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裴煜回信的同時,亦有一封書信,同時到了謝非復手中。
是夜,謝非復坐在書房中,細看蕭棲遲的書信,信中提及,讓他抓緊幫裴煜站穩腳跟,一個月後便會放陳太師入滇國,到時她會想裴煜求援,讓他帶兵入大周,幫她抗敵。
等裴煜入境後,他需要想盡一切法子,隔絕裴煜和大梁的消息傳遞。待擊退陳太師和滇國的兵力,她便要叫裴煜和大周將士,有去無回。
謝非復在燭火捏著紙張,神色沉沉。他心下清楚的很,此一戰格外要緊,全再賭裴煜對蕭棲遲的看重程度。
若這份情意不過爾爾,裴煜想來會拒絕出兵,蕭棲遲的一切計劃付諸一炬。若隻是看在麵子上幫一幫,那麽大梁主力不會入境,即便計劃成功,對大周的影響也並不大,反而還會引起打草驚蛇,引起裴煜警覺。
但是……倘若裴煜真如他所言般,視蕭棲遲未一切,那麽他一定會力排眾議,帶著主力入境相助。計劃成功的那天,大周必然元氣大傷,他隻需再活動一番,暫且彈壓住時局,等大周戰後修養過來,便可迎接王軍入梁,一舉覆滅大梁。
局至此處何其關鍵,謝非復心知肚明。他燒掉書信後,靜坐在屋中想了半宿,提筆給蕭棲遲回信。
他將自己的擔心,全部告訴了蕭棲遲。與此同時,他也告訴她,他會盡自己所能,讓蕭棲遲的計劃順利進行,但若是裴煜不上鉤,他也向蕭棲遲鄭重承諾,有生之年,必叫大梁這座堤,潰於他這個蟻穴。
無論是陳太師和裴煜,到目前為止,兩邊都穩穩按照蕭棲遲的計劃行動,未出現半分偏差。在這個春深夏初,怡人的時節,一切都似塵埃落定,但一切又都似在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麵,沉澱在最後的平靜裏。
五月中旬,陳太師自滇國借兵,從西南出發。一篇文采斐然,論孝道之重的討伐檄文橫空出世,陳太師高舉為太後討回公道,討伐不孝之帝,扶持新君的大旗,進攻大周。
但令蕭棲遲和梁靖城沒想到的是,於此同時,樞密院忽然大亂,重傷樞密使韓紀,三名郎將共領兵十萬,突然倒戈,於深夜千裏奔襲,一路清王軍,迎接陳太師的討伐大軍。
消息傳來的時候,正在梳妝的蕭棲遲手忽地一顫,手中耳環掉落在地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完全在她意料之外,心在胸膛裏砰砰直跳。她這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陳太師前世之所以敢造反,實在不是頭腦一熱,而是因為早已在樞密院中做了布置。
但前世陳太師和謝非復相爭之時,她已跟在裴煜再逃亡的路上,自身難保,對這些事更是一無所知。
她一直以為陳太師沒有插手軍事,但眼下看來,樞密院中,早已有他的人,所以他一起勢,三名中郎將便直接帶走了十萬大軍。
衛京師大軍共二十萬,一下走了十萬,剩下的十萬,如何跟滇國二十萬以及那十萬大軍對戰?十萬對三十萬,勝算何其的小。
蕭棲遲緊緊攥著衣袖,指尖擰得發白,眼珠在眼眶中亂轉。
她定心想了半晌,忙喚來六名身手好的侍衛,指著左邊的三個人吩咐道:「三人一隊,你們三個現在就帶著我的親筆手書,前往大梁去找昌平王裴煜,無論如何要求他來救我,告訴他所有情況,一旦汴京破,我將屍首無存。」
三人忙領命而去。
她又對另外三人的其中一人道:「你立馬進宮,去找靖城,告訴他,現在就從北方戍邊的大軍中調兵,最少二十萬。」
北方邊境是大梁,她現在隻能賭!賭大梁有謝非復和裴煜,即便戍邊大軍空虛,也不會對大周造成威脅。
這兩樁事吩咐罷,便是最重要的事。衛京師大軍隻剩十萬,北方調兵不知何時才能來,如此危機之下,她絕不能再按原計劃讓許上雲領兵。
無論如何,他都得回來,哪怕京師被占,哪怕被大周再次覆滅,許上雲都都不能死!
