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與東魏相隔甚遠,大多的東魏人聽到北周二字,隻能想到它的偏遠,孤寂,寒冷以及無邊的戰亂。
早些年兩國幾乎隔絕,近年來由於民間商貿的互通,倒是有不少商人來往於兩國之間,倒賣生絲,瓷器,棉麻和茶葉。
東魏地處平原,土壤肥沃,雨水豐足,占據著最優越的位置,積累了長達數百年的人文風貌,崇文重商,農耕歷久,以風流繁盛著稱,歷來不善征戰。
北周地處高原,春短冬長,氣候寒冷,最早是遊牧民族聚集而成,後來開城拓疆,劃白馬河為界,自立為國,建都上京,比東魏晚了兩百餘年,北周朝廷重武,早年間十分好戰,對於擴充疆土樂此不疲,百姓也都去鑄箭煉鋼,投軍從戎,正因如此,遇上天災人禍時,黎民百姓常常流離失所,食不飽腹。
兩國在百年前打過幾次仗,近幾朝一直相安無事,北周從惠帝起,也開始學習東魏大力發展商貿與農耕紡織,如今比起早年國情要好很多。
聽說幾月前北朝的皇帝急病而亡,在封地的各位皇子紛紛趕回上京。
這一輩的趙氏皇族能人輩出,成年皇子一共十五人,其中不乏軍功卓著亦或是母族勢昌之人。
封地諸王趕回都城時,宮內黑雲壓城,風雲欲變。
月餘前,北朝的探子傳回消息,上京大亂,禁宮內血流成河,白骨成堆,幾經拚殺,終是四殿下玄瑱力挽狂瀾,勢如破竹。
已與七月初八新登帝位,尊生母紀妃為後,改年號為武,史稱武帝元年。
相隔數千裏,北邊的蕭瑟秋風席捲無數枯骨冤魂,另一個王朝正在血雨腥風,改天換地。
隻是星月無暇操心旁人的光景,在東魏的繁華靡麗中,她一針一線繡出翠色的芙蓉。
腦海中心心念念的,隻有太和宮裏的星河。
*
九月裏中宮賜恩旨,令輔治公府命婦入宮覲見儲妃,星月得以跟隨母親和嬸娘們,在太和宮中見了星河一麵。
星河同往常仿佛沒什麽兩樣,仍舊笑吟吟的,在管教嬤嬤的規束下,她穿著整齊華麗的繡金華服,坐在上首接受眾命婦拜見,禮畢後她趕忙下座扶起母親,又讓星月到自己身邊坐下。
母親和她說話,既歡喜不已,又誠惶誠恐,星月在一旁陪著坐。
她知道星河從小就與她不同,星河是禦極尊貴的命格,隻要她按步就班的走下去,終有一天,她會成為母儀天下的大魏皇後。
能看到自己的姐姐功成名就,星月也是高興的。
隻要她的親人好,隻要輔治公府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下旬便是皇後娘娘的千秋節,宮內要宴請群臣,母親問星河輔治公府應該為皇後千秋準備什麽賀禮,不知不覺中,星河已漸漸成了坐於上位的發話者。
從星河這裏回去後,星月就突然病倒了,上吐下瀉,高熱不退,太醫來看過,說是急症。
星月燒的快要糊塗了,隻覺得全身滾燙,一會清醒,一會迷糊,混沌之際她聽見銀燈說:「儲妃娘娘來了。」
星河來了,星月閉了閉眼,她是在做夢嗎?
