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頭仙風道骨的老儒生被無緣無故潑了髒水也不惱,風馬牛不相及的嗬嗬笑道:「那日從宮人所回來的路上,你遮遮掩掩語焉不詳險些讓老夫鑄成大錯,論起來這使絆子的功夫還是老大哥技高一籌。」
老道腳下一頓,理直氣壯的反唇相譏:「你自個兒瞎猜的一知半解,到頭來還怨我拐彎抹角?何況你哪隻耳朵聽見我說溫承是陛下那頭兒的人?」
老儒生無奈笑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老大哥怎麽說都占理。」
老道鼻孔出氣,嘀咕道:「你不是算無遺漏天下無雙嘛,這麽牛橫自個兒算去,還問老子作甚……」
老儒生麵色一沉,不悅道:「老蔡你這麽說可不厚道,世人皆知唯人心最難測,更勿論那帝……」陳孤月戛然而止,望向十步之遙的飛榭亭,因亭中燭光昏暗,分辨了好一會兒神色驟變。
隻管埋頭朝前走的蔡尋已離飛榭亭不足五步,不聞身後動靜,先是回頭看了一眼,而後又隨陳孤月的目光朝亭內瞧去,下一刻,二者不約而同麵朝飛榭亭,作揖道:「臣等拜見陛下,不知陛下駕到,有失遠迎。」
冷峻眸子的皇帝陛下輕搖手中玉扇,微微一笑道:「朕不是早已說過,二位大家在宮中一律免禮。安福海,給二位大家看座。」
臉麵白淨圓潤的安福海輕巧兩步行至亭前,攤手笑眯眯道:「二位大家請。」
離京之前,陳孤月時常被皇帝陛下召到太養殿或手談或飲酒,一直是這位海公公在側伺候。一次,陳孤月與趙宗謙秉燭夜談至四更天,刀頭酒喝盡三壇,似醉非醉的陳孤月指著大宦官安福海,言之鑿鑿道,古來宦者亂國數之不盡,但!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如海公公這般又有富貴麵相者,忠奸立判!趙宗謙拍手叫好舉碗與陳國士痛飲,臉龐尚不及圓潤的海公公驚的肝膽俱裂,隔日就將以敬門禮收來的金銀字畫全數退回。
至今回想,仍心有餘悸。
「陛下又不請自來,莫說嚇著院裏的人,就是嚇壞了老臣的花花草草該如何是好?」蔡尋望著安福海兩手空空,不待見道。
陳孤月有意無意的撇了安福海一眼,安福海連忙負荊請罪道:「蔡大家恕罪,是老奴未著人通傳,陛下今日自浮華山歸來便愁眉不展,亦是臨時起意來此尋二位分憂,若有不妥之處,還望二位大家多多擔待。」
「分憂解愁不帶酒?」蔡尋得寸進尺,「如何擔待?」
「這……」安福海回頭望了一眼心安理得的皇帝陛下,苦著臉道:「老奴這便去取好酒來!」
「趕緊去,路上走慢些,免得黑燈瞎火把老夫的酒給灑咯!」
「是是是!」
飛榭亭隻剩君臣三人,幹坐瞪眼了一陣,皇帝陛下輕嘆道:「二位今日沒去,可是沒瞧見顏兒那張橫眉冷對的臉色吶!好像朕要把她怎麽著了似的。」
「大皇子尚在卻先冊封了幼子,陛下理該受著。」陳孤月不近人情的道。
皇帝陛下微微挑動的眉峰巨細無遺的落入了蔡尋眼中,不敢苟同道:「誒,老陳你這話就不對了,若不是皇後娘娘動了歪心思在先,陛下又何必出此下策,不過皇後娘娘竟如此毫不遮掩,想來定是不會輕易就此罷休。」
「七皇子殿下雖才德兼備,畢竟年輕氣盛,需得再多雕琢些年歲。若能洗淨那身戾氣,倒也未嚐不可。」陳孤月捋著長須,平聲道。
