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十餘年前、塵封已久的案子,她要從何處下手?可成宣不願再把許如千和延景拖進這趟渾水裏,即使是孤軍作戰,也要試試。
-------------------------------------
青煙自爐中升起,繚繞又散開。殿中似是罩進了一片薄霧中,隻能隱約見到龍椅前的幾道人影。
勤政殿本是議事之用,如今卻成了修道升仙、召喚神靈的所在。
坐在龍椅上,閉目凝神的自然是永嘉帝;身旁躬身立著,麵具之下唇角帶笑的,則是顧玄。
顧玄溫和道:「不知方才這份青辭,陛下可還滿意?」
賀之舟站在一旁,連話都插不進來,氣得吹鬍子瞪眼。摺子雖經內閣篩了一遍,奈何架不住永嘉帝沉迷道法,已數日未曾批過摺子,眼見國事已堆成了山,而陛下仍在為這青辭著迷不已。
在賀之舟看來,這青辭不過是天機道人胡亂編造出來的,還說什麽隻要以硃筆書寫在青藤紙上,便能召喚神宗,降下天恩,一切心願均可得償。
他曾草草掃過一眼顧玄寫過的青辭,不過是些駢文,雖讀起來抑揚頓挫,但賀之舟官至首輔,何嚐不是飽腹詩書,他自己也能寫出來。
永嘉帝聽後,卻並未生出該讓首輔大人來擬青辭的主意。畢竟顧玄是天機道的宗主,若是盼著上達天聽,定是通過道壇中人更可靠了。
他此刻緩緩睜開眼:「還是昨日那篇更合朕心意。」
顧玄卻從容道:「臣此處還有幾篇,陛下盡管一看。」
永嘉帝總算露出了微微笑意。想到幾個月前,他還不甘不願地把這小子封為國師,可如今,顧玄已是他祭告上天的最好幫手。
他細細閱覽顧玄遞上來的幾張,滿意地抽出其中的一份,將那青辭放入爐中,望著它燃燒殆盡。
青煙四起,神宗定會知曉他的心意——他要長生不老,他要既壽永昌,他要大梁千代百代地延續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青辭這一概念參考自明嘉靖年間
第83章 降天恩
青辭已燃盡, 永嘉帝國事一件未曾商議,卻已倦了,擺擺手道:「朕乏了, 你們二人都先下去吧。」
賀之舟萬萬沒料到, 在勤政殿候了半日,竟連一句話都不曾插上。他欲多言幾句,永嘉帝話語之間已隱約泛起怒意:「朕說朕乏了,莫非卿不信嗎?」
顧玄站在一旁,盡管麵具遮擋, 仍可發現他似笑非笑的模樣。賀之舟免得龍顏大怒,自己落不到好,便不得不躬身道:「臣告退了。」
顧玄緊跟在他後頭, 行了禮,也一同出了殿外。見已走遠, 內侍欲探聽也聽不到,賀之舟才忍不住反唇相譏道:「國師每日鑽研這青辭之道,真是不容易。」他意在嘲諷青辭是無用之物,顧玄隻不過在裝神弄鬼罷了。
不曾想顧玄仍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輕描淡寫道:「賀大人想說便回去說,顧某絕不阻攔。」說罷便走了, 留下賀之舟在原地。
如今朝中隻有顧玄能寫青辭, 永嘉帝對道術日益沉迷,顧玄除非自取滅亡,做了什麽大逆不道之事, 否則根本不會有失去寵信的一天。
賀之舟何曾想到, 當初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以為拉攏天機道,能平息民憤。卻不曾想過, 一個裝神弄鬼之人,靠著幾篇駢文,竟然也能扶搖直上。相比他們這些寒窗苦讀、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的人來說,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這些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個人恩怨,賀之舟最憂慮的,是他根本不清楚這個顧玄葫蘆裏打的什麽主意。他如今在聖上麵前得寵,信徒又遍布全國,一旦生出異心,妄想插手朝政,引起動盪,這結果絕非是還在與西涼交戰的大梁朝所能承受的。
早前,宮中所發生之事,更是令永嘉帝更是虔誠。誰也料不到,貞妃的含章殿中,竟有宮女試圖刺殺前來尋貞妃的永嘉帝。
雖那女子當場被格殺,行刺也並未成功,但永嘉帝卻變得擔驚受怕,日日戰戰兢兢。自此以後,他更是寄情於天機道,期盼著神宗降世,能夠護佑自己,因此顧玄在他眼中,已是不可或缺之人了。
至於國政、西涼……永嘉帝應當覺得自己振振有詞——朕若是保不住性命,如何有心力顧及國事?
