鄭重,「三個月後,軍資、糧草、藥品,加上拖欠的軍餉,共計一百八十萬兩,我會親自送到風閭城。」
阿渺不禁暗覺訝然。
大皇兄的旨意裏,可不曾提過會撥軍資給風閭城。
她忍下疑惑,靜坐不語。
蕭劭目光懇切,「也請安侯,暫且應下聖上的旨意,明日入宮覲見時,答應向朝廷還兵。」
安錫嶽尚未表態,坐到了他身旁的安思遠率先忿然起來:
「怎麽說了半天,還是要我們還兵?要是可以還兵,我們幹嘛還向朝廷討要軍資?」
而且應下的聖上旨意裏,是不是還包括要他改娶蕭令露的那道所謂「恩旨」?
那他是打死也不會同意的!
安錫嶽製止住兒子,看向蕭劭。
「殿下說『暫且』,那『暫且』之後,又是什麽?」
在安思遠和阿渺來之前,他與蕭劭已有過一番艱難的拉鋸。到了此刻,形勢漸漸看清,語氣也不覺漸驅平緩起來。
他看著蕭劭長大,知道他心誌高遠,絕非貪圖一時利益便濫許承諾之人。可他也清楚,這位五皇子說話做事、從沒有無緣無故的道理,鋪墊一番的背後,必定另有其文章。
蕭劭將案上的羊皮輿圖展開了來,指尖掠過,「如今我們處於被南北夾擊的位置,如若一味偏安一隅、或是向西拉長戰線,都遲早會被強敵蠶食而盡。」
繪製詳細的羊皮輿圖上,最北的一塊疆域,是柔然。柔然之下,東南一帶是蕭喜的齊國,綿延囊括了安氏所治的北疆。西麵,則是周孝義占去了的涼州。再往下,大片的河山,俱被圈入了陸姓的周朝。
蕭劭的手指,移向輿圖中心的一個位置,抬眼判研著在座諸人的反應:
「若能將都城西遷至洛陽,既能激勵軍心,讓常年在西部征戰的三軍將士明白、朝廷勢必與他們共進共退,亦能讓南朝和中原的士族意識到,皇權的正統,始終掌握在蕭氏的手中。」
齊國最初建都洛陽,之後才南遷去了建業,是以許多名門望族雖跟隨皇室遷去的江南,卻始終心懷故土,對中原和舊都皆存有一份極特殊的感情。奪下洛陽,不僅僅意味著拿下了一座城池,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統禦中原的正統,勢必會在心理上對南朝的士族產生極大的動搖。
「你的意思是……」
安錫嶽蹙眉望向輿圖中心,「想要我攻打洛陽?」
安思遠朝前湊近,研究城池布局,一抬眼,見阿渺也正聚精會神地盯著輿圖、神情殷切。他遂認真考量一番,接過父親的話,「洛陽是座廢都,沒有重兵把守,但周圍有好幾處駐軍點,攻打起來可未必容易。」一麵說著,一麵將駐軍位置一一指給阿渺看。
蕭劭將眾人反應盡收眼底。
「從前在風閭城時,我曾得安侯不吝教誨,學過一些治軍作戰之術。那時安侯對我說過,人心所向、百戰不殆。「
他看著輿圖,緩緩說道:「「如今內局不穩,軍心、民心也隨之不穩,究其根源,還是朝廷與靖遠侯府都再提供不了穩定人心的實際利益。中原比沂州富庶百倍,風閭城想要徹底解決軍糧供給的問題,遲早也必須南征。再者,七年征戰,從前由關中和江北抽調至北疆的隊伍中,有太多的士兵因為如今的南北割裂、而無法與家人團聚。拿下洛陽,對他們而言,是值得竭盡全力的。」
安思遠也是帶兵的人,知道讓士兵攻打別人的地盤、跟奪回自己的故土,在氣勢上完全就是兩種程度。善戰者,求之於勢,歷史上太多的名將,皆是靠著這個勢字,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他認真琢磨起蕭劭的分析來,再思及占據中原重鎮、便能從此徹底緩解北疆供糧的難題,不覺暗自振奮,扭頭去看安錫嶽,「爹……」
阿渺也抬起頭來,「五哥說的不錯,若是南征,連我也是願意衝鋒陷陣的!」
安思遠激動了,「好啊!咱們一起!都當前鋒!」
兩人相視一眼,不覺同時綻出一抹笑意。
安錫嶽養兒子這麽多年,知道這小子雖然從小皮慣了,但在正事上倒也絕不莽撞,否則自己也不敢讓他去管西征的中軍營。可眼下瞧著他這沒出息的樣,安錫嶽隻覺自己從前還真是高估了這傻小子!
「成大事者,必當弘略高遠。」
安錫嶽斜了兒子一眼,「就你這樣不顧大局、曲從私情,將來還想統領北疆大軍?」
「我……」 安思遠梗著脖子,張口欲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