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摻水後靈力丹起效慢, 她摳下來一小塊自己服用了一半, 另一半塞到孫福全嘴裏。


    不是她不想給爹娘和其餘幾個哥哥還有紀興澤,實在是因為離著遠, 身體又快被凍僵, 就這麽幾個動作做起來都異常困難。


    「四哥, 將葫蘆傳下去讓大傢夥喝裏麵的水。記住:不管是誰都不要多喝!也不管是誰都要喝!」眼下就指著這個救人, 不管認識與不認識的, 熟悉與不熟悉的,隻要是在這附近的都要救。


    最先受益的當然是窩棚內的人,這其中最後一個輪到的是紀興澤。為了方便指揮, 他坐在靠門口處, 那裏也是風最大的地方。


    他早已經凍得嘴唇青紫,在孫福喜告訴孫福全傳葫蘆的那一刻, 他便猜出裏麵裝的是什麽,絲毫沒有遲疑,哆哆嗦嗦拿起來就往嘴裏灌了一口後,掀開門簾一個小縫朝大奎扔了過去。還沒忘轉述孫福喜那番話。


    實際上都不用叮囑不讓大家多喝,這麽冷的天,這麽冰的水,就是想多喝一口都喝不進去。


    就這樣,裝有靈力丹水的葫蘆在人群中一個接著一個傳遞下去。沒過多久這些人的體內開始有溫暖的氣流慢慢流動,正是這股溫暖氣流,讓一個又一個僵硬的身體慢慢恢復,也讓眾人重燃了生的希望。


    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氣溫才漸漸升高,哪怕仍舊很低,可至少人可以活動,一個個這才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咱們這是熬過來了吧?」有的人不敢相信,卻為此留下激動的淚水。


    「是啊,咱們終於熬過來了!」


    隨後一個又一個感到慚愧的同時還不忘向紀興澤和孫家等人道謝,說如果沒有他們這次提醒和幫助,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還是在他們不知道真實後果之前。等好不容易緩過來的差役開始點人,發現僅流放犯中就有二十幾人死於這場寒潮,災民中死的更是不計其數。這其中包括此次流放的要犯謝太傅以及他的夫人


    等謝雲凡和楊氏帶著孩子過去見謝太傅夫妻二人最後一眼,發現這二人如同這次死得絕大多數人一樣,麵色很是平靜,就連一絲掙紮和痛苦的表情都沒有,這主要與他們忽然被凍住來不及做出反應有關。


    可問題是謝雲凡的大哥和二哥以及孩子們為何都沒事兒,單單就這兩口沒了性命?


    經謝雲凡多方打聽才知道在關鍵時刻,他大哥和二哥隻顧著自家逃命跑到差役燒的火堆旁取暖,根本就沒有人管這老兩口。


    謝雲凡雖然恨兩位兄長的薄情寡義,可是他又能說什麽?他不也是在第一時間隻顧及自己的小家。


    悲痛中,他再次成為主要勞動力,在紀興澤派去的大奎等人幫助下將謝太傅夫妻二人裹上草蓆匆匆下葬,誰能想到叱吒官場三十餘載,德高望重的太子太傅最後竟然落得這麽一個下場。謝雲凡絞盡腦汁想過要如何分家,最後竟然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達成。


    接下來的一路,前後兩個隊伍的人都籠罩著濃濃的悲憤色彩,可不管他們如何悲痛,路還是要走,那些中途主動或者被動離開的人,隻能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個過客。


    孫陳幾家人並沒有跟著流放隊伍走到最後。


    陳獵戶在帶著人打獵時發現離恆山郡還有一段距離的群山中因為人跡罕至有著數不盡的山貨,他們要想在恆山郡安家勢必需要不少的錢,有這麽一個囤貨賺錢的機會豈能白白浪費?最後幾家人便商量留在這裏囤積一些山貨後晚幾天再出發。還有一些人家,不過多是些死了親人無依無靠跟著他們的人也不少,這其中就有劉虎娘倆。


    最終他們囤積了大量的蘑菇、木耳、山梨、山裏紅、圓棗子,還有山核桃、榛子和鬆子兒。小寶更是囤積了不少堅果,足夠它吃上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又在陳獵戶和大奎等人的帶領下獵到了野豬和麅子,山雞和野兔更是不少。


    紀興澤也是收穫頗豐采集了大量稀有的草藥,最後這些東西儲物袋根本就裝不下,就連他們的板車也都塞得滿滿當當。


    為了能多拿走一些東西,每個人都大包小裹的背著抱著,這導致他們在最後一段行進速度異常緩慢。


    不過就是這樣,等他們將這些東西賣掉換錢,由於他們之前一直跟著流放犯們趕路,他們仍然屬於較早一批到達恆山郡的人。


    「咱們下麵要怎麽做?」別看紀興澤年紀小,已然成為眾人的主心骨,遇到什麽難題都會交給他來解決。在進城後,孫萬貴朝他問道。


    「咱們別著急去官府落戶,等打聽清楚有什麽政策之後再說。」盡管離著安家就差最後一步,紀興澤仍舊比旁人想的要多。


    「行,」孫萬貴點頭,「不過咱們這麽多人也不能等太久。」眼下雖然才十月,恆山郡卻已經飄起雪花。為了禦寒,前一陣子獵到的獸皮全都被陳獵戶和大奎幾人鞣製後做成了皮衣穿在眾人身上。可是還得盡快找到落腳地,總不能天寒地凍住在外麵。他們這麽多人總住客棧也住不起。


    為了盡快得到消息,大奎四人全都被派出去打探。餘下的一行人也沒閑著,他們打算在市場上轉一轉,以了解本地的行情。


    等打聽過發現因這裏沒有遭災,糧價比他們之前走過的任何一個城鎮都要便宜,甚至是便宜一半還多。可能是因為本地有鹽礦,百姓又習慣於醃製食材以保存過冬,這裏的鹽竟然隻有二十文錢一斤,還不限量。不過為了防止外地人跑這裏倒買倒賣食鹽,每次買鹽都需要登記,而且不管在哪裏,鹽也隻有在衙門管轄的鹽行售賣才合法,倒賣私鹽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逃荒種田後造了個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韻並收藏逃荒種田後造了個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