說起兒女,草莽出身的皇帝陛下眸子裏的冷峻也淡去幾分,道:「人說功成之後再談兒女情長,朕的江山坐穩了,又有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蔡老您說明君治天下治的是人心,可百姓的人心是情,朕的心便不是情了嗎?」
蔡尋沉默半晌,嘆息道:「情字可救人,亦可殺人。陛下非聖人,清官尚且難斷家務事,又何況是被百姓寄予厚望的明君。皇後娘娘玲瓏剔透,自懂陛下心中疾苦,隻不過仍需要些時日慢慢化解。」
「如此最好。」
眼瞅著皇帝陛下幾欲釋懷,偏偏此時陳孤月大煞風景的道:「恕老臣直言,以五皇子殿下優柔寡斷的性子此時遠走藩地未嚐不是件幸事,皇後娘娘若當真憐惜,應多謝陛下皇恩浩蕩才是。」
蔡尋來不及打圓場,就見皇帝陛下拍桌而起,震怒道:「陳孤月!莫以為你本事滔天便可在朕麵前大放厥詞!當朕真不敢殺你!?」
陳孤月仍是那副仙人氣度,不卑不亢道:「忠言逆耳,君要臣死,臣死而有憾。」
皇帝陛下怒不可竭,玉扇砸在宮中為數不多的元青花茶杯上,頓時四分五裂,「忠言亦有輕重,不分者便是為愚忠!安福海!」
安福海正小心謹慎的端著酒壺緩步而來,聽聞皇帝陛下喚,立即遞給身後的賀喜,疾步跑來,應道:「老奴在。」
「將陳孤月以大不敬之罪押入天牢!」趙宗謙冷峻的眸子此時暴戾大盛,言罷便拂袖而去。
安福海低眉順眼的攤手道:「陳國士,請吧。」
陳孤月悠然起身,抖了抖袖袍,不忘叮囑蔡尋道:「這酒你可不能獨享。」
蔡尋毫無擔憂之色,反而有些幸災樂禍道:「待你安然歸來,老子自掏腰包再請你一壺又何妨。」
陳孤月哈哈一笑,隨安福海翩然而去。
因為沈妉心把廚子都趕跑了,這刷碗的活兒便落到了她自個兒頭上。所幸有小家碧玉留下來幫襯,以往都要打碎半數的碗盤好歹都倖存了下來。好不容易忙完手頭的活兒,沈妉心滿懷激盪的領著閉月羞花的小家碧玉就往三十六廂房去,路經前院時從小庭院傳來一聲脆響,在夜深人靜的青墨院內格外刺耳。
老道腳下一頓,理直氣壯的反唇相譏:「你自個兒瞎猜的一知半解,到頭來還怨我拐彎抹角?何況你哪隻耳朵聽見我說溫承是陛下那頭兒的人?」
老儒生無奈笑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老大哥怎麽說都占理。」
老道鼻孔出氣,嘀咕道:「你不是算無遺漏天下無雙嘛,這麽牛橫自個兒算去,還問老子作甚……」
老儒生麵色一沉,不悅道:「老蔡你這麽說可不厚道,世人皆知唯人心最難測,更勿論那帝……」陳孤月戛然而止,望向十步之遙的飛榭亭,因亭中燭光昏暗,分辨了好一會兒神色驟變。
隻管埋頭朝前走的蔡尋已離飛榭亭不足五步,不聞身後動靜,先是回頭看了一眼,而後又隨陳孤月的目光朝亭內瞧去,下一刻,二者不約而同麵朝飛榭亭,作揖道:「臣等拜見陛下,不知陛下駕到,有失遠迎。」
冷峻眸子的皇帝陛下輕搖手中玉扇,微微一笑道:「朕不是早已說過,二位大家在宮中一律免禮。安福海,給二位大家看座。」
臉麵白淨圓潤的安福海輕巧兩步行至亭前,攤手笑眯眯道:「二位大家請。」
離京之前,陳孤月時常被皇帝陛下召到太養殿或手談或飲酒,一直是這位海公公在側伺候。一次,陳孤月與趙宗謙秉燭夜談至四更天,刀頭酒喝盡三壇,似醉非醉的陳孤月指著大宦官安福海,言之鑿鑿道,古來宦者亂國數之不盡,但!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如海公公這般又有富貴麵相者,忠奸立判!趙宗謙拍手叫好舉碗與陳國士痛飲,臉龐尚不及圓潤的海公公驚的肝膽俱裂,隔日就將以敬門禮收來的金銀字畫全數退回。