蕭棲遲手按著心口,忙對那兩名侍衛道:「去軍營,哪怕是綁,也把許上雲給我綁回來!」
二人忙領命而去,可怎知,他們才離開一刻鍾的功夫,就再次回到公主府,回來時還帶著一名看似隻有十五六歲的小將士。
一股不祥的預感漫上蕭棲遲心頭,她尚未及發問,便見小將士行禮在她麵前單膝落地跪下,而後道:「回稟長公主殿下,臣奉許將軍之命前來。三名中郎將叛變,前往西南接應陳太師,他們一路上搶糧草,殺衛軍。他們走時還帶走了汴京的布防圖!但好在他們尚未同陳太師會師,眼下韓大人重傷,臥榻不起,韓大人已將樞密使的職責重任托於許將軍。許將軍已於兩個時辰前點兵出發,前往西南。」
「你說什麽?」蕭棲遲隻覺自己的聲音,像是跌進了深穀之中,耳中一陣嗡鳴。
小將士看著蕭棲遲慘白的臉色,忽地想起許將軍的叮囑,切記回稟完事情後,以安撫為主。
念及此,小將士忙複述許上雲的話給蕭棲遲聽:「殿下,許將軍叫你不要擔心,西南還有戍邊將士,陳太師沒那麽容易打進來。而且隻要抓住那三名叛變的中郎將,就能收回十萬大軍。此戰最忌兩方會師,所以要速戰速決,戍邊將士拖住陳太師,許將軍追擊十萬大軍,十萬對十萬,不會太吃力。」
作者有話要說:
是夜,謝非復坐在書房中,細看蕭棲遲的書信,信中提及,讓他抓緊幫裴煜站穩腳跟,一個月後便會放陳太師入滇國,到時她會想裴煜求援,讓他帶兵入大周,幫她抗敵。
等裴煜入境後,他需要想盡一切法子,隔絕裴煜和大梁的消息傳遞。待擊退陳太師和滇國的兵力,她便要叫裴煜和大周將士,有去無回。
謝非復在燭火捏著紙張,神色沉沉。他心下清楚的很,此一戰格外要緊,全再賭裴煜對蕭棲遲的看重程度。
若這份情意不過爾爾,裴煜想來會拒絕出兵,蕭棲遲的一切計劃付諸一炬。若隻是看在麵子上幫一幫,那麽大梁主力不會入境,即便計劃成功,對大周的影響也並不大,反而還會引起打草驚蛇,引起裴煜警覺。
但是……倘若裴煜真如他所言般,視蕭棲遲未一切,那麽他一定會力排眾議,帶著主力入境相助。計劃成功的那天,大周必然元氣大傷,他隻需再活動一番,暫且彈壓住時局,等大周戰後修養過來,便可迎接王軍入梁,一舉覆滅大梁。
局至此處何其關鍵,謝非復心知肚明。他燒掉書信後,靜坐在屋中想了半宿,提筆給蕭棲遲回信。
他將自己的擔心,全部告訴了蕭棲遲。與此同時,他也告訴她,他會盡自己所能,讓蕭棲遲的計劃順利進行,但若是裴煜不上鉤,他也向蕭棲遲鄭重承諾,有生之年,必叫大梁這座堤,潰於他這個蟻穴。
無論是陳太師和裴煜,到目前為止,兩邊都穩穩按照蕭棲遲的計劃行動,未出現半分偏差。在這個春深夏初,怡人的時節,一切都似塵埃落定,但一切又都似在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麵,沉澱在最後的平靜裏。
五月中旬,陳太師自滇國借兵,從西南出發。一篇文采斐然,論孝道之重的討伐檄文橫空出世,陳太師高舉為太後討回公道,討伐不孝之帝,扶持新君的大旗,進攻大周。
但令蕭棲遲和梁靖城沒想到的是,於此同時,樞密院忽然大亂,重傷樞密使韓紀,三名郎將共領兵十萬,突然倒戈,於深夜千裏奔襲,一路清王軍,迎接陳太師的討伐大軍。
