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等想讓裴卿再上沙場,親自去請她吧,朕老了,也想讓眾卿替朕分憂,而不是總由朕來為爾等的作為收拾殘局。」
明帝這話,即便事實有些出入,可不可謂不嚴厲,一時間朝堂上眾多官員都覺得受到了天子斥責,若非顧及顏麵,恨不得要掩麵遁走才是。
隻是眾人羞愧歸羞愧,讓他們親去請裴君出禦史台監獄,他們也是做不出的。
朝議就在這般氣氛下暫時結束,裴君一係諸如俞尚書、楊尚書等,瞧著眾人的神色揚眉吐氣,揚長而去。
其餘大臣磨磨蹭蹭,便求到燕王秦珣麵前,期期艾艾地想要他勸明帝收回此言。
他們也極會勸:「殿下,裴將軍本就極離經叛道,若是再由群臣請她出來,日後豈不是要功高蓋主?」
燕王麵色如霜,冷漠道:「陛下金口玉言,本王為了大鄴,親自去請裴將軍又如何?爾等若不願意,大可不去。」
似乎眾官員不願意去請裴君,就是不誠心為大鄴盡忠,眾人啞口無言。
而燕王扔下話便走,眾人麵麵相覷,最後步履沉重地出了皇宮,各自散去。
有官員半途瞧見燕王的馬車沒有回王府,反倒是去禦史台監獄的方向,頓時便起了猜測:難道他今日便去請裴君?
但隨後又自欺欺人地覺得,下朝時就天色已晚,應該是有他事,總歸是為了不去請人找諸多藉口,拖延過去,興許就不用去了。
燕王確實是去了禦史台監獄。
但他與朝臣們說得義正言辭,到了裴君麵前,卻是消沉黯然地沉默無言。
裴君與他相對而立,不忍責怪燕王。
即便到此刻,她也相信,燕王是不願意見到這個結果的。
可他的自負和精明也是間接害得大鄴八萬將士喪命的禍因……
燕王自責,裴君難道不自責嗎?
「殿下,我們或許都太過急迫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就算他們不是為了封候拜將,不是為了個人前程而戰,可沙場上那些戰死的將士們,最終也不過是壘築功勳時最容易被遺忘的無名小卒。
八萬戰死的將士,一個數字一個統稱,便沒了,就是史書上也不會有姓名。
裴君嘴唇輕輕顫抖,請戰道:「殿下,裴君願為大鄴遠征,九死而不悔。」
非是好戰,隻是想要更長久的和平,卻能力有限,沒有別的辦法,隻能打服強敵,以震懾四方。
事已至此,縱死不能退。
燕王看著她的雙眸,忽而道:「裴君,這八萬冤魂,是我的罪孽,合該我來背負,與你不相幹,你沒有做錯。」
裴君不置可否,隻再次堅定道:「殿下,裴君請戰出征。」
燕王退後一步,雙手交疊一禮,請道:「明日本王親送戰袍至此,請裴將軍出征。」
裴君錯開一步,沒有正麵受他的禮。
燕王走後,裴君背手立在牢房中,沒有絲毫睡意,望著小窗外的夜空出神。
她在此間,並不知道半夜又有戰報入京,馬不停蹄地送至皇宮。
第二日,豐州城破的消息傳揚開來。
百姓們隻知道豐州城破,不知道戰報上寫的是「鎮北侯為護佑豐州百姓,在突厥攻打豐州城時,主動退守至毗鄰豐州的夏州。」
可不戰而敗,士氣如何,明帝已經無可言說,隻親自寫了聖旨再點將士和軍隊,命他們集結準備。
京中官員們此時真的擔心會再發生當年突厥勢如破竹、威脅都城的險況,得知燕王大張旗鼓地前往禦史台監獄,百般猶豫,還是趕往禦史台監獄。
明帝朝議時所說的話也在民間小範圍傳揚開來,亦有一些百姓聽聞後,前往禦史台監獄,不過他們不能靠近,隻能遠遠觀望著。
阿酒很早便到了,一身不同以往的幹練的利落裝扮,在燕王出現後,默默跟上。
燕王沒讓人攔她,默許她一同進入禦史台監獄。
裴君一夜未眠,依舊目光炯炯。
她在這間牢房裏,度過了天和二十九年的盛夏,可在國家需要時,依然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沒有一絲拿喬的意思,直接接過新的軍服,在阿酒的幫助下迅速地換上,換完後,便果斷地踏出牢房門。
監獄外,百官列隊而戰,有俞尚書、楊尚書這般滿懷期待地,也有如薑少傅、謝尚書這般為大鄴為百姓心甘情願前來的,自然也有如崔家主這樣被迫出現、臉黑如墨的……
但這般多的官員,還有眾多百姓,卻沒有發出一絲聲音,眾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大牢門上。
許是過了很久,許是極短暫的時間,牢門終於緩緩打開。
燕王在前,先一步踏出牢門,而後,他身後的裴君出現在眾人麵前。
曹申、羅康裕、宋幹、魯陽……還有許多武將,下意識叫道:「將軍!」
也有許多人叫「裴將軍」。
明明隔了許久,她又被囚與監獄之中,可似乎絲毫不見狼狽,隻是站在那兒,眾人便不由自主地想要感嘆:這是裴將軍,果然是裴將軍。
而裴君乍然得見天日,刺眼的光讓她微微眯起雙眼,視線掃向前方的文武百官,實則並沒有看清他們的臉。
待到眼睛適應些許,裴君的目光看向遠處,落在更加模糊的眾多百姓的臉上。
她原來想逼著天下人承認,她裴君就算是女子,也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朝堂上,也想過真到了這一日會是何種心情……
明帝這話,即便事實有些出入,可不可謂不嚴厲,一時間朝堂上眾多官員都覺得受到了天子斥責,若非顧及顏麵,恨不得要掩麵遁走才是。
隻是眾人羞愧歸羞愧,讓他們親去請裴君出禦史台監獄,他們也是做不出的。
朝議就在這般氣氛下暫時結束,裴君一係諸如俞尚書、楊尚書等,瞧著眾人的神色揚眉吐氣,揚長而去。
其餘大臣磨磨蹭蹭,便求到燕王秦珣麵前,期期艾艾地想要他勸明帝收回此言。
他們也極會勸:「殿下,裴將軍本就極離經叛道,若是再由群臣請她出來,日後豈不是要功高蓋主?」
燕王麵色如霜,冷漠道:「陛下金口玉言,本王為了大鄴,親自去請裴將軍又如何?爾等若不願意,大可不去。」
似乎眾官員不願意去請裴君,就是不誠心為大鄴盡忠,眾人啞口無言。
而燕王扔下話便走,眾人麵麵相覷,最後步履沉重地出了皇宮,各自散去。
有官員半途瞧見燕王的馬車沒有回王府,反倒是去禦史台監獄的方向,頓時便起了猜測:難道他今日便去請裴君?