那誰來護佑大梁呢?賀之舟為官數十年,縱是再圓滑逢迎,也有自己的底線。顧玄的道是故弄玄虛,他的道便是韜光隱晦。一時退讓並非什麽羞愧之事,他隻為了換得日後能夠反敗為勝。
他絕不甘心就這麽眼睜睜看著天機道如蛀蟲,蠶食大梁。這個顧玄,身份來歷成迷,甚至連容貌都無人知曉。此人到底藏有什麽秘密,圖謀何事?賀之舟發現,若自己身為首輔,都不能勸說陛下動搖,那麽攻訐顧玄,便成了如今唯一選擇。他得召上幾位門生和同鄉,好好商議才是。
--------------------------
此時的定西城,也已入了夏。圍城數月的西涼久攻不下,已是士氣大減。裴譽聽聞線報,說西涼皇帝已對二皇子下了通牒,必須盡早攻下定西。
李琮軍隊一旦有異動,隨時可能再次出兵。雖然定西城扛過了一次次的進攻,但城樓外也已滿目瘡痍,如今正趁著休戰期間加緊修繕。
但他們卻無法知悉西涼人具體的攻城時間,每日便必須嚴陣以待,除了定西軍外,城中百姓雖糧草暫時還算充足,但圍城許久,此刻也已苦不堪言。
-------------------------------------
青煙自爐中升起,繚繞又散開。殿中似是罩進了一片薄霧中,隻能隱約見到龍椅前的幾道人影。
勤政殿本是議事之用,如今卻成了修道升仙、召喚神靈的所在。
坐在龍椅上,閉目凝神的自然是永嘉帝;身旁躬身立著,麵具之下唇角帶笑的,則是顧玄。
顧玄溫和道:「不知方才這份青辭,陛下可還滿意?」
賀之舟站在一旁,連話都插不進來,氣得吹鬍子瞪眼。摺子雖經內閣篩了一遍,奈何架不住永嘉帝沉迷道法,已數日未曾批過摺子,眼見國事已堆成了山,而陛下仍在為這青辭著迷不已。
在賀之舟看來,這青辭不過是天機道人胡亂編造出來的,還說什麽隻要以硃筆書寫在青藤紙上,便能召喚神宗,降下天恩,一切心願均可得償。
他曾草草掃過一眼顧玄寫過的青辭,不過是些駢文,雖讀起來抑揚頓挫,但賀之舟官至首輔,何嚐不是飽腹詩書,他自己也能寫出來。
永嘉帝聽後,卻並未生出該讓首輔大人來擬青辭的主意。畢竟顧玄是天機道的宗主,若是盼著上達天聽,定是通過道壇中人更可靠了。
他此刻緩緩睜開眼:「還是昨日那篇更合朕心意。」
顧玄卻從容道:「臣此處還有幾篇,陛下盡管一看。」
永嘉帝總算露出了微微笑意。想到幾個月前,他還不甘不願地把這小子封為國師,可如今,顧玄已是他祭告上天的最好幫手。
他細細閱覽顧玄遞上來的幾張,滿意地抽出其中的一份,將那青辭放入爐中,望著它燃燒殆盡。
青煙四起,神宗定會知曉他的心意——他要長生不老,他要既壽永昌,他要大梁千代百代地延續下去!