至今回想,仍心有餘悸。
「陛下又不請自來,莫說嚇著院裏的人,就是嚇壞了老臣的花花草草該如何是好?」蔡尋望著安福海兩手空空,不待見道。
陳孤月有意無意的撇了安福海一眼,安福海連忙負荊請罪道:「蔡大家恕罪,是老奴未著人通傳,陛下今日自浮華山歸來便愁眉不展,亦是臨時起意來此尋二位分憂,若有不妥之處,還望二位大家多多擔待。」
「分憂解愁不帶酒?」蔡尋得寸進尺,「如何擔待?」
「這……」安福海回頭望了一眼心安理得的皇帝陛下,苦著臉道:「老奴這便去取好酒來!」
「趕緊去,路上走慢些,免得黑燈瞎火把老夫的酒給灑咯!」
「是是是!」
飛榭亭隻剩君臣三人,幹坐瞪眼了一陣,皇帝陛下輕嘆道:「二位今日沒去,可是沒瞧見顏兒那張橫眉冷對的臉色吶!好像朕要把她怎麽著了似的。」
「大皇子尚在卻先冊封了幼子,陛下理該受著。」陳孤月不近人情的道。
皇帝陛下微微挑動的眉峰巨細無遺的落入了蔡尋眼中,不敢苟同道:「誒,老陳你這話就不對了,若不是皇後娘娘動了歪心思在先,陛下又何必出此下策,不過皇後娘娘竟如此毫不遮掩,想來定是不會輕易就此罷休。」
「七皇子殿下雖才德兼備,畢竟年輕氣盛,需得再多雕琢些年歲。若能洗淨那身戾氣,倒也未嚐不可。」陳孤月捋著長須,平聲道。
說起兒女,草莽出身的皇帝陛下眸子裏的冷峻也淡去幾分,道:「人說功成之後再談兒女情長,朕的江山坐穩了,又有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蔡老您說明君治天下治的是人心,可百姓的人心是情,朕的心便不是情了嗎?」
蔡尋沉默半晌,嘆息道:「情字可救人,亦可殺人。陛下非聖人,清官尚且難斷家務事,又何況是被百姓寄予厚望的明君。皇後娘娘玲瓏剔透,自懂陛下心中疾苦,隻不過仍需要些時日慢慢化解。」
「如此最好。」
眼瞅著皇帝陛下幾欲釋懷,偏偏此時陳孤月大煞風景的道:「恕老臣直言,以五皇子殿下優柔寡斷的性子此時遠走藩地未嚐不是件幸事,皇後娘娘若當真憐惜,應多謝陛下皇恩浩蕩才是。」
蔡尋來不及打圓場,就見皇帝陛下拍桌而起,震怒道:「陳孤月!莫以為你本事滔天便可在朕麵前大放厥詞!當朕真不敢殺你!?」
陳孤月仍是那副仙人氣度,不卑不亢道:「忠言逆耳,君要臣死,臣死而有憾。」
皇帝陛下怒不可竭,玉扇砸在宮中為數不多的元青花茶杯上,頓時四分五裂,「忠言亦有輕重,不分者便是為愚忠!安福海!」
安福海正小心謹慎的端著酒壺緩步而來,聽聞皇帝陛下喚,立即遞給身後的賀喜,疾步跑來,應道:「老奴在。」
「將陳孤月以大不敬之罪押入天牢!」趙宗謙冷峻的眸子此時暴戾大盛,言罷便拂袖而去。
安福海低眉順眼的攤手道:「陳國士,請吧。」
陳孤月悠然起身,抖了抖袖袍,不忘叮囑蔡尋道:「這酒你可不能獨享。」
蔡尋毫無擔憂之色,反而有些幸災樂禍道:「待你安然歸來,老子自掏腰包再請你一壺又何妨。」
陳孤月哈哈一笑,隨安福海翩然而去。
因為沈妉心把廚子都趕跑了,這刷碗的活兒便落到了她自個兒頭上。所幸有小家碧玉留下來幫襯,以往都要打碎半數的碗盤好歹都倖存了下來。好不容易忙完手頭的活兒,沈妉心滿懷激盪的領著閉月羞花的小家碧玉就往三十六廂房去,路經前院時從小庭院傳來一聲脆響,在夜深人靜的青墨院內格外刺耳。