可恍惚間,有一雙溫軟的手輕輕貼在她滾燙的額頭上,鼻尖處縈繞著姐姐身上的香粉味,是淡淡的百合香。
星河告訴她:「我已經和皇後娘娘請了恩旨,準許你回家休養,下旬的宮宴也不必來了,回去好好歇著,把身子調養好了再回來。」
她擰幹棉巾給星月擦臉,輕輕撫摸她散落下來的頭髮,慈母一般看著她,滿是憐惜。
星月燒的滿臉通紅,星河彎身,在她耳邊柔柔的喚出她幼時的乳名:「月兒,你累了嗎?累了就睡吧,姐姐在這裏。」
好多年沒人這麽叫過她了,如今再聽,恍如一場美夢。
星月沉沉的靠在星河的臂彎裏,輕輕點頭,很安心,很滿足,就如小時候纏著姐姐的月兒那般。
第六章 星月被接回家中休養,母親把濟……
星月被接回家中休養,母親把濟仁堂的大夫請回家裏為她專門診治,大夫說是寒熱相衝導致,應服食了不調和的東西,傷了腸胃以致高熱。
母親卻不大相信,隻說:「我們姑娘是常年在宮裏養著的,宮裏頭吃喝樣樣精細,難道還會有不幹淨的東西嗎?」
大夫並不辯解,照著自己的診斷開了方子下去,星月服用了幾副湯藥後,高熱總算漸漸退去,隻是身子仍舊虛弱無力,在床上躺了好幾日,連下床都沒有力氣,需得人扶著。
過了不少時日,才能自己下床小走一段,說來這回病的離奇,都找不出緣由,大夫說她病從口入,可她實在記不得自己吃了什麽不好的東西,照理說都是禦膳房的膳食,從沒有吃壞過的,她又不是貪嘴的人,怎麽忽然身子就垮了。
家裏人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叫她多將養著,往後飲食上注意些。
下旬皇後千秋時,聽聞星河會與太子位列同席,許家上下皆認為這是無上恩寵,是聖上與中宮對星河的看重。
宮宴那日,輔治公府所有親眷長輩,凡是有誥命敕封者皆入宮赴宴,無誥命者也能接到宮裏的賞賜。
按輩分給的封賞,長輩是妝花宮緞四匹,鎦金鑲邊的玉瓶一對,玉盞一對,並瑪瑙串子兩掛,小輩兒是絨花四隻,絹紗兩匹,金鎖一對並萬壽如意碗兩隻。
早些年兩國幾乎隔絕,近年來由於民間商貿的互通,倒是有不少商人來往於兩國之間,倒賣生絲,瓷器,棉麻和茶葉。
東魏地處平原,土壤肥沃,雨水豐足,占據著最優越的位置,積累了長達數百年的人文風貌,崇文重商,農耕歷久,以風流繁盛著稱,歷來不善征戰。
北周地處高原,春短冬長,氣候寒冷,最早是遊牧民族聚集而成,後來開城拓疆,劃白馬河為界,自立為國,建都上京,比東魏晚了兩百餘年,北周朝廷重武,早年間十分好戰,對於擴充疆土樂此不疲,百姓也都去鑄箭煉鋼,投軍從戎,正因如此,遇上天災人禍時,黎民百姓常常流離失所,食不飽腹。
兩國在百年前打過幾次仗,近幾朝一直相安無事,北周從惠帝起,也開始學習東魏大力發展商貿與農耕紡織,如今比起早年國情要好很多。
聽說幾月前北朝的皇帝急病而亡,在封地的各位皇子紛紛趕回上京。
這一輩的趙氏皇族能人輩出,成年皇子一共十五人,其中不乏軍功卓著亦或是母族勢昌之人。
封地諸王趕回都城時,宮內黑雲壓城,風雲欲變。
月餘前,北朝的探子傳回消息,上京大亂,禁宮內血流成河,白骨成堆,幾經拚殺,終是四殿下玄瑱力挽狂瀾,勢如破竹。
已與七月初八新登帝位,尊生母紀妃為後,改年號為武,史稱武帝元年。
相隔數千裏,北邊的蕭瑟秋風席捲無數枯骨冤魂,另一個王朝正在血雨腥風,改天換地。
隻是星月無暇操心旁人的光景,在東魏的繁華靡麗中,她一針一線繡出翠色的芙蓉。