作者有話要說:
青辭這一概念參考自明嘉靖年間
第83章 降天恩
青辭已燃盡, 永嘉帝國事一件未曾商議,卻已倦了,擺擺手道:「朕乏了, 你們二人都先下去吧。」
賀之舟萬萬沒料到, 在勤政殿候了半日,竟連一句話都不曾插上。他欲多言幾句,永嘉帝話語之間已隱約泛起怒意:「朕說朕乏了,莫非卿不信嗎?」
顧玄站在一旁,盡管麵具遮擋, 仍可發現他似笑非笑的模樣。賀之舟免得龍顏大怒,自己落不到好,便不得不躬身道:「臣告退了。」
顧玄緊跟在他後頭, 行了禮,也一同出了殿外。見已走遠, 內侍欲探聽也聽不到,賀之舟才忍不住反唇相譏道:「國師每日鑽研這青辭之道,真是不容易。」他意在嘲諷青辭是無用之物,顧玄隻不過在裝神弄鬼罷了。
不曾想顧玄仍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輕描淡寫道:「賀大人想說便回去說,顧某絕不阻攔。」說罷便走了, 留下賀之舟在原地。
如今朝中隻有顧玄能寫青辭, 永嘉帝對道術日益沉迷,顧玄除非自取滅亡,做了什麽大逆不道之事, 否則根本不會有失去寵信的一天。
賀之舟何曾想到, 當初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以為拉攏天機道,能平息民憤。卻不曾想過, 一個裝神弄鬼之人,靠著幾篇駢文,竟然也能扶搖直上。相比他們這些寒窗苦讀、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的人來說,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這些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個人恩怨,賀之舟最憂慮的,是他根本不清楚這個顧玄葫蘆裏打的什麽主意。他如今在聖上麵前得寵,信徒又遍布全國,一旦生出異心,妄想插手朝政,引起動盪,這結果絕非是還在與西涼交戰的大梁朝所能承受的。
早前,宮中所發生之事,更是令永嘉帝更是虔誠。誰也料不到,貞妃的含章殿中,竟有宮女試圖刺殺前來尋貞妃的永嘉帝。
雖那女子當場被格殺,行刺也並未成功,但永嘉帝卻變得擔驚受怕,日日戰戰兢兢。自此以後,他更是寄情於天機道,期盼著神宗降世,能夠護佑自己,因此顧玄在他眼中,已是不可或缺之人了。
至於國政、西涼……永嘉帝應當覺得自己振振有詞——朕若是保不住性命,如何有心力顧及國事?
那誰來護佑大梁呢?賀之舟為官數十年,縱是再圓滑逢迎,也有自己的底線。顧玄的道是故弄玄虛,他的道便是韜光隱晦。一時退讓並非什麽羞愧之事,他隻為了換得日後能夠反敗為勝。
他絕不甘心就這麽眼睜睜看著天機道如蛀蟲,蠶食大梁。這個顧玄,身份來歷成迷,甚至連容貌都無人知曉。此人到底藏有什麽秘密,圖謀何事?賀之舟發現,若自己身為首輔,都不能勸說陛下動搖,那麽攻訐顧玄,便成了如今唯一選擇。他得召上幾位門生和同鄉,好好商議才是。
--------------------------
此時的定西城,也已入了夏。圍城數月的西涼久攻不下,已是士氣大減。裴譽聽聞線報,說西涼皇帝已對二皇子下了通牒,必須盡早攻下定西。
李琮軍隊一旦有異動,隨時可能再次出兵。雖然定西城扛過了一次次的進攻,但城樓外也已滿目瘡痍,如今正趁著休戰期間加緊修繕。
但他們卻無法知悉西涼人具體的攻城時間,每日便必須嚴陣以待,除了定西軍外,城中百姓雖糧草暫時還算充足,但圍城許久,此刻也已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