但隨後又自欺欺人地覺得,下朝時就天色已晚,應該是有他事,總歸是為了不去請人找諸多藉口,拖延過去,興許就不用去了。
燕王確實是去了禦史台監獄。
但他與朝臣們說得義正言辭,到了裴君麵前,卻是消沉黯然地沉默無言。
裴君與他相對而立,不忍責怪燕王。
即便到此刻,她也相信,燕王是不願意見到這個結果的。
可他的自負和精明也是間接害得大鄴八萬將士喪命的禍因……
燕王自責,裴君難道不自責嗎?
「殿下,我們或許都太過急迫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就算他們不是為了封候拜將,不是為了個人前程而戰,可沙場上那些戰死的將士們,最終也不過是壘築功勳時最容易被遺忘的無名小卒。
八萬戰死的將士,一個數字一個統稱,便沒了,就是史書上也不會有姓名。
裴君嘴唇輕輕顫抖,請戰道:「殿下,裴君願為大鄴遠征,九死而不悔。」
非是好戰,隻是想要更長久的和平,卻能力有限,沒有別的辦法,隻能打服強敵,以震懾四方。
事已至此,縱死不能退。
燕王看著她的雙眸,忽而道:「裴君,這八萬冤魂,是我的罪孽,合該我來背負,與你不相幹,你沒有做錯。」
裴君不置可否,隻再次堅定道:「殿下,裴君請戰出征。」
燕王退後一步,雙手交疊一禮,請道:「明日本王親送戰袍至此,請裴將軍出征。」
裴君錯開一步,沒有正麵受他的禮。
燕王走後,裴君背手立在牢房中,沒有絲毫睡意,望著小窗外的夜空出神。
她在此間,並不知道半夜又有戰報入京,馬不停蹄地送至皇宮。
第二日,豐州城破的消息傳揚開來。
百姓們隻知道豐州城破,不知道戰報上寫的是「鎮北侯為護佑豐州百姓,在突厥攻打豐州城時,主動退守至毗鄰豐州的夏州。」
可不戰而敗,士氣如何,明帝已經無可言說,隻親自寫了聖旨再點將士和軍隊,命他們集結準備。
京中官員們此時真的擔心會再發生當年突厥勢如破竹、威脅都城的險況,得知燕王大張旗鼓地前往禦史台監獄,百般猶豫,還是趕往禦史台監獄。
明帝朝議時所說的話也在民間小範圍傳揚開來,亦有一些百姓聽聞後,前往禦史台監獄,不過他們不能靠近,隻能遠遠觀望著。
阿酒很早便到了,一身不同以往的幹練的利落裝扮,在燕王出現後,默默跟上。
燕王沒讓人攔她,默許她一同進入禦史台監獄。
裴君一夜未眠,依舊目光炯炯。
她在這間牢房裏,度過了天和二十九年的盛夏,可在國家需要時,依然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沒有一絲拿喬的意思,直接接過新的軍服,在阿酒的幫助下迅速地換上,換完後,便果斷地踏出牢房門。
監獄外,百官列隊而戰,有俞尚書、楊尚書這般滿懷期待地,也有如薑少傅、謝尚書這般為大鄴為百姓心甘情願前來的,自然也有如崔家主這樣被迫出現、臉黑如墨的……
但這般多的官員,還有眾多百姓,卻沒有發出一絲聲音,眾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大牢門上。
許是過了很久,許是極短暫的時間,牢門終於緩緩打開。
燕王在前,先一步踏出牢門,而後,他身後的裴君出現在眾人麵前。
曹申、羅康裕、宋幹、魯陽……還有許多武將,下意識叫道:「將軍!」
也有許多人叫「裴將軍」。
明明隔了許久,她又被囚與監獄之中,可似乎絲毫不見狼狽,隻是站在那兒,眾人便不由自主地想要感嘆:這是裴將軍,果然是裴將軍。
而裴君乍然得見天日,刺眼的光讓她微微眯起雙眼,視線掃向前方的文武百官,實則並沒有看清他們的臉。
待到眼睛適應些許,裴君的目光看向遠處,落在更加模糊的眾多百姓的臉上。
她原來想逼著天下人承認,她裴君就算是女子,也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朝堂上,也想過真到了這一日會是何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