消息傳來的時候,正在梳妝的蕭棲遲手忽地一顫,手中耳環掉落在地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完全在她意料之外,心在胸膛裏砰砰直跳。她這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陳太師前世之所以敢造反,實在不是頭腦一熱,而是因為早已在樞密院中做了布置。
但前世陳太師和謝非復相爭之時,她已跟在裴煜再逃亡的路上,自身難保,對這些事更是一無所知。
她一直以為陳太師沒有插手軍事,但眼下看來,樞密院中,早已有他的人,所以他一起勢,三名中郎將便直接帶走了十萬大軍。
衛京師大軍共二十萬,一下走了十萬,剩下的十萬,如何跟滇國二十萬以及那十萬大軍對戰?十萬對三十萬,勝算何其的小。
蕭棲遲緊緊攥著衣袖,指尖擰得發白,眼珠在眼眶中亂轉。
她定心想了半晌,忙喚來六名身手好的侍衛,指著左邊的三個人吩咐道:「三人一隊,你們三個現在就帶著我的親筆手書,前往大梁去找昌平王裴煜,無論如何要求他來救我,告訴他所有情況,一旦汴京破,我將屍首無存。」
三人忙領命而去。
她又對另外三人的其中一人道:「你立馬進宮,去找靖城,告訴他,現在就從北方戍邊的大軍中調兵,最少二十萬。」
北方邊境是大梁,她現在隻能賭!賭大梁有謝非復和裴煜,即便戍邊大軍空虛,也不會對大周造成威脅。
這兩樁事吩咐罷,便是最重要的事。衛京師大軍隻剩十萬,北方調兵不知何時才能來,如此危機之下,她絕不能再按原計劃讓許上雲領兵。
無論如何,他都得回來,哪怕京師被占,哪怕被大周再次覆滅,許上雲都都不能死!
蕭棲遲手按著心口,忙對那兩名侍衛道:「去軍營,哪怕是綁,也把許上雲給我綁回來!」
二人忙領命而去,可怎知,他們才離開一刻鍾的功夫,就再次回到公主府,回來時還帶著一名看似隻有十五六歲的小將士。
一股不祥的預感漫上蕭棲遲心頭,她尚未及發問,便見小將士行禮在她麵前單膝落地跪下,而後道:「回稟長公主殿下,臣奉許將軍之命前來。三名中郎將叛變,前往西南接應陳太師,他們一路上搶糧草,殺衛軍。他們走時還帶走了汴京的布防圖!但好在他們尚未同陳太師會師,眼下韓大人重傷,臥榻不起,韓大人已將樞密使的職責重任托於許將軍。許將軍已於兩個時辰前點兵出發,前往西南。」
「你說什麽?」蕭棲遲隻覺自己的聲音,像是跌進了深穀之中,耳中一陣嗡鳴。
小將士看著蕭棲遲慘白的臉色,忽地想起許將軍的叮囑,切記回稟完事情後,以安撫為主。
念及此,小將士忙複述許上雲的話給蕭棲遲聽:「殿下,許將軍叫你不要擔心,西南還有戍邊將士,陳太師沒那麽容易打進來。而且隻要抓住那三名叛變的中郎將,就能收回十萬大軍。此戰最忌兩方會師,所以要速戰速決,戍邊將士拖住陳太師,許將軍追擊十萬大軍,十萬對十萬,不會太吃力。」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