腦海中心心念念的,隻有太和宮裏的星河。
*
九月裏中宮賜恩旨,令輔治公府命婦入宮覲見儲妃,星月得以跟隨母親和嬸娘們,在太和宮中見了星河一麵。
星河同往常仿佛沒什麽兩樣,仍舊笑吟吟的,在管教嬤嬤的規束下,她穿著整齊華麗的繡金華服,坐在上首接受眾命婦拜見,禮畢後她趕忙下座扶起母親,又讓星月到自己身邊坐下。
母親和她說話,既歡喜不已,又誠惶誠恐,星月在一旁陪著坐。
她知道星河從小就與她不同,星河是禦極尊貴的命格,隻要她按步就班的走下去,終有一天,她會成為母儀天下的大魏皇後。
能看到自己的姐姐功成名就,星月也是高興的。
隻要她的親人好,隻要輔治公府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下旬便是皇後娘娘的千秋節,宮內要宴請群臣,母親問星河輔治公府應該為皇後千秋準備什麽賀禮,不知不覺中,星河已漸漸成了坐於上位的發話者。
從星河這裏回去後,星月就突然病倒了,上吐下瀉,高熱不退,太醫來看過,說是急症。
星月燒的快要糊塗了,隻覺得全身滾燙,一會清醒,一會迷糊,混沌之際她聽見銀燈說:「儲妃娘娘來了。」
星河來了,星月閉了閉眼,她是在做夢嗎?
可恍惚間,有一雙溫軟的手輕輕貼在她滾燙的額頭上,鼻尖處縈繞著姐姐身上的香粉味,是淡淡的百合香。
星河告訴她:「我已經和皇後娘娘請了恩旨,準許你回家休養,下旬的宮宴也不必來了,回去好好歇著,把身子調養好了再回來。」
她擰幹棉巾給星月擦臉,輕輕撫摸她散落下來的頭髮,慈母一般看著她,滿是憐惜。
星月燒的滿臉通紅,星河彎身,在她耳邊柔柔的喚出她幼時的乳名:「月兒,你累了嗎?累了就睡吧,姐姐在這裏。」
好多年沒人這麽叫過她了,如今再聽,恍如一場美夢。
星月沉沉的靠在星河的臂彎裏,輕輕點頭,很安心,很滿足,就如小時候纏著姐姐的月兒那般。
第六章 星月被接回家中休養,母親把濟……
星月被接回家中休養,母親把濟仁堂的大夫請回家裏為她專門診治,大夫說是寒熱相衝導致,應服食了不調和的東西,傷了腸胃以致高熱。
母親卻不大相信,隻說:「我們姑娘是常年在宮裏養著的,宮裏頭吃喝樣樣精細,難道還會有不幹淨的東西嗎?」
大夫並不辯解,照著自己的診斷開了方子下去,星月服用了幾副湯藥後,高熱總算漸漸退去,隻是身子仍舊虛弱無力,在床上躺了好幾日,連下床都沒有力氣,需得人扶著。
過了不少時日,才能自己下床小走一段,說來這回病的離奇,都找不出緣由,大夫說她病從口入,可她實在記不得自己吃了什麽不好的東西,照理說都是禦膳房的膳食,從沒有吃壞過的,她又不是貪嘴的人,怎麽忽然身子就垮了。
家裏人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叫她多將養著,往後飲食上注意些。
下旬皇後千秋時,聽聞星河會與太子位列同席,許家上下皆認為這是無上恩寵,是聖上與中宮對星河的看重。
宮宴那日,輔治公府所有親眷長輩,凡是有誥命敕封者皆入宮赴宴,無誥命者也能接到宮裏的賞賜。
按輩分給的封賞,長輩是妝花宮緞四匹,鎦金鑲邊的玉瓶一對,玉盞一對,並瑪瑙串子兩掛,小輩兒是絨花四隻,絹紗兩匹,金鎖一對並萬壽如意碗兩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